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為何深受漢武帝寵信,17歲被封冠軍侯,21歲官拜大司馬

2021-01-15 騰訊網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說起我國西漢時期的優秀將領,首先想到的就是「兵仙」韓信和長平侯衛青,這兩人可謂是西漢時聲名最為顯著的將軍。不過除了這兩人,還有一位,曾深受漢武帝的寵信,竟一度超越了衛青。

他就是冠軍侯霍去病。

霍去病年少成名,17歲踏上戰場便屢建戰功,被封為冠軍侯,21歲時官拜大司馬,與衛青平起平坐,共掌兵權,可謂年輕有為。他能晉升的如此之快,都要得益於漢武帝的寵信。

可漢武帝為何會如此寵幸這樣一個年輕人?

首先,要先了解到霍去病的背景和身份。

霍去病的生母是衛少兒,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沒過多久,漢武帝就將衛子夫立為皇后,霍去病一家也成為了當時地位尊貴的外戚家族。

衛子夫十分喜歡霍去病,常常會叫他到宮中聊天,一來二去,漢武帝也和霍去病熟絡起來。霍去病年少時就「善騎射」,這讓崇武的漢武帝十分喜歡,就讓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還想主動教授他《孫子兵法》。

不過能讓漢武帝寵信他,除了他的身份之外,還有另外兩點原因。

第一、霍去病的軍事才能過人。霍去病從小就立志能夠馳騁疆場,報效祖國。因此在17歲那年,便希望能夠跟隨衛青前往戰場,抗擊匈奴。漢武帝開始並未重視他,將其封為嫖姚校尉之後,就讓他跟著衛青踏上了戰場。就是這一次,讓漢武帝發現了一個軍事天才。

霍去病第一次踏上戰場便顯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他親率八百輕騎一路狂奔,斬敵兩千餘人,在這其中還包括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和數位匈奴的高官,並且在戰鬥勝利後全身而退。之後再次帶兵突襲匈奴大本營,俘虜了單于的叔父姑比。這一戰,讓霍去病名聲大噪。

回到京城後,漢武帝親自接見了霍去病,並將其封為冠軍侯。此後,霍去病多次在戰場上擊退匈奴,深受漢武帝的寵信。

第二、培養霍去病制衡衛青。衛青作為漢朝的大將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弟弟,太子劉據的舅舅,漢武帝的姐夫,可以說,他的地位在朝中無人能比。

除此之外,衛青還是漢朝抗擊匈奴的第一人,多次在戰場上擊退匈奴的進攻,保衛了漢朝的邊疆安全,深受百姓愛戴。伴君如伴虎,儘管衛青忠心耿耿,但漢武帝還是對衛青有所提防。

為了稀釋衛青手中的兵權,漢武帝自然要培養出另外一個軍事奇才,而這時,霍去病剛好出現了。霍去病不僅有著外戚家族的尊貴身份,更是有著無人能及的軍事才能,這讓漢武帝十分欣喜,畢竟霍去病也算是漢武帝看著長大的,所以他十分信任霍去病。

之後就是提高霍去病的朝中地位,畢竟這一點還是要靠霍去病自己努力。不過霍去病沒有讓漢武帝失望,在戰場上多次大破匈奴,更是在其21歲時帶軍北進兩千餘裡,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經此一役,匈奴徹底臣服於大漢,並退居到漠北一帶。

霍去病也被漢武帝封為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分庭抗禮,共掌兵權。

總的來說,漢武帝寵信霍去病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將天下牢牢握在手中,而霍去病就是他手中最重要的一顆「棋子」。

