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他賣了30多年掛曆:如今掛曆少了,買的人也老了

2021-01-08 剝洋蔥people

有些早先流行的掛曆圖案慢慢被淘汰了,比如名車系列現在就基本絕跡了。「過去汽車少,家裡掛著稀罕,現在滿大街跑奧迪,誰還掛,多磕磣啊」。

風靡一時的「大美人」系列也少有人買了。從最初的毛阿敏、劉曉慶,到後來周迅、還珠格格,還有國外的瑪麗蓮·夢露,現在「堅守崗位」的只有一個範冰冰了。

當年風靡一時的《還珠格格》掛曆。圖片來自網絡

文| 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實習生楊林鑫

編輯 | 胡杰 校對 | 陸愛英

本文約4565字,閱讀全文約需10分鐘

從房山進趟城不容易,69歲的張大爺「這一上午都跟公交車上耗著了」。

早晨8點多出門,足足花了兩個多小時,一路打聽著,他終於從六環摸進二環,找到了西黃城根北街上的這家掛曆店。

雖不起眼,可這小店還的確是個稀罕物。現如今,掛曆正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賣掛曆的地方越來越少,專門賣掛曆的店更是屈指可數,西黃城根北街這家掛曆小店被很多網友稱為「北京最後的掛曆店」。

店主金安光今年72歲,守店已經30多年了。歲月粗糲了他的皮膚,紋路看起來就像小店外牆陳舊的灰磚。他個子不高,上了年紀身材一佝僂,愈發顯得不起眼。冬天店裡冷,金安光戴頂皮帽,穿著厚棉襖棉褲,棉褲膝蓋處還要加副綁腿,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金安光坐在掛曆店裡。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攝

他菸癮很大,一天到晚煙不離手,燻得焦黃的門牙不知何時已缺了幾顆。他的腿也站不直了,說是走路,更像挪步。但打理起鋪面來,金安光還是手腳麻利、熟門熟路,他說自己「至少還能再幹十年。」

但不可否認的是,金安光老了,鋪面也老了。當房山來的張先生最終選定了心儀的掛曆——一本印著牡丹花的「花開富貴」,簇新的掛曆遞到他手上時,鮮豔怒放的牡丹和兩位老人的面容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似乎在昭示著,掛曆,已經不屬於年輕人的時代了。

「字兒一定要大」

這是家名副其實的小店,面積不到二十平方米,牆上是各色掛曆,桌上是各種檯曆,地上堆滿了進貨的箱子。以前金安光在小店裡住過幾年,在屋中間打了道隔斷,外面賣貨,裡面住人,現在不住了,隔斷牆卻沒拆,屋裡只留出一條窄窄的過道,本就不大的空間顯得更加侷促。

怕顧客找不到門,金安光在一米左右寬的入口處貼上幾張紙板,上面用紅字寫上「掛曆、側門」。

金安光站在小店門口。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攝

店裡密密匝匝地掛著上百種掛曆,賣得最好的是生肖主題。今年是生肖狗年,各種「福犬迎春」、「旺財迎春」、「狗年瑞福」、「世界名犬攝影集錦」掛曆佔據了小店的半壁江山。

金安光說,狗年借個「旺」字,牛年的「牛氣沖天」、虎年的「虎虎生威」、龍年的「龍飛鳳舞」賣得最好,豬年、蛇年就差點,「顧客們寧願買風景畫」。

風景、書畫、花卉、偉人、福字系列也都是長盛不衰的品類。不過,無論什麼主題,這些掛曆有個共同點——字兒大。金安光說,小店的顧客主要是老人,所以掛曆上「字兒一定要大」,不然老人看不清。有次來了位90歲的顧客,也不挑圖案,買走了全店字兒最大的掛曆。

