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說太歲星出現就有災禍,後人據此發明一句諺語,大家都會說

2021-01-08 文史控

文/譚汝為(天津師範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天津民俗語言、文史專家。)

「太歲頭上動土」,是大家習用的熟語,表示觸犯了有權勢或蠻橫的人。

很多人不明白這句話的出處。其實,這條熟語產生於古代的天文曆法。何謂「太歲」?「太歲」是古人為紀年的需要而假想出的一顆行星。

古人經過觀察,認識到歲星由西向東運行十二年繞天一周(實為11.86年),就把歲星經行的一周劃分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都有特定的名稱,用歲星所在的位次來紀年。

但是,歲星由西向東運行的方向,跟一周天由東向西排列的方向恰恰相反,歲星的排序與十二支的次序不能順應,對於紀年多有不便。

於是,古代的天文星象家就假設出與歲星運行軌道相同而運行方向相反的一顆假歲星,與十二支的排序相協調,用這顆假歲星所在的星次來紀年。這顆假歲星就是「太歲」。

古代星相家認為,天上的星星和人間的禍福是密切聯繫的。《史記·天官書》說:太歲如運行到金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會五穀豐登;運行到水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發生毀壞之事;運行到木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鬧饑荒;運行到火星所在的位置,相應的地面上將鬧旱災。這種說法到了談玄論道的方術之士那裡,變得玄乎其玄了。

於是,人們相信太歲所在為兇方,忌「動土」。這裡所說的「動土」包括掘土建築或遷徒房屋等等。俗語所謂「太歲頭上動土」,究其真義,乃是太歲星當頭,本不宜動土但卻偏偏要動土的意思。

古代命相學認為某個年齡如與太歲有衝,其人其年必定不順有災,一定要用一定的方式來避免或化解。通常人們本命年系紅腰帶就是這種民俗。

同時,太歲也是風水學的重要的指導依據,比如安葬、建房等都要躲避太歲所在方位,不然就可能遭受禍害。

另外,由於人們對太歲星的敬畏,又把兇惡橫暴的人稱為「太歲」。

關漢卿《望江亭》楊衙內的定場詩:「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雙;普天無處不聞名,則我是豪權勢宦楊衙內。」

李伯元《文明小史》32回:「街坊見是這幾位太歲鬧事,那敢出來探望,緊閉著門不管。」

民間所言「太歲頭上動土」,就是用雞蛋碰石頭,比喻觸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有時也用來比喻敢於攻破科學禁區的精神和行為。

究其文化本源,「太歲頭上動土」這個俗語,是由對「土地神」的崇敬和對「太歲神」的畏懼這兩種民俗文化的心理因素交織而成的。(參見楊琳:《語言文化探幽》,185~190頁,湖南大學出版社,1994)

