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10個步驟幫你治癒「強迫症」

2021-01-09 澎湃新聞

張海生 好大夫

本文作者:張海生醫生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

據統計,強迫症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

強迫症被稱為「心理癌症」,與抑鬱症、焦慮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OCD)是一組以強迫觀念、強迫衝動或強迫行為等強迫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

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強迫症的臨床表現

自查一下,看看你是否有以下強迫症的臨床症狀?

1、強迫觀念:

強迫懷疑,如總是懷疑沒關好門窗、總是懷疑自己說的話是否正確。

強迫回憶,如講話被打斷則需從頭開始。

強迫性窮思竭慮,如反覆糾纏於一些缺乏實際意義的問題上不能擺脫。

2、強迫情緒:

主要指一種不必要的擔心。

3、強迫意向:

患者感到有一種衝動要去做某種違背自己心願的事,但患者不會真的去做,也知道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但這種衝動不止、欲罷不能。

比如生好小孩不敢抱到窗前擔心自己把孩子扔下去,不敢進廚房擔心自己會拿刀子傷害家人等。

4、強迫行為:

強迫行為是指反覆出現的刻板行為,大部分的行為是非自願的。

(1)強迫檢查:

如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緊,煤氣是否關好,帳目是否出錯,嚴重時檢查數十遍也不放心。

(2)強迫洗滌:

反覆洗手,反覆洗滌衣物,明知過分,但無法自控。

(3)強迫計數:

反覆點數階梯、電桿、路面磚等,為此常常消耗時間耽誤正事,因而痛苦不堪。

(4)強迫性儀式動作:

患者經常重複某些動作,久而久之程序化

如何治療強迫症?

1、確定自己的恐懼線索

(1)外在線索

大多數強迫症朋友恐懼他周圍環境中的某個事物,比如某物體、人或者情境。

如某一強迫洗澡的朋友,經過分析其實自己恐懼的是愛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攜帶這種病毒並傳染給家人。

所以每次從外面回來必須長時間的洗澡。這裡,愛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懼線索。

(2)內在線索

一些讓人感覺羞恥或者厭惡的內在想像、衝動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慮和痛苦。

這一類就是內在的恐懼線索。比如,想傷害自己或親人的衝動,開車時想撞人的衝動,不反覆的去做某一動作就會有災難性的後果發生等等。

外在線索和內在線索並不一定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線索,有些人只有內在線索。

2、確定自己的迴避行為

強迫症朋友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慮,對於可以引發自己恐懼的情境或事物往往採取迴避行為,這一點和恐懼症朋友一樣。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迴避行為。

3、確定自己的儀式行為

儀式行為是為了減輕由強迫思維帶來的焦慮和痛苦而採取的一種儀式性的行為。

儀式行為可以分為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外顯儀式行為比較好識別,如反覆洗手,反覆洗澡,反覆檢查等等。

內隱遺失行為識別起來相對困難,如某人沒有外顯的反覆檢查鎖門的行為,但每次鎖門後他都不放心,這時就會在頭腦裡數1、2、3、4、5,數3遍以後就認為好了,門已經鎖好了。這種在頭腦裡數數的思維就是他內隱的儀式行為。

4、確定恐懼等級

面對一個情境或事物一點都不恐懼,記0分,極度恐懼記100分。

把第一步所確定的恐懼線索依次打分,然後把恐懼線索按得分高低進行排序,每十分一個等級。

5、進行系統脫敏

使自己反覆地長時間暴露於恐懼的想法和情境中,這樣會給自己提供豐富的信息,打破原來的錯誤連接,矯正一直持有的負性評價,最終促進自己對先前的威脅性刺激形成習慣化。

使自己體驗到並相信你所恐懼的東西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可怕,後果也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那麼嚴重。最終建立正常的行為反應模式。

6、阻止迴避行為

通常情況使人暴露在其恐懼的情境中,會讓人感覺到焦慮和痛苦,所以極力迴避這種環境。

這時必須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幫助來阻止迴避行為的發生,只要在恐懼的情境中暴露的時間足夠長,這種焦慮和痛苦就會緩解。

經過反覆大量的脫敏並阻止迴避行為的發生,最終對這類情境就不再恐懼,建立正常的行為模式。

7、嚴格控制儀式行為的發生

強迫思維讓人產生痛苦,儀式行為則能減少這種痛苦。

如強迫洗手和反覆檢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慮在實施了儀式行為之後獲得緩解,結果就認為這種儀式行為是緩解焦慮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從而使儀式行為得以固著和發展。

