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水果、油燈、飲食等供佛,都比不上一個方法供養功德大。
有很多人經常去寺廟,拿著鮮花、水果、油燈等到佛像前,去供養佛。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所以供養得到的福報也不一樣。很多人是希望求佛保佑,家庭平安和睦,有的是求富貴長壽等,其實這些僅僅是世間的福報,但凡福報是有享盡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像《了凡四訓》裡那樣,天天要做善事。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這個意思,這個「餘慶」還會恩澤子孫。
也就是佛教主張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僅自己要多多做善事,就是別人在做善事時,如果我們能夠隨喜讚嘆,也是有福報的。所以說福德是可以轉贈他人的,比如我們的財物,就可以幫助窮人,也就是所謂的布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修了布施,也會得到布施的回報,這就是修因得果。就如歷史上的陶朱公範蠡,三聚千金,三散千金,每次回報的總是多一點。
今生大富貴的人,絕不是偶然,依據因果來說,他是生生世世在修財布施。不殺生甚至放生可以得健康長壽,《觀音菩薩普門品》:「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恭敬供養禮拜觀音菩薩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當然,出家人離不開信眾的供養,而出家人也能給予講解佛法,所以兩者是互利的,互相幫助的。
濟群法師說,「以如是等供養具,常為供養」。前面所說的衣服、鮮花、音樂、食品、塗香、各種油燈……這麼多的東西去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眾生。看起來這功德當然很大。但普賢菩薩接著告訴我們:"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去供養佛,就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了。不是的!對佛陀最好的供養,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而不是物質品。這就是說:"依教奉行",或"依法修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
所以,佛法僧在佛法上是一個整體。佛法僧三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是法,不是佛,也不是僧。為什麼呢?因為佛能夠了脫生死,能夠成佛的關鍵因素,就是他依法證得了法的真實相,才成佛的。所以,佛是以法為核心的!法是佛證得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我們修行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法的認識上的。我們要斷除煩惱,了脫生死,不能離法去修行,只有依法修行,才能得解脫。因此,法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能夠依法修行,這才是佛陀的好弟子。依法修行是法供養。
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中對法供養做了如下綱領性的解釋:「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淨空法師:布施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我們在《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看到,佛舉例子跟我們說明,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即使是用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都比不上法布施,供養當中那是比不上法供養。所以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為什麼?財供養是救人的身命,法供養是救人的慧命,身命是很短暫的,實在講,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說,身命並不重要,慧命重要。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身命失掉了,在一般狀況之下,正常狀況之下,四十九天他又去找一個身,他又得一個身,所以身的得失是很平常,不希奇。法不容易遇到,真的叫「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法供養的福報,確確實實是沒有辦法形容,那個福報之大,諸佛菩薩都說不盡。
對佛法略有接觸的人都知道,「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什麼是法供養?佛在諸多經典中都有解釋。在《維摩詰經》中佛對月蓋王子解釋如下:「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又於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眾生,而於因緣果報無違無諍,離諸我所。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復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大安法師答: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對淨土法門的法供養,就是深信、切願、稱念佛名。你一定要在這上面下足夠的功夫。你首先要明白你念佛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把求往生作為自己至高無上的目標。阿彌陀佛的願力遍滿整個虛空、法界,時時都在伸著金色的手臂——來救度我們,無量光隨時在加持我們。但這種光明的加持怎麼能獲得?就是要用信願來莊嚴這句名號。你能夠深信切願念佛,就是對阿彌陀佛最高的供養,也是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最高的供養,也是在作救度眾生的大佛事。什麼叫淨土法門的助修?首先是正行。正行就是五種正行。五種正行裡面,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念名號。然後你讀誦經典——讀誦淨土經典,禮拜阿彌陀佛,供養阿彌陀佛,這些行為叫助修。如果助修再加上一點,就是淨業三福。所以淨土法門一定要了解它核心的理念。以信願稱名為正因、正修,其他的讀誦、禮拜、供養、觀想為助修,行為按淨業三福來作,這就是一個合格的淨業行人。
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滅80億劫生死重罪。所以《華嚴經》也說:「一切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時,即一切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華嚴經》上講,「十地菩薩不離念佛」,普賢、文殊帶領他們求生淨土。「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是講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誰知道?只有佛知道,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阿彌陀經》是佛無問自說的,佛向當機者舍利弗,陳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無盡的莊嚴,來啟發大眾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後,就勸與會大眾應求往生以發願,再開示執持名號以立行。尤其談到這個願的重要性——具足信願,一定往生。就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的:「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
所以,今生我們能夠信願具足,老實念佛,就是對阿彌陀佛最好的供養,也是法供養,也是報佛恩。也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因為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都希望我們早點成佛,不僅是解脫生死六道輪迴,而且只有念佛往生西方淨土才是成佛的捷徑,一旦成佛就可以回來廣渡眾生,也是報眾生恩。就是回向偈裡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