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修行多年,佛經裡的功德利益卻得之甚少?

2021-01-10 般若無央

凡是讀誦過大乘經典的人都知道,佛經裡面講諸佛菩薩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境界和善巧方便,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願望。

比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云:『讀誦此經,思維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的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相關經典的古今感應錄裡面,也記載了歷朝歷代的人們許許多多實現夙願的案例。為什麼有的人誦讀了許多經典,持誦了許多佛菩薩名號卻沒有感應呢?《孟子·離婁上》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堅持修行卻沒有得到絲毫的感應,會不會是我們自身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呢?

首先,看看我們對所修的法門或者本尊有沒有足夠的信心。

我們常能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某一位或者某個學佛的群體,常常走各個道場,拜各位佛菩薩。而且所修的法門也跟常常跟潮流,比如疫情來的時候就念「秘瘟經」,有痔病的就去念「療痔病經」,超度的念「地藏經」。似乎諸佛佛菩薩也被他們琢磨著給分了工。比如想祛病的就拜藥師佛,要超度的找阿彌陀佛,想求姻緣、生孩子的求觀音菩薩,想求功名的就去拜文殊菩薩。

但事實上諸佛菩薩的能力真的不同嗎?或者說諸佛菩薩他們所擅長的專業有對口不對口嗎?首先我們知道,大乘經典中師尊提到:如觀音大師、文殊大士這些大菩薩早已成佛,接下來我們看看諸佛之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顯揚聖教論》二十卷十二頁云:論曰:一切如來,於一切所作事,功能平等又彼功能果,佛國土,清淨解脫身,及法身,一切諸佛皆平等,皆不可思議,皆無有上;應知。

大毗婆沙論》十七卷十頁云:由三事等,故名平等。

一、修行等。謂如一佛,於三無數劫,修六波羅蜜多,得圓滿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餘佛亦爾。故名平等。

二、利益等。謂如一佛,出現於世,度無量百千那庾多眾生,令般涅盤。餘佛亦爾。故名平等。

三、法身等。謂如一佛,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住、十八不共法等,無邊功德。餘佛亦爾。故名平等。第一,複次根等故名平等。諸佛皆住上品根故。複次戒等故名平等。諸佛皆得上品戒故。複次地等故名平等。謂如一佛,依第四靜慮,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餘佛亦爾。故名平等。

也就是說諸佛之所以成佛,就是因為修除了真心之中所含一切法種的汙染性;再無可修,再無可證。因而,一切諸佛在證量上是一樣的。任何一佛在證量上都不可能超越任何一佛。否則,即不是「究竟圓滿」,就會再有可修可證,則不名為「佛」。不名「無上士」。乃至種種稱號即不如實。可見諸佛的在能力方面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那些時常奔走各個道場,時常換修法門行為不應該提倡。其實這麼做,往往搞不出什麼效果,無非就結個緣,用這樣的心也不會結什麼深厚的緣分。小貓釣魚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回頭看看一笑置之。但我們何嘗不是一直在重複小貓釣魚的過程呢?

祖師大德哪個不是講,要一門深入啊一門深入,要不間斷的一門深入。這樣才能出功德什麼是功德,在這句話這個地方我覺得功就是修行的功夫功力,德就是功法帶來的利益。

有同修問過這樣的問題:佛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現在都講「一門專修」,這和菩薩四弘誓願種的「法門無量誓願學」是不是矛盾?

大安法師講過:四弘誓願乃從苦、集、滅、道四聖諦升華出的偉大的菩薩精神。作為大乘行人,一定要生發這個誓願,用作吾人盡未來際行菩薩道的動力。然我們亦要了解自己的根機水平:處於五濁惡世的吾人,智慧淺薄,福德陋劣,壽命短暫,身心浮躁,生存壓力大,一門專修都難以深入堂奧,何敢侈談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通達呢?所以我們應樹立這樣的知見:先發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大願,為滿此大願,宜選擇念佛往生淨土法門,一意專修。待信願稱名感通佛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便能聆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能聽觀世音、大勢至等諸大菩薩講經說法。不唯正報佛菩薩能講經說法,乃至依報之水、鳥、樹、樂器等都能講經說法。亦能分身無數到十方無量世界,去聽無量諸佛講經說法。這時,法門無量誓願學才有實質性的內容。所以,一門專修與廣學法門二者並不矛盾。為了圓滿法門無量誓願學之大願,吾人亟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不僅不矛盾,乃相得益彰。

其實,每一個法門都有無量奧義,將一個法門的無量義理鑽透徹,難道不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嗎?法門無量誓願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些都與一門深入不矛盾。