金安光的掛曆店一角。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攝

提及現在年輕人多用手機看日期時,金安光嗤之以鼻,「你們現在是都看手機,等你們到了50歲,眼睛花了,哎呦我怎麼看不見東西了!怎麼辦?來本掛曆吧!」

掛曆價格從十塊錢到六七十塊錢不等,檯曆便宜,紙質最差的只要三塊錢一本。

守了30多年店,金安光腦子裡攢了一本厚厚的生意經,針對不同客戶群進不同的貨。「有的老人喜歡懷舊,買偉人掛曆」,紅背景、天安門、鮮花、毛主席像等元素不可或缺。知識分子喜歡藝術作品,可以買回去觀賞臨摹,張大千、齊白石的畫作最受歡迎。有人性格沉靜,喜買風景畫,有人性格熱鬧,愛買大紅大綠。有人送禮用,店裡得備著點高檔掛曆。有人圖便宜,專買3塊錢一本的日曆牌。

雖然每天和掛曆打交道,可一旦進到了喜歡的掛曆,金安光自己也愛不釋手,「有一次進了一批牡丹花,特漂亮,乾淨、透徹,讓人一看心情特別好,我跟廠家聯繫想再進兩包,得,人家還沒了。」

「堅守崗位」的只有一個範冰冰了

按時間追溯,金家開店的歷史40年了。

改革開放那年,金安光家裡人開始做生意,當時辦營業執照要手寫申請書,寫自己開店是為了「繁榮市場,搞活經濟,支持國家建設」。

小店安靜地開業了,沒辦儀式,沒有鞭炮、花籃。金安光記得,當時做了個豎掛的招牌,白底黑字,上書「京華書店」四個大字。

後來平安裡拓寬道路,小店遷來西四,從全家兄弟幾個一起開店變成金安光一個人開店,轉眼就過了快40年。

這麼多年,金安光眼看著街道一天賽一天地繁華起來。「改革開放以後,大街上全是做生意的,開飯館的、開旅店的、賣工藝品的、搞裝修的。」「能掙錢的都出來掙錢了,誰願意窮啊?」

這和改革開放之前的光景形成鮮明對比。金安光說,「之前不讓做生意,連養雞都不讓。」可是大家窮,都偷偷摸摸找路子。有人弄個小挑子賣餛飩,一毛錢一碗,「只有晚上敢出來」。

金安光那時在工廠上夜班,白天想偷偷掙點錢,讓媳婦給縫了一個撈魚的小抄子,去官園花鳥魚蟲市場買魚蟲,販到通縣梨園去賣。一小抄子兩毛錢,第一次去就掙了一塊二毛錢,全是鋼鏰,「給我樂的」。

改革開放之前,普通老百姓家難覓掛曆身影。金安光說,那時掛曆只有高級幹部家才有,也沒有現在這麼大。普通老百姓家裡都用日曆牌,一疊又薄又軟的草紙訂在一起,每過一天,咔嚓撕掉一頁,叫「白扯」。

1988年的健美檯曆。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攝

金家的掛曆店剛開業時,掛曆樣式很少,山水、風景、美女,「頂多十種」,後來種類花樣翻新,出現了中間對摺式的、鑲嵌金箔的,絲綢包邊的、剪紙工藝的,圖案也從最初的水墨畫,又多出了版畫、工筆畫、楊柳青畫……還有把圖案專門印在獨立的宣紙上的,掛曆用完了,宣紙可以揭下來收藏。

有些早先流行的圖案慢慢被淘汰了,比如名車系列現在就基本絕跡了。「過去汽車少,家裡掛著稀罕,現在滿大街跑奧迪,誰還掛,多磕磣啊」。

基本「絕跡」的名車系列。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攝

風靡一時的「大美人」系列也少有人買了。從最初的毛阿敏、劉曉慶,到後來周迅、還珠格格,還有國外的瑪麗蓮·夢露,現在「堅守崗位」的只有一個範冰冰了。

金安光記得,以前的年輕人喜歡買泳裝美女掛曆,「男的買得多」,不過也有女人買,「模仿模特穿衣服化妝」。他和媳婦結婚的時候,還送了媳婦一本大美人掛曆。「不像現在,你買個美女掛曆,回去老婆問,你家裡掛個大美人,啥意思啊?」

90年代掛曆上的泳裝女郎。圖片來自網絡

「明年見」

以前賣掛曆是個掙錢買賣。金家剛開店時,普通市民的工資只有三四十塊錢,一本掛曆就能賣到八塊十塊,一本掙兩塊錢,一年輕鬆賣掉幾千本,如果有單位批量訂購,一年能賣上萬本。

