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浪漫史,如果要評最痴情的詩人,王維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2021-01-09 菊花說唐朝詩人

唐朝詩人浪漫史,如果要評最痴情的詩人,王維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王維:如果連存活的條件都沒有,那愛情,婚姻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一個人沒有錢,那麼他的一生可以說都會受到禁錮,不會再自由。

所以王維才會努力去愛,用命去拼搏。

從詩詞歌賦樣樣都會,就算和李太白同一年所生的他,成名卻比這位詩仙早了15年。

詩仙喜歡到處遊玩,去拜訪一些身份尊崇之人,喜愛寫詩,並且用任何方法來讓世人知曉他。

而這時候李白早已獨步京城,用現在的話,他明明可以憑著自己的臉來混口飯吃,但是他偏偏想要憑自己的才華,王維在他年少的時候又非常高的心願和抱負,那時候的他傲氣逼人,雖然李白和他相比,更顯得厚積薄發一點,但是後人在說到李太白和杜牧時總認為他們比他強上一點,但是少時的王維所展現在出的不羈,足以讓他桀驁一生,在他16歲的時候一個人只身前往長安闖蕩,在當時震驚了整個京城,在如此好的年紀,所有才華必漏無遺,不僅書畫讓人驚豔,他的音樂方面的成就,再算上他年少的臉龐更是讓無數京城權貴為他瘋狂。

但是,難道說有才略,有長相,就能白白獲得功名麼?從15到19的歲月中,雖受王公貴族的追捧,但是來自父母的希冀還未實現,他迫切需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而這個機會就考取功名。

而在唐朝,不僅要有才華,還需要有名人的推薦。

他拿上自己最出色的作品,投到了李範的門下,在宴席上,裝作是配樂,給同樣熱愛音樂的玉真彈奏琵琶,希望用這個方式來獲得公主的認可,王維,神色悠然,舉止淡然,所彈之曲,馳魂奪魄,只是玄宗的弟弟便把他引薦給公主,並向玉真說明自己來意,自己不但會音樂,在其他的方面也有所涉獵,玉真自然也是非常喜歡詩書的,這時候王維看準機會把自己準備好的作品遞給了公主,公主看到之後非常驚訝,因為這些作品,自己平時都有在讀,她還以為是什麼古人留下的詩作,完全誰曾想到會是面前這個比自己小八歲的男子所寫,一轉眼,便看上了這位年輕的少年。

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王維憑藉著公主的推薦,中了第一名,還當了一個培養樂隊的職位,可以隨意的進出宮門,另一方面,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這位少年,公主自然也歡喜,因為李隆基當皇帝之後,身為李隆基妹妹的她自然權利也是大得驚人,在婚配方面有著更大的掌握權。

唐朝時女權已經很強了,就像是和男人們娶妻納妾一樣,只要有家底,也可以娶無數男人,公主也是一樣,只是在名義上表示著對王維的寵愛,不允許他喜歡別人,而他這時候也面臨談情說愛的時刻,他不願在自己沒感情的公主身上花費時間,他所喜歡的另有其人,這就是寧王府一個沒有什麼地位的女子甄氏,而她對王維也有好感,沒過多久就互相愛慕了,但是事情到這裡一般都不會很完美,這時王維的母親為他訂了一門親事,他不敢違背自己家中的母親,卻又放不下這段戀情,最後這段戀情只能結束。

這可以算是王維的第一次戀愛吧,好在這個相親的對象,也是符合王維心意的女人,兩個人結婚之後也是十分相愛,可以說也是一個會寫文章會彈琴的姑娘,而且在她嫁給王維之後,更是努力的去練習這兩門技藝,還去學了佛門的音樂,不管他在宮中如何經歷坎坷,她都一直不予拋棄。

後來他們有了孩子,但是他卻已經違反了與公主之間的約定,沒有經過同意就娶妻生子,公主聽聞後生氣萬分,而隨後因為王維觸犯了宮中的忌諱,公主借著這個機會把他給發配到貧瘠之地去過窮苦日子,這一去就是四年,家中有老有小,沒錢的日子讓他更是崩潰,他只好去找公主求情,但是這時候李太白卻出現在了公主面前,而因自己不忠誠,公主便另尋他人,當曾經有錢豪氣沖天到如今上街買菜討價計較,他已經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無論曾經是多麼的年少疏狂,到如今為了生存只能曲阜,曾經鋒利的稜角早已經被磨平,如果在讀王維詩作的時候,如果足夠仔細你會發現,他早就不是那個年輕的自己了,索性有後來的宰相賞識,他才重回官場順遊而上,到了三十多歲的時候,妻子離世,一直到了他六十多的時候,他也沒有考慮再續,給他提親的人多之又多,在自己經歷這一切的時候,曾經自己望到了滄海,就再也不想去看其他河流了,除巫山之外,別處的雲早已不足為提。

