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一封炫耀帖 歷代點讚一千年

2020-11-25 騰訊網

[摘要]米芾書工各體,尤以行草見長,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其「刷字」書風至今盛行不衰。他首創以繁密的墨點堆疊成山峰,表現雲雨中山巒的渾厚潤澤,推為文人山水畫的開山巨擘。

紙本,墨跡,行書,縱26.6cm,橫47.1cm。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我們分批展出歷代書畫家的精品佳作,與廣大觀眾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中國書畫藝術的美輪美奐。

經典藏品:米芾《珊瑚帖》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解讀專家:金運昌(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海嶽外史、襄陽漫仕等。祖居太原,遷襄陽,後長期居住在潤州(今江蘇鎮江)。初仕校書郎,擢書畫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他是北宋最傑出的藝術大家之一,造詣全面,主要體現在書法、繪畫與收藏三個方面。

米芾書工各體,尤以行草見長,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其「刷字」書風至今盛行不衰。他首創以繁密的墨點堆疊成山峰,表現雲雨中山巒的渾厚潤澤,效果獨特,前無古人,畫史稱「米點山水」,推為文人山水畫的開山巨擘。可惜沒有真跡流傳於世,我們只能從他兒子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以及後世無數仿學之作中見其端倪。米芾雅好奇石,留下過「米顛拜石」的典故。作為書畫家,他還特別喜歡羅致名硯和各種文房佳器。歷代名家的書畫精品當然更不肯放過。凡經他收藏、品題之物,無不身價倍增,連皇帝也聘用他鑑定內府書畫,堪稱是宋代「首席鑑定專家」。

《珊瑚帖》是米芾的一件紙本行書信札,縱26.6釐米,橫47.1釐米,內容是向別人誇耀自己的收藏。具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略記自己新收到的三件藏品:

1.「收張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題,閻二物,樂老處元直取得。」梁代大畫家張僧繇畫的《天王圖》,上面有唐代大書法家薛稷的題識,又是宰相閻立本舊藏之物,可謂名品。從樂老先生處原價購到,價格不貴,何等得意!

2.「又收景溫《問禮圖》,亦六朝畫。」謝景溫書香世家,三代簪纓。本人官至禮部侍郎、寶文閣大學士、知開封府。他舊藏的《孔子問禮於老聃之圖》雖不知作者何人,但六朝法繪,系出名門,亦為難得。

3.「珊瑚一枝。」珊瑚生於海底,古人在沒有潛水設備的情況下,欲取得一枝,極為困難,故昂貴而稀罕,非一般珍寶可比。米芾此處提到珊瑚,特意加大了字號,寫得異常醒目,可見他對此物的重視程度。

第二部分,隨筆畫出那枝珊瑚,原來是一座「三叉戟」形狀的珊瑚筆架!米芾還在筆架的底座旁添注「金座」二字。可以想見,鮮豔欲滴的紅珊瑚插在明亮耀眼的金座上,色彩搭配是多麼富麗堂皇。

第三部分,畫之不足,又為珊瑚筆架題詩一首:「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當日蒙恩預名表,愧無五色筆頭花。」頭一句狀物,第二句道其來歷。「天支」即皇族。「節相」乃是「節度使」與「使相」二職的合稱,指在中央掛有相當於宰相職銜的地方節度使,屬於位高權重者流。這位姓趙的皇族使相具體是誰,在當時應人所共知,故不必指名。現今卻難以考實了。大宅門舊藏的珊瑚筆架,品位自是超群。因此米芾在三、四兩句詩中自愧乏才,拙筆配不上如此珍品。「名表郎官」是宋代禮部郎中的別稱,米芾曾膺此職,參與朝廷文秘工作,故曰「當日蒙恩預名表」。「五色筆頭花」用南朝江淹「夢筆生花」典故,指傑出的文才。作者的「自謙」手法,更加突出了珊瑚筆架的高貴。

米芾作為性情中人,在書信中隨手「插圖」的事情不止此一例。蔡京之子蔡絛所著《鐵圍山叢談》卷四雲,米芾貶謫出京,曾致信蔡京自訴流落之苦:「言舉室百指,行至陳留,獨得一舟如許大,遂畫一艇子行間。」這封信被蔡絛討來收藏了,可惜沒有流傳下來,與米芾平生的全部畫作一樣煙消雲散了。《珊瑚帖》中的珊瑚插圖遂作為米芾的唯一傳世畫跡,獨存人間。中國美術史家研究北宋文人畫起源者,無不論及於此。意義之重,可想而知。

從書法角度而言,《珊瑚帖》也是米芾中年代表性佳作。其筆勢放縱,使轉靈活,字形參差,布局隨意,卻絲毫不失傳統法度,真正達到了「無意於佳乃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神品境界,是作者豪邁精神與深湛功力的自然組合,極具藝術魅力。蘇東坡對米字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八字評語,於此極為契合。