這一步驟的目的是打破這種儀式行為與緩解痛苦之間的錯誤連接,使人體驗到並相信不實施這種儀式行為其痛苦和焦慮也能得到緩解。

處在焦慮和痛苦的情境中,你會想通過儀式行為來緩解這種焦慮和痛苦。

這時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幫助來阻止儀式行為的發生,這樣反覆練習你會發現,其實不進行儀式行為焦慮和痛苦也會緩解。

最終使儀式行為不再出現。

8、避免新的儀式行為的產生

由於阻止儀式行為你會焦慮和痛苦,所以很多時候你會不由自主的出現新的儀式行為。

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覆洗手,這時你會不知不覺的進行反覆搓手來緩解焦慮和痛苦。要及時發現這些新的儀式行為並進行阻止。

9、行為中止法

行為中止法是用毅力強行中止強迫行為的自控方式,當強迫行為出現時,心裡就默念:「我不害怕,我能控制住它,它不是我的對手」用頑強的意志強行中止強迫行為,由此來抵抗強迫症。

10、替代法

替代法是說簡單點就是轉移法,使用正確合理的觀念、意向和行為,去取代強迫觀念、意向和行為的自控方式,在出現強迫症狀時,立即去回憶或假想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立即去做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各項活動,從而使強迫症狀自然消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旅行治癒療法,治癒你的強迫症、拖延症……
    「都市病」是近年來不斷被提及的一種說話,好像在不斷運轉的地球當中,我們都有病了,各種情緒都像奔騰的猛獸那樣讓你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像「慢性拖延症」、「強迫症」那樣的輕度患者,最好的「藥」,莫過於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種都市病的治癒方式。
  • 如何打破強迫症預後不良、難以治癒的「魔咒」?
    但分享之前,仍然繞不開再提及一下強迫症的病因和本質。 在目前國內外精神科臨床中,強迫症的康復是一個大難題。「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精神障礙」,這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並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知,令很多患者、家屬焦慮,甚至絕望。在大眾眼裡,慢性往往意味著難以治癒,終身服藥,好不了了。 但其實情況並沒有那麼悲觀。
  • 三個步驟改善產後強迫症
    □曹淑芬    產後抑鬱大家都比較熟悉,但產後強迫症的普遍程度並不比產後抑鬱低,只是還未被人們所熟知。    產後強迫症是指在產後發生的強迫症狀,與普通的強迫不同,其強迫症狀多數指向與傷害嬰兒有關的可能:奶瓶沒洗乾淨,孩子會得病;丈夫手沒洗乾淨就抱孩子,會傳染各種疾病。這些念頭往往揮之不去,無法自控,在這些恐懼念頭的支配下,產婦會瘋狂地控制家人的每一個行為細節。
  • 強迫症的表現有哪些?別混淆了,強迫症是心理疾病
    「強迫症」這個詞是近幾年來突然走紅的,很多人開始逐漸將強迫症掛在嘴邊,將完美主義和強迫症掛鈎,也有一部分人將患有強迫症認為是時髦的表現。但就醫學來講,強迫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常常會使人處於焦慮的狀態,時間久了會對人造成很大的危害。那麼,強迫症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八﹞神經行為療法
    文/心之愛 新雨流泉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壹法國強迫症專家發展出的神經行為療法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發展出的行為認知﹝教育﹞自我療法是新近兩種效果很好的關於強迫症的療法。這兩種療法的最大特點是,治療師繞開認知-行為療法中針對強迫思維的蘇格拉底式辯論和認知重塑技術,以關於強迫症的神經生物學原理和大腦功能成像的心理教育取而代之,並逐漸將「強迫症狀是一種大腦功能和化學物質失常的表現」等信念內化到病人心中。
  • 《溫暖的抱抱》搞笑的背後揭露了——強迫症的痛苦
    通過記錄觸發因素可以幫助你預測自己可能會觸發強迫行為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強迫症自救指南tag2:ERP很多強迫症患者避免做觸發強迫行為的事件,來逃避強迫行為,強迫症就像個怪獸,你越躲著它,它反而越強大。
  • 人人都有強迫症?專家:大多數人只有強迫傾向
    作者: 李清偉(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強迫症離我們並不遙遠,雖然並不是人人都有強迫症,但是有人看到不整齊的衣物忍不住整理,看到不乾淨的地方難忍打掃的欲望,沒做完的事總是忍不住一定要做完才罷休。 雖說你我都有一些強迫,但這些都無法構成強迫症。
  • 如何區分「強迫傾向」和「強迫症」
    如果你有的話,可能一定懷疑過自己是強迫症,當然如果你是一個處女座,估計你會心安理得一些。其實,這是對強迫症很深的誤解。1、什麼是強迫傾向和強迫症?我們甚至可以通過互相分享各自的小癖好來增進人際交往……但是,不管我們是給自己打上「強迫症」的標籤,或者是在語言上「戲謔」強迫症(比如常見的「如何逼死強迫症」、「這個動圖治好了我的強迫症」等說法),也別忘了身邊那些真實存在的強迫症患者。
  • 如何區別「強迫症」和「強迫行為」?
    說了這麼多,到底有沒有個診斷標準呢?還真有。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編著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強迫症的診斷標準為: A. 具有強迫思維、強迫行為,或兩者皆有。 B.
