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霍去病,漢武帝還培養了一位少年將軍,豪言五千步兵直搗王庭

2021-01-09 青史佐酒

「雄才大略」是《漢書》對漢武帝的評價,這位與秦始皇齊名的千古一帝,文韜武略都是中國歷代君王中的佼佼者。並且在漢武帝身上,還有很多聖明之君最缺乏的一點,那就是大膽。漢武帝改變漢朝百年以來的和親策略,把用武力驅逐匈奴當作畢生夢想。他也慧眼識才,敢讓騎奴出身的衛青和17歲的霍去病獨自掌兵出徵,這樣的魄力,古今罕有。

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擅於長途奔襲,孤軍深入的軍事奇才,對於一直遵守保守戰略的漢朝人來說,這是突破性的創舉。漢武帝的信任和放權,也造就了衛霍大漢雙璧的橫空出世。但對於漢武帝來說,他對於將領的培養和大膽啟用,無異於一場賭博。賭博必然有贏有輸,一手帶出來的霍去病是他最成功的戰果。而另一位他傾注了更多心血培養的少年將軍,卻成為了漢武帝心中最耿耿於懷的失敗,他就是李陵。

作為李廣之孫,三代將門的李陵可謂是英雄少年,一手騎射深得爺爺真傳,被漢武帝誇讚「有廣之風」。漢武帝特別喜歡年輕將領,李陵和霍去病身上都有他最欣賞的一點,那就是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為了培養李陵,漢武帝封其為「建章監」,將自己最心愛的建章宮羽林軍交給了李陵。而這個官職也是衛青曾經擔任過的,漢武帝希望李陵照著前輩的足跡迅速成長起來。

而在漢武帝眼裡,實戰才是最好的訓練場。他撥給了李陵800騎兵,讓其擁有完全的軍事自主權,可以自由捕捉戰機,尋機殲敵,相當於最精銳的特種部隊。年輕將領能有這樣的信任,整個漢武帝時期僅有兩人,一個是李陵,另一個是霍去病。元朔六年,霍去病曾跟隨衛青出徵,也是獨自率領800騎兵,孤軍深入數百裡,斬首兩千,一戰成名,被封冠軍侯。

同樣的配置,差不多的年紀,唯一不一樣是李陵沒有霍去病那麼幸運,他深入匈奴腹地兩千餘裡,卻連匈奴的影子都沒看到,只能悻悻而還。但是漢武帝還是給了這位小將軍很大的鼓勵,升他為「騎都尉」,統率漢軍中最精銳的五千軍士。之後還經常讓李陵擔任一些接應和運輸糧草的任務,來培養他的領軍才能。

天漢二年,一直呆在後方練兵的李陵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向漢武帝請戰說「所率領的屯邊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面。」漢武帝也看出李陵的傲氣,便同意讓他出戰。李陵出徵前還立下軍令狀,說只率5千步兵,就能直搗匈奴王庭。

李陵熱血青年,漢武帝卻也不敢讓他太過冒險,便讓強弩都尉路博德率軍給他做後援。李陵率軍北出一個多月,在浚稽山遇到匈奴單于3萬主力。兩軍初次交鋒,漢軍以戰車作為壁壘,憑藉強弓硬弩擊退了匈奴數十次衝鋒,取得大勝。

李陵手下的5千軍士是漢軍最精銳荊楚勇士,弓弩嫻熟,訓練有素,對陣數倍於己的匈奴騎兵並不落下風。但是因為叛徒的出賣,漢軍的弱點被匈奴探得。他們堵住漢軍退路,居高臨下用弓箭相對。李陵部50萬支箭全部射光,只能用短刀對抗騎兵,最終兵敗被俘。

李陵聽從屬下建議,向匈奴詐降,想之後尋機再逃回漢朝,但這樣的作法,只能說李陵不了解漢武帝。對匈奴恨之入骨的漢武帝,絕對不能忍受自己傾注全部心血培養的將軍,竟然沒有自盡殉國,而是選擇了投降。憤怒之下的漢武帝下令將李陵誅滅三族,連求情的司馬遷受到牽連。得知消息的李陵,無奈之下詐降成了真投降,一生都留在了匈奴。

白居易在自己的《李陵論》中寫了這麼一段話「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不僅是漢武帝,幾乎所有的漢朝人,都對李陵投降的行為感到不恥,認為其丟掉了氣節。或許誰都可以投降,也可以選擇詐降,但李陵不行。他是漢武帝一手帶出來的,也是名將李廣的後人,他的投降,對漢朝無異於聲望和實力上的雙重打擊。

