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丨網聯銀聯:跨行清算地位是否被削弱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編者按】今年數字金融的最熱關鍵詞,非數字貨幣莫屬。從頂層設計到各地試點,過去一年來,數字人民幣進展如何?用戶認知度有多少?如何影響市場機構?存在何種難點與挑戰?在12月8日,由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出品的《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正式發布,從地方試點篇、監管篇、個人篇、支付篇、機構篇、場景篇、資本市場篇、清算篇、跨境篇、全球篇等10個維度出發,全景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並對後續走向進行分析預測。

2020年是央行數字貨幣崛起的一年,隨著國內數字貨幣試點工作的正式展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央行數字貨幣將會給我國清算體系帶來哪些變化。多位行業分析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直言,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影響清算機構究其根本要看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運營方是誰,而在未來央行確定數字貨幣運營機構後,網聯銀聯如何分擔功能也頗受市場矚目。

如何影響清算機構

早在2014年,我國央行就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等開展研究。自2019年8月首次公開後,央行數字貨幣一直在高速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的到來,無疑對現有傳統支付體系是一個極大的補充。

一位支付公司從業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稱,從支付體系建設來看,清算和結算共同構成了我國的支付體系,可以將結算看作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主體視角的方式,與公司、個人或者其他機構之間發生的後臺結算行為。而清算則是用來保障帳務處理的正確性和穩定性。

「央行已經開發運營了很多支付清算體系、支付系統,包括大小額、銀聯網聯,我們原來所做的清算系統都是面對金融機構。但是發行央行數字貨幣,要直接面對公眾。」 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此前曾在公開場合介紹稱,「從這個角度來講,通過雙層運營設計可以避免風險過度集中到單一機構。」

雙層運營體系即為,央行做上層,商業銀行做第二層,這種雙重投放體系即能夠順利提升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談及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對清算機構的意義,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究其根本要看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運營方是誰?

「如果在第三方支付場景下,支付一定會經過網聯。」孫揚舉例稱,數字貨幣可看作用戶可以操作的另一個「電子帳戶」。在這種場景下,網聯需要改造以支持對接商業銀行數字貨幣系統。但是根據已經披露的專利,交易的細節只向中央銀行披露,所以很有可能數字貨幣的交易記錄不保存在網聯繫統裡面,而只是保存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系統中,網聯只起到中轉對接的功能。

對銀聯來說,在跨行數字貨幣清算場景下,銀聯可以建立一個連接各家銀行數字貨幣支付轉結的區塊鏈網絡。孫揚強調,「這個時候數字貨幣帳戶發生跨行交易,銀聯就可以對發行機構最終使用者結算金額進行記錄,銀聯在這個情況下依然有用。但是根據已經披露的數字貨幣相關專利,跨行清算只涉及到發起銀行數字貨幣系統,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和清算銀行數字貨幣系統,並沒有涉及到第三方跨行清算機構」。

短期內不會被邊緣化

央行數字貨幣無疑在節約成本、助推支付清算體系高效發展中具有積極作用,創新後的支付場景和生態應用也對清算體系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來看,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只在閉環的特定場景試運營,未推廣到B端領域。一位支付機構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數字貨幣是以廣義帳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帳戶鬆耦合功能。而現有電子支付體系主要也是以帳戶體系為基礎向上發展。如何銜接投放環節的參與者和部分較大型支付機構也值得觀察。

此外,B端市場的絕大部分交易場景是基於帳戶體系進行,業務本身必須確定雙方資料的真實性、合規性,因此央行數字貨幣在B端以及部分C端場景流通中需要進入帳戶體系,從而進入現有電子支付體系。「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央行數字貨幣與其他形式的現金一樣,流通後還是要走回現行基於帳戶體系建立的清算體系。」上述支付機構從業人士說道。

從法定數字貨幣的角度來看,央行數字貨幣如何把握好與支付清算機構的融合依舊需要時間的檢驗。銀聯董事長邵伏軍此前也曾在公開場合表達了他的擔憂,邵伏軍坦言,數字貨幣的出現是對銀聯最大的挑戰,也是銀聯最關注的問題。在央行、商業銀行雙層投放體系下,這個區塊鏈覆蓋數字貨幣的發行以及流通的全過程。整個交易的轉結是由區塊鏈網絡協議直接完成,如此,支付清算機構會被擯棄,這種情形下的轉結支付機構也將被邊緣化。

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看來,構建由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數字貨幣能夠極大降低清算成本,甚至參與各方自行清算無需第三方機構的論調。但是在實際業務中區塊鏈技術還不能勝任現有的高頻清算場景,且在保障各方業務隱私情況下利用區塊鏈進行清算,就目前而言會帶來更多的工作量,因此短期內清算機構不會被邊緣化。

孫揚卻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雙層運營體系,一定會精簡當前的支付清算體系,央行和商業銀行在數字貨幣系統上的直接對接,將會減少跨行的清算工作量,減少金融機構在各種清算機構中開設的帳戶,也會促進清算機構對於數字貨幣可回溯功能,提供日誌數據的支持。整體來說,純粹跨行的清算機構地位或許會被削弱,但是專業場景下的清算機構地位不會被削弱。