  • 強迫症有哪些症狀?
    例如強迫症,它就是困擾大家的一些心理疾病之一。那麼,究竟強迫症有哪些症狀?我們一起看看專家們的詳細講解。   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以及心靈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可是總是會因為種種原因,這種美好的願望難以實現。例如強迫症,它就是困擾大家的一些心理疾病之一。
  • 8張讓強迫症抓狂的圖片,來測試測試你有沒有強迫症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大家身邊都出現過強迫症患者吧?其實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強迫症的。強迫症顧名思義就是強迫自己一定要將某種事物搞成某種符合自己的心意才好。強迫症有時候好,有時候又覺得很煩。
  • 強迫症的表現 強迫症是如何產生的
    在我們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一種人,患有強迫症的人。大家對強迫症應該不是很了解吧。那麼強迫症有哪些表現呢?強迫症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治療強迫症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以下內容吧。強迫症的表現1、經常對病菌和各種疾病敏感,並毫無必要的擔心。
  • 治癒「強迫症」,松鼠吃橘子居然去白絲,圖4個比草莓去籽更牛!
    治癒「強迫症」,松鼠吃橘子居然去白絲,圖4個比草莓去籽更牛!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尤其是飲食這一方面,要求的更高。大家在吃水果的時候,不論是橘子裡面的白絲還是草莓表面的籽,強迫症看了都很不舒服。今天給大家介紹六張治癒「強迫症」,松鼠吃橘子居然去白絲,圖4個比草莓去籽更牛!
  • 疫情下的你是否有了「強迫症」?
    「在強迫觀念下,各式各樣的想法、衝突和觀念會在腦中反覆出現,並且給個人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閆俊說,「很多事情正常人想一想就放下了,而強迫症患者則會一直深陷其中。」閆俊治療過一個強迫症患者,她在幫孩子輔導功課時,腦子裡會不由自主地想「為什麼1+1=2」,去動物園的時候就會想「為什麼人是猴子變的」。
  • 強迫症的自我心理療法
    強迫症病人可以自救嗎?可以的。強迫症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讓它再也「強迫」不了你。 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 強迫症是「矯情」還是病?自測方法在這裡
    其實,強迫症是一種高度致殘的心理疾病,被稱為「心理癌症」,比想像的可怕多了。 強迫症都有哪些特徵?你到底是不是強迫症?快來自測。 01 什麼是強迫症?
  • 強迫症有哪些主要危害
    這些強迫症患者總是覺得強迫症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卻很少真正明白強迫症的危害是什麼。其實強迫症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不僅是心理上的,對患者的生活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強迫症患者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阻止自己的強迫心理,以致對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長期如此會導致睡眠和身體的健康狀態迅速下降。有些強迫症患者,由於長期被強迫症症狀折磨,導致白天情緒低落,無心學習、工作,到了晚上卻要很晚才能入睡,早上又起不來。然後再次陷入強迫的惡性循環,長期無法自拔。
  • 強迫症在童年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很多強迫症患者雖然病發於成年階段,但如果分析其患病過程就可以發現,在他們的童年時代其實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將來可能患病的預兆,如果當時能夠正確應對,可能這些人就能免於未來遭受疾病折磨。那麼,童年時期預示強迫症的症狀有哪些呢?如何進行識別呢?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很多的人在做事情的事情都會有強迫症但是不影響生活,但是有些人的強迫症已經是非常的嚴重。強迫症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困擾。到底什麼是強迫症呢?強迫症的表現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強迫症吧。這些強迫動作大部分都是由強迫懷疑引起的。9、強迫式動作:強迫性動作是指患者在做某一行為時必須按照一套固定的先後次序,並重複做這一系列動作。如果出錯或中間被打斷,又要重新開始,直到患者滿意為止。  強迫症怎麼治療1.心理治療強迫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其發生機制非常複雜,具有相似症狀的患者其心理機制可能千差萬別。
  • 你了解強迫症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強迫症!
    強迫症的世界你不懂收拾房間時一定要把東西按順序擺放、做事有自己特定的規律和邏輯.........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強迫症,你們真是"Too yong to simple"到底什麼才是強迫症?《你了解強迫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