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或曾被「傷了心」 45億年前遭行星撞擊改變內核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木星或曾被「傷了心」 45億年前遭行星撞擊改變內核
2019-08-20 08:20:48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炘蔚

2019年08月20日 08:20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木星可能曾被另一顆行星「傷了心」 45億年前撞擊從根本上改變了其內核

  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45億年前,木星可能被一顆新生行星迎頭撞擊,這次巨大撞擊從根本上改變了木星的命運和特徵。

資料圖:NASA發布的一張「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運行了大量三維計算機模擬後得出了這個結論。他們說,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目前環繞木星運行的「朱諾」號探測器所收集的一些令人困惑的測量數據。

  利用「朱諾」號任務傳來的數據,科學家們繪製出木星引力場的精確圖像,從而推斷出木星的組成和內部結構。他們發現,木星的內核比預想的要更鬆散且更大。事實上,「朱諾」號的數據表明,這顆行星的核心已被稀釋,含有除氫和氦以外的重元素,其直徑幾乎達到木星半徑的一半,這對標準的行星形成理論提出了挑戰。

  英國萊斯大學的安德裡亞·艾塞拉說:「這令人費解,這表明發生了一些事情,攪動了木星的內核,其內核可能遭受了巨大撞擊。」

  研究人員稱,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木星的內核剛開始更稠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被破壞,不過,這一假設包含了許多不確定性。

  因此,科學家們提出,在太陽系的早期階段,一顆仍在形成的大型行星與年輕的木星正面相撞,可能粉碎這顆行星最初的緻密內核,導致重元素與其密度較低的外層混合。

  研究小組進行了數千次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而且,唯一的可能性是木星同一個質量約為地球質量10倍的正在成型的行星迎面相撞,導致其內核變成現在的模樣。

  「朱諾」號於2011年8月5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於2016年7月抵達木星。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完成了幾次環繞木星的科學飛行,為我們了解這顆氣態巨星的起源、結構、大氣和磁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相關焦點

