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三國,讓我脫口而出的人除了諸葛亮沒有別人,在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的出現也是很驚人的,他直接在成都定居,而當時因為成都是漢中的首要地位,也是防止敵人入侵的一道防線,所以,有多重要大家是都知道的,那時候還需要有一個人來管理漢中,於是就開始了在選人之間爭奪。在大家都認為一定是張飛的時候,這個位置直接給魏延來坐下了。
過了幾天,劉備主持開大戰會議,直接開口就問魏延關於被選中的想法,以及被選上了有什麼想法,甚至要求他說出一個關於鎮守疆土的做法。魏延就直接回答了,他認為自己應該隨時為大王作戰,要是曹操來向大王獻殷勤,大王就應該直接拒絕,認為天下這麼大,大王可以完全拿下一大片。即便魏延說的這麼好聽,但是無論如何人他後來的做法告訴我們,他說到了也還是做到了,這也就說明劉備的識人眼觀還不錯,至少還是看人特別準的,在後來的每一次戰績中都竭盡全力,拿到了最好的戰績。
所以說不管從魏延的哪一個角度看,他可能都是比較完美的,人們都稱他為歷史上的完美人才,但是小編想,再完美的人還是會有不足的吧,否則最後怎麼會被諸葛亮用計策殺死呢?因為想得到諸葛亮的提議,想要諸葛亮帶著自己一起跨入戰隊中,希望與諸葛亮並肩作戰。根據魏延自己制定的作戰方案,魏延還是特別認真對待的,根據他的性格也知道,他不僅只是說說而已,做到的會更多,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與他合作,唯獨最後被諸葛裡亮拒絕了。
但是我們想想,按照諸葛亮高傲的性格,拒絕他不為奇,但是為什麼在臨死前還想要計劃殺掉魏延呢?這就燃起我們好奇心了。諸葛亮在自己生病之前,還籌備了幾場聚會,為的就是該怎樣殺掉魏延,想要用一個套讓魏延直接跳進去,但最後魏延的結局還是讓諸葛亮掌握了。
大家也許普遍關心的是,為什麼魏延跟諸葛亮沒仇,但諸葛亮還是想要費盡心思殺他。其實,主要是因為魏延和諸葛亮太和不來了,也擔心魏延會對劉備有很大威脅,而諸葛亮又是做事十分謹慎的人,所以魏延就這樣敗在諸葛亮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