相關焦點

  • 霍去病17歲被封「票姚校尉」,放今天多大官?漢武帝是把他當寶了
    西漢元狩四年,一向不怎麼喜歡繁文縟節的霍去病,卻搞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祭天拜地儀式。這裡與長城相隔兩千多裡,是在漢朝地圖都很少出現的蒙古山脈。這位年僅21歲的少年將軍,剛剛率領他的5萬漢軍擊破了匈奴最強大的左賢王部,一路追殺到了狼居胥山。而他的前面,只有遠方的貝加爾湖。
  • 17歲受封冠軍侯,斬殺匈奴數萬人少年將軍霍去病,最後結局如何?
    並且深受漢武帝劉徹的喜愛。可惜就是這樣一個驚才絕豔的人,年僅23歲就過世了。有人這樣評價他,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的話,那麼漢朝也不可能那麼快就消亡。插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那麼在他二十幾歲的生涯中,到底做了哪些事,才讓他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受封冠軍侯?是因為有他舅舅衛青在前提拔?還是因為他真的有非凡的軍事才能?那麼他又為何會年紀輕輕就突然離世?
  • 漢朝歷史上的四位「冠軍侯」:除了霍去病,另外三人分別是誰呢?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冠軍侯,就是漢朝歷史上含金量十足的一個爵位。冠軍侯,是西漢曾經出現的列侯爵號,取「功冠全軍」之意,於元朔六年(前123年)分封名將霍去病。這個侯爵是漢武帝專門設立的,其地來自於南陽郡下屬的穰縣盧陽鄉及宛縣臨菑聚。在漢朝歷史上,共有四位「冠軍侯」,那麼,問題來了,除了霍去病,另外三人分別是誰呢?
  • 「戰神」霍去病,一生就是一場「閃電戰」。17歲時一戰封侯!
    17歲少年打出「千秋功業,萬裡江山」!他就是「戰神」——霍去病霍去病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外甥,因從小體弱多病,故取名「去病」。霍去病確實張狂,懟人就懟皇上。小時候,漢武帝讓他學習兵法,他言道「顧方略何如,不至學古兵法」。他認為打仗是隨機應變的事情,學古人的死板教條,有毛線用?狂的長安城都放不下他,簡直無邊無際。
  • 一代名將霍去病竟僅一戰就被封侯!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縱觀歷史,漢代名將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將才之一,說其為"武曲星下凡"也不為過!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做到一戰就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說一下這位漢代風雲人物的事跡!將星降世眾所周知霍去病是漢朝大將軍衛青的外甥,衛青有三個姐姐,其中最出名的非衛子夫莫屬。衛子夫是衛青的三姐,大姐衛君孺,二姐衛少兒。而霍去病就是衛青的二姐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霍去病是一個私生子,但卻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更因三姨衛子夫深得漢武帝的寵愛而在十八歲那年被選去做漢武帝的侍中。
  • 十七歲就領兵痛擊匈奴一生徵戰未嘗一敗,卻英年早逝是天忌英才嗎
    霍去病第一次帶兵時才17歲,當時被漢武帝封為驃姚校尉隨衛青一起出徵漠南與匈奴作戰,他一人率領八百輕騎離開大軍深入地區幾百裡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兩次功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 李廣對士兵好,終生沒有封侯,霍去病對士兵不好,卻一戰封侯
    中國有個成語叫「李廣難封」,講的是漢代著名「飛將軍」李廣戎馬一生、戰功累累、勇武過人,卻終生沒有封侯爵,比喻人功高不爵,命運多舛。和李廣形成鮮明對比的人,是另一個漢代名將霍去病,他17歲那年就領軍深入漠北,擊殺匈奴,獲封為「冠軍侯」,一戰成名。
  • 為何初次帶兵的霍去病能一戰封侯?是天賦?還是用國力堆出戰功?
    接下來咱們就分析一下霍去病那次一戰封侯的戰役。圖片來自網絡先回顧一下霍去病出徵的始末:霍去病第一次出徵是在公元前123年的春天,這個時候衛青已經通過一場戰役徹底的建立了屬於將軍的威信,而霍去病也因為是衛青的外甥,被漢武帝提拔成他的貼身禁軍——羽林郎。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年僅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只因權力鬥爭
