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讀》雜誌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2021-01-09 中國軍網

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壹讀》是壹讀傳媒旗下的一本新聞生活類雜誌,於2012年8月6日創刊,由《看天下》雜誌前執行主編、《南方周末》前高級編輯林楚方擔任傳媒出品人兼主編,最初是雙周刊,2014年9月轉為單月刊,截至目前已發行50餘期。《壹讀》以其輕鬆、幽默、趣味的風格頗得很多年輕人喜歡,在新媒體的種種開拓性嘗試也為諸多媒體效仿,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傳媒總裁、主編馬昌博說,《壹讀》並不是停刊,而是停止公開發行,這本雜誌會以內部發行的形式存在。「壹讀傳媒一直沒靠這本雜誌生存,在收入構成中,動畫視頻佔60%,新媒體佔30%,雜誌只佔10%,但雜誌成本佔了40%,這樣算下來肯定不合算。」在《南方能源觀察》雜誌總編輯蔣志高看來,壹讀做出了很好的抉擇,「它的行動表明『紙』在慢慢削減,但『媒』沒有死,只要精耕細作內容本身,媒體就有生存的空間。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報4起違法違規典型案件

自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九部門部署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以來,各地各部門協調配合,加強管理,查辦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2月5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社會通報了《中國產經新聞》《中國文化報》《中國縣域經濟報》新華通訊社記者違法行為等4起典型案件查辦情況。這是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自2014年以來第五次公開通報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情況。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各地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要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高度,繼續深入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持續加大案件查辦力度,要紮實推進清理整頓駐地方機構各項工作,關閉一批非法的駐地方機構,停辦一批違規的駐地方機構,合併一批重複的駐地方機構,清退一批違規聘用的駐地方機構人員,全面規範新聞傳播秩序。

貴州省新聞職業道德大講堂活動啟動

近日,貴州省新聞職業道德大講堂活動在貴陽舉行開班啟動儀式,來自貴州省、市(州)16家媒體採編一線的新聞骨幹近60人參加第一期培訓學習。活動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貴州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省新聞道德委員會承辦。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主辦單位邀請貴州省內專家學者以《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為主體,結合該省新聞單位實際給學員授課。

第20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活動在臺灣舉辦

由中國記協和臺灣「中國新聞學會」共同組織的第20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活動近日在臺灣舉辦。本屆新聞營的主題是「新媒體技術下的臺灣媒體轉型與中華文化」,來自兩岸16所新聞院校的60名師生參加。

活動期間,新聞營師生拜會了臺灣中國時報、旺報、工商時報、聯合報、聯合線上、UDN電視臺、中華電視公司、中央通訊社等臺灣主流媒體並與媒體高層座談交流,參訪了世新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和東華大學並進行座談討論,聽取了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彭懷恩題為「新媒介對新聞專業的挑戰」、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王翔鬱題為「臺灣新媒體發展現況以及新聞節目述事實務」,以及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副教授董克景題為「兩岸新聞交流回顧及新媒體下民族文化傳播發展」的主題講座,兩岸師生圍繞講座主題進行了溝通討論。活動結束時,兩岸學生共同編寫了本屆新聞營特刊及活動紀念視頻。

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統一帳號正式運行

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的官方統一帳號「New China」3月1日起正式運行。此舉目的是為了順應世界媒體變革的需要,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關切。

新華社於2013年底開始在臉譜、推特、優兔上開設帳號,試水海外社交媒體。1日起,新華社把在這三家社交媒體上的帳號統一更名為「New China」,每天24小時以文字、圖片和視頻形式不間斷向用戶推送中國、涉華和國際新聞。(李鵬飛供稿)

