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沆瀣一氣,本是一句玩笑話卻漸成諷刺貶義詞!

2021-01-17 歷史有一套

沆瀣一氣:(hàng xiè yī qì),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唐代盛行科舉制度,當時的讀書人都爭著參加科舉考試,因為考中了就能做官。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規模很大的考試, 當時許多的讀書人紛紛來到長安應考。考生中有個人名叫崔瀣,頗有才學。主考官崔沆連日批閱考卷,當他批到崔瀣的卷子,大為讚賞,連聲叫好。

發榜那日,許多考生圍榜觀看,有的還高聲地念著名單。突然,有個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連聲道喜,原來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當時的規矩,科舉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崔瀣不免要以門生的身份,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

無巧不成書,主考官叫崔沆,門生叫崔瀣,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間的水氣、霧露, 如今剛好在兩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塊,實在難得。一時許多人聚在崔府門前看熱鬧,人們指指點點,津津樂道。於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意思是說: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本是一句玩笑話,並不含貶義,崔沆、崔瀣也不存在營私舞弊,不過後來有人聽說崔瀣中舉之後很快就得到好官職,便遭他人質疑,於是「沆瀣一氣」來暗指他倆的私人關係。如今,亦多含貶義!

唐僖宗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武則天除外),在位15年(公元873年至888年在位)。12歲即位,是整個唐朝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年27歲死於長安。他生活的年代是唐朝各種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大唐帝國已不可避免走向滅亡,無論僖宗是否賢明,他也不可能扭轉整個大局。

但很不幸的是,相比於好似驕奢天子的父親懿宗,僖宗的腐敗程度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發奢靡。他生於深宮之中,長在宦官之手,十分熱衷遊樂,大權旁落宦官之手,政治統治很是黑暗。時唐朝災害連年,人民生活困苦,官員盤剝沉重。黃巢起義爆發,逼近長安,僖宗逃離京城,顛沛流離。

崔沆

登進士第,官至員外郎,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後崔沆的從妹夫殷裕告發郭淑妃之弟內作坊使郭敬述的荒淫隱私,懿宗怒,杖殺殷裕,崔沆被貶循州(惠州)司馬。兩年後被召還,復拜舍人,後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選名士十數人,多至卿相。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張直方冒險收留崔沆、豆盧瑑等人。事洩,黃巢怒誅直方三族,崔沆等人皆為黃巢所殺。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沆瀣一氣,從一句玩笑漸變成為一個貶義詞
    【成語故事】沆瀣一氣,從一句玩笑漸變成為一個貶義詞 2019-07-30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什麼 10.8螞蟻莊園今日...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什麼 10.8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2020年10月8日,國慶節的最後一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成語的
  •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時間:2020-10-08 07: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 其中沆瀣是指兩個人名還是臭...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 其中沆瀣是指兩個人名還是臭水溝?時間:2020-10-08 10:22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提問!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 其中沆瀣是指兩個人名還是臭水溝?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 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
    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時間:2020-10-08 07: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 成語沆瀣一氣什麼意思?沆瀣是指什麼?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螞蟻莊園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答案螞蟻莊園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什麼?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的問題是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那麼「沆瀣」是指「臭水溝」還是「兩個人名」呢?下面小編帶來了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螞蟻莊園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答案
    原標題:螞蟻莊園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答案     螞蟻莊園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什麼?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的問題是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那麼「沆瀣」是指「臭水溝」還是「兩個人名」呢?
  • 每天一個生僻成語——沆瀣一氣
    今天開始老麥會每天堅持給大家介紹一些生僻的成語,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是第二個,喜歡的關注啊,每天還有一個專欄,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喜歡的可以去看下。成語:沆瀣一氣(hangxie四聲)基本解釋: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 歷史成語典故:「沆瀣一氣」一詞的由來!
    沆瀣一氣 沆瀣,是夜間的水氣,有人說是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裡上升的地氣。  例如《楚辭·遠遊》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註:「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劭註:「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
  • 有個很常用的成語叫「沆瀣一氣」,沆瀣是什麼東西?
    沆瀣一氣是個很常用的貶義成語,意思是說那些臭氣相投的人勾搭在一起,和一丘之貉、狼狽為奸相近。但這個成語也有點特殊,因為一個四字成語裡竟然有兩個生僻字。如果要問沆瀣是什麼意思,可能知道的人真不多。「沆瀣」兩個字都是三點水,很明顯和水有關。
  • 成語故事之旅|沆瀣一氣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前方到站:沆瀣一氣。典故 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hàng xiè)一氣 。於是,士人們談論起這件事時,開玩笑地稱呼這對關係親密又同姓的師生為「沆瀣一氣」。 釋義 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好故事在這等你呢發稿:煩煩 校對:阿柴 審稿:王琦【來源:故事會】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沆瀣一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沆瀣一氣,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近義詞有:狼狽為奸、同流合汙,反義詞有: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結,沆瀣一氣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中國古代有個成語叫「沆瀣一氣」,沆瀣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有一個很常用的貶義成語,就是沆瀣一氣。他的意思就是比喻氣味相投暗中勾結。但是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沆瀣又有什麼含義呢?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其實沆瀣本身是水汽的意思,特指早晨的露珠。但是一般露水代表的是純潔,怎麼會把它作為貶義詞呢,其實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在裡面。
  • 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什麼意思?10月8日螞蟻莊園課堂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這是螞蟻莊園10月8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0月8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臭水溝  兩個人名  答案:兩個人名  答案解析:「沆瀣」是指兩個人名。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記載,唐朝有個主考官崔沆,錄取了他的門生崔瀣。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沆瀣一氣,你還知道哪些具有緊縮式用法的成語?
    1.沆瀣一氣 [hàng xiè yī qì]基本釋義: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典故: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
  • 難以置信:眉來眼去、沆瀣一氣、彈冠相慶等12個成語意義完全改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成語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語言文字也不斷更新演變。其中作為文化精髓的成語,在人們使用過程中,也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雖然在改變,但大多數都是意義的引申和延展,然而也有一些意義卻完全改變,由原來的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
  • 「沆」「瀣」曾經是人名-沆瀣一氣|人名-每日甘肅-文化
    作者:稿源:新華網  2013-01-14 10:21   成語「沆瀣(hàngxie)一氣」,原指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典出自宋朝錢易所著的《南部新書·戊集》,講的是唐僖宗乾符二年,中書侍郎崔沆被委派為主試官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寓意:如今買櫝還珠這個成語,表示買了木匣子,還回了珍珠。說明一個人沒有識貨的眼力,不會辨別好壞,取捨不當。2、葉公好龍成語典故:春秋楚國時期,有一位名叫葉公的人,他自稱非常喜歡龍。在它看來,龍是一種非常英勇、神武的動物。於是他在自己家裡,畫滿了各種各樣的龍。連自己的衣服上面,都是繡龍的圖案。
  • 現在的很多成語,都並非本義,「人盡可夫」也並非貶義詞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成語是從古代演變過來的,之所以說是演變是因為有很多成語,現在的意思和以前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掌上明珠。對於這個成語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吧,掌上明珠形容的是父母對女兒的愛,意味著這個女兒在家中就像是手掌中的明珠一樣,非常寶貴,把它捧在手心裡呵護著,指的是這個女性是自己最重要的人。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