相關焦點

  • 大家都知諺語:有錢能使鬼推磨,卻不知下一句,窮人聽了很傷心
    我們現在民間流傳的很多諺語其實都是來自於古代的一些真實事件,提高古代文化的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盛唐,因為唐朝時的文化可以說是百家齊放。不過明朝其實也不差,明朝的小說行業非常發達,當時誕生了很多的小說,其中包括了西遊記這部四大名著。馮夢龍在明朝算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文學家,可能大家沒有聽過他的名字,可是他寫過的一句諺語卻流傳千古,這句話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範雎真如司馬遷所說的小人也?
    關於範雎,司馬遷對他的評價是:「吃飯的恩德必須回報,範雎之怨也必須報」無論如何,範雎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後人來評價範雎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這樣的評價對範雎不公平。事實上,範雎是一個偉大的人,作為秦國的丞相,他對秦國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豬年說豬,豬字諺語說說看
    作為人類最常用的肉類食物來源,豬肉味道鮮美,煎炒烹炸,可以加工的方法也非常多,東坡肘子、鍋包肉、紅燒肉等等或家常或專業的吃法讓人總是吃不厭,可以說從食物營養與口味來看,豬也值得大家大書特書!逢亥年來說豬「諺語」--和豬相關的語言文化,博君一樂、博君一哂。以下是和豬有關的諺語集錦,可說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看一看由「豬」領銜演出的諺語,一起來體會其中蘊藏的華夏民族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哲學吧!
  • 司馬遷聽老百姓說:誰知道什麼是仁義,對我有好處的就是好人
    「誰知道什麼是仁義,對我有好處的就是好人」——漢朝老百姓的話簡介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散文家,曾受學於孔安國,董仲書。司馬遷幼時起就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學習知識。父親進京任職後,司馬遷留在家鄉耕讀牧養。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提到:鄙人有言曰:「何知仁義,已饗其利者為有德。」司馬懿在民間調研考察時,曾聽到過老百姓講,"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仁義,只曉得誰對他們好,誰就是好人"。
  • 司馬遷不懂山東人(2020高考作文)
    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
  • 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的區別是什麼?
    另外,《史記》可以說是一本私人的著作,是司馬遷的外孫將《史記》呈給皇帝,《史記》才得以被廣泛的閱讀。而《漢書》則不然,因為在成書之前皇帝就已經知道班固在寫這本書,到後面《漢書》都已經有一些國史的味道了,與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有著很大的差別。
  • 農村諺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什麼意思?一位老農這樣說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北方的朋友,尤其是農民朋友,聽到這句話肯定不會陌生,這也是農村老人到了冬天,空閒時聚在一起嘴裡常聊的一句諺語!     我也是從一位老農那裡得知,這句諺語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那是參考24節氣,再結合當地農村的氣候溫度,從而演變而來的;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裡面有很多數字
  • 筷子的來歷:是誰發明的?最早何時出現的?筷子有什麼寓意?
    記載和實物也較少出現?因為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在先秦時,勺子和筷子的分工很明確,勺子是用來吃飯的,而筷子用來夾羹裡的菜。那麼,筷子是誰發明的呢?在民間,流傳著三個有關筷子由來的傳說。有的說,姜子牙受神鳥的啟示,發明了絲竹筷;有的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發明用玉簪為筷;還有的說,是大禹發明的筷子,在治水時為了節約時間,發明用樹枝來撈取熱食。
  • 「好奇害死貓」的諺語說的是這三個星座
    好奇好奇心沒有錯,但是好奇心泛濫就很危險,就像影視劇裡某人被解決掉的時候,都會聽到那麼一句十二星座裡的這三個星座,好奇心指數是超標的、爆表的,「好奇害死貓」的諺語說的就是他們。處女座好奇指數 ★★★處女座的好奇心被隱藏得很好,以退為進的方式搜集著各種有價值的
  • 500條諺語彙總,英語老師:作文一旦出現這些諺語,我都會給高分
    500條諺語,英語優秀作文必備,用了能加分!建議都收藏起來!初中英語而言,最常考的不單單是詞彙量,更加注重考查詞彙的固定搭配。短語和單詞一樣都是學英語的基礎,是需要記憶的一部分。如果想在英語寫作中展現自己的文採飛揚,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那就加入一兩句諺語吧。下面這份資料是關於英語諺語的,共500條,有時間的學生可以背一下,相信對你們的英語會有幫助的。【往期精彩閱讀】中考高頻考點:中外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照著複習,考試不丟冤枉分超實用!
