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大地頌歌》方寸舞臺演繹精準扶貧溫情與力量

2021-01-09 納蘭驚夢

納蘭驚夢/文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對於小時候的納蘭而言,外婆橋卻不是唱句兒童就能到達的地方。地處湘西的外婆家實在太遠了,至少要兩天一夜的火車才能達到那座偏遠的縣城。遙遠,如同外婆家的辣椒一樣,在納蘭的記憶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便的交通,也給縣城留下了貧困的註腳。

近些年,母親回老家的次數卻是頻繁起來,貫通的高鐵讓她可以只用八個小時就回到養育她長大的土地上。每次回老家小聚後,她總會拉著我說著家鄉的變化:高速公路串聯起了十裡八鄉,縣城裡修起了寬闊平整的廣場,遊客也多了起來……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毫無疑問都得益於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

《大地頌歌》

所以當納蘭在湖南衛視看到由谷智鑫、何炅、張凱麗、萬茜領銜主演,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時,所感受到的觸動是無以言表的。

或許對於許多人而言,扶貧脫貧不過是新聞播放裡屢屢閃過的一串數字,幸運的他們並不能從這些數字裡感知到精準扶貧的不易,也無法親身體會到那些千百年忍受著貧困的鄉親們在脫貧摘帽時的激動與歡欣。

有道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們固然無法親自體驗那些貧困,卻能在這部舞臺劇的方寸天地裡,觸及到精準扶貧這項事業裡一位位人物的滾燙溫度,一個個故事裡的動人情感。

《大地頌歌》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大地頌歌》亦是如此

扶貧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難在精準,成敗之舉還是在於精準。《大地頌歌》便是將故事「精準」聚焦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典型故事:十八洞的年輕人不願再受窮,結伴外出務工謀生計,只能留下老幼留守,忍受著親情隔離;留守的孩子在原本應該上學的年紀,卻過早承擔著養家的重擔;習慣了領著扶貧款過日子的貧苦戶,似乎早沒了改變命運的鬥志;就連外鄉的姑娘也不願意正眼看十八洞的小夥。

《大地頌歌》

這樣的景象或許是許多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都難以想像的,但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如此貧困的現實,卻真實地存在於十八洞鄉,存在許多貧困地區:因為沒有產業,百姓只能靠天吃飯;交通不便利,除了兩條腿基本沒有其他的交通工具。

《大地頌歌》

《大地頌歌》裡沒有驚天動地的扶貧故事,扶貧幹部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質樸真實的對白,脫胎於現實的故事,在充滿濃鬱民族風情的歌舞編排下,《大地頌歌》將扶貧幹部龍書記,十八洞村民田二毛、施滿金、小雅一家人、扶貧英雄黃詩燕的妻子彭建蘭、王新法的女兒王婷都有血有肉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雖然,這些故事或許只能算是扶貧這項偉大工程裡的一粟,卻讓人感受到重於千鈞的力量;雖然,這些藝術加工都只是將個人經歷的再述,卻讓觀眾讀出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壯闊!

除了震撼人心與酣暢淋漓,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形容詞來描述看完這部舞臺劇後的心情,特別是人物原型的出現,當這些為扶貧事業揮灑自己青春與熱血的普通人出現在觀眾眼前時,又怎叫人能夠不淚目呢?

《大地頌歌》

精準扶貧勝在「真情」動人,《大地頌歌》亦是如此

精準扶貧不是「發紅包」,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到底,扶貧終究是一項技術治理和情感治理相結合的工作。不掏真心,不講真情,就註定只能被扶貧對象當成走馬觀花的過客。就像《大地頌歌》裡,谷智鑫飾演的龍書記一開始不被信任是同樣的道理。

《大地頌歌》

對於村民的質疑,龍書記用親手畫押的承諾書,以及投入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歷經千難萬險的真情作為回應:拿出自己籌備婚禮的錢墊付設備款,為留守老人治病,幫忙孩子重回課堂,蓋校舍,造樓房,甚至還操心起脫單大事。當他在這些工作裡切切實實投入了真感情,就必然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回應。誰的心中沒有一桿秤,工作做的實不實,付出的情真不真,大夥都掂量地明明白白。

