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佛供養鮮花水果等,並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有一種

2021-01-14 佛語點悟

佛教:對佛供養鮮花水果等,並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有一種。

平時到寺廟裡燒香拜佛,少不了帶些鮮花和水果。佛法中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能做到恭敬心供佛,是有功德的,而功德中也可能包含著福德。當然用鮮花水果供佛的寓意也很好,表法也很好。

佛前供鮮花,花,在佛門中,若獻於佛、菩薩前,稱為「獻花」;將花散布則稱為「散華」。花的供養為佛門儀式之一。供花是將鮮花用器皿供養於佛前。佛教以花供養佛菩薩,有四點意義:表示對佛陀的尊敬。表示對佛陀的奉獻。表示對佛陀的感恩。表示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經典中羅列供華的種種功德果報,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有些地方說梨子不能用來供佛,是因為「梨」諧音「離」,讓人聯想到分開、分離,所以梨子一般不用來招待親友,更不用來供佛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如果想著供梨象徵著「離苦得樂」,那供梨當然沒問題。還有的地方說花生也不能拿來供佛,因為它生長在地下。那同樣在地下生長的地瓜、蘿蔔能不能用來供佛?當然是可以的。既然它們可以用來供佛,花生為什麼不行呢?其實,花生還有讓人「蓮花化生」的寓意,從這個角度來看,花生還是上妙的供品。

我們要明白,佛前供的水果跟水一樣,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認為佛菩薩要吃這個水果,這也是不對的。這個水果是讓我們看到它就想起:我們做事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啊?當然是圓滿的果報!而我們供水果,也是一種行善,善念感動佛菩薩,再加上佛菩薩加持,我們自然可以得到圓滿的果報。

對佛供養鮮花水果等,並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有一種。其實「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維摩詰所說經》說:1、「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2、「又於諸法如說修行」「是名最上法之供養」。《行願品》曰,「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即使是用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都比不上法布施,供養當中那是比不上法供養。這個道理不難懂。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個七寶是屬於財物,我們有這些財物就不會害怕貧窮了,它能幫助我們富有,幫助我們過好一點的物質生活,法供養呢?法供養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幫助我們證得佛果,這個當然不能比。

《阿含經》中記載,世尊圓寂前來到拘屍那城的娑羅雙樹下,世尊讓阿難敷設床座,然後頭朝北以獅子臥式吉祥而臥。當時有鬼神以妙花散於佛身。世尊告訴阿難:「這是鬼神對我的供養,但這不是真正的供養如來。」阿難問:「什麼才是供養如來?」世尊回答說:「如果有人能受持佛法、行持佛法,這才是供養如來」。

所以法供養就是,就是量力而行的助印佛經和流通佛經,送人佛經讓更多人從佛法中受益,就是法布施,能得到智慧的果報。另外依教奉行,按照佛說的佛法去做,就是法供養。另外,現在切實可行的就是具足信願念佛,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在講淨土三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中,教我們念佛的,所以我們要聽釋迦牟尼佛的話,老實念佛。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也就是娑婆世界,靠自力修行成佛,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個普通人也就是凡夫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時間是很長的,長的無法準確計算,無法想像。

菩薩的修行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此中第一大阿僧祇大劫,是以修信心為主,滿十信階位,修到現證空性。第二大阿僧祇大劫,已轉凡成聖,為地前菩薩,修到七地清淨無相的境界。第三大阿僧祇大劫,進入八地「不動地」無相無得,無證無悟,成無生法忍,盡斷三界惑已,才能位居補處。禪宗雖然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雖然大徹大悟,也還要悟後起修。自力修行成佛,為什麼要經歷這麼長的時間,就是因為中間有退轉。另外佛是兩足尊,智慧和福德圓滿,這中間還要修福德。所以《華嚴經》反覆強調:初地至十地的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釋迦摩尼佛也大力推薦後世眾生念佛,並且念佛是成佛的捷徑。只要具足信願,持名念佛,或者預知時至或臨終蒙阿彌陀佛接引,瞬間就可往生西方淨土,蓮花中化生,即為阿惟越致菩薩,即不退轉菩薩。

