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水果、油燈、飲食等供佛,都比不上一個方法供養功德大

2021-01-09 佛語點悟

鮮花、水果、油燈、飲食等供佛,都比不上一個方法供養功德大。

有很多人經常去寺廟,拿著鮮花、水果、油燈等到佛像前,去供養佛。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所以供養得到的福報也不一樣。很多人是希望求佛保佑,家庭平安和睦,有的是求富貴長壽等,其實這些僅僅是世間的福報,但凡福報是有享盡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像《了凡四訓》裡那樣,天天要做善事。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這個意思,這個「餘慶」還會恩澤子孫。

也就是佛教主張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僅自己要多多做善事,就是別人在做善事時,如果我們能夠隨喜讚嘆,也是有福報的。所以說福德是可以轉贈他人的,比如我們的財物,就可以幫助窮人,也就是所謂的布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修了布施,也會得到布施的回報,這就是修因得果。就如歷史上的陶朱公範蠡,三聚千金,三散千金,每次回報的總是多一點。

今生大富貴的人,絕不是偶然,依據因果來說,他是生生世世在修財布施。不殺生甚至放生可以得健康長壽,《觀音菩薩普門品》:「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恭敬供養禮拜觀音菩薩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當然,出家人離不開信眾的供養,而出家人也能給予講解佛法,所以兩者是互利的,互相幫助的。

濟群法師說,「以如是等供養具,常為供養」。前面所說的衣服、鮮花、音樂、食品、塗香、各種油燈……這麼多的東西去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眾生。看起來這功德當然很大。但普賢菩薩接著告訴我們:"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去供養佛,就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了。不是的!對佛陀最好的供養,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而不是物質品。這就是說:"依教奉行",或"依法修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

所以,佛法僧在佛法上是一個整體。佛法僧三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是法,不是佛,也不是僧。為什麼呢?因為佛能夠了脫生死,能夠成佛的關鍵因素,就是他依法證得了法的真實相,才成佛的。所以,佛是以法為核心的!法是佛證得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我們修行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法的認識上的。我們要斷除煩惱,了脫生死,不能離法去修行,只有依法修行,才能得解脫。因此,法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能夠依法修行,這才是佛陀的好弟子。依法修行是法供養。

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中對法供養做了如下綱領性的解釋:「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淨空法師:布施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我們在《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看到,佛舉例子跟我們說明,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即使是用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都比不上法布施,供養當中那是比不上法供養。所以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為什麼?財供養是救人的身命,法供養是救人的慧命,身命是很短暫的,實在講,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說,身命並不重要,慧命重要。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身命失掉了,在一般狀況之下,正常狀況之下,四十九天他又去找一個身,他又得一個身,所以身的得失是很平常,不希奇。法不容易遇到,真的叫「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法供養的福報,確確實實是沒有辦法形容,那個福報之大,諸佛菩薩都說不盡。

對佛法略有接觸的人都知道,「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什麼是法供養?佛在諸多經典中都有解釋。在《維摩詰經》中佛對月蓋王子解釋如下:「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又於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眾生,而於因緣果報無違無諍,離諸我所。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復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大安法師答: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對淨土法門的法供養,就是深信、切願、稱念佛名。你一定要在這上面下足夠的功夫。你首先要明白你念佛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把求往生作為自己至高無上的目標。阿彌陀佛的願力遍滿整個虛空、法界,時時都在伸著金色的手臂——來救度我們,無量光隨時在加持我們。但這種光明的加持怎麼能獲得?就是要用信願來莊嚴這句名號。你能夠深信切願念佛,就是對阿彌陀佛最高的供養,也是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最高的供養,也是在作救度眾生的大佛事。什麼叫淨土法門的助修?首先是正行。正行就是五種正行。五種正行裡面,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念名號。然後你讀誦經典——讀誦淨土經典,禮拜阿彌陀佛,供養阿彌陀佛,這些行為叫助修。如果助修再加上一點,就是淨業三福。所以淨土法門一定要了解它核心的理念。以信願稱名為正因、正修,其他的讀誦、禮拜、供養、觀想為助修,行為按淨業三福來作,這就是一個合格的淨業行人。

