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雙槍女土匪:因十幾個姐妹被日軍侵害,憤怒下帶千人滅鬼子

2020-11-23 騰訊網

百萬將士兮死沙場,保種衛家兮國有殤……

89年前九月十八日那一天開始的戰役是華夏民族永遠無法忘懷的事件,那是一段為民族生存而戰的歷史,它將始終銘記在每一個華夏子孫的心底。在十四年中,有無數的國人踏上了戰場,為死去的家人而戰,為被侵略的家鄉而戰,也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而戰。正規軍踏上戰場,愛國的土匪們,也有自己的戰鬥方式,黃八妹便是當時的抗日土匪之一。

她生於1906年,又名百器,閨名翠雲,是金衛鄉扶王埭人。家中有子女八人,她是最小的女兒,八妹的名頭便是這樣來的。從小她的家裡比較貧窮,便將其賣去錢家圩八字橋吳家當童養媳,不過沒多久解約回到了娘家。開始以販賣私鹽為生,可以說是從小吃盡了苦頭,但也算是在艱苦中長大了。

因為父親影響,雖是女兒身,黃八妹卻也很喜歡槍術,並且能雙手發槍。加上平時也學了些武藝,便靠著手藝,投太湖鹽霸李大漢子門下為門徒。不僅槍法好,黃八妹性格也比較狠,有一次跟人家火拼硬是靠著快槍反敗為勝。雙槍黃八妹的名聲也就此崛起,這樣與私鹽販子火拼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敵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緊接著日軍迅速南下,淞滬會戰後,上海淪陷。附近的浙江沒能倖免,雖未全境淪陷,但也只是有12個縣未淪陷而已。黃八妹的家鄉也是淪陷地之一,她當時已經頗有勢力,看著日軍在家鄉燒殺搶掠,十分的憤怒。不過導火索是11月15日那天發生的事,當時黃八妹跟十幾個姐妹一起聚會,日寇卻忽然襲擊她們。

最終只有黃八妹一人逃了出去,她的十幾個姐妹都被日軍圍住,受侵害後身亡。這件事給了她極大的打擊,也令她再也無法不管,開始了復仇之路。當時黃八妹已經結婚,對方名為謝友勝,他對妻子的想法很是支持。便一邊立馬收集槍枝,一邊組織隊伍,謝友勝廣收門徒,她廣收乾女兒。

很快組織起了一支大約三百人左右隊伍,開始打擊日偽軍,又因著有幫會關係,能得部分武器供應和掩護。在其略有成績後,許多失散的官兵和地方自衛武裝分子便也加入了她的隊伍,規模開始上千。隨著人數的增多,他們的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時常襲擊去鄉下騷擾的日軍。成效頗好,令盤踞在浦南海北一帶的日軍十分頭痛,屢次對她發起清剿。

1943年,黃八妹的部隊在平湖乍浦海口擊沉了一艘日本炮艦,日本便掃蕩她的家鄉,將她的長子謝其昌以及老少民數百人抓捕。其中大部分是黃謝兩家的親戚,日本人以此要挾她投降,黃八妹拒絕投降,只答應可以不再襲擊當地日軍。然而,向來沒人性的柜子第二天就將三百多人屠殺清光,血海深仇加深了她對日軍的痛恨。

1943年夏天起的一年中,黃八妹將海北地區日軍四十八個鄉鎮據點,拔掉了三十六個。因為正好救下國軍飛行員程百祥,被委任為江浙護航縱隊司令,好配合盟軍反攻行動。八年的時間,無數日寇死在她、她的部隊手下,終於等到了勝利的一天。黃八妹的部隊也隨之被改編為平湖縣保安縱隊,她成了平湖縣參議員,開始為家鄉出力。

由其出資創辦了兩所小學,跟著她的陣亡將士遺屬也得到了慰問和救濟,由其是救過她李老太太。她將其視為乾娘,侍奉在側,照顧有加。不過後來解放戰爭時期,黃八妹卻有些冥頑不靈,1955年後一江山島解放。她便就此定居臺北,1982年5月4日病逝,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八年後,後人將其移回故土,與丈夫合葬在乍浦「九龍山公墓」。

