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海軍迅速投入作戰,水雷戰起了重要作用。抗戰前夕,海軍只有4個艦隊和一個練習艦隊,120多艘總噸位6.8萬噸的艦艇難敵世界排名第三的日軍海軍。為此,中國海軍制定的對日作戰計劃中放棄落同日本海軍爭奪制海權的任務。
這樣一來,海軍就儘可能避免決戰,中心任務成了在長江和沿海進行防禦阻擊,配合陸軍進行防禦作戰。
在長江中下遊的作戰中,建立落多條阻塞線。除了沉船,建立岸防炮陣地外,就是布置水雷。這些阻塞線確實遲滯日軍行動,有利的配合陸軍作戰。這也讓眾多的內遷工廠、學校、物資等通過長江到西南。
但是當時的海上力量過於懸殊,陸地作戰又有失利。這讓日軍得以佔領長江沿岸的重要城市,有了掠奪中國資源的機會。
日軍在戰爭期間,大肆掠奪長江流域的各種礦產,還設立專門的經濟侵略企業如「華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這是一個成立於1938年,專門從事長江流域各類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開採的公司。
這個公司的總部就在日本駐上海的使館中,各類人員有1746人,主要是將中國的礦產資源進瘋狂的開採,並運輸到日本;並且對礦產進行勘探,對於長江流域的礦藏等進行詳細勘查。這個公司的「調查速報」上通常標有「絕密」,調查人員是由日軍和日本的各種自然科學工作者組成,勘查的手段幾乎動用了當時所有能用的技術。
對於這種帶有侵略性質的經濟行為,自然遭受了新四軍、遊擊隊的打擊。按照侵略者自己的檔案顯示,1943年11月30日在調查一所銅礦時有一個班的日軍被遊擊隊擊斃。結合其他檔案可以發現,幾乎每處礦產都會遭新四軍和遊擊隊的打擊。
日軍為了保證荻港的裝運任務順暢,在銅陵、繁昌建了多個據點。1939年5月18日,國民黨144師433旅炮擊了此處的日軍軍艦和運輸船。新四軍第3支隊為掩護友軍,多次襲擾日軍等。
1939年5月20日,新四軍第3支隊和日軍在烏金嶺附近激戰4個小時,直到天亮才撤軍。
等等這樣的事例,日軍不得不派軍隊加強警戒。晝夜的警備讓情況沒能好轉不說,反而加重日軍的疲勞,情況出現惡化。如此,日軍和他們的技術人員只能晝出夜睡,對於他們的開採任務起到落阻礙作用。
可這並不能抑制日軍的掠奪欲望,為了能掠奪物資,日偽政府頒布一系列法令。對於產品的收購、運輸、銷售都有嚴格的控制,徵收大量賦稅和攤派物資等。
當時日軍為儘可能搜刮,派出大量間諜獲取中國各類情報,比如本文發黃的老照片,就是日軍間諜1938年後拍攝的。這讓日軍如願以償的搜刮民財。
例如在武漢漢陽收購食品時,常以市價三分之一以下的價格購入。日軍靠此極度的壓榨了淪陷區百姓,最典型的還要對礦產的掠奪。
大冶鐵礦是中國第一家近代的鋼鐵企業漢冶萍公司的組成部分和原料供給地。戰前產量曾達50餘萬噸。1938年,日軍佔領大冶後,進行了瘋狂的掠奪。專門成立日資公司,強迫周邊百姓和俘虜為之生產,還搗毀百姓的村寨,令之不能回家。到抗戰結束,日本共獲礦石500餘萬噸。
鐵作為武器的重要原料,日軍對之瘋狂追求。但是日本國內資源種類雖多但極度匱乏,於是日本制定一系列禁鐵政策。比如,在1938年4月要求家具等47類物品禁止用鐵;7月又要求鉛筆刀不準用鐵。
在侵華日軍瘋狂掠奪中國資源的同時,還大肆搜刮舊金屬,以捐獻為名層層施壓,威逼淪陷區繳納金屬製品。
1942年4月3日,偽漢口政府要求各機關團體「獻納金屬」。徵集落銅鐵錫鉛等金屬2000餘斤和銅幣7000多枚。日偽同月令學校「獻納金屬」,強令各縣完成定額的金屬量。若逾期不交,則派偽軍和日軍持槍督促。
民眾不堪其擾,紛紛將家用金屬繳納。
12月中,駐漢口日軍強令夜間戒嚴,一夜的時間搬走落武昌、漢口市區的所有下水道井蓋,運到日本鑄造武器。堪稱最強偷井蓋的,令人笑話。
日軍的大肆搜刮,得「以戰養戰」,但卻極大地破壞落社會原有的經濟結構和基礎,加強了淪陷區百姓對日寇的憎恨和反抗。促進落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