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在我國發病率高,病例佔世界47%,而華南地區發病率是世界的20倍。但在腫瘤治療上,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臨床指南雖然目前應用最為廣泛,但因為不同地區之間在藥物及診療手段上存在差異,NCCN鼻咽癌指南在專業性及可及性上仍有不足。
能不能讓臨床指南更精準,更可及?北京時間1月7日,由我國學者牽頭,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國際指南,於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影響因子:33.0)以特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
據介紹,這是醫學領域首次由中國學者及學術組織領導制定的國際循證指南,實現了我國腫瘤學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不僅可為醫生所「指」,同時可解患者之「南」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孫穎教授為CSCO-ASCO鼻咽癌聯合指南專家組的共同主席及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孫穎介紹,該指南著重關注於當今鼻咽癌領域的焦點難點問題——如何實現精準放化綜合治療?專家組通過對594項相關研究進行初篩,最終在指南中納入了108項薈萃分析以及隨機試驗,並對每一項研究均進行了詳盡的特徵總結以及質量評估。
基於該循證來源,在每一條推薦的擬定上專家組均從證據質量的高低、推薦的強弱、以及獲益風險比三個維度進行了注釋,使醫生和患者對每一項治療決策均可有全面的了解。
「專家組對推薦的行文到了苛刻的程度,每一項推薦的每一個用詞均經過專家組千錘百鍊,以求將其最準確的意思傳達給醫生與患者。」 孫穎說,如在輔助化療的推薦使用上,專家組對其搭配的動詞在「must」(必須使用),「may」(或許可以使用)以及「should」(應該使用)的選擇上進行了長達3周的討論,最終在2次線上會議以及50多封郵件討論後才最終敲定。
此外,該指南創新性地納入了一位鼻咽癌治癒者Thomas Morgan先生,在綜合專家意見的同時也聆聽了患方的建議,真正成為醫生與患者共同的指南。如對於所有的Ⅱ-IVA期患者,美國NCCN指南均推薦進行高強度的同期放化療聯合誘導/輔助化療,然而Ⅱ期屬於中危患者,Morgan先生體驗過化療的不良反應後如今仍心有餘悸,疑惑這部分患者是否均需要接受化療。對此,專家組在綜合現有證據的基礎上,指出對於Ⅱ期鼻咽癌中的低危亞群接受單純放療即可,避免過度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國學者的世界擔當
在可及性上,該指南專家組廣泛納入了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專家,並邀請了來自美國放射腫瘤學會的社區腫瘤學專家Alexander Whitley教授進行指導,從而根據不同地區資源可及性的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推薦。
孫穎舉例,比如對於來自第三世界或非城市地區而缺乏調強放療設備的患者,該指南建議在放療前先進行誘導化療以減輕腫瘤負荷,從而縮小照射範圍,保護正常組織,在保證患者療效的同時儘可能減輕不良反應,確保不同患者的最佳臨床受益。
在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頂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專家組在歷時9個月,11次全球網絡會議、1000餘封郵件討論、以及50餘名外部專家的審閱評述後完成了這項研究,並以其高質量和創新性得以發表於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向世界推廣。這也是所有ASCO指南中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完成速度最快的指南。
該指南專家組成員之一,且同為NCCN指南專家組常務委員的史丹福大學A. Dimitrios Colevas教授由衷稱讚該聯合指南在鼻咽癌診治的專業性上遠勝於NCCN,未來NCCN指南的修訂可以該指南作為標杆。
這不是廣東的專家團隊第一次參與國際指南修訂了。馬駿教授和孫穎教授團隊三十年來致力於鼻咽癌的精準診治,相關研究促成了20年來美國NCCN指南局部晚期鼻咽癌6項修訂中的4項,9項研究寫入了美國權威教科書,並為臨床醫學排名第二的Lancet撰寫了其創刊(1823年)近200年來首次由中國內地學者針對一個疾病做的系統性綜述,這些成果標誌著中國鼻咽癌研究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我們從國際指南的使用者,到證據提供者,再成為其制定者。」馬駿說,在醫學領域,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臨床研究,一切醫學研究的終極目標始終是造福患者。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鼻咽癌診治經驗,有自信可將中國智慧凝結為世界標準,造福全球患者。在未來,CSCO與ASCO也將會繼續深化更多鼻咽癌指南的制定與修訂工作,展現中國學者的世界擔當。
【相關介紹】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孫穎教授為CSCO-ASCO鼻咽癌聯合指南專家組的共同主席及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四川省腫瘤醫院郞錦義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易俊林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胡超蘇教授、以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陳雨沛醫師為CSCO代表,其他專家組成員包括有ASCO資深指南專家Nofisat Ismaila、美國中央阿拉巴馬放射腫瘤學會社區腫瘤學專家Alexander Whitley、哈佛大學醫學院Robert Haddad等6位美國專家,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癌症Sophie Huang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Anthony Chan等3位香港專家,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Joseph Wee等2位新加坡專家,臺中榮民總醫院Jin-Ching Lin教授,以及患者代表Thomas J Morgan先生。
【記者】朱曉楓
【通訊員】陳鋆 熊森林
【作者】 朱曉楓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