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馬珂 通訊員 趙翠玉
「你看我臉上這顆痣會不會也是黑色素瘤啊?」海口市民李向林邊照鏡子觀察臉上的黑痣,邊問著身邊的同事。痣與黑色素瘤有什麼關係?黑色素瘤真的這麼可怕嗎?它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記者為此採訪了省內有關專家為您解答。
小黑痣引發黑色素瘤
已在海南作了10年導遊的秦向明在四五年前發現他的左腳後跟外側,有一個芝麻大的黑點,當時也沒在意。2012年,他看了電影《非誠勿擾2》後有點擔心,就去醫院檢查,並用雷射將其打掉。後來,被打掉的黑點周邊硬幣大小的範圍內,又出現了很多黑點,左大腿內側還長了鼓包。秦向明就用針扎破,做簡單包紮後,繼續帶旅行團。直到最終診斷是淋巴結轉移性黑色素瘤。秦向明的遭遇,讓許多身上有痣的人提心弔膽。
程女士今年51歲,多年前從廣東博羅縣來海南儋州。一年半前,她的左腳跟處一顆小黑痣突然長大,很快表面破潰,行走時疼痛難忍。第一次看病時,醫生在未做病理檢查的情況下,給她做了雷射治療。誰知,半年後,她的左腹股溝區開始出現雞蛋大小的腫塊。今年2月初,程女士到儋州一家大醫院就診,檢查證實,小黑痣為惡性黑色素瘤。
海南省皮膚病醫院皮膚性病科住院部主治醫師陸捷潔介紹,惡性黑色素瘤白種人發病率高,黃種人發病率低,中國屬黑色素瘤低發區,約為0.5-1/10萬,其發病率及致死率在最近數十年來逐漸增高。
陸捷潔提醒,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相當高的惡性腫瘤,大多原發於皮膚,男比女多發。好發足部、下肢,其次是軀幹、頭頸部和上肢,也可起源於眼、鼻腔等處,可發生轉移。
警惕色素痣變化
陸捷潔稱,黑色素瘤往往由交界痣或混合痣惡變而來,皮內痣一般不發生惡變。準確的分類需要將痣完整切除以後,經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得出診斷。大部分的色素痣一般是不會發展成黑色素瘤的,而大量普通的痣和出現不典型痣是黑素瘤重要的危險因素。
目前業內認為,影響黑色素瘤的危險因素有基因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基因/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絕大多數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是由於色素痣受到反覆摩擦和損傷而引起惡變。尤其是長在足部、手掌、生殖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此外長期暴曬與黑素瘤的發病有密切關係。
此外,部分愛美女士會選擇雷射、冷凍、化學腐蝕等方法點痣,對部分患者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操作,容易因去除不全,導致殘留一些受到刺激的黑色素細胞,引起癌變。如果有美容需要,應到正規醫院進行手術切除。
「痣」變化從自我檢查做起
陸捷潔介紹,黑色素瘤早期5年治癒率較高,晚期病人5年生存率僅5%—10%。預防黑色素瘤要從皮膚的自我檢查做起,多關注身上的痣和痣的變化。皮膚自查前先為身上的痣、胎記或色素斑拍照「留念」,以便日後對照痣的變化。還要事先了解自己的胎記、痣和斑點的位置以及它們的外觀和感覺。
哪裡長黑痣易癌變?
黑痣癌的種類
黑痣是一種皮膚病變,但絕大多數的黑痣都是良性的色素性母斑,因此不需要擔心。如果發現黑痣在短時期內急速變大,顏色也有所加深,且部分色素滲出皮膚,呈硬化趨勢,就必須注意了。
末端黑子型黑色腫:這種類型的黑痣經常生長於腳掌、手心及指甲處,尤其是腳掌處生長的概率最大。
隨著症狀的加重,長痣的部分會硬化、生膿。指甲處的痣還會延伸出黑色條紋,條紋會逐漸擴大,直至整個指甲都變成黑色。進一步發展下去,指甲會裂開,黑色素滲出。這種類型的黑痣癌多發症於中老年人。
結節型黑色腫:當你發現黑痣病變時,病變部分已經非常嚴重並開始不斷惡化。這種類型的黑痣癌病變速度快,且發生轉移的可能性極高,是黑痣癌中最棘手的一種。因其會生長於全身的任何一個部位,所以當身上突然長出痣時請一定留意。
淺表擴張型黑色腫:最初只是普通的黑痣,但逐漸會發生突起。再進一步,黑痣與皮膚的界線會越發不明,黑質色素不斷向周圍皮膚擴展。
這種類型的黑痣癌病發者年齡跨度廣,從小孩到老人都可能患病。建議養成入浴時進行全身檢查的習慣。
惡性黑子型黑色腫:這種類型的黑痣癌最初只是普通黑痣,病變過程十分緩慢,即便是一直都存在的痣也不容忽視。這種痣多生長於臉部、腕部及肩部,受陽光照射的部分發生的頻率較高。
一旦發現諸如此類的症狀,請立即到皮膚科就診,結合病理檢查,請醫生進行綜合判斷。
不幸患上了黑痣癌如何是好?一般來說,進行病原切除手術是最可行的方法。 (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