金安光懷念舊時光,那時家家戶戶用掛曆,春節送禮也送掛曆,顧客來了一買就是好幾本。他有兩個固定客戶,「都是大單位」,元旦之前,單位給員工發福利,「一拉就是一車」。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掛曆的原有功能逐漸消失,掛曆銷售日漸蕭條。到了2013年10月,中紀委發布《關於嚴禁公款印製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嚴禁各級黨政機關、國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用公款購買、印製、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曆等物品。

金安光保存的「舊貨」:1987年的日曆牌。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攝

這個規定讓金安光的大客戶沒了,掛曆只能賣給散客。「這些年物價漲了那麼多,掛曆價格卻沒怎麼漲,便宜的還是十塊錢一本,一本還是掙兩塊錢。」

金安光最初從北京的印刷廠進貨,以前市場火爆時,很多印刷廠都印掛曆,後來買掛曆的人越來越少,現在北京一家印掛曆的廠家都沒了。金安光只能從南方進貨,選好了樣式,對方再把貨品寄過來。

這幾年,街坊鄰居不少把房子租了出去,一個月光收租金也能有三四千塊錢。老金的兒子也不支持他開店,說他「掙那仨瓜倆棗的受這罪幹啥」。但金安光還堅持著,因為「捨不得那些老客戶」。

開店多年,金安光攢下了許多老顧客。有人從三四十歲開始從他家買掛曆,一直買到不惑,買到古稀。有人歲數大了走路不方便,就叫子女來買。還有的老主顧以前住在附近,後來搬了家,一到年底就專門坐車回來買。

有老主顧出國走親訪友,琢磨半天帶啥禮物,最後找到金安光的店裡,買上幾本掛曆,說送掛曆既有人情味兒,又有中國味兒。

還有人專門來買某一年份的舊掛曆,家裡小孩兒過生日,買一本孩子出生那年的掛曆。有老人辭世,就買一本老人去世那年的掛曆留作紀念。

90年代掛曆上的女郎。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掛曆店越來越少,很多人打聽到這兒還有家掛曆店,不惜大老遠跑來買掛曆,昌平、豐臺、門頭溝的都有。「上回有個老太太從昌平坐車過來,眼神不好,在這條街上轉了三圈才找到我家」。

老人不會使手機支付,金安光的桌子上總是扔著一沓紙鈔,方便找零。因為怕顧客大老遠過來找不著人,金安光還在店門口貼了張小紙條,上面留了自己電話。他一旦有事出去時間久了,還會請朋友過來幫忙看店。

很多老顧客已經把金安光當成朋友,每次登門,除了買掛曆,也聊聊自己這一年間的變故。有一對老夫妻,以往每年都買幾十本,因為女方家親戚多,過年串門兒要送好多掛曆。後來有一年,老頭兒一個人來了,只買了幾本掛曆,一問,老伴兒去世了。

因此,每次送別這些見面次數以「年」計的老夥伴時,金安光都會說上一句「明年見」,這不是客套,而是對老朋友最真誠的祝福。

每次這些老主顧買到心儀的掛曆滿意而歸時,金安光就會格外滿足,這些遠道而來的老夥伴讓他感到被需要,「他不需要幹嘛從門頭溝來這裡,大老遠過來就買一本掛曆,我心裡高興,哪怕一天就賣出一本我也高興。」

夢想開一家掛曆博物館

金家最初開店時,城裡有不少掛曆店,競爭激烈,後來店越來越少,「不掙錢還開什麼?」

然而,即使熬成了獨一份,小店的日子也不好過。即便現在是年底的銷售旺季,每天也只有約二十位顧客登門,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小店都門庭冷落。金安光守在屋裡,沒有暖氣,他又捨不得開空調,只好裹上厚厚的皮褲和棉襖,戴上棉帽,泡上杯熱茶,翻翻報紙,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去年,附近的幾個孩子看他寂寞,抓了只流浪狗送給他。他看小狗可憐就收下了,取名「黑妞」,還給做了個紅色棉背心,現在黑妞每天臥在他腳邊,一老一小相對無語。