如果對所修的法門有足夠的信心,就不會頻繁的換修其他法門。心不動搖,意不顛倒,一門深入才獲得經典裡的真實的功德利益。

相關焦點

  • 抄寫佛經是否也是一種修行?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大意是指山上的樹木因有用而自招盜伐,膏火因能燃燒而自我煎熬。桂皮可以吃,所以桂樹遭到砍伐;樹漆用途廣泛,所以漆樹被人切割。人們都知道有用之物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之物的用處。修行是什麼?修行其實就是無用之用,在不經意間,不留痕跡地影響自己與周圍的環境,是為大用。那抄經有什麼用呢?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抄寫《佛經》
    要知道抄寫佛經有抄著殊勝功德,且練好字培養良好的品格,最重要的是讓產生深刻印象,尤其加深對佛經理解記憶,有著多方面的功德和利益。細說抄經的利益:1.可以修身養性佛法修行為了成就道業利益大眾,需先從修自身做起。我們抄經,端身正坐,即是修身養性的第一步。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人活著是為什麼?答:不要虛度光陰,而要解脫輪迴、往生極樂。問:晚上放佛曲睡覺也會招來眾生,佛曲也跟佛經一樣?答:會不會招來看因緣,至少也不會傷害到聽佛曲的人,更不會傷害到念佛人。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 漲知識:佛經具有哪八種功德,你知道嗎?
    漲知識:佛經具有哪八種功德,你知道嗎?皆仁法師咱們今天要分享的經典是《佛說海八德經》。我們知道,佛陀在說法的時候,曾經強調「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也就是說,如果遇到法義艱深難懂的地方,那就用譬喻來做說明。沒有什麼是譬喻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用兩個。
  • 持誦《楞嚴咒》的無上功德利益
    在佛教裡,《楞嚴咒》被奉為咒中之王,也是佛教裡最長、最重要的一個咒,關係著佛教的興衰。楞嚴咒共分為五會,有2622個字,是大乘佛教寺院僧眾上早課首要誦讀的咒語。楞嚴咒是佛頂光明,「佛頂光明」,就是說此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成就一切功德,它是釋迦牟尼佛頂上化佛所說,微妙不可思議。
  •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的功德利益
    這首陀羅尼是恆河沙諸佛的秘密心印,又由諸佛傳授給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也親自受持此咒,為了利益娑婆世界四大洲中佛的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大慈大悲心在世尊面前誦出來的。所以,此咒的來源非常可靠。二、咒語的功德利益咒語的功德利益全部出自《地藏十輪經》,我只是作個簡單的講解而已。
  • 從佛經中看贊佛的功德
    弗沙佛為了度化二人,入甚深禪定觀察因緣,發現釋迦牟尼菩薩的心還未純熟,雖然慈悲但慧解、觀行之力仍嫌不足,而與他有緣的眾生們,心性皆已成熟堪受法益;相反地,彌勒菩薩心已純熟,但他的弟子們得度因緣卻多未成熟。弗沙佛決定先助釋迦牟尼菩薩一臂之力,因為一人的心容易度化,若是眾人之心,便難以在短時間內同時轉變。
  • 修五戒十善,對我們修行非常根本,都是功德藏處
    那麼,修五戒十善,對我們修行非常根本、非常基礎。五戒、十善都是功德藏處,藏功德的地方。殺、盜、淫為身業;惡口、妄語、綺語、兩舌為語業;貪、嗔、痴為意業。每一個地方,都是墮落處。做得好,就是功德處,做得不好,就是墮落處。
  • 撒風馬、懸掛經幡的功德和利益
    經旗之功德經幡為何物幡、幢、旗,就是用布縫製、上面印或者繡了佛號、經文、咒語的裝飾布條、布幅、布蓋、布旗等,用以象徵佛菩薩的威德,也是降魔消業障的象徵。佛經上記載,建立幢幡,能得福德,避免苦難,往生諸佛淨土,所以寺院、道場常加以使用。特別是西藏等地,到處可見幡幢、經旗、幡旗。我們人、鬼、冤魂,從下面經過,風吹到,被吹起的塵土拂到,都有無量利益。
  • 為什麼要抄《心經》?抄寫《心經》的功德利益?
    大師取經途中,經過一八百餘裡之荒漠,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大師便持誦《般若心經》,諸惡鬼等聞聲皆散。因此,印光法師也曾說:文雖簡略,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六百卷般若之關鍵,一大藏聖教之綱宗。以故自唐至今,聞人名士,每事書持,多有讀至數千萬遍者。須知此經在處,即佛所在。消除災障,致多吉祥。務須恭敬供養,受持讀誦。
  • 佛經裡說:聽聞佛法的功德殊勝,那麼究竟有多大的福報呢?
    佛音妙法大智慧佛經裡說:「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說的是佛法是人生的真理,如同清涼甘露,潤澤眾生心田,猶如火炬引導眾生,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法會為什麼說聽聞佛法的功德殊勝呢?《付法藏經》中有則公案:久遠前,華氏國王有頭白象,極其兇猛,能誅怨敵。時若人犯罪,即讓白象踩殺。後來,象棚失火被毀,白象被移至寺院邊。
