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紅火火到銷聲匿跡 掛曆在北京流行的那些年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曾經歲末年初,掛曆是每家每戶的「準年貨」,它讓家中的年味兒更濃鬱,也被當作年節送禮的佳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牆上的掛曆甚至還代表著這個家庭的審美和生活水平。

「大美人」風靡遭質疑

在掛曆發展初期,頗受百姓歡迎的是印著靚麗美女圖片的掛曆,也被稱之為「大美人」。那時,斯琴高娃、陳衝、鞏俐等明星都曾參與這種掛曆的拍攝。「大美人」曾影響了不少人的審美觀,也成為他們認識「美」的重要途徑。

但「大美人」的風靡,招來了一些質疑聲。1980年讀者鄧獻致信《北京日報》,「12月4日,我們到書店想買個1981年的掛曆,跑了三裡屯、東單、王府井等十多家商店,掛曆的畫面都是美人像,想找其它畫面的,實在太難了。不知有關單位和設計者是怎麼想的?」

▲1980年12月27日,《北京日報》3版

在1982年1月7日《北京日報》「顧客之聲」欄目中,讀者趙振成、趙奎惡也對美人像掛曆頗有微詞。「去年底,我們部隊準備買些檯曆和日曆,跑了不少商店都說無貨。商店裡印有美人像的掛曆倒是應有盡有。試問,在部隊會議室、戰士的營房裡能掛這些嗎?」

讀者歸僑、杜敏則在1984年的來信中建議:出版、印刷部門多印些首都風光主題的掛曆吧!

到了開賣1991年掛曆的時候,人們發現掛曆內容開始注重創新。其中,有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珍貴歷史照片為內容的「共和國的締造者」掛曆;有以第十一屆亞運會亞運場館、亞運村等宏偉建築為內容的「亞運之光」掛曆;有展現祖國美好山川的「江山如畫」掛曆。(1990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2版,《立意脫俗內容求新——1991年掛曆市場探訪一瞥》)

▲1990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2版

▲1993年掛曆內容多樣。其中,以領袖為主題的掛曆較為走俏。李士炘/攝

此時,曾經佔盡風光的「大美人」已芳蹤難覓。北京膠印廠副廠長高原說:「大美人?過去哪年不印個百八十萬本。最多的是1985年,光我廠就印刷了180萬本……可今年大美人的掛曆還不到5萬本……」這一年,領袖人物掛曆成了熱門,有的很快便脫銷。(1991年12月14日《北京日報》5版,《掛曆市場走向成熟》)

▲1991年12月14日,《北京日報》5版

此後幾年,掛曆設計者們使出渾身解數,除在畫面精美上下功夫外,有的掛曆還配上了小詩、警句,甚至設計出香味掛曆、黑白掛曆等特色產品。但行內人仍感嘆,掛曆「出新」越來越難了!

剎住濫送濫發之風

掛曆也帶來了「風氣」問題。1981年10月12日,北京市政府召集城近郊八個區和有關部、委、局負責人開會,傳達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剎住國內互贈掛曆不正之風的緊急通知。當時的情況是,不少單位把贈送掛曆作為「走後門」、拉關係的一種手段

北京市政府做出指示,凡是為了贈送國內單位和個人的月曆、年曆、掛曆,一律不準印刷。已經印好的,應轉售給商業部門供應市場;尚未印刷的一律停印。隨後,一些機關和單位紛紛響應,把「不準用公款印製、購買掛曆送人」列為糾正吃喝等不正之風的措施之一。(1981年10月13日《北京日報》1版,《堅決剎住互贈掛曆不正之風》)

▲1981年10月13日,《北京日報》1版

但沒過兩年,有些單位又在掛曆上做起文章。在自製掛曆上印著單位名稱或生產的產品,名曰宣傳產品、做廣告,卻送到了本單位職工的手中。

1983年12月1日,《北京日報》在頭版發表署名為「一言」的文章,其中提到:「黨和國家的幹部,不想著職工的利益是不對的。但是怎樣才能使職工得到利益和好處?最根本的一點是按著黨的路線把生產搞好……但有些單位領導的著眼點不是努力發展生產,而是巧立名目,濫發實物和『現金補貼』,連作為時間象徵的掛曆也成了一種『職工福利』。」

這篇言辭犀利的文章指出,掛曆之事看來是小事,其實危害很大:一是直接給國家造成了經濟損失;二是腐蝕了職工隊伍,助長了部分人的貪圖國家便宜的個人主義思想;三是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因此,濫發掛曆之風也應在邊整邊改之列。(1983年12月1日《北京日報》1版,《莫把掛曆當「福利」》)

