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是上契諸佛智慧,下達眾生根機!

2021-01-14 開心般若

佛法之真諦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萬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講真,講實,講宇宙萬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萬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最後一個是「經」字。注意,「大乘妙法蓮華」是別題,下面「經」是通題,它通一切法。不管是《地藏經》也好,《阿彌陀經》也好,《金剛經》也好,那個「經」都是統一的說法。「經」在印度語叫「修多羅」,翻譯成漢語叫「契經」。中國人習慣簡明扼要,所以把「契」字去掉,簡說為「經」,但我們解釋的時候要按照「契經」來解釋。


所謂「契」,是上契諸佛智慧、下達眾生根機之義。所謂「契」,佛法僧是一是三,非一非三。總體講,佛法僧是一個本體,是一個念。也就是說,通過佛所講之經教,把佛與法與眾生和一切的萬法圓融為一個本體,圓融為一個念。所以這個「經」相似於橋梁紐帶這種作用,即由經文而體悟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自古以來有些人把《楞嚴經》說為天書,把《法華經》說為那是天書中的天書。這是一種迷信。經過這幾年我們講解《法華經》《楞嚴經》的情況來看,打破了這種說法,為什麼?就是一個「契」。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本身就是一部《妙法蓮華經》,就是一部《楞嚴經》。人即是法,法即是佛。諸佛出世也就是為了講這個「契」,看你契不契。如果再細細講來,祖師大德把這個「契經」,又說為「百界千如,三千性相」八個字。



所謂「百界千如」,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由一個念,而隨緣自在顯現為十法界森羅萬相,十法界其實是無量的法界。佛為了啟發眾生,把它簡單概括為佛、菩薩、闢支佛、阿羅漢這四聖法界,和天、阿修羅、人、畜生、鬼、地獄這六凡法界,總說為十法界。那麼這十法界中每一法界同時都是十法界——比如人道,在人這個本體,同時又具足佛道、菩薩道、阿羅漢道、闢支佛道、天道、畜生道、鬼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的習氣和德性,所以又把十法界次第圓融為一百個法界,此即「百界」;


其中的每一個法界按照《法華經》來講,又都具足「十如是」——如是體、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力、如是用、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在後文具體作解釋,這就是「百界千如」。講這個「千」,不可以把它理解為九百九十九加一,這個「千」是表無量,但是我們以有限的生命來講無量的法是不可能的,所以佛硬是把它概述為「百界千如」,也就是說一千種功德。


怎麼叫「三千性相」呢?這一千種功德又分為「實法」和「假名」而言。比如以人為例,我是一個「人」,這是「假名」;人身上有皮肉筋骨,人能看、能聽、能想,這叫「實法」,在《心經》裡叫作五蘊。這個「實法」以五蘊為代表,也是一千,一千仍然是無量。那麼這個「假名」呢,又具體地把它分為「正報」一千和「依報」一千。所謂「正報」,是指天、人、鬼、畜等這些有情眾生;所謂「依報」呢,是指山河大地、風雲雨霧等這些無情物體。這樣實法一千,加上假名裡的正報一千,依報一千,這就是「三千」,仍然是表無量。



怎麼叫「性」和「相」呢?這三千之法各有性相這雙重功德。以蠟燭為例。蠟燭點亮之後有,火光就是「相」,叫作「事造功德」。那麼,在火光沒有出現之前的那個蠟燭裡,它有沒有火光?一定是有,如果沒有的話它怎麼樣也不會點亮;雖然有,但在點亮之前它沒有任何形相,那就是「性」,在佛法裡說為「性具功德」。這個火屬於「依報」。火是這樣,那麼其它任何的有形有相的物體是不是也是一樣啊?都是一樣。


那再落實到「正報」而言,以人為例。身高一百八,體重一百二,紅顏黑髮,這是不是「事造功德」?那麼人體在出現之前,在出娘胎之前,乃至在進入娘胎受生之前,它在不在啊?在。雖然在,有沒有什麼形相?沒有,那就是「性具功德」。注意,我們就在這裡開智慧。人是這樣,其它牛、馬、豬、羊、佛、菩薩……是不是都是一樣啊?