誰是最終贏家

從目前的進展來看,網聯、銀聯在央行數字貨幣的參與度很低,在未來央行確定數字貨幣運營機構後,網聯、銀聯如何分擔功能也頗受市場矚目。在展業層面,銀聯主要負責建設和運營全國統一的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絡、提供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相關的專業化服務、制定銀行卡跨行交易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

網聯則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實現非銀行支付機構及商業銀行一點接入,組織制定並推行平臺系統及網絡支付市場相關的統一標準規範,協調和仲裁業務糾紛,並將提供風險防控等專業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務。

劉峰指出,從區塊鏈技術角度來說,即使央行選擇了區塊鏈作為主要架構技術,也並不意味著支付清算業務會全部由區塊鏈完成。實際上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短板比較明顯,而且現實生活中的業務具備明顯的複雜度,不能僅僅只靠區塊鏈技術來完成該業務,未來很大程度上支付清算機構會擁抱區塊鏈技術,將充分吸收和應用區塊鏈技術來發揮自身支付清算的組織功能。

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按照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應用操作仍有待觀察,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應用對伺服器的要求太高,不適合零售支付,清算還是要各方都進行參與,肯定不會繞過現有支付清算體系。對於場景端來講,網聯、銀聯雙方一直都在博弈,網聯在節假日方面清算覆蓋的使用量比較大,銀聯對第三方機構的影響力更多一些,主要是涉及到銀行卡清算這一部分,兩家覆蓋到的場景也勢均力敵。

從央行數字貨幣的角度來看,王蓬博前期更看好銀聯,在他看來,「因為銀聯跟銀行的關係比網聯更緊密一些,相互之間的利益分配也更廣,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的運營方前期還是銀行去執行,這也是銀聯主要覆蓋的場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聯、銀聯『博弈戰』在網聯成立之初便早已開始,而後續央行數字貨幣推出之後會加劇博弈程度,也僅僅只是博弈,不會由於競爭而導致任何一方徹底退出。」 劉峰說道。