▲1983年12月1日,《北京日報》1版

一些學校也認識到掛曆贈送之風的弊端。1990年12月,署名為「建新」的讀者給《北京日報》寫信稱,宣武師範附屬第一小學校長向全體家長倡議:今年一律不給學校幹部、教師送掛曆。(1990年12月13日《北京日報》2版,《寒冬未盡春風來》)

▲1990年12月13日,《北京日報》2版

1994年12月,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在門口黑板上寫著:「臨近年終,請家長們不要給老師送掛曆和紀念品,教育好孩子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職責。」(1994年12月4日《北京日報》1版,《棉花胡同幼兒園公告不收掛曆》)

▲1994年12月4日,《北京日報》1版

掛曆包書皮一度受寵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掛曆從牆上「走」了下來。

1990年,一種「掛曆包」出現在北京街頭。許多北京人把前一年家中的舊掛曆製作成簡易手提袋,出門時隨身攜帶,時尚又環保。一本掛曆一般有13大頁,可加工成13個手提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圖案,不僅年輕人喜歡,老年人也愛不釋手。(1990年11月17日《北京日報》2版,《京城流行掛曆包》)

▲1990年11月17日,《北京日報》2版

除此以外,掛曆還有不少用處。有的家庭把舊掛曆墊在寫字檯的玻璃板下,讀書、工作時有賞心悅目之感;有的把舊掛曆墊在柜子或抽屜裡,外觀整潔,還有防潮作用;有的用舊掛曆給上學的孩子包書皮,厚實、美觀,一度成為孩子們炫耀的「資本」。

一本舊掛曆對於盲校學生來說,還是最好的盲文紙替代品。1995年,就有單位和企業舉辦公益活動,發動社會群眾為盲童捐贈舊掛曆,待裝訂成盲文紙的標準規格後送到中國盲人協會,分發給北京盲校及全國其他地區盲校的學生。(1995年12月5日《北京日報》5版,《「迎新年,為盲童獻愛心」活動將舉行》)

▲1995年12月5日,《北京日報》5版

▲北京市中小學生捐贈舊掛曆,為盲童獻愛心。

掛曆熱「退燒」

儘管掛曆市場幾度意圖重振,但往日的輝煌的確一去不返了。

1988年剛入10月,1989年掛曆就迅速入市。然而,人們給予的熱情不似當年。掛曆受冷落的原因,總結下來大致有幾個「先天不足」。一是缺乏藝術性,大部分掛曆依舊老面孔:上邊彩色畫面,底部幾行是年月日。二是缺乏時代感,選題不新。三是掛曆價格偏高,從上一年的4至5元漲至8至9元,有的高達16元。(1988年10月28日《北京日報》2版,《1989年掛曆「先天不足」》)

▲1988年10月28日,《北京日報》2版

北京曾在1990年冬天出現過「掛曆大戰」的混亂局面:街頭張掛著成片的掛曆;「買十贈三」甚至「贈六」等變相給回扣的做法在個體書攤上公而告之,為公家採購掛曆者有的藉機中飽私囊;地下出版商非法出版、批發掛曆……

到了1992年底,賣1993年掛曆的商戶們別說盈利,不賠就算走運了。街頭掛曆攤打出「買十送十」的廣告,也收效甚微。「少說賠了五六千塊吧。」美術館書攤的年輕商戶沮喪地說,原本這裡是京城賣掛曆小有名氣的地方。木樨園、交道口等處的掛曆攤主也抱怨,要這種行情的話以後不敢幹了。(1993年1月7日《北京日報》2版,《掛曆「山窮水盡」了嗎》)

▲1992年底,京城掛曆市場打起促銷戰,甚至出現「買10送6」,無奈反響平平。宋維剛/攝

1995年末,北京掛曆市場冷冷清清,昔日街頭的「掛曆長廊」銷聲匿跡,「買一送多」的掛曆削價大戰也偃旗息鼓。有北京國營經銷掛曆最大網點之稱的花市新華書店,所銷售的掛曆品種比上一年少了近一半。在知名的甘家口掛曆市場,一位個體戶苦惱地說:「一天才賣二十多本,連本兒都沒賺回來。」(1995年11月23日《北京日報》1版,《歲末,掛曆市場靜悄悄》)

▲1995年11月23日,《北京日報》1版

掛曆市場的衰落,實際上跟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關係。曾經掛曆的興起與居室四壁白牆的時代是相適應的,隨著室內裝潢越來越多樣、高檔,掛曆作為居室裝飾物的位置也越來越尷尬了。(1995年11月27日《北京日報》6版,《掛曆熱 退燒了》)