當然,此帖對於研究中國藝術品收藏歷史的重要文獻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人、其物、其書、其畫,四位一體,小小《珊瑚帖》承載了太多的文化信息,稱為「國寶」,當之無愧。目前,它作為國家一級文物,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每隔幾年,就會在武英殿書畫館與觀眾見面。

相關焦點

  • 北宋書法大家米芾行書《留簡帖》欣賞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
  • 米芾《苕溪詩帖》|八面生鋒,筆力雄渾,瀟灑自然
    《苕溪詩》全稱《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是北宋書法家米芾於元祐三年(1088年)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縱30.3釐米,橫189.5釐米。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該作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全卷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法的典型風貌,是米芾從無錫去往苕溪時所作的六首詩,是他的經意之作。與《蜀素帖》並稱米書「雙璧」。
  • 米芾一生仕途不順 晚年任知軍無為而治
    米芾「無為」而治  季昌雲 徐子健  人物簡介  米芾(1051年—1107年)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天資高邁、人物蕭散,世號米顛。  初到無為的米芾心情很不好,因為無為的「僻陋」超出了他的想像,「無為在淮右,地最僻」,且交通不便,村野散落,人口不到10戶,根本無法與東京(今開封)、洛陽等繁華之地相提並論,就是和他的居住地潤州也不可比。  我們在米芾的一封書簡中看到「濡須僻陋,月十日無一遞,無一過客,坐井底爾」字樣。由此可知,「知無為軍」對米芾來說,名「復官」實「貶謫」。
  • 米芾55歲寫的自薦信,賣弄水利知識,這書法美了900餘年
    米芾《張都大帖》 《張都大帖》又稱《河事帖》,是米芾一封自我推薦信。 此帖作於崇寧四年(1105年),時米芾55歲,為米芾「晚年」佳作,兩年後米芾病故。
  • 米芾的三兒子友知從小才智過人,卻英年早逝
    大兒友仁三兒友知都能繼承父業,米芾當然歡喜,著力培養,稱讚友知為「能書兒」,並提供一切機會讓他出頭露面,顯示才能。他在和兩個兒子一起摹寫家中藏的幾本《蘭亭》帖時,特意讓友知來題跋《三米〈蘭亭〉》,並為之記,就是為了提高這個三兒的知名度,因為當時大兒已經有了書名,要提攜正在成長的年輕人才是聰明的要務。我們不知道這位少年神童在世時究竟為乃父做了多少代筆?
  • 米芾一生精於書法,早年作品秀潤勁利,晚年書風則揮灑自如
    米芾是宋代書法新風的代表人物。宋代書法是能與晉唐相提並論的。宋四家中,米芾同蘇軾黃庭堅三人的書法是北宋書法新風的代表,而米芾名氣主要得益於書法。元佑戊辰(1080年)八月所書的《苕溪帖》和同年九月寫的《蜀素帖》是米芾書法的代表作品,時年三十八歲。
  • 清涼帖帖帖清涼(下)
    《京居帖》,行、楷紙本,縱27.2cm,橫32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用筆含蓄,不激不勵,與米芾其他帖相比,溫和許多,筆畫輕重時有對比,結體造型欹側變化,平添了幾分俊邁超逸之氣。釋文:芾頓首再啟。芾逃暑山,幸茲安適。人生幻法中,為虐而熱為惱。諺以貴所同者熱耳。訝摯在清之中,南山之陰。經暑衿 一熱惱中而獲逃此,非倖 。秋可去此,遂吐車茵。芾頓首再啟。
  • 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米芾刷字!
    照之於書法,那「萬毫齊力平鋪紙上」的筆法,在書法家以氣運腕的作用下,同樣可以「啄」,如《紫金研帖》中「蘇」字的草頭兩點、「之」字上點的寫法;可以「叨」,如帖中的眾多橫畫的起筆;甚至還可以「夾」,這是一種「衄」法,如帖中「其」字的下兩點;可以「叉」,如帖中「物」字收筆的兩撇。
  • 米芾這10個「秋」字,寫得真爽!
    10 - 米芾《蜀素帖》 - ▼ 9 - 米芾《中秋詩帖》 - ▼
  • 大暑來了|看歷代書法大家是如何避暑的?
    早在北宋,我們的大書法家米芾就這麼做過。烈日炎炎,米芾躲進南山之中,給友人寫下了這封信札,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逃暑帖》。▲(宋)米芾《逃暑帖》30.9cm×40.6cm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藏面對暑熱,米芾選擇了「逃」。其實米芾逃離的不僅是酷暑,更是喧囂紛擾的世俗世界。
  • 《逃暑帖》
