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生 好大夫
本文作者:張海生醫生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
據統計,強迫症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
強迫症被稱為「心理癌症」,與抑鬱症、焦慮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OCD)是一組以強迫觀念、強迫衝動或強迫行為等強迫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
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強迫症的臨床表現
自查一下,看看你是否有以下強迫症的臨床症狀?
1、強迫觀念:
強迫懷疑,如總是懷疑沒關好門窗、總是懷疑自己說的話是否正確。
強迫回憶,如講話被打斷則需從頭開始。
強迫性窮思竭慮,如反覆糾纏於一些缺乏實際意義的問題上不能擺脫。
2、強迫情緒:
主要指一種不必要的擔心。
3、強迫意向:
患者感到有一種衝動要去做某種違背自己心願的事,但患者不會真的去做,也知道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但這種衝動不止、欲罷不能。
比如生好小孩不敢抱到窗前擔心自己把孩子扔下去,不敢進廚房擔心自己會拿刀子傷害家人等。
4、強迫行為:
強迫行為是指反覆出現的刻板行為,大部分的行為是非自願的。
(1)強迫檢查:
如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緊,煤氣是否關好,帳目是否出錯,嚴重時檢查數十遍也不放心。
(2)強迫洗滌:
反覆洗手,反覆洗滌衣物,明知過分,但無法自控。
(3)強迫計數:
反覆點數階梯、電桿、路面磚等,為此常常消耗時間耽誤正事,因而痛苦不堪。
(4)強迫性儀式動作:
患者經常重複某些動作,久而久之程序化
如何治療強迫症?
1、確定自己的恐懼線索
(1)外在線索
大多數強迫症朋友恐懼他周圍環境中的某個事物,比如某物體、人或者情境。
如某一強迫洗澡的朋友,經過分析其實自己恐懼的是愛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攜帶這種病毒並傳染給家人。
所以每次從外面回來必須長時間的洗澡。這裡,愛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懼線索。
(2)內在線索
一些讓人感覺羞恥或者厭惡的內在想像、衝動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慮和痛苦。
這一類就是內在的恐懼線索。比如,想傷害自己或親人的衝動,開車時想撞人的衝動,不反覆的去做某一動作就會有災難性的後果發生等等。
外在線索和內在線索並不一定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線索,有些人只有內在線索。
2、確定自己的迴避行為
強迫症朋友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慮,對於可以引發自己恐懼的情境或事物往往採取迴避行為,這一點和恐懼症朋友一樣。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迴避行為。
3、確定自己的儀式行為
儀式行為是為了減輕由強迫思維帶來的焦慮和痛苦而採取的一種儀式性的行為。
儀式行為可以分為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外顯儀式行為比較好識別,如反覆洗手,反覆洗澡,反覆檢查等等。
內隱遺失行為識別起來相對困難,如某人沒有外顯的反覆檢查鎖門的行為,但每次鎖門後他都不放心,這時就會在頭腦裡數1、2、3、4、5,數3遍以後就認為好了,門已經鎖好了。這種在頭腦裡數數的思維就是他內隱的儀式行為。
4、確定恐懼等級
面對一個情境或事物一點都不恐懼,記0分,極度恐懼記100分。
把第一步所確定的恐懼線索依次打分,然後把恐懼線索按得分高低進行排序,每十分一個等級。
5、進行系統脫敏
使自己反覆地長時間暴露於恐懼的想法和情境中,這樣會給自己提供豐富的信息,打破原來的錯誤連接,矯正一直持有的負性評價,最終促進自己對先前的威脅性刺激形成習慣化。
使自己體驗到並相信你所恐懼的東西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可怕,後果也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那麼嚴重。最終建立正常的行為反應模式。
6、阻止迴避行為
通常情況使人暴露在其恐懼的情境中,會讓人感覺到焦慮和痛苦,所以極力迴避這種環境。
這時必須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幫助來阻止迴避行為的發生,只要在恐懼的情境中暴露的時間足夠長,這種焦慮和痛苦就會緩解。
經過反覆大量的脫敏並阻止迴避行為的發生,最終對這類情境就不再恐懼,建立正常的行為模式。
7、嚴格控制儀式行為的發生
強迫思維讓人產生痛苦,儀式行為則能減少這種痛苦。
如強迫洗手和反覆檢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慮在實施了儀式行為之後獲得緩解,結果就認為這種儀式行為是緩解焦慮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從而使儀式行為得以固著和發展。
這一步驟的目的是打破這種儀式行為與緩解痛苦之間的錯誤連接,使人體驗到並相信不實施這種儀式行為其痛苦和焦慮也能得到緩解。
處在焦慮和痛苦的情境中,你會想通過儀式行為來緩解這種焦慮和痛苦。
這時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幫助來阻止儀式行為的發生,這樣反覆練習你會發現,其實不進行儀式行為焦慮和痛苦也會緩解。
最終使儀式行為不再出現。
8、避免新的儀式行為的產生
由於阻止儀式行為你會焦慮和痛苦,所以很多時候你會不由自主的出現新的儀式行為。
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覆洗手,這時你會不知不覺的進行反覆搓手來緩解焦慮和痛苦。要及時發現這些新的儀式行為並進行阻止。
9、行為中止法
行為中止法是用毅力強行中止強迫行為的自控方式,當強迫行為出現時,心裡就默念:「我不害怕,我能控制住它,它不是我的對手」用頑強的意志強行中止強迫行為,由此來抵抗強迫症。
10、替代法
替代法是說簡單點就是轉移法,使用正確合理的觀念、意向和行為,去取代強迫觀念、意向和行為的自控方式,在出現強迫症狀時,立即去回憶或假想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立即去做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各項活動,從而使強迫症狀自然消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