相關焦點

  • 漠南大決戰:衛青三戰三捷,霍去病一戰封侯,從此漠南無王庭
    除了適宜農耕的屬性,河套地區還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秦漢以關中為京畿,八百裡秦川是秦漢帝國的精華所在,而相較於崤函之固,秦嶺之險,關中盆地的北方屏障卻不怎麼保險。我們可以看一下陝西的地形。前124年春,漢武帝發兵十萬,命李息、張次公出兵右北平,佯攻匈奴左賢王;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三萬精騎兵從高闕越過陰山山脈,同時命蘇建為遊騎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公孫賀為當騎將軍、李蔡為輕車將軍,從屬衛青一同出兵,目標直指右賢王王庭。衛青剛過陰山,匈奴右賢王就得到了消息,倒也自知不敵,退到了遠離陰山數百裡的大漠深處,隨後又放出許多探子,探尋漢軍蹤跡。
  • 霍去病為何深受漢武帝寵信,17歲被封冠軍侯,21歲官拜大司馬
    ——霍去病。 說起我國西漢時期的優秀將領,首先想到的就是「兵仙」韓信和長平侯衛青,這兩人可謂是西漢時聲名最為顯著的將軍。不過除了這兩人,還有一位,曾深受漢武帝的寵信,竟一度超越了衛青。 他就是冠軍侯霍去病。
  • 霍去病17歲被封「票姚校尉」,放今天多大官?漢武帝是把他當寶了
    西漢元狩四年,一向不怎麼喜歡繁文縟節的霍去病,卻搞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祭天拜地儀式。這裡與長城相隔兩千多裡,是在漢朝地圖都很少出現的蒙古山脈。這位年僅21歲的少年將軍,剛剛率領他的5萬漢軍擊破了匈奴最強大的左賢王部,一路追殺到了狼居胥山。而他的前面,只有遠方的貝加爾湖。
  • 17歲受封冠軍侯,斬殺匈奴數萬人少年將軍霍去病,最後結局如何?
    這其中和漢武帝有多大的關係?談歷史,解謎題,我是愛說歷史的周公子。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這位少年戰神的一生。插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霍去病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奇才,17歲就跟隨自己的舅舅衛青去邊關打戰。他雖然長於皇宮貴族之家,卻沒有紈絝之氣。有傳聞說,漢武帝見到年輕的霍去病如此英勇,便不想讓他斷了血脈,於是就想給他指婚。
  • 漢朝歷史上的四位「冠軍侯」:除了霍去病,另外三人分別是誰呢?
    這個侯爵是漢武帝專門設立的,其地來自於南陽郡下屬的穰縣盧陽鄉及宛縣臨菑聚。在漢朝歷史上,共有四位「冠軍侯」,那麼,問題來了,除了霍去病,另外三人分別是誰呢?霍去病首先,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在西漢時期,匈奴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漢高祖劉邦這位皇帝在位時,甚至還被匈奴大軍所包圍。
  • 「戰神」霍去病,一生就是一場「閃電戰」。17歲時一戰封侯!
    17歲少年打出「千秋功業,萬裡江山」!他就是「戰神」——霍去病霍去病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外甥,因從小體弱多病,故取名「去病」。霍去病確實張狂,懟人就懟皇上。小時候,漢武帝讓他學習兵法,他言道「顧方略何如,不至學古兵法」。他認為打仗是隨機應變的事情,學古人的死板教條,有毛線用?狂的長安城都放不下他,簡直無邊無際。
  • 霍光被哥哥霍去病帶進了宮,成長為西漢最有權勢的人!
    聽到這您可能覺得有點熟悉了,對了,我們在前面講過這一段,這衛少兒就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姐姐,後來這個衛少兒就給霍仲孺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去病。因為兩個人沒有正式成親,霍仲孺在平陽侯家待了一段時間後就回家了,而後另娶妻子,就生下了霍光。後來霍去病因為打仗勇猛,當上了驃騎將軍,在一次去打匈奴的路上,他被河東太守攔了下來,而後就見到了他的生父霍仲孺。
  • 一代名將霍去病竟僅一戰就被封侯!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將星降世眾所周知霍去病是漢朝大將軍衛青的外甥,衛青有三個姐姐,其中最出名的非衛子夫莫屬。衛子夫是衛青的三姐,大姐衛君孺,二姐衛少兒。而霍去病就是衛青的二姐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霍去病是一個私生子,但卻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更因三姨衛子夫深得漢武帝的寵愛而在十八歲那年被選去做漢武帝的侍中。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年僅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只因權力鬥爭
