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了!流動水果攤公然宣稱「八兩秤」,記者實測,買一斤只得五兩

2021-01-11 北青網

最近有南寧網友爆料,稱自己在南寧市農院路花了21元買了11.6斤芒果,可是回頭一稱才有7斤重,真的是這樣的嗎?昨晚,記者來到南寧市農院路展開暗訪調查。

在南寧市農院路,記者發現這裡有十多個流動水果攤,隨後記者在其中一個攤點購買葡萄。

現場

(多少錢一斤?)哪個?(葡萄。) 這種一元八(角),那種兩元八(角)。(這串多少斤?)這個可能有三斤左右。(三斤左右是吧?你秤在哪裡啊?我看看。這多少斤?)九元五角。(這裡多少?) 兩元八角(一斤), 3.4斤 。

記者購買的這串葡萄2.8元一斤,在這家攤販的秤上稱重為3.4斤。當記者問這家攤主,這秤是不是缺斤少兩時,攤主的回答讓記者大吃一驚。

現場

(沒有缺斤少兩吧?這個秤不會有問題吧?)這一條街(秤)都是七八兩的,八兩秤。(八兩秤是吧?那你們這個秤都是調過是吧?)嗯,都是調過的。

這個攤主告訴記者,這條街每個水果攤的秤都是調過的,他還說自己家的秤調的幅度比較小,3.4斤葡萄最少都會有2斤多。

記者 劉英傑

剛才我們在那個攤販那裡買這個葡萄,他告訴我這個葡萄一共三斤四兩,大概九元五(角)。我呢就會拿住這個葡萄去到旁邊的正規小店稱一下,看看是不是足兩。現在我們把葡萄稱了出來,結果是846克,我換算了一下,大概是一斤半左右,剛才的那個秤只有一半,是五兩秤。

通過這樣的測試,記者發現南寧市農院路的水果攤缺斤少兩實在太嚴重。對於這個問題,南寧市西鄉塘區城管監察大隊四中隊的梁慶冬告訴記者,這些攤販在這裡非法擺攤已經一年多了,每次都和執法人員打遊擊。

南寧市西鄉塘區城管監察大隊四中隊副中隊長 梁慶冬

這裡他們多數都是那些短斤少兩的。(扣過這個秤回去嗎?)扣過,我們也做過測試 ,都是不夠斤兩的,他們的(秤)。

梁隊長告訴記者,這些水果攤都是無證經營隨處擺賣,主要的購買人群都是附近學校的學生,而且這附近也沒有正規購買水果的攤點,更沒有像菜市場裡專設的公平稱。許多消費者表示,雖然知道這些水果攤缺斤少兩,但因為錢也不算太多,所以很多時候都不了了之。