相關焦點

  • 微信十年,從數位化生存到數位化生活
    26 年前,計算機科學家尼葛洛龐帝在《數位化生存》一書中,作出了這樣一個預測:  計算不再只與計算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  當年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一般的「數位化生存」,如今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寫照。每個人都已成為線上世界的數字公民,浸潤在數字生活中。  如同尼葛洛龐帝所言,「信息 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
  • 「數位化」不應是生存的唯一選擇
    然而,筆者卻覺得,事實上,不僅是老人等特殊群體,大家都需要一種非數位化的選擇。「數位化生存」這一概念由尼葛洛龐帝先見性地在著作《數位化生存》中提出,指的是數位化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都產生變革性的影響。網絡技術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生活可以非常便捷,足不出戶完成購物、預約甚至辦公學習等一系列社會活動。
  • 微信十年,從「數位化生存」到「數位化生活」
    26 年前,計算機科學家尼葛洛龐帝在《數位化生存》一書中,作出了這樣的預測: 計算不再只與計算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 當年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一般的「數位化生存」,如今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寫照。每個人都已成為線上世界的數字公民,浸潤在數字生活中。 如同尼葛洛龐帝所言,「信息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
  • 企業數位化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在領教工坊2019年會上,領教工坊的企業家學員們親身體驗了一把身邊存在的「變數」——數位化如何賦能企業轉型。「企業數位化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導、北大民營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小英多年來專注於民營企業數位化轉型案例的研究,她的專著《華為啟示錄:從追趕到領先》、《思科實訪錄:從創新到運營》等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和好評。她總是能洞察企業家們的「小心思」——數位化既費時費力,又費錢,在當前經濟整體發展趨緩的形勢下,有沒有必要搞數位化?
  • 數位化生存應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以及數位技術的發展應用,在促使人們不斷使用和依賴數位技術的同時,也對具備必要的數字技能提出了要求。隨著數位化、信息化的不斷滲透,數位技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說數位化時代是最好的時代,那便是其消融了數字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邊界。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不斷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著人類社會的形態,即時通信、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極大地方便與解放了人類。
  • 從數位化生存到「雲測試」,中國網際網路的前20年
    在大概20多年前,網際網路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有個熱詞叫「數位化生存」。記得當年有機構專門發起過「數位化生存72小時挑戰賽」:給參賽選手提供一些資金,然後把他們「關在」一個僅有一個連被褥也沒有的床板,和一臺用「56K貓」撥號連網電腦的房間裡,沒有食物沒有水,也禁止家人朋友給他們送東西,一切用品都要在網上購買,看誰能堅持72小時。
  • 閻志:數字貿易時代正在到來 企業要適應數位化生存
    圖為「新全球化與經濟數位化」主題討論會議視頻截圖。卓爾控股供圖 中新網發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 2020年慧眼中國環球論壇(FCGF)於9月15日至17日在線上舉行。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17日參與主題討論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全面改變企業的貿易和生存方式,企業加快向線上化、數位化轉變,數字貿易時代正在到來。當天主題討論圍繞「新全球化與經濟數位化」展開。
  • 孫振耀:企業數位化不是選擇問題而是生存問題丨創業方法論
    民營經濟作為我們經濟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增長動力,在目前「新常態」下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方式,而數位化是極為有效的新動力。數位化前景誘人,然而為什麼中國很多民營企業在這座金礦前卻似乎躊躇不前?是什麼阻礙了民營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步伐?一、缺乏轉型的決心:為什麼一定要數位化轉型? 二、缺乏轉型的方法:到底怎麼做數位化轉型?
  • 能鏈合伙人劉新桐:數位化是加油站生存發展的必選項
    9月9日,在寧波舉辦的2020中國智慧石油和化工論壇上,能鏈合伙人劉新桐作主題演講時稱,能鏈正在用數位化定義能源新基建,數位化已經成為加油站生存發展的必選項。能源行業迎來數位化變革的歷史機遇數位化的進程,是沿著消費者衣食住行的路線圖而推進。劉新桐用衣食住行的行業發展來類比能源行業。
  • 「全球程式設計師節」觀察:數位化生存,我們是怎樣的參與者?
