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陳計智)4月13~14日,2017年全國中醫藥學會工作會議、中華中醫藥學會2017年理事會暨2016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優秀人才獎勵大會在江蘇連雲港召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馬建中出席並在講話中強調,學會要堅持學術引領,在促進學科發展方面爭做「風向標」。2016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獎及優秀人才獎頒獎儀式同期舉行。
會議指出,2017年,學會以實施中國科協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為抓手,以啟動學會「十三五」發展規劃為契機,堅持黨建強會、學術為本、能力先行、創新協調、惠普共享、開放運營,推動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努力開創學會工作新局面。
馬建中對學會2016年圍繞中心有作為、學術活動有質量、服務基層有抓手、自身建設有加強等四個方面所取得的各項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從健康中國戰略、科技創新需求、群團組織改革等角度,全面分析學會工作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新機遇。馬建中指出,學會要認清新形勢、把握新機遇、勇擔新使命。
就學會2017年工作要點,馬建中強調,一要堅持學術引領,在促進學科發展方面爭做「風向標」。積極搭建多形式、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提升學術活動的水平和影響。二要強化創新驅動,在服務健康產業方面爭做「助推器」。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在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瞄準重大需求、追求「高精尖」,另一方面貼近群眾生活、打造「名優特」。三要重視科學普及,在提升健康素養方面爭當「宣傳隊」。充分發揮學會在科普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四要加強自身建設,在創新爭先行動方面爭當「排頭兵」。把講政治擺在第一位,引領廣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作題為「明確形勢要求,強化工作措施,紮實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的主旨報告。提出學會要明確定位,突出特色;活躍學術,推動創新;健全機制,規範管理;有序承接,健康發展。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副部長蘇小軍作題為「學會改革與發展」的主旨報告。提出學會要圍繞中醫藥發展戰略部署,堅持「四服務」職責定位,團結帶領廣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推進中醫藥科技事業創新發展。
會議總結201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工作,審議2017年工作要點,表決通過王國辰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副會長的事項和法定代表人變更事宜,通報理事會層面學會功能型黨組織架構和組成人選。學會還組織地方學會、分支機構、系列期刊代表召開創新發展沙龍。
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
2016年度「康緣杯」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 獲獎項目名單
【一等獎5項】
1.中藥材大品種三七的綜合開發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
完成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聖火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發實業集團業銳藥業有限公司
文山苗鄉三七股份有限公司
文山學院文山三七研究院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孫曉波 孫桂波 徐惠波 董方言 楊崇仁 張穎君 蘭鋒 餘育啟 陳中堅 方同華 楊兆祥王東 趙東明 方松 王炳豔
2.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藥物腰痺通膠囊的研製及產業化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孫樹椿 蕭偉 張軍 凌婭 畢宇安 吳雲 李娜 常秀娟 李豔靜 景嬌 周一飛 趙賓江 張新莊 徐振秋 羅雪磊
3.益氣養陰活血利水法對視網膜脫離術後患者視功能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