  • 木星主要由氣體組成,為啥小行星撞擊木星時,不是直接穿過去?
    類地行星就是和地球類似的行星,主要成分是矽酸鹽石,有一個炙熱的鐵金屬內核, 在行星的表面存在大量的峽谷和山脈,還有火山等地理特徵。而類木行星就是和木星類似的行星,也被稱為「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氦、氖等較輕的元素組成,這種行星一般不存在固體的行星表面。
  • 太陽系個頭最大的行星「木星」有多恐怖?
    說到太陽系的大傢伙,除了太陽之外,只有木星了。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另外7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內核溫度高達30500℃,足以融化大多數金屬,但由於木星引力非常大,以至於木星內核被壓縮成固體,是高溫固態氫。
  • 16年前的那一晚,人類曾面臨一場「滅絕危機」,卻被木星輕鬆解決
    而根據電腦計算它的運行軌道,這顆彗星原本老老實實待在太陽系外側的小行星帶,後來脫離了原始區域進入太陽系,並且在1992年分裂成了21個部分(以英文字母A到W分別命名),接下來它就該在太陽系引發一場天體撞擊事件了。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除了行星、衛星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彗星和小行星。
  • 27年前彗星襲擊木星,留下比地球大的窟窿,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
    誠如距今5.4億年前出現的作為地球體型最大動物的恐龍一般,一場突如其來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無妄之災,導致恐龍全族滅亡,以致我們今天的考古學家只能通過地表挖出的幾具骸骨,才能猜測出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的生存狀態。
  • 木星,一顆令人著迷又恐懼的行星
    自從四百年前發明望遠鏡,天文學家就著迷於這顆叫做木星的氣態巨行星。在它不斷旋轉的雲層和眾多衛星以及大紅斑之中,有著許多關於這顆行星令人愉悅又著迷的事物。圖解:木星和它的四顆衛星 圖源:sohu不過也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徵是木星的絕對大小。就質量,體積和表面積而言,在太陽系廣大的疆域內,木星是最大的行星。
  • 27年前彗星朝地球襲來,若不是木星阻擋,人類結局將會怎樣?
    誠如距今5.4億年前出現的作為地球體型最大動物的恐龍一般,一場突如其來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無妄之災,導致恐龍全族滅亡,以致我們今天的考古學家只能通過地表挖出的幾具骸骨,才能猜測出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的生存狀態。
  • 太陽系最古老和最年輕的行星各是哪一顆?木星和水星嗎?未必哦
    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大小相差很大,其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木星的體積是水星的26,000倍左右,質量是它的6400倍左右。它們與太陽的遠近也不同,其中水星位於最內側,而海王星位於最外側,水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5800萬公裡,而海王星的遠在45億公裡之外。
  • 木星是顆什麼行星,為什麼人類對它如此痴迷?
    木星以古羅馬諸神之王的名字命名。大小和距離木星的半徑為43,440.7英裡(69,911公裡),比地球寬11倍。如果地球的大小與鎳相當,那麼木星就像籃球一樣大。從平均距離4.84億英裡(7.78億公裡),木星距離太陽5.2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縮寫為AU)是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從這個距離開始,陽光需要44分鐘才能從太陽到木星。
  • 研究稱撞擊導致天王星傾斜且寒冷
    新華社華盛頓7月2日電(記者周舟)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的最新研究認為,天王星曾被約兩倍於地球大小的天體撞擊,因而發生傾斜並出現低溫。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約40億年前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中,一顆由巖石和冰組成的原行星撞擊了天王星。
  • 木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一顆行星。木星的英文名是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統治著神域和人間,也是天空神、光明神和法律神,更是羅馬12主神之首。這樣形容木星是很貼切的,木星的直徑為142984千米。
  • 銀河系歷史或將改變,人類發現「化石星系」,曾撞擊銀河系
    銀河系歷史或將改變,人類發現"化石星系",曾撞擊銀河系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宇宙一直都處於一種神秘的狀態當中,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大程度地激發了我們人類的好奇心,從古至今,我們對於宇宙的研究和探索,一直都都沒有停下過,在我們國家古代,一直都有著一個特殊的機構
  • 宇宙138億年
    太陽系八大行星   92.5億年   小行星帶   由於巨行星木星的影響   火星和木星之間
  • 太陽系體積最大行星——木星的相關知識
    木星也有幾個光環,但與著名的土星光環不同的是,木星光環非常暗淡,由塵埃而非冰構成。木星是以古羅馬眾神之王的名字命名的。大小和距離木星的半徑為43440.7英裡(69911公裡),是地球的11倍大。如果地球有五分鎳幣那麼大,木星就有籃球那麼大。木星距離太陽4.84億英裡(7.78億公裡),5.2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縮寫為AU)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1.5億千米。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在50億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學標準),不斷重複著侵蝕與構造的過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壞,這樣一來,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跡(比如星體撞擊產生的火山口)。這樣一來,地球上早期歷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億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頭只有40億年,連超過30億年的石頭都屈指可數。最早的生物化石則小於39億年。沒有任何確定的記錄表明生命真正開始的時刻的證據。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木星的黑暗歷史據說木星早期並不在現在的軌道上,太陽系成型後因為軌道共振的關係,重新調整到了現在的軌道上,這一動帶來了太陽系內最大的暴雨,只是這是彗星的暴雨,月球上和地球上都遭受了彗星大轟炸,幸虧是地球早期,尚未誕生生命,要不然地球生命能被它消滅十次!不過聽說地球上的水可能是這次大規模的彗星撞擊帶來的。
  • 行星老大——木星,太陽系中巨大、恐怖但又神秘的行星
    木星可說是太陽系行星的老大一般的存在。它是太陽系裡最大最重要,同時也是非常可怕的一顆行星。對於宇宙愛好者來說,在宇宙中可能遇到最恐怖的遭遇莫過於降落在木星上這件事了。木星也就是所謂的棕矮星,這種星球未來極有可能會成為太陽身邊小而寒冷的伴星。在太陽系誕生的早期,當與未來會成為小行星的微行星發生碰撞時,木星迅速獲得了巨大的質量。
  • 木星內核偏散,追根究底,誰來負責?
    天文學家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因為木星與另一個巨大的天體發生了碰撞所有其的核心似乎已經脫落。該天體質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碰撞木星的藝術家概念。插圖:日本天體生物學中心太陽系早期的一次碰撞不應該是一個巨大的驚喜;畢竟,科學家們推測,地球自身的月球是由一次巨大的撞擊造成的。
  • 木星是氣態行星,如果一切條件允許,降落在木星上能否穿越過去?
    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同時也是一顆由巨量氣體物質包裹而成的行星。由於它的質量非常巨大,是太陽系內其它行星總質量的2.5倍,在強大的萬有引力作用下,來自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和彗星,很多都被它吸引過去,從而有效保護了包括地球在內其它近日行星的安全。可以說,如果沒有木星,地球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不可能具備保障生命誕生和發展的穩定自然環境。
  • 45億年前火星海洋為什麼莫名消失?彗星和太陽風是「嫌疑犯」?
    筆者:三體-小遙提起火星,人們往往會想到外星移民計劃,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行星,火星在人類未來的探索之旅中將會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科技的發展也在告訴人們,這些只在科幻作品中才會出現的情節,在不久的將來都將成為現實。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木星(Jupiter)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