相關焦點

  • 十幾歲時,他就是抗日好男兒
    原標題:十幾歲時,他就是抗日好男兒 張常義近照13歲那年,他就找到八路軍駐地,要報名參軍抗日,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十幾歲就與戰友們組織了遊擊隊,在與日軍偽軍周旋、建立抗戰根據地、阻擊日軍侵略的戰鬥中立下功績。 如今,已經離休安享晚年的張常義依然關心著東亞、東南亞的國際形勢,「今天回顧歷史,要記住曾經的艱苦和鬥爭的複雜性,更要反思戰爭的罪惡。」
  • 猛虎下山「手撕鬼子」,這部老虎當主角的抗日神劇爽爆了
    抗日歷史作為一個經久不衰的題材,一直以來都有各種抗日題材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和觀眾見面,拋開抗日神劇不說,中國經典抗日題材電影如《金陵十三釵》、《集結號》、《鬼子來了》等都被奉為經典;韓國電影如《鳴梁海戰》、《軍艦島》等也激烈控訴日軍無恥罪行。而韓國還有一部電影則用隱喻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 日本鬼子老照片:圖2鬼子炮轟中華門,圖5的鬼子色眯眯地看著姑娘
    這一張照片就是當時的日軍隨軍攝影師拍攝的畫面,從照片中看去,一隊日軍正在邁著輕盈的步伐進城,而街道旁邊的中國百姓則揮舞著膏藥旗,似乎在熱烈慶祝日軍進城!,還是鬼子本身就比較矮小!但日軍的努力並未達成,此次廣州戰役遭受了中國軍隊的強烈抵抗。這一張照片是在戰役結束後,被日軍俘虜的幾名中國遊擊隊員,從照片上看來,這些遊擊隊員的年齡不是很大,有的才十幾歲!
  • 此人是抗日名將,因活埋日軍,戰後被日本告上國際法庭
    此人是抗日名將,因活埋日軍,戰後被日本告上國際法庭,終年89歲。 孫將軍是國民黨集團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性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打小立志拿槍打鬼子
    ,可不是抱著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理想,就是為了抗日,為了『拿槍,打鬼子!』」 在這個儘管貧窮,卻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的地方,少年何如偉在濃厚革命氛圍的薰染下,渾身沸騰著革命的血液。  1939年2月10日,當日本侵略者的鐵騎踐踏瓊崖,一首首雄壯激昂的抗日民謠在瓊島大地上四處傳唱,14歲少年何如偉立志「拿槍,打鬼子!」  要打鬼子,少年何如偉首先想到的是拿槍。
  • 歷史上著名的「雙槍老太婆」,為何1950年被槍決?
    在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雙槍老太婆」的故事。傳說她是一個神槍手,雖然年過半百,但是憑藉著神乎其技的槍法在抗日期間為祖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2006年,我國也上映了一部名為《雙槍老太婆》的電視劇,專門講述了這麼一個傳奇人物。那麼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嗎?
  • 真實的日本鬼子進村是什麼樣的?抗戰老兵說八個字,字字戳心
    正因如此,很多導演就將抗日戰爭這段歷史搬上了螢屏,電視劇的形式對老少皆宜。當抗日劇層出不窮時,我們發現它們的質量卻沒有提高上去,反而變得越來越娛樂化。 在所有的抗日劇中,鬼子進村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抗日戰爭本身就是一部侵略史,從日本的馬蹄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中國老百姓就開始受盡日本鬼子的欺凌和侮辱。
  • 日軍用盡金木水火土各種酷刑,對待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因日本是從東北開始入侵中國,所以東北軍民也是最早開始抵抗日本侵略者,期間湧現出無數抗日英雄,比如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日軍用盡金木水火土各種酷刑,對待抗日女英雄趙一曼!1935年冬天來得格外冷。面對前來「討伐」的日軍,趙一曼女士把生的希望留給大多數,毅然在隊伍突圍後率領幾個人殿後。在激烈的槍戰中,趙一曼的手腕負傷。
  • 山東影視《情仇姐妹》陶飛霏首演「土匪」
    《情仇姐妹》陶飛霏首演土匪
  • 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面對兇惡敵軍是什麼勇氣讓他堅持戰鬥到最後
    一聽到楊靖宇和他指揮的抗日聯軍,日偽就十分害怕。1936年,中共進一步提出要把全東北的各個抗日武裝聯合起來,組成東北抗日聯軍,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抗聯。當時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集中力量來跟鬼子幹。楊靖宇這個時成了抗聯第一軍總司令,擔負起了領導整個東北抗日鬥爭的重任。這下這鬼子們心裡更發毛了,楊靖宇光靠領幾支遊擊隊就夠他們喝了一壺了。