    《逃暑帖》,紙本,行書,30.9cm×40.cm,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此帖疑為致章惇書札,共有8個字剝去不能辨識,但尚能辨其文意,大概指米芾因暑熱而逃暑於山,幸茲安適。  還是米芾過得悠遊自在,他前半生在地方做官,此時剛轉任「監中嶽祠」閒職,除了幫皇家看護一下廟產,時間全可自由支配。所以,米芾才能帶著一家老小,躲進深山。為躲避酷暑,他盡情享用「南山之陰」,著一「逃」字則境界全出矣。
  • 《秋月帖 》底侃「書聖」
    上述清嘉慶年間金石學家錢泳(1759—1844)摹刻《小清秘閣帖》中的《遠涉帖》傳本,就出自王羲之向當初諸葛亮後代,同時也是好友諸葛顯(生卒年不詳)(圖3)商借祖輩傳家珍寶(《遠涉帖》)來臨習書帖的刻帖本,由此不排除《秋月帖》同樣是王羲之晚年學習諸葛亮《遠涉帖》行草書、文風格之作也未可知。
  • 米芾寫得最「狂」的一幅字,讓你看懂什麼叫做「八面出鋒」!
    米芾的家族與宋朝皇室交好,其目前乃是徽宗皇帝的乳母,自幼便得到了許多書畫的賞賜,在學習書法的資源上,米芾可謂是「宋四家」首位。能夠親見古代名家的墨跡,對於學習書法是一種莫大的好處。在米芾生平所有作品當中,若是選出一件能代表其風格以及水平的,這件作品一定會是這幅《多景樓詩冊》,此作乃是米芾1102年所寫,這一年他53歲,這是其書法最為爐火純青的時候!米芾的這件《多景樓詩冊》可謂是米芾生平最「狂野」的一幅字,看了讓人驚心動魄,800年無人可及!
  • 米芾、傅山、王鐸告訴你三種技巧!
    根據麓風軒總結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經驗,一般用三種辦法可以寫出這種效果:《明 · 王鐸 · 弱侯半山園》「更」字1、第一種辦法是用側鋒疾掃側鋒是相對於中鋒而言的像《清 · 傅山 · 孟浩然詩》寒字、《宋 · 米芾 · 苕溪詩帖》洲字的飛白,就是典型的用這種方法寫出來的。
  • 書法:米芾31歲時所書《離騷經》,字字精工
    米芾(1050-1107)宋代傑出書畫家。初名黻,字符章,號海嶽外史、襄陽溫士,自號鹿門居士。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官至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  米芾書《離騷經》系小行楷,但是大量筆法和結構仍屬楷書範疇,且字跡稍小。原墨跡為紙本冊頁。凡二十六開,每開二幅,每幅五行,每行字數不一。幅縱三十五點五公分,橫三十一點二公分。共2494個字。  此帖為米芾31歲時所書,此帖端莊流利,字字精工,與米芾晚期作品的曠達瀟灑,不入流俗,沉得痛快,有所不同。
  • 民國拓本《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歷經101年 完整全套原拓本...
    記者看到,張先生家傳的這套《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共4函32冊,俱是清宮珍藏的從晉唐到宋元明的書法名家精品力作的碑帖原拓,裝裱製作很精良,歷經百餘年保存完整完好。清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皇帝命人精選內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共134位書法名家大家的精品力作,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在內,由手藝高超的匠人摹勒刻石,並在紫禁城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這些歷代名家法帖刻石嵌於樓內牆上,命名為《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西苑北海閱古樓也因之成為書法家、鑑賞家所嚮往的書法寶地。
  • 2020年農曆「庚子」怎麼寫最好看?歷代名家寫給您!
    2020年農曆「庚子」怎麼寫最好看?歷代名家寫給您!庚子鼠年來了,作為筆耕不輟的書法人,咱們又要切換落款年份了。還好,我們落款主要寫「庚子」!那麼,「庚子」又該怎麼寫更好看呢?魏碑南北朝顏真卿唐代大書法家、忠烈名臣唐玄宗李隆基,唐代皇帝米芾北宋大書法家解縉明代大臣、文學家
  • 米芾雖然為官,但終其一生,未能有所建樹
    米芾缺乏獨立不遷的人格, 缺乏時窮不移的操守, 很容易受到挫折, 隨波逐流。由此, 米芾常在詩作中流露出對時運的感嘆與抱怨。如《蕭閒堂詩》:「誰起蕭閒堂?圖贊凡醜質。昧昧豈我思, 有懷斯士吉。吾生終不逢, 二陵己相失。豢養走四方, 公卿更絕跡。向老交漸稀, 背憎十六七。豐吾九畹蘭, 任汝滿地棘。我豈蕭閒人, 偶然得空壁。美哉何方彥, 精絕入妙筆。君不愧顧長康, 取媚桓溫圖九錫。
  • 圖解米芾八面出鋒,米芾的字勢和用筆密不可分
    但是裡邊蘊含的是米芾用筆的奧妙。米芾字「因筆生勢」每一筆的出鋒方向,在出鋒之前的用筆動作,可能是蓄力,可能是調鋒,都在為變化出鋒方向而努力。出鋒後,每一筆的方向,決定了下一筆的起筆位置,在由此決定整個字的呼應顧盼。這是非常厲害的。所謂八面出鋒,就是米芾用筆之秒,結字之根。有些人總能把米芾寫的很平正,無一點動態活力,應該反省一下出鋒的方向。這是米芾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