人只要上了年紀,就很難再遇上讓自身動心的人了,不然也不會有人過了年齡之後,就再遇不到自己動心的人了這種事情了,所以當他的夫人勸他再娶的時候,他以血為誓,發誓絕不再續,而在這時,李太白早已得到,稱為詩仙,而他卻還是無法擺脫凡世,所以到了晚年的他,獨自歸隱於叢林之中,青燈古佛,吃齋念佛,卻還是要回朝廷上朝,是佛讓他的心靈得以安慰,讓他平靜,讓他去嘗試去接納自己的孤寂。

當曾經的一切都回到沒有蕩起漣漪的時候,在他對夫人傾盡了所有的愛的時候,他早已再無保留,所以他才在這三十多年的時光裡,再也沒有女子夠走進他那早已空無一物的心。

愛需要有所保留,感情不要一次傾盡。或許餘生真的很長。

本文由《菊花說唐朝詩人》文章原創,詩酒縱歌行千裡,一杯莫愁我還有。禁止抄襲,轉載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宋之問: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文稿丨仲秋「木蘭書香」主編 提起宋之問,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他的那首家喻戶曉的名詩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是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 貶斥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更何況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
  • 唐朝5大詩人,這三位居然是同一天出生,星座還一樣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字子美,杜少陵,杜工部,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根據他的生日可以推出他是水瓶座公元712年2月12日(唐睿宗太極元年正月初一日)生於鞏縣。中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漢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
  • 南宋詩人葉紹翁改姓的原因是什麼?他和王維是什麼關係?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趙鼎黨事,被貶官。而正是因為這樣,葉紹翁因祖父被貶官的影響受累,家業中衰,在他年少的時候改名葛天民互相酬唱。葉紹翁是江湖詩派詩人,關於他的的詩大多是以七言絕句最佳,類如他所作的《遊園不值》中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此詩人現在默默無聞,歷史上卻引發極大爭議,好評差評競相奉上
    如果說列一個唐朝詩人的排名,相信會有很多爭議。比如李白和杜甫,到底誰為尊,就已經爭議了千年。第三把交椅歸誰,是白居易?是王維?是杜牧?是李商隱?這也說不清道不明。但是如果過唐朝最具爭議的詩人,卻是我們現在並不熟悉的許渾。
  • 唐代很多詩人為什麼大部分都是當官的呢?
    唐朝雖然文化政治比較開放,但是教育程度肯定不如現在,也就是說,大多數老百姓是文盲,識字不多,而寫詩是文學題材中,具有一定難度,非一般人能夠掌握的,所以受過教育的大多都能當個一官半職,也都能吟詩作對。唐朝官員選拔是有制度的,一是門閥,二是科舉,三是幕僚。
  • 唐朝詩人中,誰是文人無行的代表人物?是宋之問!
    荀子認為人性是惡的,為了利益你死我活的爭奪,而韓非子認為自然資源有限而人性自私,人與人之間都是爾虞我詐的陰謀算計。荀子認為要把壞人變好人,就要加強教化,韓非子則覺得教化還不夠,絕對得用鞭子和大刀。按理說,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這也是正常規律。但是偏偏有一種說法,把文人說得很不堪,叫做文人無行。意思是說,越是有才的有文化的人,品行越是不端。這就是一竿子打了一船的人。
  • 唐朝詩人中的敗類,賣友求榮殺人奪詩
    在唐朝眾多詩人中,有一個人今天被大家稱為「人渣詩人」,他喜歡溜須拍馬,不僅賣友求榮害死了幫助他的朋友,更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外甥,僅僅是為了搶奪外甥的一句詩。這個詩人叫宋之問。龍門奪錦袍宋之問出身於一個小官僚家庭,他的父親曾做過一些地方的小官。在父親的教導下,宋之問從小喜歡讀書,詩寫得不錯。二十多歲就考中了進士。
  • 王維哭孟浩然: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洲
    文人之間詩文唱和實屬平常,而彼此間要成為知己,卻需要一份知我懂我的默契,難怪孟浩然會在詩歌中寫道「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世上能夠像王維這麼懂我的人又有幾個呢?那麼,王維與孟浩然之間都發生了哪些有趣又動人的故事呢?二人的相互理解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王維與孟浩然唐詩是中國文明的瑰寶,如果你問我你最喜歡哪個時候的唐詩,我的答案很簡單,盛唐的詩歌。
  • 唐朝「苦吟派」詩人賈島是苦吟還是苦逼?
    圖為蒼翠虯髯的賈島松)一個窮書生衝撞了市長大人,若是某些愛耍派弄威的官員,島屁股不開花,也要受凌辱之氣的。現在想想,我都為島捏一把汗。憑我個人四十年的經歷,凡窮酸文人,迂腐詩人,遭遇官運亨通的領導,哪怕兒時舊友,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哪怕是少時同桌,常借橡皮鉛筆的,你笑容可掬的臉,很容易蹭到不冷不熱的屁股。
  • 唐詩三百首最沒有內容的一首律詩,詩人間唱和岑參秒殺杜甫王維
