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曼霞 刁宵華
圖/主辦方提供(署名除外)
12月17日,2020年「在粵」系列活動第三期:「嶺南清音——斫琴名家陳一民、劉筆華古琴精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覽廳開幕。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展出陳一民、劉筆華斫制的名琴代表作20張,以及陳一民多位弟子的一批斫琴佳作。展覽將持續展至2021年1月3日。
展覽現場
名琴展現瑰麗嶺南藝術
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鄭小陽在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在粵」系列文化活動是省文化館今年推出的一項嶄新計劃,以「粵色生香在廣東」為主題,關注在地文化的發生成長,邀請文藝名家共同參與,通過音樂、繪畫、美食、服飾四大主題的現場展示與分享交流,向社會大眾呈現嶺南藝術之瑰麗、生活美學之精妙。
本期展覽立足於嶺南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聚焦古琴藝術(嶺南派)及古琴斫制技藝,通過展示古琴斫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一民老師及弟子製作的代表性名琴,呈現嶺南琴派的發展脈絡和獨特魅力。
蕭琨、陳一民、陳初生、劉筆華在展覽合影(從左至右)
本期展覽展出陳一民斫制的「古崗」「振玉」「碧澗流泉」等名琴,以及其弟子劉筆華斫制的「悟韶」「嘯月」「滄海龍吟」等斫琴代表作;展覽還向市民立體全面地呈現當代嶺南斫琴技藝發展狀況,為觀眾帶來優雅風流的古典審美體驗;此外,還配套展出由著名書法家陳初生等名家創作的一批書畫作品。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將於12月26日和1月2日舉行「梓元琴坊雅集」和「臨風鼓暢——古琴分享會」兩場配套文化活動,讓現場觀眾聆聽嶺南古琴經典曲目、共同分享探討古琴藝術知識。
陳一民演奏古琴 黃宙輝 攝
賞展感悟傳統人文精神
嶺南古琴以其爽朗、剛健、明快的藝術風格聞名於世,嶺南斫琴師在古琴製作的追求上精益求精,數百年間嶺南琴學昌盛,琴家輩出。
本次展覽的主角陳一民是廣東當代斫琴師中的佼佼者,從1984年開始追隨被譽為嶺南派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學習。陳一民當時在楊新倫先生家裡斫制並得到師父指導的古琴「古崗」更被他視為傳家寶。
本次展覽現場就展出這張「古崗」名琴,這是陳一民斫制的第二把古琴。
展覽展出的古琴
後來,陳一民創辦「梓元琴坊」,廣收門徒傳授技藝。本次展覽也展出陳一民門下弟子斫制的「梓元火薪」「苔罄幽意」等十餘張斫琴佳作,還以圖文和實物工具完整地呈現「梓元琴坊」的斫琴工藝流程,讓古琴愛好者大飽眼福。
觀眾欣賞古琴作品 黃宙輝 攝
展覽的另一位主角則是古琴斫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筆華。他師從嶺南琴派傳人謝導秀習琴,師從陳一民斫琴。
據劉筆華介紹,傳世古琴上或有書法題跋、或有寶石古瓷鑲嵌、或有紅木精雕,外觀琴式豐富多樣,漆藝斷紋斑斕不一,是天然豐富的基因庫,可以直接貫通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書法、篆刻、雕刻等藝術門類。
他認為,在當下傳世古琴數量「有日減、無日增」且漸漸歸入各博物館、收藏家收藏,普通琴人難得一見、難得一撫的大環境下,只有斫琴師新斫制的優秀作品才能承擔起接續琴音歷史脈絡、保護琴樂審美特質的時代使命。而這也是舉辦古琴精品展的意義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