2001年底,北京僅剩一些書店和批發市場的少量攤位還在售賣掛曆。經營者們直言,再不可能從掛曆身上賺到大錢。這一切的緣由,或許是因為人們對掛曆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掛曆再也不是家庭裡的生活必需品和年節饋贈的佳品了。(2001年12月5日《北京日報》8版《掛曆過年透心涼》)

▲2001年12月5日,《北京日報》8版

相關焦點

  • 曾經的「準年貨」 掛曆流行那些年
    ▲1993年掛曆內容多樣。一本掛曆一般有13大頁,可加工成13個手提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圖案,不僅年輕人喜歡,老年人也愛不釋手。(1990年11月17日《北京日報》2版,《京城流行掛曆包》)   除此以外,掛曆還有不少用處。
  • 北京最後掛曆小店的30年起落:從整車買到少人問津
    這家「掛曆地圖動漫」,被很多老顧客稱為北京最後的掛曆小店。「黃金地段」的掛曆小店靠近西四北大街的路口不遠處,有家專賣掛曆的小店,金安光大爺是這家店的主人,據金大爺介紹,他已經守了這家店30年了。「從改革開放之後咱就幹,一直到現在,堅守著,30多年了。」上世紀80年代初,金大爺開始在平安裡附近賣書,起名「京華書店」,順便也賣起掛曆。
  • 1973年到2000年的老掛曆,勾起多少老百姓的回憶
    掛曆是上世紀末開始在全國風靡起來的一種物品,八九十年代的老百姓到了年關的時候,除了置辦年貨,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一本掛曆。而掛曆最初的用途是「討債本」,也可以說它是經過帳本演變而來。筆者拍攝了1973-2000年期間這23年的老掛曆,看看能勾起你多少的回憶。
  • 72歲的他賣了30多年掛曆:如今掛曆少了,買的人也老了
    有些早先流行的掛曆圖案慢慢被淘汰了,比如名車系列現在就基本絕跡了。「過去汽車少,家裡掛著稀罕,現在滿大街跑奧迪,誰還掛,多磕磣啊」。風靡一時的「大美人」系列也少有人買了。從最初的毛阿敏、劉曉慶,到後來周迅、還珠格格,還有國外的瑪麗蓮·夢露,現在「堅守崗位」的只有一個範冰冰了。
  • 100本掛曆帶你穿越時空
    在光明區文化館A座一樓展覽廳,100本(張)掛曆吸引了參觀者駐足翻閱欣賞。1月6日,由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辦,光明區惜物博物館協辦的「老掛曆」收藏展開幕。據介紹,本次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將持續展至本月18日。 本次展出的100本(張)掛曆題材積極向上,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名家書畫作品、風光作品,電影明星等,極具觀賞性。
  • 關於日曆、年曆卡和掛曆的記憶
    據說,當年在農村,上海知青手裡一張張精美的年曆片是硬通貨,可以交友撩妹,可以僱人幹活,還可以和當地的老百姓換些農產品……因稀缺而流行,年曆片在城市也有一定的「市場」,大家聚集在在工廠、學校門口,或街頭巷尾,相互炫耀自己所擁有的年曆片,順便進行一些互通有無的交換。到了80年代中期,盛行一時的年曆片逐漸式微,隨著物質條件更為豐富,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大型掛曆佔據了新年市場。
  • 「老掛曆」收藏展在光明區文化館開展
    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11日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謝燕麗 通訊員 彭斐 曾練婷/文 管強/圖)1月6日,由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辦,光明區惜物博物館協辦的「老掛曆」收藏展在光明區文化館A座一樓藝術展覽廳開幕。據介紹,本次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將持續展至本月18日。
  • 光明區文化館100本(張)珍藏掛曆等你來看
    「我找到我出生那一年的掛曆了!」在光明區文化館A座一樓展覽廳,100本(張)掛曆吸引了參觀者駐足翻閱欣賞。1月6日,由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辦,光明區惜物博物館協辦的「老掛曆」收藏展開幕,據介紹,本次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將持續展至18日。
  • 1992年掛曆,女明星周潔,心隨舞蹈飛,夢隨影視到天涯
    封面,1992年明星掛曆(飄),周潔專輯。周潔從藝40多年來,心隨舞蹈飛,夢隨影視到天涯。對她來說,生命之美是用她的心靈與肢體感悟塑造出的個人化的舞臺和銀幕形象,生命之美是用她的傳承與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對藝術的熱愛與嚮往,這便是影視明星、舞蹈家周潔的藝術人生。