    在霍去病十七歲第一次參軍打仗的時候,便率領八百騎兵突襲匈奴,立下大功被封為冠軍侯,兩年後,十九歲的霍去病擊敗匈奴五王,佔據了河西之地,最終使得匈奴渾邪王帶著四萬多人投降漢朝,也留下了那句「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悲歌。
  • 除了霍去病,漢武帝還培養了一位少年將軍,豪言五千步兵直搗王庭
    「雄才大略」是《漢書》對漢武帝的評價,這位與秦始皇齊名的千古一帝,文韜武略都是中國歷代君王中的佼佼者。並且在漢武帝身上,還有很多聖明之君最缺乏的一點,那就是大膽。漢武帝改變漢朝百年以來的和親策略,把用武力驅逐匈奴當作畢生夢想。
  • 漠南大決戰:衛青三戰三捷,霍去病一戰封侯,從此漠南無王庭
    而這次河南之戰,收穫如此大的成果,卻沒付出太大的代價,漢武帝也不多嗶嗶,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連帶著衛青軍中的兩名校尉蘇建、張次公也跟著獲封平陵侯,岸頭侯。而我們的飛將軍李廣,被漢武帝安排去做右北平郡太守了,再次錯過了封侯的機會。
  • 一代戰神私生子霍去病23歲英年早逝,有沒有妻子與後代?
    今天我和大家要聊的話題,就是說說霍去病一早去世了,他有沒有妻子,有沒有後代?封建時代的中國對於後代,則是較之其他國家更為注重些。古代更是如此,記得有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不過今天這些都已經沒有多大的實際的意義了。
  • 拿起就放不下的歷史二人轉:私生子怎麼了——衛青和霍去病
    號稱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怎麼顯得如此沒見過世面。這樣想,真的有些冤枉劉徹了,這點戰果連塞牙縫都不夠,他焉能看上,武帝看上的是率軍取得戰果的人。此人叫做霍去病,這一年還不到十八歲。本來這次出徵霍去病是打醬油的角色,武帝給他個「票姚校尉」的頭銜,讓他跟著舅舅大將軍衛青在陣前練練手。
  • 古代官職制度:掌管軍政大權的太尉與大司馬
    「太尉」與「大司馬」這兩個官職名稱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太尉理論上是我國宋代之前掌管軍事的最高武官。而大司馬是代替太尉一職稱呼,主要在兩漢時期。一般由功勳卓著的武將擔任。秦朝時期,據《漢書.表.百官公卿表上》記載「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並稱三公。
  • 霍去病為何24歲早逝,史書講得很明白了,陰謀論還是早點散了吧
    霍去病英勇無敵,但並不是體質絕佳。從名字上也可看出,父母為何給他取名「去病」,這裡隱藏著很深的含義。 霍去病是軍事天才,17歲參軍,24歲達到許多名將一生都望其項背的功績。他的英年早逝,讓漢武帝痛徹心扉,也影響到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
  • 釋讀中國歷史142:飛將軍李廣絕望自殺,大將軍衛青難辭其咎
    後來匈奴又來進犯,漢武帝任命他出任右北平郡守,他英勇善戰,匈奴人把他稱為「飛將軍」,被他打的好些年都不敢到他管轄地面兒放肆。李廣是個標準的職業軍人,但運氣一直不好,一輩子跟匈奴人打仗,可打勝的時候,斬殺和俘獲敵人的數量總是因達不到標準,不能封侯(漢朝規定只有立了軍功的人才能封侯),這成了他的一個心結。
  • 他被世人譽為戰神卻英年早逝,死因連司馬遷都無法解釋至今成空白
    他被世人譽為戰神卻英年早逝,死因連司馬遷都無法解釋至今成空白眾所周知,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朝代之一,尤其是西漢時期,更是盛產名將,像韓信、衛青、李廣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傑出將領,他們為西漢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 漢武帝兵分四路北伐匈奴,衛青一戰封侯,李廣全軍覆沒
    面對匈奴的挑釁,漢武帝吸取了馬邑之謀失敗的教訓,放棄不切實際的境內作戰,轉而開展一次試探性的主動出擊。為何說是試探性的出擊?原因在於這次的行動目標不是殲滅匈奴主力,而是考察新選拔的四位將領: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
  • 漢武帝晚年的失落宮鬥:李夫人、衛子夫最後敗給了誰?
    電視劇《雲中歌》截圖,劉弗陵昌邑王劉髆的年紀,大致是比劉據小二十來歲又比劉弗陵大十幾歲。關於他的信息,即使在《漢書》當中都是近乎空白的。有人因為這大塊的空白,認為漢武帝從來不重視他。但也可能是因為敏感。畢竟,劉髆的母親,是漢武帝最愛的女人李夫人,劉髆的舅舅是李廣利。還有,劉髆死的時間也很敏感,《漢書》不同的地方說法微有差異,反正要麼是漢武帝臨死前,要麼是漢昭帝剛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