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月入萬元,望梅止渴?科幻世界?(圖)

2020-11-15 搜狐網
 
有獎評新聞
  「2050年的中國,最低月薪超過1300美元,人均預期壽命逾八十歲,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達百分之百,人們可以自由合理流動,絕對貧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信息化率達80%%左右;出國旅遊率達50%%左右;汽車普及率達50%%左右;預期受教育年數超過17年……」這是日前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為我們描繪的「現代化」藍圖。(2月8日《新京報》)

  呂千紅(職員):《報告》描繪的美麗前景,的確像一張香噴噴的「大餅」,讓長期被養老、醫療和失業所壓迫的人看了心花怒放、垂涎欲滴。其實說穿了,長期以來老百姓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困境不就是緣於工資太低嗎!但最低月薪是1300美元了,高薪者一個月能拿多少?是1300美元的多少倍?1倍還是10倍?抑或是100倍?

  黃雲香(市民):乍看之下,對其未來描繪的藍圖心裡暖烘烘的。然而,細究之下,我覺得報告中有些細節卻沒有提及,比如我們的教育現代化問題,報告中只含糊地說道「預期受教育年數超過17年」,這讓人很是抓癢,畢竟,「千年樹木,百年樹人」,不解決教育問題,談何現代化?

  楊紹福(市民):2050年最低月薪能否達到1300美元,這顯然不是指個人的努力方向,而是依賴於國家的整體發展狀況。對於個人來說,不能只是等待國家創造這樣的經濟發展環境,而是應該將個人力量融入到社會發展之中去。也就是說,爭論能否達到,倒不如爭論該如何達到。

  孫鳳忠(編輯):毋庸諱言,光有宏偉藍圖卻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案,中國缺乏的或最需要的始終是具體的操作方案與解決問題的清晰思路而非其他。我以為,中國且不妨先著力去適應國際世界通行的遊戲規則,並在逐漸增強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的基礎上,以逐步爭取更多的規則制定話語權。

  張貴峰(職員):現代化既然叫做「化」,那麼,其內涵就不應只是追趕遙遠目標、終端結果意義上,也應該是追求過程、行進路程本身的,因此,如果我們過於耽於美妙的現代化數字前途,汲汲於在世界上的現代化排位座次,而不能腳踏實地、篳路藍縷地從眼前的實務做起,從現代觀念培養、精神哺育這些更為樸素的現代化方面做起,那麼我想,不僅上述現代化藍圖會流於縹緲、虛幻,而且腳下的現實也難免因為缺乏清醒認識而變得盲目、浮躁。