完成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完成人員:彭清華 李建超 彭俊 朱志容 劉娉 姚小磊 李偉力 範豔華 譚涵宇 龍達 曾紅豔 吳權龍 徐劍 陳向東
4.基於辨證施治的HIV/AIDS病證診療體系構建、評價與應用
完成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
中國中醫科學院
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
雲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
湖北省中醫院
完成人員:徐立然 王健 李發枝 郭會軍 王怡冰 李秀惠 蔣士卿 鄧鑫 楊小平 譚行華 謝世平 馬建萍 和麗生 楊毅 劉志斌
5.代表性經典方劑類方衍化關係與功效物質研究技術體系創建及其應用
完成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
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仲景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
完成人員:段金廒 曹龍祥 範欣生 郭立瑋 宿樹蘭 孫鋒 王佩娟 劉培尹 蓮唐 於平 董自波 高松 陳彥 尚爾鑫 錢大瑋
【二等獎16項】
1.中醫肝陽化風證本質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完成單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完成人員:梁清華 熊新貴 陳疆 曾年菊 區健剛 程田力 蕭梅芳
2.基於斑馬魚模型的中藥心血管活性評價技術與應用
完成單位: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山東大學山東沃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瀋陽藥科大學
完成人員:劉可春 韓利文 何秋霞 彭維兵 李曉莉 陳錫強 臧恆昌 曾英姿 楊永平 宋少江
3.「肺與大腸相表裡」之神經肽聯絡機制的實證研究
完成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李宇航 鐘相根 鄭豐傑 孫燕 王玥琦 蘇惠萍 劉金民 許紅 賈旭 高譽珊
4.中藥口服固體製劑體內過程動力學特徵研究關鍵技術
完成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何新 劉昌孝 肖學鳳 李自強 馮果 許妍妍 李亞卓 王麗峰
5.基於名老中醫臨床診療數據的知識發現方法學及應用示範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
北京交通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
北京朝陽醫院
完成人員:王映輝 張潤順 劉保延 周雪忠 薛燕星 周霞繼 張小平 吳潔 薛伯壽 姚乃禮
6.基於慢性腎衰竭中醫優化診療方案的臨床路徑構建及推廣應用研究
完成單位:廣東省中醫院
完成人員:劉旭生 楊霓芝 張蕾 盧富華 趙代鑫 彭鈺 鄒川 林啟展 毛煒 王立新
7.李德新學術思想繼承與創新研究
完成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於睿 李可大 劉曉亭 吳景東 王彩霞 張杰 鞠慶波 海英 李思琦 崔家鵬
8.假鷹爪新骨架活性先導物及其衍生物優化合成和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
完成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
完成人員:吳久鴻 李國雄 韋林毅 郭宏舉 宋明玉 向卓 史寧 周曉磊 張學輝 張捷
9.針刺調製邊緣葉-旁邊緣葉-新皮層腦網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研究所
完成人員:方繼良 榮培晶 王小玲 洪洋 王寅 劉軍 朱兵 孔健 劉志順 景向紅
10.中藥飲片質量分級及註冊管理模式的建立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湖北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
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
江西中醫藥大學
武漢市中醫醫院
完成人員:肖永慶 李麗 許臘英 吳純潔 劉穎 孫立立 丁安偉 龔千鋒 梁生旺 張義生
11.嶺南道地藥材化橘紅的綜合研究與資源開發利用
完成單位:中山大學
完成人員:蘇薇薇 李沛波 王永剛 彭維 楊翠平 聶怡初 劉孟華 羅鈺龍 鄒威 柳穎
12.朱良春益腎蠲痺法治療風溼病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推廣應用
完成單位:南通良春中醫醫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
南通市良春中醫藥研究所