只有扶貧幹部把自己真正變成扶貧對象的「自己人」,才能夠換來理想的結果。融入鄉土文化的「根」與「魂」,實際上是扶貧工作的另一個側面。劇中的龍書記,正是萬千扶貧幹部的縮影,正因為有著以他們為代表的扶貧幹部,帶著鄉親們在挫折和阻礙面前迎難而上,才會收穫脫貧攻堅的勝果。

《大地頌歌》

不得不說,包括谷智鑫、張凱麗、萬茜等幾位實力演員的加盟,不僅使得《大地頌歌》獲得了額外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這些功底深厚的演員也是全身心地將自己投入到角色當中。無論是谷智鑫飾演的精神飽滿,說話總是鏗鏘有力的扶貧隊長龍書記,還是張凱麗飾演的對丈夫包含著理解、不舍與愧疚的扶貧家屬,還是萬茜飾演的繼承父親扶貧精神的王婷,他們都用自己紮實的演技與真摯的情感,傳遞給觀眾滿滿的感動。

電視湘軍,從來就不缺乏內容創新的勇氣,謳歌正能量的豪氣,在《大地頌歌》這場史詩舞臺劇裡,包含著歌、舞、音樂劇多種形式,大量應用LED大屏、電腦操作編程的機械裝置等,讓場景、演員、觀眾互動,呈現真實的場景,讓無論是在劇場裡,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有著無比倫比的沉浸式體驗,都親身感受著一場生動的脫貧攻堅精神洗禮。這,便是湖南衛視作為肩負社會責任的黨媒,所展現出的文藝靈魂與擔當底氣。

