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威龍亮劍,「他」的橫空出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空裝備的成就,帶給國人一次又一次的欣喜、震撼、感動。
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到2011年,回顧那一場「奇蹟」的降臨。
威龍首飛,耀世騰空
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成功!這一天,中國徹底結束了沒有隱身戰鬥機的時代!這一天,殲20威名遠揚,龍騰九天。國之重器威龍,耀世騰空!
2011年1月6日,原本應該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卻被機械分隊王小波打斷——原來他發現發動機的右發有一處漏油。消息一出,大家的心也懸了起來。當日八點,故障被確定為加力燃油分配器薄膜故障,導致漏油。檢查、更換、驗證、還是漏油,重裝、再驗證,直至發動機轟鳴聲在零點的深夜重新響起,四個多小時,「人不卸甲,馬不離鞍」,故障徹底排除,首飛的節點終於保住。總設計師楊偉事後感慨道,「幸虧機務發現及時。」
而後氣象臺臺長陽凌帶領氣象預報團隊「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每天分析上千張氣象圖表,不敢有絲毫馬虎,不敢有絲毫懈怠,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否則會得出迥然不同的結論。經過預報演習、首飛任務更改等數次實戰演練,天氣預報均給出了完美的準確結果。1月7日夜,在最新的權威預報資料的基礎上,氣象臺分析得出:11日為最佳的可飛日。別看只是一個日期,常言說:「天有不測風雲」,要準確預報出可飛的天氣,這項任務實則難乎其難,畢竟入冬後的成都天氣像個小孩子,說變就變。要想摸準小孩子的脾氣,就要多了解它。陽凌和他的團隊做到了。
時間來到11日——中國,成都,黃田壩,溫江機場。
8點,機場區警戒人員就位。
9點,飛行跑道檢查完畢,機務人員就位。
10點,消防車、搶險車、救護車、電源車就位。
10點30分,放飛前最後一次飛機狀態檢查全部完成。
11點,殲20驗證機01架、伴飛的殲10雙座到達指定停機位置。
11點30分,氣象站報告,霧霾消盡,天空放晴,能見度大於5公裡,天氣情況滿足首飛條件。
12點30分,首飛試飛員從機務手中拿過放飛單,在試飛科目鄭重寫下「首飛」兩個字。
12點48分,殲20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讓原本喧鬧的現場頓時變得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站了起來,目光凝聚到殲20。
「抬前輪,保持,離地,騰空!」萬眾期待中,殲20優雅地抬起前輪,騰空而起。殲10雙座飛機也從人們的頭頂呼嘯而過,在後面加速追趕,抓拍殲20起飛過程。
兩架飛機上升轉彎,一圈,兩圈。目睹新型戰機通場呼嘯的震撼場面,有人不住地鼓掌歡呼,喜悅溢於言表;也有人神情嚴肅,始終處於緊繃狀態。
「飛機準備著陸。」十八分鐘的飛行平穩而驚豔,殲20開始下滑、改平、主輪兩點觸地、放傘、收油門、剎車,幾個動作乾淨利落,一起呵成。飛機前輪穩穩地壓在跑道線上,背部的減速傘好似一對伸展開的翅膀,隨著飛機在風中輕輕飄蕩,最終安全著陸。
「首飛成功!」飛機滑行來到主席臺側方莊重行禮。當殲20的座艙蓋打開,地面掌聲雷動,吶喊聲此起彼伏。設計人員、工藝人員、製造人員……所有為這架飛機傾注了心血和夢想的航空人在這一刻才真正釋放掉巨大的壓力,融入歡騰的人群,盡情享受喜悅。
現場的掌聲和歡呼久久不能停歇,網際網路上也迅速炸開了鍋,無數模糊的圖片和視頻被瘋傳。國內媒體稱此次首飛為「有史以來最透明的首飛」,國外媒體也將此次首飛稱作一次久違的「亮劍」。
威龍首飛,耀世啟航,呈現出中國航空工業的高度自信和高速發展,標誌著中國徹底結束了沒有隱身戰鬥機的時代!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時刻——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宣誓,堅決守護威龍安全,堅決完成祖國和人民交予的光榮使命……」
2019年6月13日,北京,一場莊嚴的授旗儀式正在進行。從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羅榮懷手裡鄭重地接過「龍之隊」的旗幟,第3聯合服務保障中隊隊長馬靈威宣讀了他們的出徵誓言:「我宣誓,堅決守護威龍安全,堅決完成祖國和人民交予的光榮使命……」
6月22日,第3聯合服務保障中隊正式進駐閱兵保障駐地,他們將在這裡執行包括殲20戰機在內的閱兵保障任務。
「轟轟…..」又有殲20升空,馬靈威和老搭檔李濤每次都像約好似的,總是第一時間跑到外面仰望天空。不過,他們所在的位置多數情況下是看不到飛機的。幾位年輕人發現後,特意跑過去詢問:「你們是約好了嗎,一聽到飛機聲就往外跑?」馬靈威的神情有些落寞,說:「看一次就少一次嘍!」
原來,作為外場老兵的他們曾經執行過「9.3」閱兵、朱日和閱兵以及許許多多重大軍事演習的外場保障任務,而這一次很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徵程——老兵快要退休了。
7月23日,天氣異常炎熱。11點45分,機務正在對殲20做飛行後的例行檢查。機腹下一根導管上掛著的一滴小油珠,讓龔靈一下子警覺起來。他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勘察,果然發現導管的喇叭口有受損的情況。
「李部,機腹液壓導管受損,需要更換。」聽到對講機的呼叫,李濤立刻丟下手中的飯盒,抓起對講機就往現場跑。但庫房沒有導管的現成配件了,這個消息讓趕到現場的李濤一下揪心起來。此時距離第二天的飛行計劃僅剩20小時。
緊急的現場會議後,大家決定拆卸受損導管,並現場進行三維數字掃描生成數字模型,通過ALIS平臺將信息回傳成都,由內場重新製造。2小時後,成都內場成功收到傳回的數字模型。信息導入,開工生產,一場跨越2000公裡的協同作戰全面打響。內場緊張地製造著,外場焦急地等待著,大家都只有一個信念:20小時內必須更換完成!
「裝車發運。」凌晨2點,歷經5個小時的接力運輸,一個全新的導管經綠色通道被送達,一直守候在現場的工作人員立刻進行更換。1小時、2小時、3小時……時間在緊張地忙碌中不知不覺過去了。
「收工!」更換工作終於完成,李濤高興地說:「我們全程竟然只用了18個小時,這麼快的反應速度,如果沒有現在先進技術的支撐,我們根本做不到。」話音剛落,一股暖意襲來,他抬頭一看,朝陽已鋪滿大地。
10月1日,刺破蒼穹驚碧落,相伴天日萬裡晴,舉國盼望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看著包括殲20在內的一架架戰機米秒不差地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聽著習總書記鏗鏘豪邁的宣言,平日肅靜的指揮部大廳裡掌聲雷動。
100多天的保障任務順利完成,「龍之隊」不辱使命,實現了任務完成率100%、飛機完好率100%、問題處置及時率100%、信息報送及時率100%的奮鬥目標,以完美的答卷為祖國慶生,用無悔的姿態開啟新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