廣東省中醫院南通市中醫院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正大清江製藥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朱婉華 呂愛平 朱劍萍 何羿婷 蔣熙 蔣恬 顧冬梅 張弛 潘峰 吳堅
13.胰島素抵抗主要相關疾病的中醫藥基礎與臨床研究
完成單位:北京醫院
完成人員:李怡 王凌 李曄 閆小光 王寶 黃飛 喬琳琳 李秋貴 李文瑞
14.基於「幹細胞循環」理論探討活血化瘀法的細胞生物學基礎及應用
完成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中醫藥科技交流中心
完成人員:張金生 趙海濱 胡超群 何慶勇 王劍鋒 蘇國良 趙雲 張陽陽
15.基於病證結合的代謝症候群基礎創新研究與臨床應用
完成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石巖 楊宇峰 劉小溪 徐娜 滕飛 劉亮 曹彬 田曉君 郜賀 張世超
16.《大道至簡——有尊嚴地活過一百歲》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完成人員:林超岱
【三等獎27項】
1.慢性腎臟病中醫臨床證治優化方案的示範研究
完成單位:杭州市中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江蘇省中醫院
完成人員:王永鈞 何立群 孫偉 魯盈 王小琴 張佩青 魏連波 曹式麗
2.中醫特色療法診療體系構建與臨床應用
完成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北京軍區總醫院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房敏 王文遠 王健 馬玉俠 沈國權 程英武 孫武權 朱清廣
3.化痰通絡法聯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與基礎研究
完成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完成人員:張玉蓮 周震 郭家奎 張琳琳 劉爽 韓文文 宋宛珊 王立存
4.皮膚再生醫療技術在創面修復中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
完成單位:右江民族醫學院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北京美寶燒傷創瘍研究所有限公司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
完成人員:唐乾利 李傑輝 賀全勇 王洪生 黃許森 王克淨 莫小強 黃衍強
5.基於二陳湯的愛羅咳喘寧方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溼阻肺)的作用及機制
完成單位:河南中醫學院
完成人員:謝文英 尚立芝 張良芝 薛紅莉 盧長青 丁虹 盧旻 陳四清
6.針對炎症免疫網絡的中藥新藥發現方法及技術平臺建立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完成人員:朱曉新 李玉潔 楊嵐 陳穎 楊慶 翁小剛 王婭傑 張東
7.基於「三早」模式的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前期及血管保護研究
完成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完成人員:方朝暉 吳寅 盛炎炎 趙進東 羅琦 吳雲川 倪海祥 汪四虎
8.精確評價方法在中醫藥國際化中的應用
完成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上海中醫老年醫學研究所
完成人員:潘衛東 劉特 呂樺 張慧敏 秦保鋒 王明哲 孫燕 朱旭瑩
9.內蒙古產道地藥材黃芪規範化生產與資源利用
完成單位:中國醫學科學藥用植物研究所
呼和浩特市通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黃林芳 劉德旺 蔡敏 付娟 瞿燕 馮學明 楊慶珍 鄭司浩
10.對川貝母新基原太白貝母列入《中國藥典》的研究與應用
完成單位:廣州白雲山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中藥提取分離過程現代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廣州醫藥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魏大華 胡燕 李萍 盧其福 劉菊妍 宋經元 李會軍 應軍
11.符合國際規範的中醫藥臨床研究共性平臺建設及臨床評價關鍵技術研究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完成人員:唐旭東 高蕊 陸芳 訾明傑 李博 李睿 趙迎盼 李慶娜
12.「從腎論治」在針藥結合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臨床應用及相關機制
完成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
完成人員:陳雲飛 朱俊 何東儀 薛鸞 周殷 何天峰 李連波 陳瀟毅
13.心經心包經與心臟相對特異性聯繫及其神經生物學機制研究