相關焦點

  • 曹操的望梅止渴,其孫子創成語更為精妙!寓意更妙!
    拋開其他不談,「望梅止渴」這一典故,相信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有一次他率軍出徵的時候,士兵都非常乾渴,卻一時找不到水源。為了安撫士兵,曹操謊稱前面不遠處,有一片梅林,並以此為動力,激勵士兵繼續前進,一直到找到水源。
  • 新民網:國人圍觀AV女優是望梅止渴
    依舊望梅止渴,還是淡然處之?7月21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成人保健及生殖健康展」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開展,據新民網記者現場報導,當日日本展商特意請來數位女優助陣表演,不僅吸引了眾多男性圍觀拍照,還使展會氣氛進入了最高潮。新民網連線國際中華性健康研究會理事林藝,請他談一談國人圍觀AV女優背後的心態。
  • 神經浪遊者——科幻中的人機關係演化
    2020年12月22日,「界面:新時代科技人文之變——第四屆網際網路思想者大會暨《2050:未來議程》發布會」在北京景山公園·觀德殿召開。第四屆網際網路思想者大會以「界面」為主題,邀請到了多位專家、學者,共話「界面」。以下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CEO,北京市東城區青聯委員,姬少亭老師的精彩分享,以饗讀者。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但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初入科幻領域的大門,面對浩如煙海的科幻書籍,在選擇時可能很迷茫。這時就需要下意識去了解科幻小說的分類,根據不同類別科幻小說的主題、風格等,來挑選自己的「那盤菜」。那麼,科幻小說是怎麼分類的呢?其實,就慄子所知,關於科幻小說的分類並沒有權威的定論。一種非常簡單粗暴的分類是把科幻小說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兩類。
  • 科幻史話20 日本科幻的飛躍期
    日本科幻早期萌芽之後,科幻小說並沒有大行其道。除了個別作品科幻味兒較濃,多數作品科技色彩很淡,被淹沒在推理與恐怖之中。20世紀20年代,一批雜誌創刊,其中有些長期刊登科幻小說。1945年,日本戰敗,二戰結束,美軍再次進駐日本,美國科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入日本。
  • 科幻世界雙神對談:卡梅隆今天將對話劉慈欣
    據20世紀福斯電影官方消息,詹姆斯·卡梅隆將在今日下午與劉慈欣展開對話,活動名為「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對話劉慈欣」,官方號稱「科幻世界雙神對談」。劉慈欣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幹擾》等等。
  • 2050年太久 只爭朝夕
    它為我們描繪了這樣的前景:2050年的中國將是一個中等發達社會,人均預期壽命逾八十歲,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達百分之百,人們可以自由合理流動,按2002年價格最低月薪超過1300美元,絕對貧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2月8日《新京報》)  也許是「幸福」來得太突然,讓人一時無法接受的緣故,看到這麼美好的「前景」,我首先就想到了「烏託邦」、「空中樓閣」、「畫餅充飢」這樣的詞。
  • 劉慈欣的《三體》在科幻世界處於什麼地位?有怎樣的影響力?
    劉慈欣《三體》的意義在於,作為亞洲第一個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品,不僅獲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青睞,而且憑藉宏大的格局,深邃的思想,對當下的科幻小說完全進行了一次降維打擊。就像其中描繪的執劍人羅輯一樣,以一部作品挑起了東方科幻的半壁江山。完全稱得上與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等大師經典作品齊名的偉大作品。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鄭文光前期的科幻文學作品主要是寫給少年兒童看的,代表作有《火星建設者》《猴王烏呼魯》等,中後期的科幻文學創作則成為與世界接軌的主流科幻文學,其代表作有中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命運夜總會》《太平洋人》,長篇科幻小說《神翼》《戰神的後裔》等。他是中國科幻作家向世界水平進軍的第一人,他的小說被介紹到歐美日,被世界文學看重,並有許多國外研究生研究他的科幻文學作品。
  • 一家科幻書店的毀滅為何讓人如此痛惜
    十萬部書籍,白白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視覺中國/圖)美國大選年,2020年的魔幻又一次得到了驗證:5月底以來,因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而掀起的抗議狂潮擴展到了全美。但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節點,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引起了與其體量不相稱的關注:在事件的原發地,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家「雨果叔叔科幻書店」遭到示威者的焚毀。這一消息在國內外社交媒體上都引起了關注和熱議。
  • 2021開年月,良緣就手、溫暖入懷的天秤,拒絕誘惑,幸福可盼
    #明說星座#原創首發,盜文必究進入2021年的開年月,9日金星過境,十二星座的愛情或會開始有些新氣象,而天秤的愛情會如何呢?開年月天秤的整體愛情表現:感情依然是天秤在1月的重點議題。部分人也會感覺到明顯的變化,例如千挑萬選終於在聚會等場合結識心儀的異性;也有些單身者可能跟舊情人或過去互有好感的對象搭上線。
  • 中國科幻能拍出下一部《星際穿越》嗎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發展中國的科幻電影,我們能否打造出類似《星際穿越》的經典?科幻電影激發創新創意《星際穿越》講述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在廣袤宇宙中星際航行的故事。
  • 一周加印10次,這本中國科幻小說在日本賣瘋了
    上市第一天,首印1萬冊全部告罄,短短一周時間,這本售價為2052日元(約合人民幣130元)的科幻小說便加印10次,印刷數量達85000冊。「《三體》和世界上其他最高水準的科幻作品一樣,內容真的寫得非常巧妙。我覺得它最大的特徵是非常信賴科學。並不是直覺和命運,而是由自己的努力和理性思考開闢了未來。」中島告訴新華社記者。
  • 2019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之後,國產科幻電影紛紛來襲!
    這部電影也重啟了人們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憧憬。科幻電影其實並沒有統一的分類,但我個人還是傾向於以科幻小說的分類進行描述。即硬科幻、軟科幻。對於科幻小說,經常被分為兩類,一類是硬科幻,就是以具體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醫學等科學為基礎發展和演進進行故事敘述的作品。通俗地說,就是這類作品是要有科學依據為基礎,或者以這類基礎描述可能的新技術。
  • 日本科幻,除了機器人還有什麼?
    知日:在黑船來航時代,儒學者嚴垣月洲寫出了《西徵快心篇》,1973年,小松左京創作了《日本沉沒》,雖然各自描寫的世界不盡相同,日本科幻創作是否有共通的地方呢?在各自背景下,又分別有怎樣的特徵呢?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機器人科幻也許可以稱為日本的祖傳絕技。隨著現實世界裡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不斷開發,機器人在身邊觸手可及,機器人科幻題材也展開了新的可能性。在日本,以 TV 動畫初始期的《鐵臂阿童木》為首,《魔神Z》《機動戰士高達》,便以機器人動畫的繁盛為榮,開始了獨創的進化之路。
  • 娛樂「知乎」|科幻電影的「軟」和「硬」排行榜
    搜狐娛樂(電子騎士/文)近日,內地科幻小說界的名著《三體》的電影改編計劃終於正式出爐,出品方遊族影業宣布,將以單部影片投資2億元、一共拍攝六部的規模把這部中國讀者眼中的「神作」搬上大銀幕。不過,片方率先公布的「概念預告」讓不少網友直呼「坑爹」,質疑其「是gif圖還是PPT」。
  • 中世紀的科幻小說
    這些只是中世紀文學中發現的科幻小說的一部分。其餘的還有一些關於皇家宮廷娛樂機器人,未來烏託邦或反烏託邦社會的故事,以及測量和探索外部時空的文學。被稱之為「幻想」的流派往往以回顧中世紀的方式,來逃避技術科學的未來,這似乎意味著中世紀很少與科幻小說聯繫在一起。但是,如果凝視這一文學類型的複雜歷史,和研究中世紀時期的科學成就,將會發現事情並不像看起來那樣。
  • 中科院院士:2050年中國石油進口依賴度將達到75%
    嚴陸光院士及時拋出2050年能源戰略建議中國石油進口依賴度到2050年將達75%,這絕非是聳人聽聞。「展望我國2050年能源需求與保障供應的可能性,保障石油供應將是我國能源安全的突出問題。」在5月26日的「第十屆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嚴陸光拋出了應對石油短缺狀況的2050年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戰略。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不再「流浪」
    劉啟開著姥爺的車龍行蛇擺搖晃而出,嚇得韓朵朵一路尖叫,車飛馳,雪四濺,衝向外面的世界……今年春節檔期,國產科幻的運載車橫空出世,一路爆紅。45億票房,二刷三刷粉絲不斷,從冷門題材到大爆款,似乎就隔了一張電影票的距離。科幻電影導演張小北說,國產科幻這回不是邁出一小步,這叫「大劈叉」。的確,《流浪地球》現象對於中國科幻電影類型來說,算個利好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