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幹,12地支的來歷和含義

2021-01-09 盛京順天風水

十天幹的來歷

五行是事物的五個基本運動過程,同時又代表了物質的五個靜止形態,由這五個靜止形態而把宇宙所有物質歸納為五種基本物質,即木、火、土、金、水。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物質都具有「陰」「陽」雌雄兩性,因此五行也同樣具有陰陽雌雄兩性,如果把五行分成陰陽兩性就是: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這就是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來歷。十天幹也是古代人們用的十進位數。

十二地支的來歷

十天幹是物質的屬性、現象。物質有其現象就必有其形體、質量,因此《易經》繫辭傳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十天幹為「天」象(因此稱十「天」幹),在地必有形,即配以「地支」,地支就是支持、支配天幹的意思,是支持天幹運動的力量。兩者一為體,一為用是不可分的陰陽體。

十天幹在天成象顯示物質的本性功能,十二地支在地成形,顯示出物質的質地。

陽木在天成象為甲木,在地成形為「寅」木,

陰木在天成象為乙木,在地成形為「卯」木。

陽火在天成象為丙火,在地成形為「午」火,

陰火在天成象為丁火,在地成形為「巳」火。

陽土在天成象為戊土,在地成形為「辰」土和「戌」土,

陰土在天成象為己土,在地成形為「醜」土和「未」土。

陽金在天成象為庚金,在地成形為「申」金,

陰金在天成象為辛金,在地成形為「酉」金。

陽水在天成象為壬水,在地成形為「子」水,

陰水在天成象為癸水,在地成形為「亥」水。

以上天幹所配的地支記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有十二個,即稱十二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性。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性。十二地支中有四個地支屬土,是因為土在中央分屬於四季,甲乙木、丙丁火、庚辛金、壬癸水皆依存於土,依土為家。春季配「辰」土,秋季配「戌」土,夏季配「未」土,冬季配「醜」土。陽幹戊土配陽支「辰」「戌」,陰乾己土配陰支「未」「醜」。

幹支紀法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十天幹含義

甲是拆的意思, 指萬物剖符而出.

乙是軋的意思, 指萬物出生, 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 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 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 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 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 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萬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

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長。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指萬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雷動而長。

巳是起,巳的意思,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陰氣已長。萬物稍衰,體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戌是滅的意思,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指萬物收藏皆堅核。

