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莊鎮寺後村以發展專業合作社為切入點,以黨支部為核心,按照黨支部引領、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受益的方式,逐步探索實施「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貧困戶」、「黨支部+項目」的「黨建+」模式,引領助推精準扶貧工作。
著力夯實基層黨建,優化隊伍帶動發展
緊緊圍繞「抓好黨建促發展,強化服務助扶貧」這個主題,積極推進「雙培雙帶」工程,即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探索實施「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黨建模式與精準扶貧相結合,2016年成立寺後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制定扶貧產業發展計劃和相關工作制度,規範合作社生產運營和健康發展。當年發放毛豆種子800斤,發展農戶種植毛豆100畝,發放四季豆種子1100多斤,發展農戶種植四季豆200畝,合作社實行保護價「訂單」收購,促進村集體經濟、農戶和貧困戶增收。在合作社內發展返鄉大學生、優秀青年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切實加強村黨支部建設。2018年底,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註冊成立了寺後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為促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
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優化模式助推發展
在確定了村產業發展方向即發展蔬菜種植產業思路後,為進一步形成規模和效應,2017年-2020年,連續幾年通過流轉農戶土地,爭取扶貧產業項目支持,與浙江等地收購商達成收購協議,種植紫茄。在土地耕種、管理種植和採摘銷售過程中,村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兩委班子積極帶頭,確定專人負責紫茄項目的實施。吸收帶動農戶包括貧困戶3戶在內約20多戶近2000人次參與項目的實施管理和銷售。連續三年紫茄項目年均銷售收入40萬元,帶動每個農戶(貧困戶)平均增收1萬元,紫茄項目村集體經濟年純收益均達2萬元。2018-2020年,該村因地制宜,連續三年種植茶葉達到200畝,帶動村民務工收入人均增收1萬元,村集體形成經營性固定資產。今年,在宣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支持下,2020年完成了20畝黃精種植項目。
以蔬菜種植為龍頭,拓寬扶貧增收渠道
通過黨支部引領,專業合作社示範帶動,建成百畝紫茄種植基地等項目,村民發展種植業,主要是四季豆、豇豆、荷蘭豆等形成一定規模,「種植、收購和銷售」的產業鏈初具效應,成為寺後村推進精準扶貧的主要抓手。同時,大力推進光伏發電和養殖業。2017年4月,村集體光伏電站一期投資48萬元(60千瓦)建成併網發電,二期擴建項目,自籌資金8萬元(10千瓦)已建成收益,光伏收益每年7萬元。貧困戶共安裝建成光伏電站8戶,預計戶可增收約8000元。養殖業方面,主要以黑豬、小黃牛為主,成為村民脫貧增收的又一渠道。
以扶貧項目為支撐,改善村內基礎設施
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在縣交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依託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完成了前村至百步嶺路基建設和道路硬化、河上橋至社川道路拓寬硬化;2017年完成了楊村、程家兩條道路拓寬和部分硬化;2018-2020年先後完成了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小水利和小廣場建設、村內水塘清淤以及前村礁-紅泥降-毛竹坑、海灘上機耕路建設等。
【來源:績溪先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