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楓又胖了#再登熱搜,不過這次點進去卻有點出奇的驚訝。
腦海中的胖還停留在這個階段。
現實中的胖卻已經進化到這個階段。
在最新一期的《天天向上》中,錢楓一出場就自帶「胖」版光環。
精神小夥變身滿臉橫肉的和藹叔叔,原來中間也就差著幾十斤脂肪!
當年的神顏有多炸裂。
現在的身材就有多爆擊。
帥就可以為所欲為?對不起,錢楓用親身試驗告訴我們。
帥也不能為所欲為!
其實細數一下錢楓的身材變化過程,三胖三瘦不在話下。
剛開始的青澀小生初代,換到現在就是顏值頂流吧。
然後上了《天天向上》後就有點橫向發展的意思。
後期勵志減肥,果然在《我家那小子》第一季時,就瘦啦。
不過好景不長,再次回到神顏沒兩天的錢楓又開始了放縱的躺吃人生。
於是《我家那小子2》的畫風又回到了解放前。
鏡頭拉回到現在,更是胖到了一個巔峰。
在節目中汪涵問錢楓現在有沒有200斤,錢楓趕緊解釋並沒有。
但很快也反口說自己現在和200斤就差一碗粉的距離。
然後迷惑行為大賞,原來這句話只是為了後面四個人的快樂嗦粉做鋪墊!
看看點粉時瘋狂加餐的錢楓,你的美男覺悟呢?
吃完粉的錢楓果然成了200斤的胖子,連下臺階都需要人攙扶。
之前錢楓有過一個月暴瘦20斤的記錄,沒有超高強度的運動,那就免不了節食的嫌疑了,復胖也是難免的。
可是暴瘦又暴胖,如今更是胖出新高度,難道減肥後的復胖真的不可避免嗎?
不止是錢楓,很多人也正困在這樣的體重循環裡。
其實除了飲食+運動的關係,無限復胖的溜溜球體重,還逃不過一些心理效應,想要徹底擺脫復胖,我們就不能忽略自己的減肥心態問題。
那些讓你復胖的心理效應
好不容易瘦了又反彈,反彈後加把勁再瘦再反彈,如果你正陷在這樣的死循環裡,那很可能是陷入了以下的5個減肥心理效應。
減肥邊際效應
邊際效應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簡單來說就是人在做一件事時,最開始投入的情緒價值是最高的,隨後會因為投入的增加而得到情緒價值遞減的效果。
比如我們第一次的減肥記錄,有氧無氧齊上陣,每天下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帶上裝備衝進健身房,再加上嚴格的飲食管理,幾個月下來就能減掉不少純脂肪。
可隨著時間精力投入的升高,健身事業卻遭遇平臺期,投入越高收穫越小,難免讓情緒價值也隨之下跌。
而進入平臺期後我們對於自身的無力感+不可控感加強,很容易在這個時間內喪失信心,從而開啟暴食窗口。
一旦暴食之前的辛苦毀於一旦不說,當你準備踏上第二次健身旅程時的情緒投入也會低於第一次,效果自然更差一些,情節如此反覆。
不復胖的可能性太小。
減肥群體效應
之前一姐說過外界因素是復胖的主要原因,方便的外賣軟體,下樓就到的美味餐館,想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住一個優秀的體脂率還是比較難的。
可數據證明,現在比外界因素更能讓人復胖的因素,其實是群體效應。
一句話概括:如果身邊人變胖,你的變胖機率就會增加40%。
不同於遺傳的肥胖基因,當你處於一個胖環境中,即使沒有基因連帶,只靠行為潛移默化。你的復胖指數都會蹭蹭的往上漲。
食物稀缺效應
當你越不能做什麼或得到什麼,那麼你對它的渴望則越強烈。
飲食上也是這樣,你越告誡自己不能吃高油高碳水的食物,你的大腦卻會把這些高油高碳水食物刻畫得更詳細,直至你克制不住食慾舉起投降的餐具。
之前一姐在刷劇的時候曾經看到一則寓言。
一群山民辛苦勞作卻收效甚微,直到山裡來了一位高人,高人告訴了他們一個點石成金的咒語,但也告誡了他們如果在念咒時想到喜馬拉雅山上的猴子,咒語就會失效。
山民們覺得這不是問題,可當真正開始念咒時,腦子裡卻都出現了那隻喜馬拉雅山上的猴子,而且是越克制自己不要想起那個影像卻越清晰。