相關焦點

  • 大地頌歌長沙煉成記
    眾多扶貧幹部、義務扶貧人因何為這項事業忘我拼搏,甚至奉獻寶貴的生命?文藝湘軍主動回應時代課題,為時代存史,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十八洞村為原型,大膽創新藝術形式,通過《大地頌歌》生動而又質樸地展示了三湘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光輝歷程,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精準扶貧的重大成效、先進典型和偉大精神。
  • 《大地頌歌》京城熱演
    11月6日至7日晚,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因參加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李勁照例了解情況,服務了上千場演出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大地頌歌》是觀眾反應最強烈的演出之一。」 此前,《大地頌歌》在湖南長沙已經公開演出了6場,場場爆滿。
  • 《青春在大地》以榜樣的力量為青春代言
    近日湖南衛視推出的脫貧攻堅主題系列節目《青春在大地》是3.0版的典型代表。它以青春為題,記錄十種扶貧青春,融合多種藝術手段,講述年輕扶貧工作者親歷的脫貧攻堅故事,致敬在脫貧攻堅決戰一線的人們,展現脫貧攻堅之難和脫貧攻堅之豐碩成果,記錄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節目通過邀請青年演員入村採風、舞臺演繹、重現一幕幕真實的脫貧攻堅動人場景,展示普通人書寫的不平凡人生。
  • 大地上每一個彎下的身影,都將挺起光明
    《大地頌歌》資料圖大地最知道花開幾度草木如何盛衰四季如何流轉陽光到過哪些地方《大地頌歌》資料圖我們行走在中國的大地上,與一個個奮鬥的你不期而遇:十八洞村三任扶貧隊長「龍書記」,是一頭扎進蜂窩把整個村子變甜的你;當上了養蜂大戶的「懶貧戶」,是重拾信心熱愛生活的你;「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王新法,是披肝瀝膽義務扶貧的你
  • 土地裡長出的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作為湖南廣電扶貧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江山如此多嬌》與前兩部曲《從十八洞出發》、《大地頌歌》交相輝映,奏出了湖南廣電人由「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發出的祖國頌歌。《江山如此多嬌》以紀實的筆觸、細膩的情感、宏大的格局,描摹了2016年至2019年,發生在澧水市庸城縣碗米溪村的一場鄉村巨變。
  • 暴雪這個活動慷了大慨!親測可得!
    這次的活動暴雪確實是「慷了大慨」,各位小夥伴們千萬不要錯過這次的機會!
  • ...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
    作為湖南廣電扶貧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江山如此多嬌》與前兩部曲《從十八洞出發》、《大地頌歌》交相輝映,奏出了湖南廣電人由「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發出的祖國頌歌。《江山如此多嬌》以紀實的筆觸、細膩的情感、宏大的格局,描摹了2016年至2019年,發生在澧水市庸城縣碗米溪村的一場鄉村巨變。
  • 提升扶貧信息精準傳播的契合度
    因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需要加強扶貧信息精準傳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精準脫貧戰役。精準傳播具有重大意義精準傳播是扶貧信息流動增值的內在需要。扶貧信息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是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而流動性是其重要屬性和價值所在,扶貧信息只有在通暢流動中才能充分裂變、有效傳播、共享增值。
  • 大地頌歌④丨湘中農事歷1958-2018(組圖)
    編者按:今年9月23日是中國首個農民豐收節,現下正值秋收季節,紅網、時刻新聞推出系列報導《大地頌歌·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聚焦三湘四水新農村,談農事、曬豐收、曬幸福,稻花香裡說豐年。   大地頌歌①丨豐收的喜悅(組圖)   大地頌歌②丨豐收的顏色(組圖)   大地頌歌③丨祁東黃花遍地香(組圖)   他們,曾陪伴一代甚至幾代人在土地裡摸爬滾打一輩子;他們,承載著農耕文化重要歷史,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他們,因為科技高度發達、農業高效生產而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遠離我們的視野。
  • 金鼠迎春福滿堂 精準扶貧再出發
    伊通滿族自治縣開展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年貨大集活動金鼠迎春,福氣臨門。1月16日,在這辭舊迎新、萬象更新的開年之際。「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年貨大集活動」在伊通滿族自治縣正式啟動。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滿足廣大城鄉居民的春節消費購物需求,促進伊通消費扶貧工作紮實推進,讓廣大市民及單位買到物美價廉的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同時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年貨大集融入了網際網路技術,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各企事業單位、廣大群眾可以通過政採雲平臺採購「伊通扶貧館」的商品。
  • 王亞華、舒全峰:中國精準扶貧的政策過程與實踐經驗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思想,以此為標誌,精準扶貧戰略正式走上歷史舞臺。在此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就精準扶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明確了扶貧理念、扶貧方法論和扶貧工具,科學地提出了「六個精準」的詳細要求和「五個一批」的具體策略,精準扶貧思想日臻完善,成為發展中國家減貧實踐中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 華泰保險啟動「泰大米」精準扶貧項目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2018年1月8日,華泰保險、黑龍江省泰來縣政府扶貧辦、泰來縣雲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三方正式籤訂《「泰大米」扶貧認購服務協議》,這標誌著華泰保險「泰大米」精準扶貧項目正式啟動。短短十天時間,「泰大米」第一期扶貧認購活動,就獲得了來自華泰保險全轄近3000名員工和專屬代理(EA)門店人員的踴躍參與。截至目前,華泰保險共向泰來縣當地貧困農戶認購大米46.4噸,提供扶貧認購款達61萬元。據悉,華泰保險還向泰來縣當地500多戶貧困種植戶贈送保額2600多萬元的房屋保險,為種植戶提供房屋財產風險保障。
  • 下一番「繡花功」謀一局「精準棋」:精準扶貧靶心不偏
    ——2020年3月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能力;——2019年4月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強調,為解決好「扶持誰」問題,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8年2月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強調,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6年7月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強調,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
  • 天翻地覆MV演繹飛行員悲劇戀歌
    飾演沈光耀的王力宏因有血有肉的表演感動無數觀眾,力宏飾演的沈光耀原型也因電影熱映隨即曝光,王力宏本人還在微訪談中透露曾為沈光耀創作了《天翻地覆》,表達了對人物原型【沈光耀人物原型介紹】的崇敬之情,更有工作人員爆料王力宏由於入戲太深曾崩潰大哭,把自己鎖在車內一小時情緒都未平復。
  • 精準扶貧:緣起、現狀和司法保障
    原創 王旭輝 人民法治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我國農村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王軍深入秦安縣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
    11月22日,天水市委副書記王軍深入秦安縣就全縣「大走訪、回頭看」活動開展,精準扶貧、脫貧驗收、危房改造等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 嶽陽市精準扶貧三年(2015-2017年)攻堅行動方案
    嶽陽市精準扶貧三年(2015-2017年)攻堅行動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全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全面推進「一極三宜」江湖名城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市委、市政府研究,特制定本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