    在名將輩出的西漢,湧現出了很多功勳卓著的將軍,在這當中有一位年紀輕輕便被稱為「戰神」的傳奇名將——霍去病。一位十七歲就參軍入伍、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在年僅二十三歲的時候突然得病去世,這怎麼看都是說不通的。作為常年徵戰四方的將軍,霍去病的身體素質自然沒得說,此前也未曾有過他身患疾病的記載,倘若是病死,那這病也生得太蹊蹺了,再者,霍去病去世之時年僅二十三歲,哪怕是個普通百姓,二十三歲也絕非正常的去世年齡。那在這當中,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 拿起就放不下的歷史二人轉:私生子怎麼了——衛青和霍去病
    號稱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怎麼顯得如此沒見過世面。這樣想,真的有些冤枉劉徹了,這點戰果連塞牙縫都不夠,他焉能看上,武帝看上的是率軍取得戰果的人。此人叫做霍去病,這一年還不到十八歲。本來這次出徵霍去病是打醬油的角色,武帝給他個「票姚校尉」的頭銜,讓他跟著舅舅大將軍衛青在陣前練練手。
  • 釋讀中國歷史142:飛將軍李廣絕望自殺,大將軍衛青難辭其咎
    漢武帝時期,朝廷高層有一批主戰派,為首的是大行令王恢,大行令是掌管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的官員,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有一位民間愛國土豪兼業餘軍事愛好者、馬邑人(山西朔州)聶壹通過王恢上書給漢武帝,建議用重大利益誘惑匈奴主力深入到西漢國境內,然後埋伏重兵,給他們來一次致命打擊,一勞永逸的解決邊患問題。
  • 橫掃漠北的漢朝名將,卻在24歲英年早逝,霍去病的死因之謎
    霍去病少年出徵橫掃匈奴,殺了非常多的匈奴人,因此古代人迷信地認為他得到了不能承受的惡報。 漢武帝下的黑手 有人認為,霍去病的死,很有可能是漢武帝下的黑手。 這種猜測肯定是純粹的陰謀論,但也並非沒有道理。
  • 漢武帝晚年的失落宮鬥:李夫人、衛子夫最後敗給了誰?
    有人因為這大塊的空白,認為漢武帝從來不重視他。但也可能是因為敏感。畢竟,劉髆的母親,是漢武帝最愛的女人李夫人,劉髆的舅舅是李廣利。還有,劉髆死的時間也很敏感,《漢書》不同的地方說法微有差異,反正要麼是漢武帝臨死前,要麼是漢昭帝剛即位。衛子夫的攻擂與守擂《史記》裡介紹漢武帝的皇后,一上來就是衛子夫,然後用插敘的手法,告訴大家漢武帝還有過一位陳皇后。
  • 在位54年的漢武帝,為何追著匈奴打了44年?
    就在匈奴勒索下,被迫送去了漢朝第七位和親的公主,不過這個時候的漢武帝還是竇太后的關懷之下,自己還沒有親政。 天助武帝的是,他手下有了大將軍衛青、少年英雄霍去病,飛將軍李廣等等無數讓匈奴人聞風喪膽的赫赫戰將。
  • 李廣對士兵好,終生沒有封侯,霍去病對士兵不好,卻一戰封侯
    中國有個成語叫「李廣難封」,講的是漢代著名「飛將軍」李廣戎馬一生、戰功累累、勇武過人,卻終生沒有封侯爵,比喻人功高不爵,命運多舛。和李廣形成鮮明對比的人,是另一個漢代名將霍去病,他17歲那年就領軍深入漠北,擊殺匈奴,獲封為「冠軍侯」,一戰成名。
  • 漢武帝寵愛了衛子夫15年,她失寵後,弟弟做了一件事保住了富貴
    衛子夫,河東平陽人,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史稱孝武衛皇后,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漢景帝年間,衛子夫出生在一個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母親衛媼,府不詳。她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兩位姐姐,一位兄長。後來,母親又生了三個弟弟,即衛青、衛步、衛廣,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艱難。
  • 霍去病為何24歲早逝,史書講得很明白了,陰謀論還是早點散了吧
    霍去病是軍事天才,17歲參軍,24歲達到許多名將一生都望其項背的功績。他的英年早逝,讓漢武帝痛徹心扉,也影響到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 霍去病的死,司馬遷在《史記》中沒有記錄死因,以至於某些人開始憑空遐想,霍去病的死與漢武帝有莫大關係,有這種觀點的人,可以說根本不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面會一一進行闡述。
  • 為何初次帶兵的霍去病能一戰封侯?是天賦?還是用國力堆出戰功?
    圖片來自網絡先回顧一下霍去病出徵的始末:霍去病第一次出徵是在公元前123年的春天,這個時候衛青已經通過一場戰役徹底的建立了屬於將軍的威信,而霍去病也因為是衛青的外甥,被漢武帝提拔成他的貼身禁軍——羽林郎。
  • 霍去病英年早逝,有什麼貓膩嗎?為什麼史記只有草草幾句?
    西漢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王朝,漢武帝更是津津樂道,漢武帝的輝煌離不開衛青霍去病幫助他擊敗匈奴,也成就不了這番偉業,霍去病英年早逝更是為人們所遺憾,司馬遷對於霍去病的記載很少,我們對於少年英才霍去病缺乏了解。
  • 漢武帝踞廁見衛青:西漢大將軍面對皇帝卑躬屈膝,實有難言之隱
    本期話題作為漢武帝最信賴的外戚,衛青建號大將軍,三子封侯。風光之極,可謂一時無兩。就算是歷史上的著名權臣如周勃、周亞夫和竇嬰也不能匹敵。可奇怪的是,衛青在漢武帝面前卻表現得卑躬屈膝,甚至武帝距廁召見衛青,衛青也不以為意,絲毫看不出他有一點周勃等人驕橫跋扈的態度。為什麼衛青成不了權臣?漢武帝駕馭他的秘訣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