金安光的老伴偶爾過來做做飯,但最近生病住院了。

老伴住院後,高昂的醫療費、護理費讓老金有點喘不過氣來。「護工最便宜的也要一天200塊,少一分都不行」,為了讓老伴受到更好的照顧,他還給醫生護士都送了掛曆。

家裡的事他不願多提,不過讓他驕傲的是,最近幾年,不少媒體關注到這家「老北京最後的掛曆店」,他和小店的照片屢屢見報。他向每一位報導過他的記者索要報紙,細心收藏,還找人塑封了起來,遇到熟人來店,他就拿出來顯擺。

1988年的健美檯曆內頁。新京報記者王婧禕 攝

但是最近兩年開始有搞直播、拍視頻的新媒體上門,這又讓他犯了難,他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家裡也沒有電腦,實在不知道怎樣才能看到。

媒體的曝光讓小店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吸引來了一些好奇的年輕人。「前幾天有兩個小姑娘從手機新聞上看見我這店,下了地鐵就直奔過來了,說好多年沒見過掛曆了。」

還有位年輕媽媽,帶著5歲的女兒過來,說閨女問她啥叫掛曆,她不知道怎麼描述,乾脆就帶孩子來這裡長長見識。

當年的掛曆圖案。圖片來自網絡

老金有點自豪:「我這店還能做傳統文化教育」,「這兒也算是北京的『文化名片』了」。

金安光籌划過小店的未來,他覺得自己的身體至少還能再撐10年,實在幹不動了,「讓兒媳婦接班」。

他還夢想著開一家掛曆博物館,就開在小店裡。為此,他已經攢了一些老物件,一些年代久遠的年份掛曆、不多見的老檯曆、特殊工藝的掛曆。

他從小店最深處的木頭箱子裡摸出一本塑料薄膜掛曆,年份是1994年,上面印著美女模特。老金面帶得意之色,「沒見過吧?現在上哪兒找這種塑料掛曆去?」

洋蔥話題

你家以前用過什麼樣的掛曆?