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滅80億劫生死重罪。所以《華嚴經》也說:「一切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時,即一切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華嚴經》上講,「十地菩薩不離念佛」,普賢、文殊帶領他們求生淨土。「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是講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誰知道?只有佛知道,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阿彌陀經》是佛無問自說的,佛向當機者舍利弗,陳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無盡的莊嚴,來啟發大眾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後,就勸與會大眾應求往生以發願,再開示執持名號以立行。尤其談到這個願的重要性——具足信願,一定往生。就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的:「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

所以,今生我們能夠信願具足,老實念佛,就是對阿彌陀佛最好的供養,也是法供養,也是報佛恩。也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因為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都希望我們早點成佛,不僅是解脫生死六道輪迴,而且只有念佛往生西方淨土才是成佛的捷徑,一旦成佛就可以回來廣渡眾生,也是報眾生恩。就是回向偈裡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對佛供養鮮花水果等,並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有一種
    佛教:對佛供養鮮花水果等,並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有一種。平時到寺廟裡燒香拜佛,少不了帶些鮮花和水果。佛法中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能做到恭敬心供佛,是有功德的,而功德中也可能包含著福德。當然用鮮花水果供佛的寓意也很好,表法也很好。
  • 佛前供的清水、鮮花、水果各代表什麼?如何供養才算圓滿?
    寺院裡大到建築、佛像,小到法器、供品,每一樣都是教學,每一樣都有它的教育意義。說到供品,有很多種,今天小荷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各種供品都有怎樣的含義,如何供養才能圓滿。對於這兩種說法,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小荷比較偏向供養純淨水的說法,畢竟生水不乾淨,不能夠完全代表我們這顆清淨心。再者,我們自己都喝的是純淨水,給佛菩薩供養自來水,是不是顯得有些不太恭敬呢?另外我們要明白,佛前供養這杯水不是給佛菩薩喝的,認為佛菩薩要喝水,這是大錯特錯,佛菩薩要喝這個水做什麼呢?供水是供我們自己的心啊,我們的心不清淨了,供水有什麼作用呢?
  •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到寺廟供佛會燒香磕頭,有的供養鮮花,有的供養水果。首先香不是給佛菩薩聞得,佛菩薩也不會吃水果。供香是用來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薩的教誨,「香」代表戒定,香贊裡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
  • 供佛用什麼鮮花,首選是蓮花
    信佛的人還是非常多的,每逢初一十五或者是菩薩的生日都會有許多的人前去寺廟進行供奉,在寺院經常可以看見捧著鮮花前來禮佛的信徒,佛前的供桌上也是鮮花水果環繞,具體供佛用什麼鮮花比較好呢?佛前供花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今天花語網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佛教:梨不能供佛嗎?供果時,哪些水果不能用,這些道理你要明白
    這些都是學佛的信眾,在佛前做的供養。而在佛前做供養時,經常用的物品通常是:香、燈、油、水果、鮮花、食物等等。每當初一、十五和其他的佛菩薩聖誕日時,信眾們就會來到寺院朝拜,並在佛前放下自己帶來的餅乾和水果等等貢品。因為佛前供水果,是一件常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有很多人都會問這樣的問題:「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聽別人說,香蕉、梨等水果是不能供佛,這是真的嗎?」這些可以供佛嗎?
  • 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前世採花供佛前」,佛教最重視因果,佛前供花,花代表「因」,「花開結子」,修好善因,自然能得到好的果報。供佛可供多種鮮花,以蓮花、蘭花、百合、康乃馨等清香氣味為宜。供佛的花要插得莊嚴,及時清洗、更換,以保證花的清潔、新鮮。心懷清淨,常與美好事物相伴,我們皆能處世如花。
  • 鮮花供佛
    磬雲過來了,於是我和這位鮮花供佛的優婆夷聊了起來。她原名叫李慶雲。是當地鎮中學的英語教師。早在皈依佛門之前,她就讀了不少佛教方面的書,甚至還找了英文版的進行對比。皈依之後,與師父十分投緣,就從鎮上搬回老家的房子裡住。她說她房前的院子很大,就種了許多的花草樹木。一年之中,幾乎每個季節都有花開,她就採了鮮花來供佛,也送給師父。她說著笑起來,問我,你要不要鮮花,要的話,我也可以送些給你啊。