完成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周美啟 周逸平 胡玲 吳生兵 吳子建 曹健 蔡榮林 汪克明
14.中醫辨證規範的方法研究與應用示範
完成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張哲關 雪峰 張會永 賈連群 劉悅 陳智慧 孔德昭 齊文誠
15.具有「益氣養陰活血化痰」作用的冠心平新藥開發與治療冠心病的機理研究
完成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完成人員:李七一 方祝元 嚴士海 劉志輝 朱萱萱 韓旭 王令諄 王道成
16.明睛顆粒對骨髓來源細胞參與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幹預作用研究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
完成人員:唐由之 梁麗娜 周尚昆 江偉 詹文捷 王慧娟 李驕 侯樂
17.利膽合劑治療巨細胞病毒感染膽汁淤積性肝病的臨床研究
完成單位:武漢市兒童醫院
完成人員:鄢素琪 吳燕祥 鄧玉萍 湯建橋 熊小麗 江治霞 李紅 陳春紅
18.補腎生髓法治療腫瘤化療骨髓抑制的實踐與研究
完成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上海市胸科醫院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
完成人員:徐振曄 王立芳 王中奇 金長娟 張銘 王爽 鞠豔芳 吳秋霞
19.益智康腦丸的研製開發
完成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研究院
廣西強壽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李浪輝 饒偉源 蘭保強 黎海珍 邱宏聰 梁瀟 李茂 覃良
20.「靶-效」關聯多向藥理學方法研究中藥治療難治性疾病的整合效應
完成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北京大學
完成人員:盧傳堅 林娜 趙瑞芝 朱偉 韓凌 徐筱傑 黃閏月 盧傳禮
21.中藥注射劑安全性評價多源證據研究——以參麥注射液為示範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
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完成人員:王連心 馬融 冼紹祥 姜俊傑 楊薇 沈培強 易丹輝 廖星
22.基於「卒中後認知障礙病理特點」的益氣活血方劑的治療機制
完成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完成人員:趙雅寧 李淑杏 竇娜 李建民 陳長香 郭霞 馬素慧 饒穎臻
23.滬產番紅花引種栽培種植技術優化研究與規模化生產
完成單位:上海華宇藥業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許振光 吳樹華 宋嬿 張雪裴 衛忠 朱俊傑 黃麗婭
24.益貞顆粒的研製及其在治療圍絕經期綜合症中的應用
完成單位:三峽大學中醫臨床醫學院
宜昌市中醫醫院三峽大學生物與製藥學院
完成人員:周繼剛 賀海波 汪鋆植 周創 陳茂華 田祚鮮 穆怡 羅濤
25.電針促進中風後上肢運動功能重建的量效時效關係及中樞機制研究
完成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完成人員:王東巖 孫忠人 李巖 董旭 王斌 邢繼傑 馮麗媛 衛哲
26.治療小兒多動障礙注意力缺陷的中藥新藥研究及產業化
完成單位:重慶思科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重慶希爾安藥業有限公司
完成人員:陳犁 呂姍珊 譙志文 張毅 張太君唐桂英 周年華 陳曉雪
27.上氣道咳嗽症候群疏風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療方案及臨床應用
完成單位:江蘇省中醫院安徽省中醫院
江西省中醫院蘇州市中醫院
無錫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完成人員:史鎖芳 萬麗玲 孫鋼 陳寶華 張業清 蔡敏 王躍 李磊
2016年度「亞寶杯」中華中醫藥學會政策研究獎 獲獎項目名單
1.研究型中醫醫院建設的政策理論探索與實踐
完成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完成人員:周華 沈遠東 馬俊堅 周嘉 蔣健 胡義揚 高炬 姚政
2.市、區、鎮、村一體化中醫醫聯體對推進分級診療的研究
完成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北京市順義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
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市順義區南彩鎮衛生院
完成人員:劉清泉 董傑昌 王洪 劉東國 陳雪清 李彬 郭玉紅 陳豪 劉文廣 趙雪田
3.中醫醫院職業化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及推廣
