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人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安固厚重,萬物生焉,仁者之樂,如山之固重不多;水順勢而下,周流無滯,智者之樂,如水之流暢無礙。本文只談水及水性之人。
一、關於水
生命源於陽氣,生命亦源於水。地球上最好的生命是在水中孕育的。從中醫來分析,水得太陽之火而性溫,溫則能涵木,木氣生發,方能生火生土生金,由此而生命誕生。從這個意思上說,水是生命之母。
水曰潤下。水能滋潤,其性向下,這是水的特點。
中醫認為自然界和人體屬於水行歸類中,羽音為水,黑色為水,鹹味為水,冬季為水,五化為藏,五氣為寒,在液為唾,開竅於耳,在志為恐,在體合骨,其華在發,五聲為呻,變動為慄。在臟腑則腎和膀胱屬水。
五行之中,金木土皆屬有形有質之物,而水火則無形。火是無形無質,而水則無形而有質。
二、水性人的形象特徵
《內經》言:「水形之人,比於上羽,似於黑帝。其為人黑色,……廣頤,……窒之為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頤,頜也;廣,指面積、範圍寬闊,與「狹」相對,廣頤,即即下頜較大,即水性人「下稍寬"。張介賓說:窒,局窒不通之義;安安,定靜貌,此處取類比象,以水性雖流,而為器所局,則安然不動。定靜即安詳閒雅,具有此種性格的人易於「行動緩慢,態度柔和」。
整體來說,凡在身心特質上凡體現出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即屬水性人。
且腎在色為黑,動性時會現出黑色,即其本色。
水形人的形態特徵是:頭大,面色較黑而臉不平,頰部較寬廣,唇、耳圓厚。臉形為上停廣闊而圓豐,下停圓肥,整個面型肥厚,又稱「大盤圓臉」。整個身體腹圓且肥厚。即圓而肥,臉圓、眼圓、耳圓、體圓,整個感覺圓滾滾的。另外,其色偏黑,眉粗目大。
水性人的語言與精神特徵是:行動遲緩,語音慢而低,喉音重,氣度和藹。生氣時,色發暗。
三、陰水與陽水的心理特徵
水性分陽水陰水,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腎臟屬水,壬水為陽水,癸水為陰水。
一則,陰水的心理特徵
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好煩悶,遇事退縮,習慣邋遢。行多迂闊,多憂多慮,自卑自棄。好抱屈,喜生回頭氣,優柔寡斷,缺獨立性,進退失據,處事失機後時。一生多受氣。
陰水多煩,煩的表現:
1.窩囊苦悶,自卑退縮;
2.隨不上大流,別人嫌他慢,他反嫌別人急;
3.不合群,人家看他無能,他自己煩悶,最不喜歡看不對他心的人;
4.性緩慢,失機後時,好後悔,猶豫不定;
5.煩的特點:自我封閉,人我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陰水內存,多煩傷腎,腰酸腿疼,腹痛,虛痿腎虧。好生悶氣,氣落轉寒,患疝氣鬱結等病。
水氣太過,人體屬水的系統會出現熱證和實證,臨床表現出熱證、壅滯的表現,如膀胱溼熱等;水氣不及,人體屬水的系統會出現陰證、寒證、虛證,出現虛寒弱的表現,如腎氣虛、腎陰虛、腎陽虛、腎精虧虛等。
凡欲好病,必化陰水為陽水,多認不是,撥陰取陽,要有自知之明,生出柔和智慧。
二則,陽水的心理特徵
陽水即是真水,活潑自然,隨遇而安。沉穩雅靜,智慧巧思,和萬緣而不變。恬淡虛靜,涵養力強,功成不居。性柔和,心靈手巧、擅於藝術、謙虛謹慎。真水主智慧,智慧之光,無處不照,所以王鳳儀老善人說:「水是周遍一切的。」古人淡泊明志,必寧靜致遠。中外發明家,多為陽水之功能。
陽水的核心是「智」。孔子說:「智者樂水。」朱熹解為「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孔子是大智者,當然樂水。至於常人,通曉世俗的知識技巧,善於社會中的營生應對,這是世俗的智慧;如能了解宇宙及眾生苦樂的根源,曉悟人生了脫生死的原理,並能付諸實踐,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知而不行,並不是真智慧。
正如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智慧越高,越不顯露,故曰:「大智若愚」。其實,不是有意地不顯露,而是智德的本身就是柔和謙下。王鳳儀老善人說:「真剛必至柔。」又說:「水能託地,能包天,萬物的生長,日月的光明,都是水助的功。」這正是利萬物而不爭。水主柔和,能託底就下,和萬緣而不變,功成不居,所以虛靜自然。
四、如何化陰水為陽水
一則,去煩。
陰水的根子是「煩」。「煩」者必自我封閉,常行自我折磨,內心世界很少與人交流,孤立自己,活得很不輕鬆。許多情感不得外洩,就必然關在心裡,所以陰水性人憂煩思慮,陰氣下凝,有傷腎水,多患腰酸腿痛病。要讓心開朗,不要煩躁,即能陰水為陽水。
二則,找他人好處,認自己不是。
有的人有潔癖,別人稍有不潔,或環境有一點汙垢,他便煩的不得了。他身上的煩氣比別人多出幾倍,處處不順眼,事事不對心。豈不知,煩人傷腎。常言說:「乾淨過分的人,到老年多得骯髒病。」因為腎與膀胱相表裡,腎水受傷,便溺失禁,再加下肢不利,怎能不得骯髒病,這樣他就要變煩人為「煩己」了。
王鳳儀老善人說:「認不是能生陽水,認不是有無窮之力。」 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真認不是。平時常思自己的過錯,常找他人的好處,這樣就能去煩,也就能化陰水為陽水了。
五、如何辨識五性之人
不少人疑惑,世上的人只分五種嗎?有沒有交叉的,或者,兼有的。
當然,陰陽五行具體在每個人身上,並非單一的,而是五行俱全,不過各有所偏。有的人偏於木火土性,有的人偏於木火金性,有的人偏於土水性,有的人偏於水金性,等等。但必有一種性為主,如以木為主,以土為主等等。
每個人的形與色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有的人是木性的面形,而是火性的顏色,或土性的面形而金性的顏色,或金性的面形而木性的顏色,或木性的面形而土性的顏色,聲音亦是如此。當然也有形色音,同屬某一行的,等等不一。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哪一性的人呢?王鳳儀老善人關於形色的關係曾指出:「看人的性,要先看形後看色,就知道順逆了。」也就是說,以形為主,以色為輔。比如,嘴唇厚手背厚的人屬土性,雖然面色發紅,似有火性,但仍以土性為主。
若能明了自己的五行屬性,就可以對照自己的思想、心理與言行,就能找到自己的毛病,然後深自反省,痛改毛病——這樣就是最好的修行。修行不只在於靜坐,或練功,或做多少善事,重點在於改自己的毛病,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若能使天性自足,即是大修行人。
由此說,會修行的人,一定會好好做人,這樣的人彼此寬容、大度和禮讓,不急躁、不計較,知滿足,以一顆公正心、平常心,擯棄記恨、溺愛和嫌棄,多多感恩於人,感恩於物,杜絕抱怨和傲慢,以恭敬之心讓自己修養得更加謙虛,更加謹慎,進而堅定自己的內心力量,遠離疑慮、虛榮和自卑。(中醫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