所以實法也好,假名也好,正報也好,依報也好,沒有哪一法不同時具足這個事造功德與性具功德這兩重德性。也就是說,「性具功德」是不是阿彌陀佛的「阿」呀?「事造功德」是不是「彌陀」啊?我們在這裡還局限於個體戶的阿彌陀佛,下面我們要涉及到最圓滿的阿彌陀佛。



這是特別強調這個「契」,按照智者大師所講:讀經,每一句經會相歸性,讀經是修行;講經,每句經會相歸性,講經是修行;聽經,每句經會相歸性,聽經是修行。智者大師這個說法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真正體現出「如來藏心地法門」一步登天、不立階梯、無修無證。


許多許多的人都認為聽經是口頭禪,是只解不行,他不懂得讀經、聽經、講經是最根本的修行。智者大師在「四意消文」中最根本的就是講「心法」,從「心法」上修是真修,所以這個法重要啊!所以《楞嚴經》是講「修心」,而不是講「修行」。修行是方便引導,對中下等根機而言是一種安慰法。


因為我們凡夫無量劫以來的習氣都是認為動手動腳才是真幹實幹,他不懂得用智慧來成就。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真傳一個字,就是這個「契」,看你契不契。這是我們從總體上來概述這個「契經」它的含義。那麼還有一些經家往往又從這個「貫、攝、常、法」四個角度來分別解釋這個「經」字。


開 心 般 若 微 信 公 眾 號 :kaixinbore

公眾號主旨:每天多1分鐘學習,開啟生命本有的圓滿智慧,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

聲明: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微信公眾號  kaixinbore。

開 心 般 若  


【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所有眾生只要能聽懂《法華經》,若天、若人、若鬼,乃至於一偈——一偈是四句話,皆成佛無疑。佛在這裡有沒有講「再修一萬年,皆成佛無疑」?有沒有啊?所以《法華經》像此類的授記多得很吶!就是強調無修無行而證!摩登伽女見佛,幾句話就證三果羅漢;又聽文殊菩薩幾句偈頌,當下證四果羅漢。當然我們並不是不要修不要證;有修有證的話,品位可以進一步提升。


推薦往期精彩回顧:(點擊即可)

1、《秘密》吸引力法則國語視頻(如來藏性)!(強烈推薦)

2、揭秘"元""宵"

3、妙解「清明」,聞即「往生」

4、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圓滿教證注音

5、為什麼要讀誦楞嚴咒?轉發功德勝過禮佛十萬

6、如來藏詮釋《金剛經》中最精華的十句話!(深度好文)

7、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8、明心見性後,會不會做夢?