記者丨嶽品瑜 宋亦桐

編輯丨胡可

相關焦點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全球央行:數字貨幣「求快」還是「做對」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年內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功能屬性與紙幣相同,可以被視作紙幣的數位化形態。在部分私人部門數字貨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央行也在推進發行歸屬於國家控制的數字貨幣。而自Facebook於2019年發布旗下數字貨幣Libra的白皮書後,更是「敦促」各國央行加快了對於數字貨幣探索的步伐。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丨蘇州:10萬個數字人民幣紅包有何突破
    全文共2752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編者按】今年數字金融的最熱關鍵詞,非數字貨幣莫屬。從頂層設計到各地試點,過去一年來,數字人民幣進展如何?用戶認知度有多少?如何影響市場機構?存在何種難點與挑戰?在12月8日,由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出品的《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正式發布,從地方試點篇、監管篇、個人篇、支付篇、機構篇、場景篇、資本市場篇、清算篇、跨境篇、全球篇等10個維度出發,全景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並對後續走向進行分析預測。」繼深圳之後,蘇州版「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也來了。
  • 央行數字貨幣DCEP是什麼?DCEP錢包是什麼?
    綜投網(www.zt5.com)4月17日訊  2019年8月,央行官員表態央行數字貨幣(DCEP)「呼之欲出」。三個多月後,央行數字貨幣的廬山真面目是真的呼之欲出了。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上市公司:數字貨幣概念股誰在「摸魚」
    來源:北京商報隨著央行數字貨幣頻傳利好,A股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帶火了數字貨幣概念股。經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目前市場上共有神州信息、御銀股份、廣電運通等27隻數字貨幣概念股,所涉業務大多與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應用場景相關。值得一提的是,在27股中也有部分個股撇清了與數字貨幣的關係,明確表示公司不涉及數字貨幣相關業務,但仍遭到了投資者熱捧,公司股價接連大漲。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寶微信:與數字人民幣如何競合
    「數字人民幣由指定銀行參與兌換,不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直接競爭」,自10月25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數字人民幣進行了全面回應和解讀後,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等機構的關係進一步明晰。不過,公眾仍存疑惑的是,在第三方支付已經足夠便捷的情況下,央行為何還會推出數字人民幣?對第三方支付又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使用數字人民幣和使用微信、支付寶有何不一樣?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Bigtech:應用場景有多大想像空間
    今年9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京東數科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以數字人民幣項目為基礎,共同推動移動基礎技術平臺、區塊鏈技術平臺等研發建設;並結合京東集團現有場景,共同促進數字人民幣的移動應用功能創新及線上、線下場景的落地應用,推進數字人民幣錢包生態建設。
  •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央行主動學習和吸納數字貨幣...
    用某一單位計算報價而使用該項服務,不會由於他人使用本單位進行核算而受到削弱。所以,貨幣的「核算單位價值穩定化服務」具有非競爭性。同時,任何人不能排斥其他人使用貨幣的「核算單位穩定化服務」,因此該服務具有非排他性。2.
  • dcep與Libra的比較分析,為什麼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dcep?
    更重要的是,中國央行已經為研發已久的DC/EP發行做了充分準備工作,據互聯脈搏觀察統計,截至2020年2月20日,在數字貨幣方面,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65個專利,央行印製科學技術研究所申請了22個。至此,央行有關數字貨幣的發行全流程專利都已申請完畢,包括生成、流通和回收。
  • 央行數字貨幣解析:一種幣,兩個庫,三個中心
    央行數字貨幣將採用「央行-商業銀行」二元體系作為現金的替代,央行數字貨幣同時具有紙質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的特點。首先,與紙質 貨幣相同,DCEP 不計付利息,具有貨幣的基礎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 價值貯藏。其本質是央行對公眾的負債,具有無限法償性。
  •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面世:為什麼要用數字貨幣?對老百姓有啥好處?
    02央行的數字貨幣屬於法幣,跟現金一樣,央行的數字貨幣也具有無限法償性,就是說你不能拒絕接受,你不能說它摸不著就拒絕它。我們看到現在私營的支付機構或平臺,會設置各種支付壁壘,用微信的地方不能用支付寶,用支付寶的地方不能用微信。但對央行數字貨幣來說,只要你能使用電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須接受央行的數字貨幣。
  • 鼠年投資攻略之金融科技篇:2020年有望成為全球央行數字貨幣元年
    1、2020年有望成為全球央行數字貨幣元年 在數字貨幣領域,世界各國紛紛發力,1月21日,據日本央行官網,其與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等組建了央行數字貨幣小組,共同評估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可能性。
  • 姚前:加密貨幣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方向之一
    中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  「加密貨幣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方向之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那麼,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資料庫,其與數字貨幣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關係?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到底有何關聯?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將向什麼方向發展?  就此,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向新京報記者講述了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淵源。
  • 解碼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交易便捷是「制勝之匙」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解碼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 交易便捷是「制勝之匙」 重在建設結算生態體系多國機構或參與者在進行跨國交易時如何制定並遵循包括支付途徑、流程及監管方式等在內的同一套規則,是上述種種便利實現必須要解決的一大難題。隨著深圳羅湖區1000萬數字人民幣紅包的發放,數字貨幣應用落地開啟了新的篇章。
  • 法定數字貨幣會不會替代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李禮輝:10年內不大可能
    今年的10月19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年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所謂的法定數字貨幣可能會加大貨幣替代的壓力,即本國貨幣被外國貨幣所替代。所以今天我們想討論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法定數字貨幣會不會替代電子化的支付工具。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80%的中央銀行已經啟動了數字貨幣的研發。
  • 什麼是中國版數字貨幣?怎麼用?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流通中貨幣(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的原則。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強調,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 數字貨幣對於中國的意義是什麼
    Libra本身其實是一個超主權貨幣,而人民幣過去一直在做人民幣國際化的嘗試,比如爭取增加特別提款權中的權重和提高儲備貨幣地位,但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形勢是從貿易戰可能升向金融戰,而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目前還不算穩固,在這種情況下,面對Libra的橫空出世,央行自然會加快步伐。多個國家的央行和金融監管界對數字貨幣Libra甚為擔憂,認為其存在潛在風險。因為這將嚴重衝擊許多國家的主權貨幣。
  • DC/EP央行數字貨幣是什麼意思?會完全代替現金嗎?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網傳的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2014年起我國開始數字貨幣研發工作。「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
  • 央行數字人民幣支付新功能你了解多少
    央行數字貨幣天然的數位化形態在數據反饋和在統計方面的優勢,未來可以成為央行洞察經濟微觀狀況的重要途徑,並進而可能成為央行實施調控的新手段和新工具。央行數字貨人民幣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以下簡稱「CBDC」)具備三種屬性:一、中央銀行發行;二、面向公眾;三、已經被數位化。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演進,中央銀行的三大職能沒有改變,但是工具和手段發生了變化。
  • 回顧2020央行數字貨幣進展:中國開展多處試點,歐美日雷聲大雨點小
    花樣滑冰世界冠軍申雪等活動體驗者受邀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帶動了數字人民幣的熱度。除了中國,世界各國央行都在積極推進數字貨幣的發行計劃。2020 年是當之無愧的數字貨幣元年2020 年 10 月,G7 各國中央銀行和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數字貨幣可行性報告,《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徵》。
  • 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 王騰鶴 辛泓睿 黃永彬編著 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通俗解讀數字貨幣發展歷程,匿名幣、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的基本概念詳細介紹具有代表性的數字貨幣(比特幣、Libra天秤幣、USDT、石油幣)特別介紹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作者介紹王騰鶴,區塊鏈行業早期投資者和從業者,多家企業鏈改顧問、公共關係顧問,《一本書讀懂區塊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