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斤是十六兩,有什麼特殊含義

2021-01-08 文運書生

可能有人會問一斤不是十兩嗎?怎麼變成十六兩了呢?

其實,一斤等於十兩是建國後才開始使用,而在過去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一直用的是一斤十六兩,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人旗鼓相當了,因為古時候半斤就等於八兩。

那為什麼一斤要定為十六兩呢?

據說李斯在指定度量衡的時候,在一斤等於幾兩這件事上犯了難,於是請示始皇帝嬴政,得到的批覆是「天下公平」,李斯得到啟發,就以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就定為一斤十六兩。但是國之大事總要有個說辭,不能這般草率吧。

於是,又給它加入了一些新概念,取名為十六金星秤,十六金星代表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一星代表一兩,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顯示真正的天下公平。

秦統一度量衡,對於我們日常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後來我們把一斤十六兩改成一斤十兩,為的也是與國際接軌,具體的措施總是服務於發展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變化,不斷完善。

相關焦點

  • 一斤十六兩的奧秘: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古時候的秤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一斤十六兩的奧秘: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有個成語叫「半斤八兩」,表示的是兩者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半斤」與「八兩」怎麼會一樣呢?原來,舊時的一斤不像現在是十兩,而是十六兩。所以半斤就是八兩,八兩就是半斤,二者是一樣的。
  • 為什麼古人規定一斤為十六兩?
    《史記》中有「八書」,記載了迄於漢代的「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等八個方面的歷史沿革及典章制度。可惜的是,他沒有講到「度量衡」的情況。班固的《漢書.律曆志》補上了這一缺憾。他講得原話較長,這裡直接解釋他所說的大意。班固首先解釋了「衡權」的含義。
  • 為何傳統文化是一斤為十六兩?其由來與「福、祿、壽」有關
    我們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半斤八兩形容兩個事物是一樣的。中華文化中,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為什麼一斤有十六兩呢?這是怎麼定下來的呢?傳說是李斯定下倆的,秦統一六國後,要統一度量衡,丞相李斯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在制定了錢幣、長度很容易,但是重量方面。
  • 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古代一斤為十六兩這麼來的
    為什麼不說是「半斤七兩」呢?其實在歷史上,重量單位跟現在是不一樣的,古時候的一斤並非十兩,而是十六兩。據說關於一斤為十六兩是這樣的來的。秦始皇橫掃天下,一統六合後,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偌大的國家想要管理起來可不容易,因為在先前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文化,在文字、度量衡方面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一來,雖然秦始皇統治著整個六國,但是他們各自之間的商業、經濟交流就會有障礙,不利於發展。
  • 為什麼香港的一斤和大陸的一斤,重量不一樣?說出來你不一定相信
    導語:為什麼香港的一斤和大陸的一斤,重量不一樣?說出來你不一定相信在大陸的所有城市,幾乎人人都知道一個道理,一斤等於五百克,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買賣小常識,但是在香港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買賣換算完全不同於大陸,他們在香港買東西的時候,換算單位是以一斤等於六百零五克,而並不是大陸所說的一斤等於五百克,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跟著我來看一下吧。
  • 古代計量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一兩等於幾錢?是十六錢還是十錢?
    秦始皇平定天下後,對以前混亂的度量衡進行了統一,規定確立了銖、兩、斤、鈞、石的重量計算單位,名為「五權」,採用的是十六進位制,一斤等於16兩,一兩等於24銖,發行的貨幣叫半兩錢,因錢幣上鑄有半兩二字得名,重量為12銖。
  • 為何古人規定一斤等於十六兩?這種進位設計,彰顯先進的數學思想
    如果問現代人一斤等於多少兩?相信現代人肯定會脫口而出:一斤等於10兩。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斤是等於16兩。並且,傳說這種換算方法早在秦漢時代就已經在全國得到應用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古人在計算重量的時候,會採取16進位的方法,讓一斤等於16兩呢?
  • 有何特殊含義?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其實古人的智慧表現在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在意罷了,站著連其中的含義也不知道,比如說古人規定筷子的長度是7寸6分,規定16兩為一斤,裡面也是隱含著一些特殊含義的,從中可以看出古人的大智慧,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必須應該了解一下。
  • 我國古代規定一斤等於16兩,這種進位體現了先進數學思維,為何?