相關焦點

  • 智慧法語:佛說為度化眾生 菩薩也會示現妻子恩愛相
    山西雙林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經原文】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
  • 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諸佛菩薩一定為根熟眾生做增上緣成就眾生
    菩薩成佛以後倒駕慈航,再以菩薩身度化眾生,不定現什麼身,他有能力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佛菩薩一定為根熟的眾生做增上緣,幫助眾生、成就眾生。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含義
    而佛陀善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01開篇語在現實生活中,世人往往對於佛教代表人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諸佛菩薩上,認為「佛」意為覺者,是佛教徒對修行成功者的稱呼,寓意法力無邊;「菩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寓意大慈大悲。
  • 為什麼修行多年,佛經裡的功德利益卻得之甚少?
    凡是讀誦過大乘經典的人都知道,佛經裡面講諸佛菩薩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境界和善巧方便,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願望。比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云:『讀誦此經,思維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的官位,求男女得男女。』相關經典的古今感應錄裡面,也記載了歷朝歷代的人們許許多多實現夙願的案例。
  • 憶念佛恩,一起以香花供養十方諸佛菩薩!
    在菩提樹下悟道後,竭盡所能、應機設教、弘揚佛法,80歲時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槃。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成道、涅槃雖不是同一天,但都在5月份,並且都是月圓之時。後世,南傳佛教中便將每年5月的月圓之日,定名為「衛塞節」,在此日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向釋迦牟尼佛虔誠禮敬!
  • 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解讀)
    有一時,佛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中,與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大眾一起,還有諸大菩薩摩訶薩,以及無量的人、天大眾,一心恭敬、圍繞著佛陀而住。那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自證微妙之法,也就是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注釋:苾芻:比丘、僧人。佛經原文:爾時摩揭陀主影勝大王。往竹林中禮世尊足。右繞三匝在一面坐。時影勝王白佛言。世尊。云何有情先所造業。久已滅壞。
  •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節錄三  佛經原文:  「是諸麋鹿麋塵禽獸熊羆之屬。有智慧者作是誓願。願我來世墮鬼神中。令諸眾生不得藏匿。」  節錄五  佛經原文:  「佛又告阿難其世間人遭諸火殃。或燒一家乃至五三十家。或燒一裡乃至五三十裡。
  • 佛經典故:這位大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平起平坐,卻為何偏偏專門念佛
    此菩薩精進勇猛,威勢極大,所到之處,十方震動,而且智慧超群,光明遍照,護持佛法,度化有情。這就是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分別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共同輔佐阿彌陀佛救度有緣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佛教中威名赫赫的西方三聖。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代表無量光明、無量壽命,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福德,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智慧。
  • 佛前供養花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利益無邊!
    佛門認為,釋迦牟尼佛覺行圓滿,具有無量的福德智慧,他的眾多稱號,就是福慧的象徵。漢傳佛教文化中,我們習慣以十個「稱號」來稱呼佛陀,這其中就有「應供」一詞,意為佛陀諸漏已盡,當受人天供養。提及供養,許多善男信女在寺院或家中禮佛時,都習慣在佛前供養香花水果,香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的第一位。《金剛經》中有言:「以諸花香,以散其處。」花果供養,花為果之因,經中講以香花供養佛,得相好莊嚴報,那麼,如何才能得到無邊的功德利益呢?我們以花果為例,花朵再鮮豔,果實再甜美,倘若沒有根系的滋養,也難以成就。
  • 淨空法師:量大福大的人,起心動念總是為一切苦難眾生著想
    如果肯幹,我們的念頭轉過來了,我們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一切人是的,一切動物是的,花草樹木也是的。念頭一轉,恢復正能量,真做到了。佛菩薩是好人,這社會上沒有一個壞人,你想找一個壞人找不到。怎樣能造成?佛用什麼方法?教學,「今現在說法」。釋迦牟尼佛的教學,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沒中斷,不斷向上提升,你看,從阿含提升到方等,提升到般若,提升到法華,最後給我們展現涅槃。
  • 宏圓法師:聞佛名號,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的大利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這是聞名得忍願。這一願是說,十方一切眾生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不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的大利,阿彌陀佛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看願文,「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這是此願所被之機。所攝受的眾生非常的廣大,包括了十方無量世界,沒有一個世界不在這一願含攝之內。眾生,不但包括賢位的眾生、人道的眾生,而且包括了三惡道的一切眾生,蜎飛蠕動以及地獄中受極苦的眾生,都是這一願所被之機。
  • 佛經說浴佛有哪些功德福報?
    又諸眾生得值如來親近供養所獲福報無量無邊,未審如來般涅槃後,所有眾生作何供養、修何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無上菩提?」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汝能為彼未來眾生發如是問。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如說修行,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清淨慧菩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清淨慧菩薩言:「善男子!
  • 佛教:對佛供養鮮花水果等,並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有一種
    經典中羅列供華的種種功德果報,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 佛為什麼說沒有眾生可度
    佛在《金剛經》第三品大乘正宗分裡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佛為什麼說沒有眾生可度呢?
  • 智慧法語:佛說文殊菩薩會化身貧窮苦惱的人來為你培福
    核心提示:四月初四,是金色清涼世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誕日,文殊菩薩是與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並稱為佛教四大菩薩,是智慧的象徵
  • 【農曆十一月十七】恭迎阿彌陀佛聖誕,祈願佛光普照,眾生吉祥安康!
    殊勝日放生供燈、供花吃素、念佛、持咒誦經等, 回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吉祥平安、世界無有災厄!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大乘佛經主要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對阿彌陀佛及其西方極樂世界均有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