這個寓言可以印證,當你越想控制飲食,離控制不住飲食的臨界點就越近。
越控制越不受控制,食物稀缺效應也正是利用這點讓我們大開吃戒,走入復胖的深淵。
減肥的習得性無助
當人在面對痛苦時,他的本能反應是逃避躲閃和反抗,但當這一切操作都不能帶來減輕痛苦的作用時,他就會在一次次接受痛苦中麻痺最後失去抵抗任其自然。
很多人在面對減肥時,因為選錯了方法或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對待方式,導致減肥事業即使長期堅持也沒有效果。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會遍尋過來人去找到新的飲食或運動方式,但是直到耐心被耗光也瘦下去,那麼接下來就會從積極主動的減肥者進化成被動、懶散的肥胖者。
很多時候我們在多次嘗試減肥後收效甚微,最後就會選擇放任不管,結果體重暴增。
習得性無助和諺語破罐子破摔有一定的相似度,不過一姐希望我的仙女永遠不要放棄讓身材變得更好的可能。
減肥破窗效應
不良行為被放任就會繼續發酵,因為責任被分散化,於是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減肥中的破窗效應也是一樣的道理,也許你已經克制飲食+加強鍛鍊好幾個月了,但當你拿著麥片來到櫃檯前結帳時,卻看到貨架上的巧克力在跳著熱量之舞。
於是覺得自己已經堅持這麼久了吃個巧克力應該影響不大吧,隨後吃了剛買到手的巧克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覺得巧克力都吃了,來碗麻辣燙不過分吧,而吃過麻辣燙之後,覺得紅油火鍋也不算啥事了。
當第一次熱量禁忌被打破,第二次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就更小,於是放任飲食,最後復胖。
不復胖的減肥絕招
把以上所說的減肥心理效應映射到生活中,我們就會知道自己是不是正處於容易復胖的危險心態中。
如果正處於其中也不用太過緊張,一如既往的一姐錦囊送上,打開就送你4個不易復胖的方法!
可行性較高的階段性目標
減肥是一項長久大計,一上來就說要減掉十幾二十斤的肉,那就要為自己拉長戰線,拒絕一切急於求成的減肥法。
確立了自己的減脂目標後,可以按照1克脂肪≈9大卡熱量來計算,每減掉一公斤脂肪,就醫學觀點來計算,大概需要消耗7700大卡左右的熱量。
那麼在每天飲食+運動打開500大卡熱量缺口的情況下,14天則可以減掉1公斤。
用這種可行性較高的數據做支持,肯定自己的階段性成果,效果會更好一些。
不要急於求成,欺騙日少不了
越嚴苛的計劃實行起來困難越大,雖然很多人覺得欺騙餐在拖減肥計劃的後腿,但實際上一次小小克制的放縱反而是在為長久的減肥大計保駕護航。
每周或每兩周安排一次欺騙餐,可以提高瘦素+代謝水平的作用,還能讓你抵消低碳帶來的負面情緒影響。
所以不要把欺騙餐妖魔化,它其實是我們減肥路上結伴的好戰友。
減體重對照法,提高成績感
天天照著鏡子,減肥成果逐漸變得模糊,很多時候我們除了測量圍度並沒有太好的減肥成果確認。
一姐有一個小方法,雖然我們追求的更多是優秀的體脂率,可把減掉的體重變成沙子或者其它同等重量的物品,那麼就可以時常將自己的減肥成果形象化。
偶爾看一下,更能提高成就感哦。
每天5分鐘心理暗示,情緒激勵
每天照著鏡子做5分鐘的心理暗示,認可自己的外在條件,也給予自己繼續減肥的動力。外在的正面評價固然重要,可只有自己真正認同自己了,我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義。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