  • 回憶那段崢嶸歲月時 抗日老戰士儲志唱起了鏗鏘戰歌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潯陽晚報 實習生楊敏思記者張倩、謝文報導:「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雖然現在距離抗戰勝利已經過去了那麼多年,但是今年已經84歲的儲志清對這首《大刀進行曲》記憶猶新,聊起那段崢嶸歲月,老人不自覺哼起了那首激昂奮進的歌曲
  •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屢次掃蕩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對日軍威脅有多大
    所以為了得到更充足的資源,日本將他的目光投到了中國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大國,1931年,策劃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下令不抵抗,使得日軍輕鬆佔領了東三省,得到便宜的日本把中國當成了一個予取予求的寶地,時隔幾年,日軍已經不滿當時的地盤,將野心放到了整個中國,所以在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為了反對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民空前團結,和日本展開激戰。
  • 銘記歷史,八十年前蘇州抗日往事
    日軍侵佔蘇州後,大批婦女被驅至日軍兵營慘遭凌辱,僅在1937年底,日軍在蘇州已擄掠婦女二千多名。駐軍日軍到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累累罪行罄竹難書。蘇州人民滿懷民族仇恨,積極開展敵後遊擊戰,點燃抗日烽火。
  • 《中國地》拍攝鬼子進村 楊懷民慘遭圍毆
    近日,楊懷民進組開拍首場「鬼子進村」的戲,不料竟是遭到圍毆的戲碼,楊懷民無奈大呼「滿臉花彩,全當開門好彩頭吧」。  民眾抗日大劇《中國地》講述的是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後,今遼寧省朝陽市清風嶺地區的老嘎頭(李幼斌(在線看影視作品)飾)帶領全家、全村以及後來投奔而來的人們,浴血奮戰,後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支持下,固守清風嶺14年未讓日軍佔領的抗日傳奇故事。
  • 一美女土匪專殺日本人,日本對她恐懼不已,後慘死在中國人手裡
    土匪這個職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古代還真的就是一份職業,一般男性有一把力氣但又不願意好好種地、不安分的會選擇落草為寇。如果碰上王朝末年,天災人禍糧食銳減,官府又催逼糧稅,那就是官逼民反了,此時會有大批精壯的男青年,為了混飯吃而當了土匪。他們打著「劫富濟貧」的口號將財富源源不斷地搶來,供給他們物質享受,當然也會搶民女上山當壓寨夫人。
  • 強大土匪形成獨立小王國,粟裕帶著警衛員赤手空拳前往,兵不血刃
    1938年5月,新四軍抗日先遣支隊到達安徽采石磯一帶,有一個號稱"四十八村"的大莊子擋住去路。這一帶地形十分複雜,長期為一股勢力頗為強大的土匪所盤踞。這股土匪的組織十分嚴密,除了"大當家"(首領)和軍師以外,還有四大護法、八大金剛、四十八堂主。他們與地主豪紳勾結一氣,形成獨立小王國,外人是不敢進去的。而偏偏這又是先遣支隊前進的必經之路。
  • 六位1933年被日軍殺害的抗日將領,最後一位生前是當地土豪
    文/馮玄一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加緊入侵中國。1933年1月,日軍攻佔了山海關,進入華北地區。3月,中國軍隊在喜峰口、古北口等地與日軍展開激戰。5月,中國與日本籤訂了《塘沽協定》,默認了日本對東三省和熱河的佔領。這就使日軍的侵略更加肆無忌憚。
  • 張作霖七個結義兄弟:無一背信棄義,但結局卻相差甚大
    除了他的六房太太之外,而張作霖的七個結義兄弟也是讓人津津樂道。1907年從他們結拜到張作霖發跡,都離不開他七位兄弟的幫助。他們當中有人誓死抗日,也有人甘心為鬼子賣命,但是卻沒有一人背棄兄弟情誼。張作霖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因為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而慘死於皇姑屯,下面就介紹一下他的七個兄弟的人生結局。
  • 遠徵軍老戰士隱居山村60年 曾被日軍炮彈炸傷大腿
    有次在福建龍巖,與日本鬼子距離僅500米展開激烈戰鬥,「『嗖』,日本鬼子一槍打過來,我本能地一低頭,前額腦門上一陣麻辣,鮮血頃刻直流,敵人的子彈只擦破了頭皮,幸虧經過戰鬥,熟悉日本槍打過的聲音,頭低得快,要不然早就腦袋開花命歸西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