往生到西方淨土,等同於八地菩薩,因為只有八地菩薩才圓證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而且可以帶業往生,但是不能邪淫,夫妻之間的正淫是允許的,但是也要節制和適時適度和分場合。自己念佛修行,同時勸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人念佛。就是最好的法供養,畢竟念佛是一生成佛的法門,直接省去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修行時間。對佛供養鮮花水果等,並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有一種,就是法供養。而法供養中最好的就是自己念佛和勸人念佛,這就是報佛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只有念佛成佛了,才能得到永恆,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而且有神通和智慧,才能廣渡眾生。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到寺廟供佛會燒香磕頭,有的供養鮮花,有的供養水果。首先香不是給佛菩薩聞得,佛菩薩也不會吃水果。供香是用來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薩的教誨,「香」代表戒定,香贊裡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
  • 鮮花、水果、油燈、飲食等供佛,都比不上一個方法供養功德大
    鮮花、水果、油燈、飲食等供佛,都比不上一個方法供養功德大。有很多人經常去寺廟,拿著鮮花、水果、油燈等到佛像前,去供養佛。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所以供養得到的福報也不一樣。很多人是希望求佛保佑,家庭平安和睦,有的是求富貴長壽等,其實這些僅僅是世間的福報,但凡福報是有享盡的那一天。
  • 佛前供的清水、鮮花、水果各代表什麼?如何供養才算圓滿?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那麼佛教道場——寺院,就是一所完整的藝術學校。寺院裡大到建築、佛像,小到法器、供品,每一樣都是教學,每一樣都有它的教育意義。說到供品,有很多種,今天小荷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各種供品都有怎樣的含義,如何供養才能圓滿。
  •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在民間,素有初一、十五十齋日供佛的習俗。有些人,還會特地跑到寺廟,給佛菩薩供養瓜果。當然,對於佛教的善信而言,供佛禮佛則是每天必做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要供佛呢?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佛菩薩要吃我們的東西嗎?其實不然。
  •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花與佛有著很深的關係,佛陀一生與花有著特殊而密切的淵源。據說,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隻白象銜著一朵白蓮花,進入宮殿。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 佛前供養香、蠟燭、花、幢幡、寶蓋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供養具包括香、花、水、水果、衣物、幢幡、寶蓋等,具就是品類,為什麼要供養佛菩薩這些東西?佛法其實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學、教育。這些供養具是表法的,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教學用具。佛門裡頭一句話,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法。
  • 怎麼供養佛?(佛前十供)
    佛是一種信仰,佛是開悟的智慧,是解脫的智慧,教育我們要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而不是迷信。佛理自宇宙創始以來就存在,佛只是發現了這其中的真理,並教導傳授於我們。宇宙本身也是從從虛無中來,也會從虛無中去。
  • 佛前供養花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利益無邊!
    漢傳佛教文化中,我們習慣以十個「稱號」來稱呼佛陀,這其中就有「應供」一詞,意為佛陀諸漏已盡,當受人天供養。提及供養,許多善男信女在寺院或家中禮佛時,都習慣在佛前供養香花水果,香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的第一位。《金剛經》中有言:「以諸花香,以散其處。」花果供養,花為果之因,經中講以香花供養佛,得相好莊嚴報,那麼,如何才能得到無邊的功德利益呢?
  • 95歲老和尚告訴你:佛前供養,這3件事務必做好,功德無量!
    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三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但凡對佛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曉一件事,什麼事呢?就是在佛前行持的種種供養之事!其實這就是「佛前供養」。近期筆者也曾去了一次寺院,去寺院做什麼呢?帶著諸位師兄的留言和疑惑,去寺院之中請一位95歲高齡的老和尚開示。在去寺院的途中經過了一個水果批發市場,順便帶著水果前去寺院供佛。在諸多留言之中,就有一個師兄留言說「在行持佛前供養這件事上,如何才能讓功德最大化?」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有看過很多類似的文章,其中就有很多佛教大德對於此類問題的解答。
  • 學佛者必知:如何在家供養觀音菩薩?對家庭又有什麼利益呢?
    「千處祈求千出現,苦海常做度人舟」,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代表,觀音菩薩會救拔一切有緣眾生的,觀音菩薩時刻都在尋聲救苦,稍不停息。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家裡供奉一尊觀世音菩薩的聖像。但是,你知道如何在家裡供養觀世音菩薩嗎?供養觀音菩薩對家庭又有什麼利益呢?1、菩薩的擺放位置無論是觀音菩薩,還是佛像,一般都會有一座佛龕,並且佛龕擺放的時候一定要衝著大門。
  • 花果供養佛,是佛需要我們的供品嗎?
    他看到蓮荷在談及「八關齋戒」的文章中,引用了《菩薩處胎經》中的經文,諸佛皆從八關齋戒中來,所謂「八關齋者諸佛父母」。既然諸佛是持齋戒的,也就是過午不食,那能否在傍晚或者夜裡,用花果供養佛呢?我們還是依法為師,回到經文中,看看佛陀是如何開示的。
  • 佛教常識|佛教十供養的意義與功德
    佛教有十供養之說,即指對佛陀的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十物供養。供養開始以身體行為為主,後來也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所以有身分供養、心分供養之分。
  • 用果盤、鮮花或燒香的方式供養佛菩薩,有功德嗎?
    問:用果盤、鮮花或燒香的方式供養佛菩薩,沒有功德嗎?答:沒有功德,但有福德。也就是說,若是你去做一些善事,會有福報、福氣、福利,這些是積累福報的舉動。那麼,等到下一生的時候,出生在條件好的家庭,會遇到賢惠的妻子,事業順利等等。
  • 正確理解禮拜供養佛、法、僧,那是在修正你自己的心
    學佛人都知道,心、佛、眾生等無差別,我們學佛修佛就是修自己的心。佛說:「修行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佛陀慈悲,所以他千方百計要把真理告訴眾生,就像父母會告誡孩子「不能摸電閘」一樣。所有聽起來駭人的真理,都是真理本身,而不是教導者創造的。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一切功德,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對佛菩薩最大的恭敬和供養是我們內心的善良與純淨。「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佛教裡的許多物品、種種供養,都在表一種善法,在無形之中渡化人的心靈。如佛前燒香,使人聞之法喜充滿,這就是助緣的力量,給人啟發。供養三寶,一定要帶著一顆至誠清淨之心,方能諸佛歡喜、功德無量。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佛前供水果,我們需要注意的3點常識。
  • 天珠的收藏與供養的禁忌
    今天就給大家具體的說一下天珠收藏和供養的禁忌:一、天珠收藏所注意的事項:* 天珠要經常佩戴在身上,接觸人體體溫,可得到磁場的互相融合及感應* 如天珠數量多,也應經常放置在供桌上供養或觀賞,以手觸摸,可增添溫潤與光澤。* 線串天珠間最好使用質軟的隔珠,以防磨損或碰撞破裂。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許多信眾喜歡到寺院裡燒香拜佛供養、做功德,為自己和家人謀福,祈願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得到佛菩薩慈悲加持。我們做任何供養,要明白的是,佛教裡的一切供養行為都只是一種供大眾修行的善巧方便法,是方便度化眾生,而非世人所誤解的「交易」或「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