  • 新書上架丨get諺語!四川辭書出版社《諺語大詞典》收錄諺語1.3萬多條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李昊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刀在石上磨,在人在難中煉」、「東方不亮西方亮」、「把式要有架兒,商品要有樣兒」、「一竿子插到底」、「小船跑順風」、「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愛之深,恨之切」......
  • 封神演義: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難道周易不是伏羲所創?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如此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說明,封神演義中周文王姬昌,被困朝歌七年是有歷史根據的。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增強故事性。姬昌被紂王囚禁的過程,被添加了許多細節。卻同樣順應歷史,讓姬昌與佔卜緊密的聯繫了起來。
  • 今天立春,預測天氣和年景好壞的立春諺語較多,2020年會怎樣?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今天立春,預測天氣和年景好壞的立春諺語較多,2020年會怎樣?農村相關天氣的諺語還是比較多的,每一個精短的諺語都能夠說明一個道理,雖然這些諺語未必就很準確,但是在以前還沒有相關天氣預報這樣預測的情況下,農業生產中對未來天氣狀況的變化,都要依賴於經驗的判斷,因此,農村不少經驗總結出來的天氣變化情況,匯總成為了容易記憶諺語,傳給後人在農業生產中給予參考指導。
  • 農村俗語: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的說法,說的是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的說法,說的是什麼講究?在我國農村,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俗語也在逐漸消失。俗語又稱為諺語,它產生於農村地區。直到現在,俗語也是十分流行。這些年來,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不少經典俗語也被人們淡忘了,雖說俗語多少都帶點以前生活的色彩,但它不管到什麼年代都是極具價值的。
  • 評《史記》人物:司馬遷是怎麼樣「黑」孔子的?
    桑林野合的信息,在《詩經》、《周禮》裡都有記載。周朝的時候,桑林既是祭祀的地方,也是春天男女交合的地方。放任那些沒有結過婚的女子,去交往男性。大家看這個圖,這位女性身邊有好幾位男性,可見「野合」還帶有群交的色彩。桑林野合的信息,在《詩經》、《周禮》裡都有記載。後來越來越講文明,「野合」慢慢變成了不符合禮儀的交合。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裡面,講到一個故事。
  • 說的真的有道理嗎?
    不過有些俗語就不一樣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我們日常生活中肯定會有這樣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眼皮會莫名其妙的跳動,有的時候是左眼,有的時候卻是右眼。這個時候旁邊的人可能就會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是卻沒人能夠說出其背後的科學依據,那麼這句俗語是真的嗎?
  • 一福壓百禍,無福災禍多,福報不夠的時候就會有這三種徵兆出現
    而當您身邊出現下面這幾種情況的時候,那就說明您「福德」帳簿上已經快要欠費了,貸款就要還不上了,而這些「災禍」就是種種預兆,若不趕快充值的話情況就會更加嚴重了。換句話說,這些情況就是一些警醒和提示,就像是客服給您來電說您馬上就要欠費停機了一樣,一定要小心了。
  • 高安諺語淺談(下)
    「七月新米哩上街糶」,這一句有的也說成「七月撐爆到肚」,是說可以有口飽飯吃;到了收割完畢,鐮刀可以不用了,把它啄在木製的板壁上(過去農村磚木結構的房子有許多板壁,鐮刀可以啄在上面),沒吃幾天飽飯,又進入了沒米下鍋的困境。我不知對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是怎麼描述的,但一年到頭的日子是「一半在壇(hón)裡,一半在園裡」,「罈子」裝米,園裡種菜,那就是「瓜菜代,半年糧」了。「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常說的這句俗語有科學依據嗎?
    不像如今凡事都要講究科學,在古時,"科學"一詞還沒有出現,人們封建迷信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在當時,許多知識和道理不是通過科學研究出來的,而是人們的生活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例如:氣象方面的諺語: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 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到底如何?為何項羽之死對後世影響如此之深
    一切的強取豪奪,皆一句成王敗寇蓋棺定論!今之人,與被髮左衽者何異?嗚呼,曾記否?毋忘在莒!項羽的愛真摯,所以虞姬才以命相殉;項羽的義慷慨,所以他寧死不回江東;項羽的人是坦蕩的,純純淨淨,不參雜任何利益的微塵。項羽失天下的時候所心疼的不僅僅是女人和寶馬,還有和他一起過江戰死疆場的八千江東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