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汝為(天津師範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天津民俗語言、文史專家。)
「太歲頭上動土」,是大家習用的熟語,表示觸犯了有權勢或蠻橫的人。
很多人不明白這句話的出處。其實,這條熟語產生於古代的天文曆法。何謂「太歲」?「太歲」是古人為紀年的需要而假想出的一顆行星。
古人經過觀察,認識到歲星由西向東運行十二年繞天一周(實為11.86年),就把歲星經行的一周劃分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都有特定的名稱,用歲星所在的位次來紀年。
但是,歲星由西向東運行的方向,跟一周天由東向西排列的方向恰恰相反,歲星的排序與十二支的次序不能順應,對於紀年多有不便。
於是,古代的天文星象家就假設出與歲星運行軌道相同而運行方向相反的一顆假歲星,與十二支的排序相協調,用這顆假歲星所在的星次來紀年。這顆假歲星就是「太歲」。
古代星相家認為,天上的星星和人間的禍福是密切聯繫的。《史記·天官書》說:太歲如運行到金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會五穀豐登;運行到水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發生毀壞之事;運行到木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鬧饑荒;運行到火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鬧旱災。這種說法到了談玄論道的方術之士那裡,變得玄乎其玄了。
於是,人們相信太歲所在為兇方,忌「動土」。這裡所說的「動土」包括掘土建築或遷徒房屋等等。俗語所謂「太歲頭上動土」,究其真義,乃是太歲星當頭,本不宜動土但卻偏偏要動土的意思。
古代命相學認為某個年齡如與太歲有衝,其人其年必定不順有災,一定要用一定的方式來避免或化解。通常人們本命年系紅腰帶就是這種民俗。
同時,太歲也是風水學的重要的指導依據,比如安葬、建房等都要躲避太歲所在方位,不然就可能遭受禍害。
另外,由於人們對太歲星的敬畏,又把兇惡橫暴的人稱為「太歲」。
關漢卿《望江亭》楊衙內的定場詩:「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雙;普天無處不聞名,則我是豪權勢宦楊衙內。」
李伯元《文明小史》32回:「街坊見是這幾位太歲鬧事,那敢出來探望,緊閉著門不管。」
民間所言「太歲頭上動土」,就是用雞蛋碰石頭,比喻觸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有時也用來比喻敢於攻破科學禁區的精神和行為。
究其文化本源,「太歲頭上動土」這個俗語,是由對「土地神」的崇敬和對「太歲神」的畏懼這兩種民俗文化的心理因素交織而成的。(參見楊琳:《語言文化探幽》,185~190頁,湖南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