  • 初一十五供佛,佛前這些供品寓意不同,切勿隨意擺放!
    對於佛菩薩來講,正確的拜佛首先要心誠,善信供佛,只是表明自己追隨佛法的心,而不是用供品與佛菩薩形成交易,讓佛菩薩幫助自己實現某種世俗的利益,發心是第一位的,誠心禮拜,日常為自己多做功德,自然會收穫善業和福報。對於佛弟子來講,如法供佛是最重要的,最常見的就是用花、水果、燈、香、清水,不同的供品代表的寓意不同!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一說到供養佛菩薩,我們就會想到,給佛供花,供水果,供水,供燈什麼的。在寺院裡,最常見的就是供燈和供水了,因為供燈就代表光明,代表智慧。還有就是供水,因為供養水的功德也很大,供養水,水代表清靜。最後,就是水果和鮮花了。一般供養水果和鮮花,都是少不了的。為什麼呢?因為供花,代表的是因,如果你想要種下好的因,就供花。水果,就是代表結果了,但想要得到好的果,必須先種下好的因了,種下好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供水果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看到果的時候,就馬上想到果報。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比如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讚嘆、供養。據《心地觀經序分》記載,佛陀在講經說法時,「六欲諸天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佛陀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佛陀還常以花來說法,《五燈會元》記載,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當時大眾皆默然,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 佛前供「花果」,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經常去寺院燒香拜佛的人應該都知道,佛門裡有多種供養行為,可以幫助信眾培福修慧、廣做功德。比如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水、供香、供樂等等。有人問,我們給佛菩薩上供,佛菩薩會吃嗎?當然不會,佛菩薩不需要也不缺世人的供養,我們做供養不是和佛菩薩「交易」,佛菩薩也不會因為我們供養得多、好,而對我們有偏私。佛門供養,是一個布施和「舍」的過程,通過這些行為來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拓寬心量,少些私心,是利人利己的善巧方便法,而不是迷信功利化地認為「賄賂」佛菩薩,自己就能得到加持。佛教裡每一種供養行為都有它特殊的寓意和表法。
  • 前世鮮花供佛前……
    小編想說不用在佛前求幾千年,平時多誠心供奉佛就好了。今天就跟小編一起走近佛供花,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什麼是佛供花佛前供花,顧名思義是以花獻佛,這是禮佛儀式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佛事供花的禮儀最早是經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來竟成為中國插花藝術的重要起源。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不僅如此,佛陀出生、成道、涅槃,都有天女散花讚嘆供養,經典裡提到:六欲諸天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花」清香美好,代表佛的無量慈悲。後世弟子為了紀念佛陀聖誕,每年農曆四月初一,寺院都會舉行浴佛節法會,以淨水、鮮花製成香湯為佛像沐浴。佛前供花,功德殊勝難量。「花」在佛教裡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花開結果,教導世人要敬畏因果、不作惡業。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不論是去寺院,還是在自己家的佛堂,我們往往都會在佛前做供養,一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二來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佛門供養,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供養不是「賄賂」,不要帶著功利心修供養,發心不誠,功德就散了。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供養的多寡而對眾生區別對待。
  •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在民間,素有初一、十五十齋日供佛的習俗。有些人,還會特地跑到寺廟,給佛菩薩供養瓜果。當然,對於佛教的善信而言,供佛禮佛則是每天必做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要供佛呢?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佛菩薩要吃我們的東西嗎?其實不然。
  • 佛前供朵花 利益無窮大!
    "供養時發心清淨最為關鍵。無論是實物供養還是意幻供養,發心愈清淨愈殊勝。初學者能做到遠離五毒煩惱,就算是清淨了。"——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2017新版)到寺院朝拜,我們經常會看到佛前供奉著鮮花。供花不僅可以莊嚴佛像、經堂,還可以為自己積累廣大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