    比如今天我們所說到的這首律詩。這首詩就是詩人之間的唱和,所描寫的內容也不過是上早朝的一些事情而已,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且看: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 唐代的第一個詩人是誰,你知道嗎?
    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唐代的第一個詩人是誰,有什麼代表作?........前言不知道這是誰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不存在唐代的第一個詩人這種說法。唐朝早期的人當然都是隋朝的臣民,詩人們寫詩可不管什麼朝代,沒有哪個人在隋朝不寫詩,到了唐朝就突然變成了詩人。
  • 唐朝大詩人中最顯達的他,晚年人生開掛封侯,跟李白杜甫分道揚鑣
    仕途詩意的詩人們唐朝,是我國詩歌的最高峰,清朝時期編撰的《全唐詩》就選編了2873位詩人的49000多首詩。而實際上,唐朝的詩人比這個數字要大得多。這些詩人,都有一顆顯達治世的心。可惜,能真正實現理想者寥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是終生鬱郁不得志,雖然奮力出世,但最終都未能如願。李白最高級別是待招翰林,並沒有什麼級別,是在等官帽子,而最終也沒有等到。
  • 詠嘆「飛將軍」李廣的詩詞,王昌齡、王維、辛棄疾,誰的最霸氣?
    千百年來,對於李廣的詠嘆,在很多詩人筆下,都流淌出了鮮活的生命力。大家最熟知的當屬王昌齡的《出塞》。唐·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作為王昌齡的代表作,向來有「唐朝七絕之首」的美譽。這首詩開篇就大氣磅礴,用「秦時明月」「漢時關隘」,來寫歷史變遷,徵伐不斷的感慨。
  • 他是唐朝第一位詩人,每日一鬥酒的他開啟了唐詩偉大的一頁
    說起唐詩,很多人最先先到的是初唐四傑,孩童時期背誦的第一首詩也就是《鵝》,初唐四傑雖然對唐詩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真正打開唐詩大門的確實另一個人,那就是王繼。在唐朝以前,詩歌多以抒懷傳情為主,並沒有唐詩那樣豪邁壯闊的格局,無論是《詩經》還是《漢樂府詩》,所吟頌的多是香草美人,閨閣情趣,而唐詩是中國詩詞的發展的全盛時期,王繼可以說是打開唐詩大門的第一人,他的一首《野望》打破了長期以來詩詞的寫作局限,可以說王繼是唐朝的第一位詩人。
  • 歷史:不畏皇親國戚,不趨炎附勢,王維借古喻今作詩諷寧王
    唐朝的詩人有很多,李白的浪漫,白居易的樸實,杜甫的沉鬱。但我卻最喜歡王維的山水寫意,可能是因為小編很少外出,所以總是嚮往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而每每讀到王維的詩就讓我有一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好像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面朝著大海,濤聲澎湃,這就是古詩的奇妙之處吧。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當春天的迷人景色與詩人的文學思想緊密結合,極富自然魅力與人文思想的詩歌作品,仿佛一朵朵鮮花、一片片綠葉,在春天的感召之下破土而出茁壯成長。《寒食 》中描繪的「皇都」春色唐代詩人韓翃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他既感受過盛唐的繁榮景象,同時也真切的體會到了由盛及衰的悽涼景色。雖然他的詩名無法與李白、杜甫,以及王維、韓愈、白居易等,名噪一時的大詩人相提並論。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聚散離別總讓人感傷,現代交通工具非常便捷,如果想跟朋友聚一下,買張機票或坐上高鐵,很快就可以到達,距離不再是友情或愛情的阻礙。但是,古人最快的方式莫過於騎馬,若相隔千裡,一個月都未必能到地方,所以古人經常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 詩佛王維為什麼能在仕途中超脫出來 寫下這麼富有禪意的詩歌呢?
    在唐朝呢,佛教和道教的發展,都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上至帝王,下到平民,都有禮佛或是崇道的信仰,包括很多著名的文人、大詩人,其實本身也是修行之人。他們其中,有些遠離滿目繁華的鬧市,獨居或投身於山水之中,尋找生命的本真,最終成了清心寡欲的隱士,寫出的詩句也是恬淡,有禪意的。哎,或許有朋友會好奇,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很無聊呢?
  • 「唐朝」詩人白居易、李白、賀知章都把大自然當作老師
    多麼熟悉優美的詩,如果賀知章沒有柳樹作為載體,他能寫出這流傳千年的優美詩句 嗎?我們又怎麼能看到。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今天我們也以柳樹為載體,聊聊關於柳樹的文化、歷史、詩詞。柳樹,落葉喬木,長十幾米身高小意思,幾年就成,耐寒、耐寒,水泡200天存活率都高達80%,你說厲不厲害。
  • 一位男詩人,卻把女子思夫的體貼寫到入微
    一位男詩人,卻把女子思夫的體貼寫到入微唐朝之所以飽受盛譽,不僅在於它國力的強大和經濟的繁榮,還體現在這個時期,文化的飛速發展,以及對各種思想的包容。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良好的環境,才孕育了許多著名的詩人,也正是因為唐朝大詩人星河沙數,在李白杜甫王維等人的光芒下,許多詩詞名家都黯然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