相關焦點

  • 詳細講解10天幹、12地支.五行相剋論,建議初學者收藏!
    12地支,10天幹的來歷和含義十天幹的來歷五行是事物的五個基本運動過程,同時又代表了物質的五個靜止形態,由這五個靜止形態而把宇宙所有物質歸納為五種基本物質,即木、火、土、金、水。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物質都具有「陰」「陽」雌雄兩性,因此五行也同樣具有陰陽雌雄兩性,如果把五行分成陰陽兩性就是: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 天幹地支和算法詳解!
    1.幹和支的含義:幹支是天幹,地支的合稱。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1  2  3  4  5  6  7  8  9  10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
  • 天幹地支詳解
    那麼天幹地支具體是哪幾個,他們分別代表著什麼呢? 來歷 天幹地支是古時候人們為了確定時間和空間劃分的陰陽載體,其中主要的是天幹主陰,地支主陽。當然萬物皆有陰陽,天幹地支自己分別也有自己的陰陽劃分。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大概在殷商時期,天幹地支逐漸就變成了一個時間單位。分別是由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成的六十甲子一說,而我們經常所在電視中看到的一甲子,一般都是六十年,其主要來歷也就是天幹地支一輪迴。
  • 「秒懂」天幹地支紀年法
    用一個天幹和地支來紀年就是幹支紀年法了,天幹地支循環使用,肉眼可見天幹地支一一對應、循環往復的話,幹支首年就是甲子,顯然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數)循環往復一輪是60年,這就是花甲(即稱甲子60周歲)的來歷。
  • 農曆天幹地支算法+天幹地支年月日時算法
    1.幹和支的含義:幹支是天幹,地支的合稱。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幹;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
  • 易經中「天幹地支」是如何搭配的,其實大有來歷,看完真長見識!
    我國古代的書籍當中,多次談到了天幹和地支這兩個概念。其實天幹和地支,是古人為了探索人生的奧秘和宇宙時空而發現的密碼,這種密碼經過簡化後,才有了天幹地支這兩種符號。我們理解天幹地支,首先要先了解古人對天文的觀察,二十八星宿就作為了很好的參照物。
  • 第三課 天幹和地支
    天幹和地支,產生在炎黃時期,是我國的農曆曆法用的,用天幹和地支依次組合,形成六十個組合,現代人大多都使用陽曆來看時間,所以對中國古代的曆法不是很熟悉,我國古代的曆法現在一般叫農曆或者陰曆,這是一個神奇的發明,現在出的日曆上面也都有標註。
  • 知識分享:農曆十二月為什麼稱「臘月」以及天幹地支的含義是什麼?
    漢代的人們把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即幹支紀日法中地支為戌的日子定為"臘日"。由於冬至日在農曆上是不固定的,所以"臘日"也沒有確切的時間。後來,人們將12月8日定為"臘日"。  為什麼祭神的日子要叫做臘日呢?這得從"臘"字古義說起。古"臘"字沒有"月"旁,象形為一隻被掏掉內臟的小動物烤在日頭上。後來,人們把成塊的幹肉稱為"臘"。在周代,掌管"臘"的人稱為"臘人"。
  • 中國文化:五行、天幹、地支的含義
    行,的意思和《易經》乾卦的「天行健」中的「行」一個含義,代表運動的意思,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動能。天地間,這個動能有五種,分別以金、木、水、火、土來代表。金:凡是堅固,凝固的都以金來代表,古時對於物質世界中,有堅固性能的,就屬於金。木:代表樹木、草等,代表生命中有生的功能和根源。白居易詩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形容木的生長功能,代表了生發的生命功能。
  • 2021年天幹地支對照表 幹支日曆表
    其實在古代採用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組成的紀年方式,但是對於當時大字不識的平頭老百姓而言都是一頭霧水,後來為了方便普及和記憶,才採用了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的方法,下面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2021年全年的天幹地支對照表吧!
  • 【國學講堂】「甲乙丙丁、子醜寅卯」……詳解「天幹地支」的含義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道教星宿崇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
  • 天幹地支的含義(類象、分野)
    天幹地支作為符號來說一個字代表了很多的含義,細細體會就不難發現規律,為以後進入預測學打下基礎。天幹類象: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在理象上、人體內外、形態上有如下之分。甲:大樹、膽、頭、高大 乙:花草、肝、項、纏繞 丙:太陽、小腸、肩、熱情丁:星光、心臟、眼、精神 戊:土地、胃、肋、廣闊 己:花園、脾、腹部、秀麗庚:兵器、大腸、肚臍、威嚴 辛:首飾、肺、股、精巧 壬:江河、膀胱、脛、磅礴癸:池塘、腎臟、足、聚攏地支類象:亥子為水
  • 天幹地支和陰陽五行的配合
    古人‍創立天幹地支這一符號體系不是任意的
  • 天幹地支簡述
    幹支組合表幹支表組合規律:10個天幹依次和12個地支組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先用2020年的尾數0查表得知天幹為庚,用年份(2020)除以12的餘數為4查表得知地支為子,所以2020年為庚子年。2、查知1993年為癸酉年。推算:先用1993年的尾數3查表得知天幹為癸,再用年份(1993)除以12餘數為1,1為酉。那麼1993年就是癸酉年了。
  • 天幹地支紀年法之——算卦!
    一、天幹地支的來歷與讀法1.天幹地支紀年法(幹支紀年法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12的餘數。解:前22的年幹=8-2=6=己;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故前22年的幹支為己亥。
  • 10天幹,12地支,10×12=120,而一甲子=60年—網友:我數學不好?
    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帝王年號和幹支紀年法並存來紀年,比如貞觀十年、洪武元年、宣統三年;又比如壬辰倭亂、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等等。兩相對比,顯然傳統農曆要比公曆麻煩、曲折很多,理解起來十分沒有效率。所以使用公曆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對傳統農曆造成了衝擊,但在更大的視角,則同農曆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係。
  • 傳統文化中,為何10天幹以「甲」為首,12地支以「子」開頭?
    傳統文化中,為何10天幹以「甲」為首,12地支以「子」開頭?中國的傳統《易經》文化,博大精深,但萬變不離其宗,始終離不開12天幹和地支的循環搭配。這些天幹和地支是怎麼來的?於是上天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同時降下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黃帝受天地感興啟發,將天幹布象於天形,將地支布象於地形。因此,天幹,又稱為「天」的形態,地支又稱為「地」的形態。天幹地支融合一在起,用來治理天下。當時,擔任史官的大撓氏,將幹支組合搭配,確定了幹支的陰陽和五行。
  • 天幹地支,六十花甲子
    ,共10個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環使用。天幹最晚在先商已經開始,明顯的證據是商族領袖之稱號為上甲、匸乙、匸丙、匸丁、主壬、主癸。正式將這十個符號命名為天幹應該與地支有關: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在商朝開始出現天幹與地支配合用以紀日,使用幹支紀年要更晚一些。 關於天幹何來說法眾多,其中一種是古人根據事物十個狀態排序以定的,視為循環。
  • 天幹地支的日柱算法
    例如,計算1980年的元旦日幹支,天幹=80÷4=20-10=10,對應天幹為癸;地支=20÷4=5(被整除,餘數為0),故為酉。所以1980年的元旦日幹支為癸酉。21世紀閏年的元旦日幹支推算方法如下:元旦日天幹=(該年末尾兩位數+100)÷4(如果計算出來的數大於10,就一直減到小於等於10為止);地支則和20世紀的地支一樣。
  • 天幹、地支和陰陽對應表
    天幹地支和陰陽對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