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莫言花1塊6毛錢買了一本《百年孤獨》,馬爾克斯說下狠話

2021-01-12 歷史國學智慧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在演講中說:在加西亞·馬爾克斯面前,我還只是個學生。

馬爾克斯給無數作者示範了一個偉大的開場白,尤其是他的《百年孤獨》,開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敘述手法,實際上反映了一種循環式的時間觀念。也讓後來的作家爭相模仿。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盛傳一種說法:大半個文壇都在學《百年孤獨》,但只有莫言是馬爾克斯最好的學生。

我們來看一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和莫言《紅高粱》的開頭: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餘佔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紅高粱》)

都是短短一句話,卻同時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個維度,讀起來耐人尋味。

莫言與《百年孤獨》的相遇

1984年秋,莫言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那時候的他還是文學界的一個無名小卒,他從朋友那裡聽到了《百年孤獨》這本書,便跑到王府井新華書店,花了1塊6毛錢,買了一本《百年孤獨》。

回到解放軍藝術學院之後,他翻開書,剛讀了一個開頭,就拍案而起——我知道怎麼寫小說了!讀完之後,發出"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的驚嘆,讓他從未想到的是,世界上還有這種書籍,文字還能這麼寫。現在我們在他的《豐乳肥臀》中,也能感受到《百年孤獨》散發的那種"勾魂魔力"。

《百年孤獨》影響並改變了莫言的寫作方式。

馬爾克斯說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百年孤獨》

當時的莫言怎麼也沒有想到,對他文學道路產生重要影響的《百年孤獨》中文版,原來是盜版的,也怪不得當時莫言買的時候那麼便宜。

1990年,馬爾克斯與代理人卡門·巴爾塞伊絲女士到北京和上海訪問,發現滿大街都是未經他授權的作品《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

在一次活動上,馬爾克斯面對滿堂中國文化界人士,半怒半笑地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

據說,中國文壇泰鬥錢鍾書當時也在場,頗為難堪,只好沉默不語。

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加入"伯爾尼版權公約",在北京和上海琳琅滿目的馬爾克斯的中文版作品,沒有一本是經過他本人授權的。這種現象讓他感到非常的氣憤,也就是在這次結束中國之行後,馬爾克斯說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其作品,包括《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最終食言

1992年,中國正式加入"伯爾尼版權公約",版權保護的事情提上了日程。之後,我國先後曾有100多家出版社向馬爾克斯本人和哥倫比亞駐華使館提出版權申請,但是沒有任何的回音。

但是,新經典出版社始終不放棄,一直堅持用郵件表達對這部偉大傑作的敬意,並且不斷介紹中國的版權規範,以及在中國出版的願景。就這樣年復一年,2010年中國農曆春節前夕,新經典出版社終於收到了馬爾克斯版權代理人卡門發來的授權通知,2011年,《百年孤獨》在中國終於有了正版。

馬爾克斯可以說是食言了,僅僅過了20年,這本書就在中國正式出版,而且非常火爆。

《百年孤獨》有何魅力?

曾經中國有許多的出版社要買《百年孤獨》的版權,但是因為版權費太貴而嚇退,新經典總編輯陳明俊至今也不肯透露到底花了多少錢買到了正版的《百年孤獨》,但是可以肯定數字絕對不低。莫言曾經說是120萬美元,也有傳言是110萬美元,即便是後者,有人給陳明俊算過一筆帳,那也要賣到至少200萬冊才可以回本。

而陳明俊自己則說:賺不賺錢已經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年輕時曾經有機會讀到這本書,並且從中獲益良多,今天的年輕人如果看不到,會是個遺憾。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同時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餘華說:"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

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寫了"。

看過這本書的人會分為兩類:一是看完幾頁之後就覺得通篇實在胡說八道,因為連名字都記不住。而另一類則深陷魔幻之中不能自拔。

在我第一次讀的時候,那時讀完之後只覺得生澀難懂,除卻複雜又冗長的名字和交錯又詭異的人物關係,對於當時的我而言只能說是似懂非懂。可是當我再一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發現,裡面說的故事正是我們所要經歷的事情。

有人說《百年孤獨》是一本充滿魔性的小說。

第一個魔力在於:裡面有三個時間線的交叉,有著對未來事件的提示,它會引導著讀者,在往下讀時去思考將會面臨的事情。

第二個魔力在於:小說魔性的語言,書中有很多單獨提取出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荒誕的情節。