    其實,大多數人都認為一斤等於十兩,但這卻是進入現代社會之後重新規定的計量數。一斤其實是十六兩,所以才會有一句老話說的是半斤八兩,由此可以推出,這種換算方式很早就在中國出現了,根據研究發現,在秦漢時代一斤十六兩的換算方式已經在得到了應用。於是,很多人就有一些疑惑了,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為用16進位的計算方式?並且在這種方法在我們看來並不便捷。
  • 明明「斤」是我國傳統的度量衡,為何現在一斤剛好500克?
    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中國官方開始在曆法和度量衡上面,開始採用國際通用標準。統一度量衡,中國從秦朝就開始這麼幹了這個影響很大,一直到現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受其影響,比方說曆法吧,中國現在用的是公曆,但民間節日什麼的,用的還是傳統的農曆,於是中國特色:一年過兩個新年。這有時候還讓外國人十分驚詫。
  • 九九重陽節的特殊含義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
    九九重陽節的特殊含義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時間:2018-10-17 12: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九九重陽節的特殊含義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
  • 為什麼普洱茶餅357克,為你揭秘此數字的特殊含義!
    那357克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講究?這個數字是怎麼確定的呢?以前馬幫運茶的時候是以筒來計量的,一筒有7餅茶(所以早期普洱茶也被叫做「七子餅」)。1959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規定由「十六兩一斤,改為十兩一斤」,從此每兩正式變為50克。但是根據傳統的七餅一提,一筒7片X350克/片≈2.45公斤。
  • 半斤應該是五兩,那「半斤八兩」是成語出錯,還是另有隱情
    之後嬴政給了個「天下太平」作為答案,身為丞相的李斯在揣摩帝心上有一套心得,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現問題,就決定將「天下太平」四個字的筆畫作為了標準,雖然這個可能不是很準確 的傳說,但是後來確實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這個規則。從此就有了對應的進位制。其中明確規定了,度量衡中,衡的進位制為十六進位。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也就是說一斤等於十六兩。
  • 這裡面是有講究的,如果搞錯跟人鬧,太丟人!
    現在我們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學過1斤=10兩,但是這種說法其實並不全對,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你知道是什麼情況嗎?大家應該都知道,新中國建國以前,一斤是等於十六兩的,這種計量制度已經沿用了上千年,並且包含著老祖宗們的處世智慧。古代的一斤之所以是十六兩,是暗合神靈數量的。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是掌管生死的,俗話說「南鬥注生,北鬥注死」,除了這十三個星,還有福祿壽三星,是掌管人在這一世的運勢的。
  • 為什麼有的人身份證號最後一位數字是「X」,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中國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國度,無論是什麼稀罕的東西,只要一出現在市面上,中國人就總有辦法搞出一模一樣的物件來。因此在中國市場上面,假貨真的很多。要說什麼東西一定是獨一無二的,那估計就是我們自個了。身份證是有磁性的,我們的各種信息都被保存在身份證裡面,如果出什麼事情了,只要拿著身份證去警局查一查就知道了。身份證是時代日新月異的一個重要表現,因為在以前技術落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身份證,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只能去縣裡面登記,因此古代很容易出現同一個名字分不清誰是誰的事情。
  • 柔弱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道德經裡的「柔弱」有什麼特殊的含義?道教的處世觀提倡柔弱不爭,柔弱不爭的教義源自老子《道德經》。柔弱,人們通常的理解是脆弱而沒有精神,但在道教教義中卻不僅是這個意思,其精神實質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第一,柔弱內含的是生命存在和延續的精神實質。
  • 只因一個人的建議,十兩為一斤
    但是,秦始皇卻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字,就讓李斯自己領悟去了,李斯也是個聰明人,為了避免以後遭到罪責,決定將「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一共16畫)作為重量標準,於是確定了一斤等於十六兩的規則,半斤自然就是八兩。老桿秤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了,據說最早是魯班發明的,當時約定1斤為13兩,將北鬥的七星和南鬥的六星共計13顆星刻在秤桿上定為一斤。
  • 動漫中,名字帶「咲」的妹子這麼多,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導語:動漫中,名字帶「咲」的妹子這麼多,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動漫是現在新時代的一種潮流文化了,也是因為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動漫已經越來越受歡迎了。對於動漫女主的名字,很多小夥伴都是記不清的。不過因為動漫看多了,所以感覺動漫裡面,妹子的名字也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 為什麼很多女生都喜歡在腳上系紅繩?難道有什麼特殊含義?
    為什麼很多女生都喜歡在腳上系紅繩?難道有什麼特殊含義?而現在的飾品也是非常的多,比如耳環或者是項鍊,種類也是五花八門,並且他們的材質有黃金和彩金等等,能夠讓人們戴上去更顯高貴,有一些朋友們會見到一些女孩子喜歡在腳上面綁一個紅繩,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