相關焦點

  • 北京最後掛曆小店的30年起落:從整車買到少人問津
    這家「掛曆地圖動漫」,被很多老顧客稱為北京最後的掛曆小店。「黃金地段」的掛曆小店靠近西四北大街的路口不遠處,有家專賣掛曆的小店,金安光大爺是這家店的主人,據金大爺介紹,他已經守了這家店30年了。「從改革開放之後咱就幹,一直到現在,堅守著,30多年了。」上世紀80年代初,金大爺開始在平安裡附近賣書,起名「京華書店」,順便也賣起掛曆。
  • 69歲的許涿和他的21本生肖掛曆
    美術出版社的朱抗之前就訂了20本掛曆,但很快就被同事和親朋瓜分完畢,剩下沒拿到掛曆的人「吃醋」地向朱抗討要,她只好又找到許涿準備再買15本。快人快語的她聽說許涿在接受採訪,瞬間變成了一個「迷妹」。她告訴記者:「這本掛曆在美術界都是有口碑的。能攢夠12年價值就大了。我還看到潘家園有人在賣一整套的生肖掛曆呢。」
  • 金豬納福:我的第二十三本生肖掛曆
    33年過去,楊先生已是84歲,我也72歲了。楊先生特別說:「我屬豬,明年是我的本命年。」我說:「我也是,比您小一輪。」  前年11月21日,我的郵箱收到楊先生發來的郵件,他說:「……又得到處穿牆鑽洞地找耗子了,預祝鼠年年曆合作愉快。」
  • 銅陵:虎年掛曆登場銷量不及日曆
    年末歲尾,又到了掛曆上市的時節。在過去,掛曆是風光無限的家家必備品,既有裝飾效果又很實用。然而,隨著時光的推移,如今掛曆風光不再。  虎年掛曆登場  雖然離2010年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不過,12月2日,記者在步行街看到,商家已經將虎年掛曆早早掛了出來,以虎年送福為主題的掛曆佔據著掛曆市場的半壁江山。此外,山水風景掛曆、家居飾品掛曆等品種也十分繁多。
  • 「老掛曆」收藏展在光明區文化館開展
    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11日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謝燕麗 通訊員 彭斐 曾練婷/文 管強/圖)1月6日,由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辦,光明區惜物博物館協辦的「老掛曆」收藏展在光明區文化館A座一樓藝術展覽廳開幕。據介紹,本次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將持續展至本月18日。
  • 曾經的「準年貨」 掛曆流行那些年
    (1990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2版,《立意脫俗內容求新——1991年掛曆市場探訪一瞥》)   此時,曾經佔盡風光的「大美人」已芳蹤難覓。北京膠印廠副廠長高原說:「大美人?過去哪年不印個百八十萬本。最多的是1985年,光我廠就印刷了180萬本……可今年大美人的掛曆還不到5萬本……」這一年,領袖人物掛曆成了熱門,有的很快便脫銷。
  • 掛曆、檯曆銷量銳減 牛年的日曆銷售不太牛
    昨天,林先生接到領導安排的任務——去市場上訂購100份掛曆。林先生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再次向領導確認份數,得到的還是100份的量,這個數字只有去年三分之一的量。領導明確表示,只要100份送送客戶,內部員工今年不發掛曆了。  「單位縮減開銷了,連掛曆也不例外,賣掛曆的老闆日子不太好過。」
  • 從紅紅火火到銷聲匿跡 掛曆在北京流行的那些年
    「大美人」曾影響了不少人的審美觀,也成為他們認識「美」的重要途徑。但「大美人」的風靡,招來了一些質疑聲。1980年讀者鄧獻致信《北京日報》,「12月4日,我們到書店想買個1981年的掛曆,跑了三裡屯、東單、王府井等十多家商店,掛曆的畫面都是美人像,想找其它畫面的,實在太難了。不知有關單位和設計者是怎麼想的?」
  • 100本掛曆帶你穿越時空
    在光明區文化館A座一樓展覽廳,100本(張)掛曆吸引了參觀者駐足翻閱欣賞。1月6日,由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辦,光明區惜物博物館協辦的「老掛曆」收藏展開幕。據介紹,本次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將持續展至本月18日。 本次展出的100本(張)掛曆題材積極向上,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名家書畫作品、風光作品,電影明星等,極具觀賞性。
  • 蛇年掛曆提前開賣不見蛇 模樣太不受待見
    城市晚報訊 還有兩個多月,我們就將迎來農曆蛇年,新一年的掛曆也陸續粉墨登場,而記者在走訪長春文化用品市場時發現,可能是因為蛇給人陰冷的感覺,形象看上去並不討喜歡,因此不同於龍虎年的掛曆充滿各種龍虎元素,蛇年掛曆反倒難覓蛇蹤,倒是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中國風色彩較強的元素在掛曆題材中佔了極大的比例。