  • 大悲咒是何由來,有什麼功德利益?
    發誓願之後,菩薩立刻具足千手千眼,十方諸佛放光普照,十方大地為之震動,這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此後無量劫中,觀世音菩薩又於無量法會中聽聞受受持此心咒,歷經生死變異而不廢忘。 提及受持,想必很多善信每天都要誦讀大悲咒。特別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或遇到怖畏厄難的情況,也會誦大悲咒,祈請菩薩慈悲化解。那麼,究竟該如何誦持大悲咒,誦讀此心咒,又有什麼功德利益呢?
  • 如何將佛法修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方法之二:持戒
    戒律,是佛陀為了人們離苦得樂,而制定的行為規範。對於出家人,有十戒、具足戒(出家男眾250戒;出家女眾348戒)。對於在家人,戒律有五戒、八戒。在這裡,主要說一下五戒和八戒。五戒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修行善法、誦經、供僧、功德增長一億倍
    今天6月21日(日)農曆五月初一日【薩嘎月圓滿日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暨十齋日】2020年5月23日(藏曆四月初一)至6月21日(藏曆四月三十)為【薩嘎達瓦佛陀殊勝月】,本月包含了3個殊勝日(佛陀的出生、成佛證悟、圓寂涅槃)。
  •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為何稱念佛號的功德如此之大呢?
    皆仁法師有人問起:「師父,《法華經》中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為何稱念南無佛的功德如此之大呢?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南無」的含義。南無,梵語音譯為南牟、那謨、南謨、那摩、曩莫、納莫等。意譯為敬禮、歸敬、歸依、歸命、信從。原本是「禮拜」之意,但多使用於禮敬的對象,表示歸依信順,含救我、度我、屈膝之意。
  • 佛經中的三種判斷方法,告訴你人過世後去往哪裡
    根據佛經判斷根據佛經裡面記載:「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印祖解釋說:「人將死的時候,熱氣自下至上就是超升了,自上至下的就是墮落了。『頂聖眼天生」是說人斷氣後,通身都冷透了,只有頭頂是熱的,那麼就必定是超凡入聖,了脫生死。眼天生就是說,若只有眼睛和額頭顱骨處熱,就是生到天道去了。」
  • 為什麼修行要逆增上緣呢?
    不過他的主流思維啊,已經是逆流而上了,所以說呢,如果我們沒有見性,我們沒有明心,我們沒有識自本性,往往修行啊,都是在隨波逐流而已,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修行成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這個道理。眾:在入世的過程中體會到的,阿彌陀佛!
  • 「轉經輪」的4大功德利益,淨除一切宿業障礙,累積無邊福慧資糧
    「轉動經輪」則是一種修行佛法、宣揚佛法的方式。因此,「轉經輪」也蘊含了「#法輪常轉」這一層意義。轉經輪是十方諸佛菩薩事業的顯現。為了利益眾生,諸佛菩薩化現於轉經輪中,淨除我們一切的惡業障礙。依藏傳佛教傳統,諸佛菩薩的真言、各種經典,都可以裝髒做成轉經輪。但最為普遍盛行的,還是裡面裝髒有觀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唵瑪尼貝美吽」的轉經輪。
  • 佛教:誦持「大悲咒」,有何功德利益?
    據佛經中所載,《大悲咒》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為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說。《大悲咒》能在娑婆世界流傳,則得益於觀音菩薩悲憫此間一切眾生,倒駕慈航,誓願度化無量眾生出離苦海。佛經中說,過去無量劫前,觀世音菩薩於因地修菩薩行,彼時有佛號千光王靜住如來。觀音菩薩於佛前聽聞《大悲咒》,當即從初地菩薩,證得八地即不動地菩薩果,並得佛摩頂。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再如,佛經記載,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天花以讚嘆、供養佛陀。佛陀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除此之外,佛教經典中以「華」指代「花」,如《妙法蓮華經》。佛教裡也有許多與花有關的典故,比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等等。以花供佛,功德殊勝。供花是佛教最提倡的供養方式之一。因為花清淨、美麗,最能代表人們的恭敬虔誠之心。「今生貌美為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