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老師從教之初,思考的就是如何教學,如何更有效地教學,如何突破以傳統講授法為特徵的教學方式。他琢磨啊琢磨、研究啊研究,什麼是學生最需要的?什麼是學生最歡迎的?學生缺少的就是他們需要的,學生喜歡的就是他們歡迎的。於是,他想好了對策,民主教學唄,和學生對話商量著教啊!
市教師技能大賽高中數學組第一名的邱小瑾老師,有什麼絕活呢?數學是很多人的噩夢?她因此做了探索,譬如說,她經常用「數學小品」開始她的數學課,這種方法讓學生跳出了以往學習數學的舊框,在輕鬆愉快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可想而知,她的數學課堂,是與刻板、高深的說教「絕緣」的。她的數學課也不只在課堂上,在辦公室裡、連廊上、操場邊都能看到她為學生們講題的身影。甚至有時在節日和假期,市圖書館、肯德基等也成了她的「辦公室」。她的學生,是讓別人羨慕的最「幸福」的學生;她的班級,是年段最優秀的班級,被授予「優秀班級」的稱號。
教研合一,科學發展,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道。古人有「天人合一」思想,陶行知有「教學做」合一觀念。教學中,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長;交流中,學中研、研中學,學研相長。不僅教師教研合一;而且也要我們的學生學研合一,不僅要提高教師教學的學術含量,也要提高學生學習的學術水平。課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教師要知道怎麼教,還要知道為什麼這麼教,研究為什麼的為什麼。教研需要激情,有激情才能有思想。要變學校要我做科研、做課題為我要做科研、做課題。做科研能使我進步、教育更有點子、教學更有方法。因此,要參與教科研,探索教育教學改革之道,撰寫論文和教學反思。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一個想法就記下,能試就試。簡言之,要將研究當作種習慣,達到教研合一、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的自我境界。
有初中數學組就提出「教研就在身邊」、「人人參與、個個成才」、「把題海留給老師,把好題帶給學生」。他們重視對細節問題、重點問題的研究,運用教育教學理論進行分析,能說出為什麼好,好在哪裡。對於「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引入新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等教學中的基本問題都已經達成共識,這對教學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有一種教研模式就是主動請他人聽、評課。通過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及教育理念,取長補短,改進教學。更普遍的教研方式是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途徑與方式。要善於分析各類問題,從中發現有價值的、其他人沒有認真研究的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和課題。
要大膽承擔教科研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學習新理論新方法,並運用新理論、新方法去了解、分析、研究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逐步探索、揭示、掌握其教學規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且也要不斷把研究得出的新認識新觀點、新方法,通過科研報告、論文、論著等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在提升自身的同時,交流、推廣教科研成果。總之,對於青年教師的成長來說,教學和科研猶如教師前行的一雙翅翼只有共同展翅,才能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