第三個魔力在於:利用一個家族中七代人的經歷,告訴人們:孤獨是一種宿命,也是一種輪迴。

在現在這個到處瀰漫著焦慮感的時代裡,很多人都不敢長時間的陷入孤獨裡。我們也往往會把精神的空虛錯誤地當成孤獨,於是便把希望寄托在獲取物質的滿足上,可是回過頭來又陷入更深的孤獨。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孤獨是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擺脫它,而是要與它和平相處。身處快節奏環境的我們,誰沒有孤獨無助的時候,面對孤獨,最關鍵的是如何擺脫孤獨的處境,與世界握手,與自己和解。

相關焦點

  •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允許中國出版百年孤獨
    他一生創作了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及《苦妓回憶錄》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在1990年的時候,馬爾克斯來到中國訪問因為為這次探訪,讓馬爾克斯對中國留下了很糟糕的印象,他在中國的書店裡看到了他從未在中國授權出版的《 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書。
  • 《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逝世 1982年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享年87歲...
    本月初馬爾克斯因肺炎入院治療。馬爾克斯1927年生於哥倫比亞,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在世界範圍有廣泛的影響力,這部作品也讓世界認識到南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無限魅力。1955年,他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枯枝敗葉》正式進入文壇,但此後十餘年他的文學作品銷量和反響一直不溫不火。1961年馬爾克斯開始在墨西哥長期居住。  1967年《百年孤獨》出版後,他的文學生涯至此發生重大轉折。
  • 馬爾克斯:20歲成天才作家,13年愛情長跑,名利雙收一生只憾無女
    他,就是馬爾克斯,他寫了一部可以讓自己永生的小說——《百年孤獨》。他,出生於哥倫比亞北部的一個小鎮,而他的作品,百年孤獨裡的馬孔多就是以他家鄉為原型。》這本書也是影響中國作家最大的一本書,上個世紀80年代,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人手一本《百年孤獨》,孜孜不倦樂此不疲地集體閱讀,吸收著文學營養。
  • 《百年孤獨》:經典永不褪色!真正懂得這四句話,便不再害怕寂寞
    1984年,當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百年孤獨》的時候,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作家餘華說過 :「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寫了」。
  • 馬爾克斯名言整理
    據法新社報導,墨西哥時間4月17日下午,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因病去世,享年87歲。他曾在1982年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從此,我們又失去一位文學巨匠。如哥倫比亞總統桑託斯所說:他給世界留下了一百年的孤獨和悲傷。  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於哥倫比亞,1961年移居墨西哥繼續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
  • 《馬爾克斯訪談錄》:魔幻現實主義是更銳利的眼睛看到的日常
    《百年孤獨》[哥倫比亞]馬爾克斯著 黃錦炎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再次,對話所提供的材料未必都已被傳記寫作吸收《花花公子》的導語給魔幻現實主義下了一個精確的定義:「魔幻現實主義是一種將幻想和現實融合為一個獨特『新天地』的說書形式。」作為一種創作方法,它在阿斯圖裡亞斯、胡安·魯爾福等前輩作家手中已臻成熟,何以在馬爾克斯這裡激起如此巨大的反響呢?通常的解釋是《百年孤獨》的聖經風格和史詩敘述具有非同凡響的感染力。混淆幻想和現實的界線並使兩者得以融合的手法,是其中的關鍵,無疑有著某種爆炸性能量。
  • 「孤獨」後的繁榮
    他手上拿著的是兩本正版的《百年孤獨》。「自今年馬爾克斯先生去世,很多同學都開始看《百年孤獨》,傳閱太慢了,我和另外一個同學還是決定各買一本。」  今年4月17日,87歲的馬爾克斯與世長辭,這距他的《百年孤獨》正式在中國授權出版的第三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你怎麼知道這本書的?」我問楊子。「最早就是因為馬爾克斯的那一句曾經的氣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 莫言眾多的小說中,哪一部小說寫得最好呢?
    莫言莫言自從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可以說是成為了當代文壇的領軍人物,他的很多作品,那也是成為了暢銷書,而且他的那些作品,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莫言眾多的小說中,到底哪一部寫的最好呢?應當說莫言的很多小說,如果不認真去理解的話,可能草草地讀一遍,那是不可能理解,要知道他的寫法,那完全不是中國傳統小說的寫法,他的創作手法,那都是藉助了國外的小說表現手法。
  • 莫言憑《豐乳肥臀》獲諾貝爾獎,卻一度被稱「禁書」,內容寫些啥