南寧市民 莫小姐

就是你拿起來跟他們說的那個斤數感覺就不一樣,感覺不一樣。(那你怎麼還會買呢?)但是又不知道去哪裡買啊,就是只能少買一點。

南寧市民 於小姐

幾元錢只能是忍氣吞聲。

梁隊長表示今後他們將會加強對這一帶的巡邏,禁止這些攤販隨處擺攤,並對他們進行嚴厲處罰,以免讓更多的消費者上當受騙。

來源 | 廣西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在線》

記者 | 楊崔 劉英傑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相關焦點

  • 買一斤水果只得5兩?店主理直氣壯:都這樣!
    在南寧市農院路, 記者發現這裡有十多個流動水果攤, 隨後記者在其中一個攤點 現場: (多少錢一斤?)哪個?(葡萄。) 這種一元八(角),那種兩元八(角)。(這串多少斤?)這個可能有三斤左右。(三斤左右是吧?你秤在哪裡啊?我看看。這多少斤?)九元五角。(這裡多少?) 兩元八角(一斤), 3.4斤 。
  • 半斤是五兩,怎麼會和八兩差不多呢?
    半斤是五兩,怎麼會和八兩差不多呢?按照現在的換算,半斤不應該是五兩嗎?為什麼是八兩呢?這與我國的重量單位改革有關,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直採用的是半斤八兩的換算,而使用這一換算方式得從秦始皇統一全國說起。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由於諸侯國分裂長達數百年,每個諸侯國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還有度量衡。
  • 半斤八兩何時變成了五兩?只因一個人的建議,十兩為一斤
    「你們倆誰也別說誰,一個半斤,一個八兩,一個樣!」大家聽到這句話應該會很熟悉,「半斤八兩」是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詞語,意思是旗鼓相當,不相上下的意思。半斤與八兩相比,足足少了三兩,怎麼能夠相提並論呢?這得說說「半斤八兩」的由來。
  • 一斤十六兩的奧秘: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古時候的秤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一斤十六兩的奧秘: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有個成語叫「半斤八兩」,表示的是兩者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半斤」與「八兩」怎麼會一樣呢?原來,舊時的一斤不像現在是十兩,而是十六兩。所以半斤就是八兩,八兩就是半斤,二者是一樣的。
  • 「半斤八兩」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半斤不應該是五兩嗎?
    最簡單直白的就是計量單位,我們現在是一斤十兩,可是古時候卻流傳下了半斤八兩的說法,也就是一斤十六兩,這是為什麼呢?關於各種計量的標準,在中國歷史上,當屬秦始皇的貢獻最大。秦始皇當時為了統一計量而制定了斤兩的十六進位制,有的書上記載了這樣的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丞相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 這些水果攤標語真牛,圖四太尷尬,圖八四個字吸引了很多人
    這些水果攤標語,第四尷尬,最後一個80歲老奶奶贏了,上課、吃飯的時候一定不要看!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很多人都喜歡吃水果,水果是一個好東西,經常吃的話可以美容養顏減肥瘦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水果攤上的水果標語都非常奇葩,讓人看了就想笑,今天我給大家搜羅了八個水果攤標語,寫的都沒毛病!圖四的標語太尷尬,一看就是段友起的,還有水果竟然是思聰代言的,最奇葩的是圖八了,老奶奶用四個字吸引了很多人購買水果,大家吃飯的時候千萬別看,不然飯會噴出來的!
  • 為什麼一斤是十六兩,有什麼特殊含義
    可能有人會問一斤不是十兩嗎?怎麼變成十六兩了呢?其實,一斤等於十兩是建國後才開始使用,而在過去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一直用的是一斤十六兩,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人旗鼓相當了,因為古時候半斤就等於八兩。那為什麼一斤要定為十六兩呢?
  • 為何傳統文化是一斤為十六兩?其由來與「福、祿、壽」有關
    我們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半斤八兩形容兩個事物是一樣的。中華文化中,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為什麼一斤有十六兩呢?這是怎麼定下來的呢?傳說是李斯定下倆的,秦統一六國後,要統一度量衡,丞相李斯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在制定了錢幣、長度很容易,但是重量方面。
  • 一斤生牛肉,煮熟了變成六兩,再煮就變成五兩了,少的肉哪去了?
    ,煮熟了變成六兩,再煮就變成五兩了,少的肉去哪了?一個有20年滷肉經驗的師傅說,一斤生牛肉,滷熟之後變成6兩,應該高興才對,這證明商家沒騙你,起碼不是注水肉,沒有摻假,這樣聽著是不是有點糊塗?按照國家標準,牛肉的含水率為77%,正常宰殺的牛肉,只要不低於這個比例,就不算違法,想必大家都聽過注水牛肉的說法吧?逢殺牛必注水,哪怕含水量低的牛肉,也能給你整高了,以致市場上的牛肉普遍含水高。
  • 你吃過街邊的雞架骨嗎,就是那種15塊買一斤送半斤的那種
    雞架骨又叫雞叉骨、雞鎖骨,各地叫法不同,但貨源是一樣的,這種油炸雞叉骨生意屬於流動攤點,常常擺在校門口、菜市場等人流量大的位置,價格不貴 我們去菜市場買肉,雞肉一般都是按各部位給分割好,按照各部位的含肉量和顧客的喜愛程度價錢也會劃分成三六九等。 現在雞身上最貴的肉就是雞翅中,這個一般售價都在20元以上,其它部位比如雞腿、雞胸肉等一般都在10元以下,最便宜的就是雞的內臟和把雞肉分割完以後的雞架。
  • 寒冷北方進口菠蘿蜜25元一斤 金果獼猴桃8元一隻 提子12元一斤
    圖中剝好的菠蘿蜜的價格是25塊錢一斤。在一家蘇寧小店,小編發現不到30塊錢一盒一斤裝的車釐子。在水果店裡,車釐子的價格便宜的有100元3斤的,也有貴一些50多至60塊錢一斤的,小編嘗了一顆圖中的車釐子,味道真是不錯,怪不得進口水果賣的這麼貴。
  • 朱熹曾這麼評價衡器,今最小秤可稱病毒重量
    長沙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秤,則是中國考古發掘的最早的秤。它出自1954年出土的戰國晚期楚墓。考古學家在墓中發現一個竹製容器,容器內裝有天秤、砝碼等。天秤保存很完整,木桿長27釐米,中間置絲線提紐,兩端各系一銅盤。砝碼大小共九個,分別為當時的一株、兩株、三株、六株、十二株、一兩、二兩、四兩和八兩。
  • 快評|「呃秤」賣「天價水果」太敗家
    據廣州日報等媒體報導,近日廣州本土網紅「街頭番茄仔」在某段視頻平臺上發布兩條 「來上下九買水果到底有多貴」的視頻,反映上下九水果檔缺斤少兩的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後荔灣區市場監管部門採取執法行動,對涉嫌消費欺詐行為的商家進行了立案查處。「黑心秤」捲土重來?
  • 偷了整整一袋螃蟹還去復秤 - 現代快報
    快報訊(記者 李紹富) 天下竟有這麼笨的賊,說出來可能你都不信,在水產市場偷了價值兩千餘元的螃蟹後,他竟然提著螃蟹到市場辦公室復秤臺去稱重量。因為說不出螃蟹購買時的重量,被市場管理員發現有問題,後被趕來的失主抓獲。昨天上午,下關惠民橋水產市場發生這樣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 8旬老漢花3600買「神藥」 卻是40元一斤壯陽中藥
    原標題:爺叔花3600買得「神藥」竟是40元一斤的壯陽中藥近日廣東惠州市民劉大叔在麥地公安新村旁的小石湖一橫巷,遇到了一個騙局,當時他遇到了一個的攤販在售賣所謂的「神藥」。
  • 它是「黃瓜條」,遇見從不手軟,50塊錢一斤,每次卻只捨得來五兩
    它是「黃瓜條」,遇見從不手軟,50塊錢一斤,每次卻只捨得來五兩。給大家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黃瓜條?我所說的黃瓜條,並非是我們吃的黃瓜,而是一種肉的稱呼,現在不單是豬肉分為很多種,牛肉也同樣分為很多種,不同部位的肉,叫法是不一樣的,這個黃瓜條,指的就是牛身上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