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聰明誤一生,冬瓜海參汆元湯|陳謝詩書畫

2021-01-14 城市情報

天生我材必有用,寫完破詩下廚房。我被聰明誤一生 ,冬瓜海參汆元湯。

【原創】【首發】作者:陳謝(湖北畫虎第一人)

今天本來想錄幾首古人勸學勵志的詩,準備多寫幾幅心想用得著。結果想起蘇軾的那首《洗兒戲作》: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這首看似搞笑實則心酸的小詩,一「望」一「誤」,說盡了自己一生的坎坷,嘲笑諷刺了官場的黑幕。這種公然肆意攻擊在臺上的領導幹部都是「愚且魯」的不堪之徒,居然沒讓他把牢底坐穿,可見大宋國的趙一樽其實還是蠻開明的。

這個蘇軾同志雖然是在中央機關工作過的國家公務員,卻不鼓勵孩子聰明好學當好接班人,反而說他們將來如果想進步,只能又蠢笨又粗野,才有可能穩穩噹噹的當個傻子將軍之類的太平官。

與之相反,那個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他卻寫了一首《責子》詩,責備自己的五個兒子不愛學習: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傢伙,寫這詩的時候才44歲,跟李白白居易蘇軾寫千古名篇時同樣的年紀,在那裡裝老,連洒家這麼大年紀都沒說「白髮被兩鬢」,只是昨天才寫了個「鬢邊白髮暗自生」呢。他自己不要求進步,對革命工作居然撂挑子不幹就跑了,自己又自詡「讀書不求甚解」,還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個什麼呢?好在他最後也想得開,還是自己喝悶酒吧,跟洒家一樣。

說來說去,說的就是這些古代的窮酸文人,不努力工作,不體諒政府,成天牢騷滿腹,寫的東西居然還流芳後世,太不可思議了。跟他們同樣的還有他們前面的那個屈原,洒家在畫屈原像的時候曾經題過一首打油詩的:

蘭兮菊兮不合時,妄議朝政寫反詩,屈子幸未死當世,億萬愚民爭戮屍。

其實屈原要是在今天自絕於楚一樽和楚國人民,還想享受現在這樣的禮遇,很多革命群眾顯然是不答應的,不僅不答應,還要批倒批臭他。

今日寫完破詩下廚房,做了個冬瓜海參汆元湯。還有最後一個愛心包菜 ,繼續用安慶胡玉美豆瓣醬炒了吃,而頭天剩下的滷牛肉加點芹菜胡蘿蔔一炒,又是個好菜呢。

陳謝 2020年3月31日寫於武漢

編輯發布:黎海濱(湖北日報)