完成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
完成人員:範吉平 宋春生 國華 韓玉 楊正夫 朱亞春 焦擁政 都佔陶 馬曉北 李楠 趙家有 周生來
2016年度「康緣杯」中青年創新人才及優秀管理人才獎獲獎者名單
中青年創新人才: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張彥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劉存志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孫明瑜
北京中醫藥大學 王雪茜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祝亞男
優秀管理人才: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王階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張允嶺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冼紹祥
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 刁殿軍
常州市中醫醫院 張琪
2016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 岐黃國際獎獲獎者名單
德國雷根斯伯格大學
Gerhard Franz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Germany (德國)
奧地利格拉茨大學
Rudolf Bauer University of Graz, Austria(奧地利)
中荷預防和個體化醫療中心/萊頓大學
Jan van der Greef Sino-Dutch Centre for preventive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Leiden University(荷蘭)
2016年度「杏林杯」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獲獎著作名單
【一等獎5項】
1.《中華針灸寶庫·賀普仁臨床點評本(明清卷)》
賀普仁 王麟鵬 黃龍祥 劉保延 賀林
2.《中國藥用動物志(上中下)》
李軍德 黃璐琦 曲曉波 張大方 陳仕江
3.《朱良春蟲類藥的應用》
朱良春 陳達燦 朱建華 朱婉華 高想
4.《臟腑真原》
張效霞
5.《中醫藥進入國際市場的政策法規壁壘與對策》
肖詩鷹 劉銅華 李祺 趙霞 楊金生
【二等獎10項】
1.《中藥炮製傳統技藝圖典》
曹暉 吳玢 王孝濤
2.《溫病論治探微》
嶽冬輝
3.《病證結合中醫證候學》
王階 何慶勇 姚魁武 呂文亮 李家庚
4.《中藥血清藥物化學》
王喜軍
5.《中藥上市後臨床再評價關鍵技術》《中藥上市後臨床再評價設計方法與實施》《中藥注射劑臨床安全性評價技術指南》
王永炎 謝雁鳴 杜曉曦 王志飛 任經天
6.《中醫方劑學發展史》
朱建平 袁冰 馬紅治 黃鑫 趙豔
7.《中醫婦科名家經驗心悟》
肖承悰
8.《張大寧學術思想文集》
張勉之 王耀獻 李平 張佩青 何立群
9.《鬱仁存中西醫結合腫瘤學》
鬱仁存 王笑民 徐詠梅 楊國旺
10.《中醫古籍用字研究》
沈澍農
【三等獎28項】
1.《心血管疾病中成藥辨證應用指南》
劉紅旭 韓學傑 王振裕 李愛勇 來曉磊
2.《甲狀腺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學》
劉豔驕 魏軍平 楊洪軍 孫永章 閆雪
3.《消化病特色專科實用手冊》
張聲生 王垂傑 沈洪 呂賓 趙魯卿
4.《婦科用藥400品歷驗心得》
馬大正
5.《治癌實驗錄》
山廣志
6.《呂景山對穴》
呂玉娥
7.《患者報告結局的測量——原理、方法與應用》
劉保延 何麗雲 胡鏡清
8.《李濟仁醫論醫驗選集》
李豔
9.《梁文珍婦科臨證精華》
梁文珍
10.《今日中醫兒科》
馬融 王慶文 李立新 楊常泉 王丹輝
11.《圖解小兒病中醫外治法》
王雪峰 王子 吳振起 趙月 李一雷
12.《劉亞嫻中醫證治晚期癌略例》
劉亞嫻
13.《名師經方講錄(1-4輯)》
李賽美 方劍鋒 朱章志 劉敏 吳浩祥
14.《中西醫結合骨傷康復學》
劉波 馬建 虞亞明 張鑫 劉輝
15.《脊柱相關疾病學》
韋貴康 韋堅 周紅海 陳鋒 周賓賓
16.《清宮正骨手法圖譜》
孫樹椿 劉秀芹 朱立國 範東 張軍
17.《武威漢代醫簡研究集成》
李盛華 張延昌 潘文 呂有強 張宏武
18.《中醫醫院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
沈紹武 董亮 張紅 胡芳 溫明峰
19.《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家類匯考》
王育林 楊東方
20.《壺天墨痕──近現代榕醫錦翰》
肖詔瑋 黃秋雲 沈聰 李君君 施志強
21.《(黃帝內經)養生大道》
張其成
22.《班秀文醫學文集》
戴銘 艾軍 班勝 員曉雲 梁豔紅
23.《中國林下山參研究》
竇德強 曲楊 張建逵 王巍 王麗娜
24.《中國牛蒡研究》
康廷國 竇德強 許亮 何凡 陳桂榮
25.《紅芪研究與開發》
程衛東
26.《中藥臨床藥學》
梅全喜 曹俊嶺 華國棟 李國輝 李學林
27.《中國附子》
張世臣 李可 任玉珍 孔樂凱 陳彥琳
28.《左海藥膳探驪》
