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會問一斤不是十兩嗎?怎麼變成十六兩了呢?
其實,一斤等於十兩是建國後才開始使用,而在過去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一直用的是一斤十六兩,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人旗鼓相當了,因為古時候半斤就等於八兩。
那為什麼一斤要定為十六兩呢?
據說李斯在指定度量衡的時候,在一斤等於幾兩這件事上犯了難,於是請示始皇帝嬴政,得到的批覆是「天下公平」,李斯得到啟發,就以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就定為一斤十六兩。但是國之大事總要有個說辭,不能這般草率吧。
於是,又給它加入了一些新概念,取名為十六金星秤,十六金星代表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一星代表一兩,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顯示真正的天下公平。
秦統一度量衡,對於我們日常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後來我們把一斤十六兩改成一斤十兩,為的也是與國際接軌,具體的措施總是服務於發展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變化,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