相關焦點

  •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出處就是宋•蘇軾《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簡簡單單、直直白白的字面,猛然看使人覺得這人的水平有些那個似的。
  • 蘇軾經歷了什麼,才寫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又比如他的這句「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兩句出自他的一首名為《洗兒詩》的作品,全文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寫於蘇軾為出生的兒子「洗兒」時,可謂表達了詩人極其複雜的思想感情。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詩詞新解: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
    這對多數國人來說是一生中的大日子,甚至是命運的轉折點。學子們十年寒窗,希望考進理想的大學;而父母們則望子成龍,期盼孩子能有出息。然而在古代,有一位大詩人卻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最好愚笨些,他就是蘇軾。蘇軾有一首《洗兒詩》,是這樣寫的: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道家人生感悟,我被聰明誤一生
    「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這句話,點出了很多人的痛苦根源。三國時期的楊修也是因耍小聰明最終遭禍的典型。楊修是曹操門下掌庫的主簿。此人生得單眉細眼,貌白神清,博學能言,智識過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覷天下之士。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園。快竣工了,監造花園的官員請曹操來驗收察看。曹操參觀花園之後,是好是壞是褒是貶沒說,只是拿起筆來,在花園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揚長而去。
  •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聰明與智慧,永遠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一個狀態,很多人覺得當一個人擁有聰明的時候,能靠自己的聰明來給自己謀得福利。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觀念,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總喜歡以機巧之心,來佔取別人的小便宜,總喜歡斤斤計較。
  • 聰明累,蘇軾感嘆「我被聰明誤一生」
    汪焰祥蘇軾感嘆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洗兒》)蘇軾一生屢遭劫難,九死一生,晚年仍難得安生,遠謫瓊崖,冷靜之下,作如此之嘆,可謂切中肯綮。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感興二首》)白居易的體味也許更加明白曉暢。可惜的是,入世久了,從名利場裡適時抽身的並不多見,而「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倒是比比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嘆即是絕佳的寫照。孟子說「富潤屋,德潤身」。如今這世道裡熱衷於「潤屋」的多,而樂於「潤身」的少,坐而論道的多了,「行不言之教」的卻少。
  • 中華好詩詞|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長命女·春日宴》五代·馮延巳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洗兒詩》宋·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為何說「我被聰明誤一生」?又為何說「但願孩兒愚與魯」?
    《書劍恩仇錄》的「慧極必傷」和《紅樓夢》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揭示的道理是相近的,用俗語講,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曹雪芹和金庸所悟到的人生道理,或許正是受到蘇東坡的一首詩所啟發,詩名叫《洗兒詩》,其詩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自稱「我被聰明誤一生」,有人不服作首詩來懟他,都相當高明
    世人將蘇軾封神,稱他為「蘇神」,而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卻全在了這首給孩子們的詩中,就是這首《洗兒詩》。《洗兒詩》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七絕在東坡所有的作品裡不算出名,但卻朗朗上口,很有韻味。
  • 做個聰明的糊塗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可是,蘇東坡有一句話卻讓人唏噓不已:「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是吧?我蘇東坡就是因為太聰明,沒有管理好,致使人生坎坷。中華傳統文化中有一個極高的智慧,那就是做個聰明的「糊塗人」。老湯:首先,我們分析「聰明」與「糊塗」的辯證關係。聰明好還是糊塗好?
  • 2021圓周率書畫掛曆《勁牛奮蹄》出爐 世界記憶奇人湯英牛年掛曆真牛
    湯英先生說:「老牛自知夕陽晚,不待揚鞭自奮蹄。牛勤勞踏實、昂揚向前的精神風貌,象徵著中華兒女在逆境中頑強奮起、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2021牛年,也寓意著全國人民在新徵程上接續奮鬥、再創輝煌。」每年農曆新年前夕,湯英先生都要創作一幅圓周率書畫藝術的生肖年曆,到今年,已堅持有5年。從生肖圖畫的選圖修改,到圓周率π後的數字構成,從字號大小組合,到每個字的填色運用等,都費盡心血。
  • 聰明為什麼反被聰明誤?
    中國有句俗語,即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是說,越是聰明的人,越是容易被自己的聰明所誤。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當然不是!古人雕像因此,「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所詮釋是的並不是聰明,而是假聰明,也就是說,唯有假聰明的人才會被自以為是的「聰明」所誤,換句話說,如果你是真聰明,當然就不會被聰明所誤
  • 蘇軾《洗兒詩》:希望我的孩子傻一點,無憂無慮過一生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我就是因為太聰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誤了一生啊。  我只但願我的孩兒將來愚笨魯鈍,可以沒有災難,沒有禍患,平平安安地官至公卿。  別看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28字,詩裡蘊含的思想卻是幾經波折、費人思量。  一個「望」字,寫出了塵世間父母對孩子的普遍期待;一個「誤」字,卻又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 「三菜一湯」芝麻菠菜豆腐戀冬解膩,山藥蓮子湯健脾益腎!
    今日導讀:「三菜一湯」芝麻菠菜豆腐戀冬解膩,山藥蓮子湯健脾益腎!冬天到了,做菜也要提防寒冷,可以嘗試涼拌菜,讓嘴和身體都少點負擔。煎魚用對了醬汁,也能冷氣全消、胃口大開。太白粉1茶匙、糖半茶匙、紹興酒1茶匙、生抽1茶匙、老抽少許做法:1.切蔥花和薑絲,蒜頭和辣椒切碎,秀珍菇撕成小塊2.豬五花去皮,切片,加紹興酒、生抽、老抽、糖、太白粉及一半姜、蒜拌勻略醃3.蒸盤加秀珍菇,鋪上豬五花,放上餘下姜和蒜頭,加上辣椒,隔水蒸15分鐘芝麻拌菠菜豆腐使用幹煎過的油豆腐,口感酥鬆,搭配汆燙後冰鎮的菠菜
  • 這2種行為屬於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越是聰明的人,越愛幹這2件事,最後反被聰明誤!我們是否經常聽到「為了你好」這句口頭禪,而且不管是說者,還是聽者,都不厭其煩,最後談話交流的效果也很差。
  • 劉伯年:海派書畫篆刻家 偃蹇高人意 蕭疏達士風
    劉伯年因嶽父的引薦,與湯臨澤(1887-1967)結成師生情誼,其在《不佞暗花卉冊》(1937年)的裱邊有一段自題:「此冊為餘三十年前 所制。湯臨翁當時曾譽為直追玉幾山人堂奧。此言褒獎過甚,曷何敢當。往餘習畫屢得翁之言傳,故獲益匪淺。今翁已歸道山,不復追隨杖履。展觀此冊,有不勝山 陽聞笛之感也。因走筆述之,以記與翁一段翰墨因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