    讀《豐乳肥臀》有感 常常聽人家提《百年孤獨》和《白鹿原》這兩本書,但到頭來我還是先被莫言先生的《豐乳肥臀》吸引住,且僅僅是因為被名字吸引。《豐乳肥臀》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性」大書,是莫言進行民間史詩性書寫的試驗。莫言先生傾情把母親描繪成一位承載苦難的民間女神,或者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
  • 走進莫言的「臥室」
    相比於篇幅,我認為它的信息量更大、曝光點更多,涉及到莫言的方方面面。從個人經歷、創作過程,到讀書感受、人生隨想;從對世界名著的看法,到對中國當代文學現象的發言,毫不誇張地說,這三本書是莫言的「百科全書」。演講的現場感、交互性、溝通的需求等特點,使得這些文辭與作家通常的創作有所差異:它們更直接,更坦白。
  • 莫言:如何讓人相信,那條龍真實存在
    我當時的感受和馬爾克斯當年在巴黎的閣樓上初次讀到卡夫卡的小說時的感受是一樣的:啊,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啊!1987年,我寫過一篇題為《兩座灼熱的高爐》的文章,講述了加西亞·馬爾克斯和美國作家福克納帶給我的啟發和誘惑。他們啟發了我可以怎樣寫,但他們也誘惑著我像他們那樣寫。我在文章中表達了想要擺脫他們、創造一種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個人獨特風格的文學的幻想。
  • 馬爾克斯與妻子9歲定情,婚後助他賺1100萬,她到底棒在哪裡
    馬爾克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寫出了享有盛名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無數讀者奉為文學聖經。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一、6歲時情竇初開,暗戀父親的緋聞情人馬爾克斯6歲入學,啟蒙老師是一位叫做羅莎·埃萊娜的女子。羅莎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女性,曾經兩次在小鎮的嘉年華會上獲得「皇后」的稱號。她也是馬爾克斯父親的緋聞情人,父親曾經聲稱要與這位美麗的女子結婚。那時候,馬爾克斯的學習成績並不優秀,但卻非常喜歡上學。因為上學就可以見到羅莎老師了。
  • 莫言《豐乳肥臀》寫了什麼,讓劉白羽看了直言:世風如此江河日下
    莫言自從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一時間他的作品風靡各大書店,網站。每到一個書店,店裡的推薦書目裡一定有他的作品。但對於他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這個非常魔幻的作家,有人稱他為「中國的馬爾克斯」,有人卻對他嗤之以鼻,橫加指責。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有爭議也是正常的。
  • 1984:那一年中國有多厲害
    那不止是北大學生想說的話,也是全國人想說的話。1984年,在總設計師的帶領下,中國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年份。從年初到年尾,廣袤國土上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裡面,有突破禁區的艱難,有收穫榮光的喜悅,有個人的奮起,有群像的突圍,有當時激蕩的爭論,也有日後變革的伏筆。那是擁抱世界的一年,也是展現自我的一年。
  • 《百年孤獨》生命中曾有過所有的燦爛,終將用寂寞來償還
    烏爾拉蘇與家族裡的男性群體形成鮮明的對比,她一直活到家族的第六代出生,最後她死去,這個家族失去了平衡,第七代無可避免地生下了長著豬尾巴的孩子,一出生就被螞蟻吃掉,最後整個馬孔多小鎮也在旋風中消失。她就像是家族的「守護神」,她存在,家族得以延續,她死亡,家族最終走向滅亡。
  • 1984年世界「大事年鑑」獻給1984年出生的人們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於194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在小說裡1984代表著未來,然而今天,1984已經成為了回憶,甚至是有些遙遠的回憶了~1984年發生了無數的事情,有報紙上的大事,有街頭巷尾的小事。對於這一年出生的人來說,1984是他們故事的開始~ 下面盤點下那一年他們故事的插曲。
  • 莫言:如能寫出他那樣一部有影響力的中篇,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對於我們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其意義與價值不言而喻。這也說明莫言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及不凡的創作能力,不然他也不可能被諾貝爾文學獎看中。那麼莫言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能力呢?
  • 愛情教科書《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了51年等情敵離世!
    如果你沒聽說過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那麼你也應該聽過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外一本著作《百年孤獨》。不得不說,馬爾克斯真的很擅長這種拉長時間線的長篇小說。無論是講了一個世紀的《百年孤獨》還是這本寫了一生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善於運用漫長而細膩的時代背景來描繪一代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的創作,是源於馬爾克斯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一對來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溫蜜月旅行的老人,竟被載他們出遊的船夫用槳打死了,為的是搶走他們身上帶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