  • 1988年掛曆今年也能用? 專家稱「撞臉」不罕見
    近日有細心的市民發現,2016年掛曆的日期和星期與1988年一致,網上1988年老掛曆受到青睞,被賣到幾十上百元。不過,昨日福州收藏業內人士表示,不同年份掛曆「撞臉」常見,「撞臉」的老掛曆不具有特別收藏價值。據了解,所謂「猴年馬月」就是猴年的農曆五月,而上一次 「猴年馬月」出現在2004年。2016年「猴年馬月」是今年6月5日至7月3日,共29天。
  • 今年釣魚島系列掛曆熱銷 蛇年生肖掛曆遇冷
    市民正在選購釣魚島系列掛曆今年釣魚島系列掛曆熱銷洪城年底將至,賀歲掛曆市場進入銷售旺季。昨日,記者走訪多家掛曆商場發現,我市蛇年生肖掛曆遇冷,而國學文化、釣魚島系列掛曆成蛇年掛曆主流。蛇年生肖掛曆成「非主流昨日上午,記者在洪城大市場、萬壽宮商城等幾處大型批發市場看到,十幾家經營掛曆、檯曆的商鋪都已掛出多款2013年賀歲掛曆,但印有蛇生肖圖案的掛曆並不多見,只有一種小型掛曆印上了蛇的卡通圖案。「比起龍年掛曆來說,蛇年生肖掛曆不太好做。」一家掛曆店的老闆魏先生說,龍年他們出了十多款掛曆產品。
  • 1973年到2000年的老掛曆,勾起多少老百姓的回憶
    掛曆是上世紀末開始在全國風靡起來的一種物品,八九十年代的老百姓到了年關的時候,除了置辦年貨,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一本掛曆。而掛曆最初的用途是「討債本」,也可以說它是經過帳本演變而來。筆者拍攝了1973-2000年期間這23年的老掛曆,看看能勾起你多少的回憶。
  • 光明區文化館100本(張)珍藏掛曆等你來看
    「我找到我出生那一年的掛曆了!」在光明區文化館A座一樓展覽廳,100本(張)掛曆吸引了參觀者駐足翻閱欣賞。1月6日,由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辦,光明區惜物博物館協辦的「老掛曆」收藏展開幕,據介紹,本次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將持續展至18日。
  • 80年代的老掛曆,距今33年啦,十二仕女圖,小時候見過麼
    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於是逢人就誇,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1986年的老掛曆,距今33年啦。馬上過年了,小時候家裡這幾天就已經買好新一年的掛曆了吧?這一套掛曆是畫的古代仕女圖,非常漂亮。第一張是絳妃,是《聊齋志異》中的一位女子。殺其氣焰、洗千年粉黛之冤;殲爾豪強,銷萬古風流之恨!
  • 關於日曆、年曆卡和掛曆的記憶
    日曆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紀年工具,每個人都通過日曆來了解日期,可以使日常生活變得井然有序。我出生在1970年代,成長於改革開放時期。記得小時候,一般家庭多使用掛在牆上或置於案頭的日曆。隨著一頁頁日曆越撕越薄,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大家又長大了一歲。小孩子們尤其感到高興,因為元旦一過,離過年也就不遠了。
  • 今年月曆「私人定製」漸多 價格比傳統掛曆貴百倍
    而在月曆城內的另一家寶哥月曆公司,記者看到,在公司裡堆放的裝箱掛曆就有幾十箱。經理王女士說:「這裡有十幾萬本,廠裡還有幾十萬本沒有進行裝訂。這些損失加在一起有幾百萬。」  記者了解到,月曆城內還在營業的這些商家,銷量至少比往年少了六成,這比一個多月前她們的估算下降得還要多。
  • 2021圓周率書畫掛曆《勁牛奮蹄》出爐 世界記憶奇人湯英牛年掛曆真牛
    近日,世界記憶奇人、圓周率構成藝術創始人湯英先生,第五年續寫新作,再次創作出圓周率書畫新年掛曆——《勁牛奮蹄》,這是他繼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創作出圓周率書畫掛曆《雞年大吉》、《旺狗賀歲》、《福豬獻寶》、《金鼠送福》之後的又一生肖佳作,再次向世界展示圓周率數字藝術的神奇魅力。2021年《勁牛奮蹄》的掛曆上是一隻默默耕耘、奮發揚蹄的老牛。
  • 日本兔年掛曆:星期日作為每周開始
    對決心不大的人,另有一種每天存100日元的。  當然,美女、美景、動漫等等是每年必有的花色。今年可能是「AKB48」女孩子的比較好賣吧。同時,各電視臺的美女播音員、主持人也不甘寂寞。朝日電視臺的女播音員居然全員登場,每人有兩次出鏡機會。而說漫才(相聲)的著名演員,雖已都是大叔、大爺,每年出一本,也是慣例。另外還有講故事的:一年十二張,講一段歷史,或一個人物的一生,再加上幾句醒世格言。
  • 1986年公曆與2014年相同 舊掛曆網上可買還可定製
    舊掛曆網上可買還可定製  拿著一本泛黃的日曆,過今天的日子?小悅說,她有試試的衝動。  其實,有這種衝動的可不止小悅。記者在淘寶網搜索1986年日曆,竟能搜到多個結果,價格從幾十元到1986元不等,還有不少人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