    圖:第二屆全球程式設計師大會現場 全球盛會:數位化的生活,代碼是世界通用語如尼葛洛龐帝在《數位化生存》一書中所描述過的那樣,生活的數位化加速在全球展開,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正在經歷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變化,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圈的形成,重塑商業格局,也重塑商業思維。在這個重塑的過程中,程式設計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數字「異化」生存
    尼葛洛龐帝在《數位化生存》一書中,準確地預言了未來數字網絡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存方式,比特(bit)將取代原子成為我們人類生活的基本交換物。如今,我們生產、交換、消費還有消化和遺棄數字信息,一如物理世界的真實消費一樣,幾乎所有人都已經主動進入或被動捲入數位化的生存方式之中。「數位化生存」的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從中享受到經濟生活的福祉遠勝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 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 圖說「Z世代」的數位化生存
    「Z世代」的數位化生存——網際網路如何塑造生活「Z世代」在網上衝浪幹什麼?調查顯示,娛樂、學習、社交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目的。居於前5位的分別是音樂、遊戲、在線學習、微信和視頻。其中,微信(32.5%)和視頻(26.2%)的使用比例較2017年明顯提升。
  • 丨壹讀知道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為什麼人民幣沒有三元,為什麼靈感經常在大腦放空時出現
  • 九卦|後疫情時代,銀行數位化生存之道
    90%銀行加大數位化轉型投入看完招行的轉型,我們再看我國銀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情況。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開展的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專題調研顯示,包括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和民營銀行在內的51家參與調研的商業銀行中,整體數位化能力自評估得分為3.01分(總分為5分),絕大多數(86%)的銀行處於數位化轉型的過渡階段或者發展階段。
  • IDC與戴爾聯合發布報告:數位化水平最高的小企業生命周期是平均...
    這份報告指出,當前環境下,中國小企業數量眾多、生存壓力較大,且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小企業的生存能力與其數位化水平息息相關——中國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為2.5年,數位化水平最高的小企業平均生命周期達到13.3年,是平均生存水平的5倍多。「數位化能力就是生存能力,是小企業應對各類突發情況和不確定性因素的關鍵。」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理論篇》01—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
    作者按:讓我們一起開啟《企業數位化轉型》之旅,希望大家對企業數位化轉型有新的思考和啟發,歡迎關注、轉發、留言和評論。數位化轉型是什麼?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數位化轉換(Digitization)、數位化升級(Digitalization)基礎上, 進一步觸及公司核心業務,以新建一種商業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開發數位化技術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位化商業模式。
  • 觸網年齡不斷降低的孩子,如何提升數位化生存度
    數字原住民:意為一出生就在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裡,對於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位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著名教育遊戲專家Marc Prensky 在2001 年首次提出,包含「數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 和「數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概念。對這一現象,有些家長坦言:網路遊戲毒害孩子!
  • 力克:變者生存 數位化助力汽車座椅內飾應對新形勢
    同時,面對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以及新品生產周期不斷縮短的壓力,數位化轉型正在成為大勢所趨。2019年5月30日,汽車座椅與內飾裁剪解決方案專家力克於上海舉辦第4屆汽車座椅及內飾年度論壇,聚焦於未來汽車座艙內飾趨勢及其影響,並分享力克裁剪房4.0的最新進展。
  • 陳煜波:中國數位化轉型正從消費端向製造生產端遷移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陳煜波:中國數位化轉型正從消費端向製造生產端遷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陳煜波財經網訊 「過去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專注於網際網路行業中的消費埠,現在越來越向製造生產端走,或者從B2C向B2B走。」
  • 提升兒童「第三空間」生存能力
    提升兒童在數字世界中的生存能力與生存質量,是世界性的問題。國內研究顯示,所調查的1000餘名3至6歲城鄉兒童中,93%的兒童平均每天收看電視90分鐘,27%的兒童平均每天使用電腦玩50分鐘遊戲。由此可見,數字媒體和網際網路在兒童中已經日趨普及,成為兒童生活與學習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數字媒體與網絡的普及卻似乎未給兒童帶來預期中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