  • 今年釣魚島系列掛曆熱銷 蛇年生肖掛曆遇冷
    市民正在選購釣魚島系列掛曆今年釣魚島系列掛曆熱銷洪城年底將至,賀歲掛曆市場進入銷售旺季。昨日,記者走訪多家掛曆商場發現,我市蛇年生肖掛曆遇冷,而國學文化、釣魚島系列掛曆成蛇年掛曆主流。蛇年生肖掛曆成「非主流昨日上午,記者在洪城大市場、萬壽宮商城等幾處大型批發市場看到,十幾家經營掛曆、檯曆的商鋪都已掛出多款2013年賀歲掛曆,但印有蛇生肖圖案的掛曆並不多見,只有一種小型掛曆印上了蛇的卡通圖案。「比起龍年掛曆來說,蛇年生肖掛曆不太好做。」一家掛曆店的老闆魏先生說,龍年他們出了十多款掛曆產品。
  • 2019年香港李居明風水招財掛曆到貨了
    萬眾矚目、翹首已盼的2019年香港李居明風水招財掛曆今日熱銷啦!!
  • 金豬納福:我的第二十三本生肖掛曆
    第一輪經過12年,12個生肖做滿之後,2009年又開始做第二輪,在編輯思路和設計上有了改變,封二加了一篇專家論述當年生肖的文章,還刊發歷代名家書法、有關的文物和民間美術作品。每月圖的右下,增加了對作品和作者的文字賞析介紹,使朋友們看了後增長了知識。  一年又一年,就這樣又過了11年,到今年編的是(農曆己亥豬年)第23本,兩輪生肖掛曆至今,已經走過23年。
  • 69歲的許涿和他的21本生肖掛曆
    從1997年的第一本生肖掛曆到現在,20年過去了。從一開始的書信到後來的電子郵件再到簡訊和微信,許涿收到過各種形式的反饋,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現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教師郭早早的一條簡訊。郭早早在簡訊上說「掛曆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正是「一如既往」四個字戳中了許涿的心。
  • 1988年掛曆今年也能用? 專家稱「撞臉」不罕見
    近日有細心的市民發現,2016年掛曆的日期和星期與1988年一致,網上1988年老掛曆受到青睞,被賣到幾十上百元。不過,昨日福州收藏業內人士表示,不同年份掛曆「撞臉」常見,「撞臉」的老掛曆不具有特別收藏價值。據了解,所謂「猴年馬月」就是猴年的農曆五月,而上一次 「猴年馬月」出現在2004年。2016年「猴年馬月」是今年6月5日至7月3日,共29天。
  • 日本兔年掛曆:星期日作為每周開始
    兔年掛曆   可能日子越不好過就越想存錢吧,這兩年,有一種可以「儲蓄」的月曆,在日本很受歡迎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兔年快要來了。在日本,兔年比中國來得快,1月1日就開始了。因為日本自明治以後,改行公曆,屬相也一塊兒改成按公曆計算了。
  • 央視2015年掛曆露端倪 周濤尼格買提或任羊年春晚主持人
    尼格買提2006年參加央視《開心辭典》「魅力新搭檔」選拔,取得第二名,成為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和王小丫共同主持《開心辭典》。2012年1月和李思思共同主持《回聲嘹亮》欄目。2013年1月起主持《開門大吉》欄目。央視掛曆露端倪?
  • 1980年老掛曆,名家大師雲集,視覺盛宴!保存近40年啦,滿滿回憶
    這是一本1980年的老掛曆,小編我已經保存了近40年了。以前每逢過年前,家裡大人都會買來新掛曆,換掉牆上去年的舊掛曆。已經形成了一種儀式感。不知什麼時候,人們對這些東西越來越不在乎了……也許是資訊時代的到來,大家有手機有電腦,覺得這東西可有可無了吧……先上一張一月的全景吧。
  • 恭賀新春-張建會農曆己亥年2019年掛曆書法作品欣賞
    恭賀新春-張建會農曆己亥年2019年掛曆 封面   恭賀新春-張建會農曆己亥年2019年掛曆 二月
  • 今年月曆「私人定製」漸多 價格比傳統掛曆貴百倍
    記者再探廣州最大月曆集散地 發現銷量持續下降半數商家關門  價格從10多元到500元不等 小孩照片結婚照全家福是買家最多使用的圖案  受到今年10月31日中紀委下發的禁止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用公款購買年曆、賀卡等的「禁卡令」影響,今年的掛曆行業集體遇到退單潮。
  • 銅陵:虎年掛曆登場銷量不及日曆
    年末歲尾,又到了掛曆上市的時節。在過去,掛曆是風光無限的家家必備品,既有裝飾效果又很實用。然而,隨著時光的推移,如今掛曆風光不再。  虎年掛曆登場  雖然離2010年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不過,12月2日,記者在步行街看到,商家已經將虎年掛曆早早掛了出來,以虎年送福為主題的掛曆佔據著掛曆市場的半壁江山。此外,山水風景掛曆、家居飾品掛曆等品種也十分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