黃秋雲 潘鴻貞 趙蕾 鄭立升
2016年度「康緣杯」中青年創新人才及優秀管理人才獎獲獎者名單
中青年創新人才: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張彥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劉存志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孫明瑜
北京中醫藥大學 王雪茜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祝亞男
優秀管理人才: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王階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張允嶺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冼紹祥
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 刁殿軍
常州市中醫醫院 張琪
2016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 岐黃國際獎獲獎者名單
德國雷根斯伯格大學
Gerhard Franz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Germany (德國)
奧地利格拉茨大學
Rudolf Bauer University of Graz, Austria(奧地利)
中荷預防和個體化醫療中心/萊頓大學
Jan van der Greef Sino-Dutch Centre for preventive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Leiden University(荷蘭)
2016年度「杏林杯」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獲獎著作名單
【一等獎5項】
1.《中華針灸寶庫·賀普仁臨床點評本(明清卷)》
賀普仁 王麟鵬 黃龍祥 劉保延 賀林
2.《中國藥用動物志(上中下)》
李軍德 黃璐琦 曲曉波 張大方 陳仕江
3.《朱良春蟲類藥的應用》
朱良春 陳達燦 朱建華 朱婉華 高想
4.《臟腑真原》
張效霞
5.《中醫藥進入國際市場的政策法規壁壘與對策》
肖詩鷹 劉銅華 李祺 趙霞 楊金生
【二等獎10項】
1.《中藥炮製傳統技藝圖典》
曹暉 吳玢 王孝濤
2.《溫病論治探微》
嶽冬輝
3.《病證結合中醫證候學》
王階 何慶勇 姚魁武 呂文亮 李家庚
4.《中藥血清藥物化學》
王喜軍
5.《中藥上市後臨床再評價關鍵技術》《中藥上市後臨床再評價設計方法與實施》《中藥注射劑臨床安全性評價技術指南》
王永炎 謝雁鳴 杜曉曦 王志飛 任經天
6.《中醫方劑學發展史》
朱建平 袁冰 馬紅治 黃鑫 趙豔
7.《中醫婦科名家經驗心悟》
肖承悰
8.《張大寧學術思想文集》
張勉之 王耀獻 李平 張佩青 何立群
9.《鬱仁存中西醫結合腫瘤學》
鬱仁存 王笑民 徐詠梅 楊國旺
10.《中醫古籍用字研究》
沈澍農
【三等獎28項】
1.《心血管疾病中成藥辨證應用指南》
劉紅旭 韓學傑 王振裕 李愛勇 來曉磊
2.《甲狀腺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學》
劉豔驕 魏軍平 楊洪軍 孫永章 閆雪
3.《消化病特色專科實用手冊》
張聲生 王垂傑 沈洪 呂賓 趙魯卿
4.《婦科用藥400品歷驗心得》
馬大正
5.《治癌實驗錄》
山廣志
6.《呂景山對穴》
呂玉娥
7.《患者報告結局的測量——原理、方法與應用》
劉保延 何麗雲 胡鏡清
8.《李濟仁醫論醫驗選集》
李豔
9.《梁文珍婦科臨證精華》
梁文珍
10.《今日中醫兒科》
馬融 王慶文 李立新 楊常泉 王丹輝
11.《圖解小兒病中醫外治法》
王雪峰 王子 吳振起 趙月 李一雷
12.《劉亞嫻中醫證治晚期癌略例》
劉亞嫻
13.《名師經方講錄(1-4輯)》
李賽美 方劍鋒 朱章志 劉敏 吳浩祥
14.《中西醫結合骨傷康復學》
劉波 馬建 虞亞明 張鑫 劉輝
15.《脊柱相關疾病學》
韋貴康 韋堅 周紅海 陳鋒 周賓賓
16.《清宮正骨手法圖譜》
孫樹椿 劉秀芹 朱立國 範東 張軍
17.《武威漢代醫簡研究集成》
李盛華 張延昌 潘文 呂有強 張宏武
18.《中醫醫院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
沈紹武 董亮 張紅 胡芳 溫明峰
19.《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家類匯考》
王育林 楊東方
20.《壺天墨痕──近現代榕醫錦翰》
肖詔瑋 黃秋雲 沈聰 李君君 施志強
21.《(黃帝內經)養生大道》
張其成
22.《班秀文醫學文集》
戴銘 艾軍 班勝 員曉雲 梁豔紅
23.《中國林下山參研究》
竇德強 曲楊 張建逵 王巍 王麗娜
24.《中國牛蒡研究》
康廷國 竇德強 許亮 何凡 陳桂榮
25.《紅芪研究與開發》
程衛東
26.《中藥臨床藥學》
梅全喜 曹俊嶺 華國棟 李國輝 李學林
27.《中國附子》
張世臣 李可 任玉珍 孔樂凱 陳彥琳
28.《左海藥膳探驪》
黃秋雲 潘鴻貞 趙蕾 鄭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