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侵華日軍宣布他們已經佔領了中國的晉冀魯豫等省的時候,一九三八年的大半年間,共產黨僅在山東就組織領導了抗日暴動達十次以上。
每次暴動都帶動了當地抗日民間武裝和抗日地方政權的建立,每次暴動的結果都使日偽又失去了一片控制區。
這一年的七月,共產黨人在冀東平原上組織的抗日暴動規模更是驚人,暴動波及二十二個縣,參加民眾達二十萬人以上,暴動後成立了擁有十萬之眾的抗日聯軍。
從最艱苦的動員基層民眾、喚起地方鄉紳的抗日熱情開始,共產黨人忍受一切困苦,不怕付出任何犧牲,用他們的熱誠和勇敢頑強地爭取著民心。
民眾的抗日激情被激活後,只要有人敢於領導,成百上千的人就會跟隨其後,以致參加敵後抗戰的民眾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地主、愛國的商人以及地方名流,甚至還有偽政權裡的警察和偽軍。
儘管日軍動用了極大的兵力殘酷鎮壓,但山嶽縱橫之中、平原遼闊之處到處是抗日的怒火,日軍究竟能有多少兵力維持住他們的後方?
事實上,在整個華北,「囂張的日軍只能佔領其火力範圍以內的地方」。
一九三八年十月,中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專門給蔣介石轉發了第一遊擊支隊司令員呂正操的電報——八路軍第三縱隊在國民政府編成的中國軍隊序列裡是第一戰區第一遊擊支隊:
一、我軍所控制冀中卅六縣,地方政權早已恢復。復根據國民參政會之決議,準備普選及建立各級參政機關。
二、我軍所恢復政權各縣,均已成立自衛隊、遊擊隊。所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之男女,均參加各種抗敵工作。
三、軍民合作精神甚為緊密,由於支持一年來冀中遊擊戰爭,足資證明。
四、現在職指揮下之武力約十萬人,尚能人手一槍,唯機關槍較少,炮十餘門,彈藥極感缺乏。
五、給養由地方供給,因實行統籌統銷辦法,尚不感困難。
六、現時工作著重於津浦、平漢、北寧三路之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