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成功佔領武漢,卻未實施南京大屠殺般惡行,原來是這三個原因!

2020-12-01 騰訊網

過去日本在中國燒殺搶奪無惡不作,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資源確實豐富,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太殘忍,抗日戰爭就是一場抵禦日本侵略的戰爭,中國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日本侵華時期的南京大屠殺事件是所有中華人民不會忘記的事情,並且只要提及這件事情大家的愛國熱情都會噴湧而出,如今在南京還設有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這裡設身處地當時的中國士兵有多勇敢,從這裡也基本能感受到日本的行為有多惡劣。不過後來日本佔領武漢之後卻沒有像在南京一樣大開殺戒,這就讓人很奇怪。

顯而易見不可能是日本人良心發現,他們連血液都是狠毒的怎麼可能停止掠奪和殺戮,原來對方是別有用意。據悉,日本侵佔武漢卻不殺當地民眾主要是想安撫百姓,否則他們的侵略行為就會有更大阻礙,畢竟當大家明白日軍的目的後是不可能容忍的,殺了當地民眾只會給自己多惹麻煩,所以倒不如用「文明」方法實施侵略。還有一個原因是日軍在中國的損傷很大,到達武漢所剩下的規模已經很小了,向當地增兵是很麻煩的,並且日軍是想長期控制這裡,駐紮在此處也更方便向其他地方擴張,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不摧毀這裡的基礎設施,方便以後使用。

最重要的原因是日軍在侵略時期做的事情影響非常不好,讓所有人對日本人有了「偏見」,就像在南京大屠殺時,由於司令帶領士兵對中國領土和民眾各種侮辱,這讓一國之君都看不下去,最終司令被革職了。除此之外還將中國境內的日軍改了稱呼,不過確實僅僅就改了名字,因為所有日軍已經被灌輸侵華的思想,給部隊改名字也只是表面功夫,做給其他國家看得而已,也許只是想掩蓋自己行為惡劣的程度。

事實上日軍在當地做的事情絲毫沒有讓人對其改觀,即使沒有殺人,但對待百姓還是毫不客氣,強搶居民糧食,強暴當地女性,甚至直接設立了一個公娼區,幾乎所有民女都被送到那裡。日本方面也出臺了相關處罰政策,不過前提是必須有受害人上告,然而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性知道,這麼做未來的日子更不好過所以這也是日軍的表面功夫。

相關焦點

  • 日本史學界如何看南京大屠殺
    …[詳細]戰後,國民政府曾設專門機構調查大屠殺,蔣親自呼籲民眾配合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曾命各收復區調查「歷年遭受敵人屠殺案件」及因日軍暴行而死傷的人口。具體到「南京大屠殺」,當局先後成立了三個專門的調查機構。
  •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統率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侵佔南京後,立即對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以及放下武器的被俘中國軍人,實施血腥大屠殺,時間持續6個星期之久。南京大屠殺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期間製造的一起慘絕人寰的暴行,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犯下的無數暴行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是震驚中外的特大慘案。日軍在這次屠殺中,其屠殺規模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實為人類歷史所罕見。我被俘軍民遭日軍集體屠殺有單耀亭等19萬餘人,零散屠殺屍體經慈善團體掩埋的有劉廣松等15萬多具,被害總數達30萬以上。
  •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 兩名青年冒死保存「南京大屠殺」證據,劊子手才得以被正義宣判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1937年12月13日, 日本法西斯佔領了國民政府首都南京, 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分子指揮下, 全副武裝的日軍對我手無寸鐵的南京軍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共計殺害我中國同胞30餘萬人,史稱「南京大屠殺」。
  • 南京大屠殺已過去83年,為什麼我們必須年復一年地祭奠?
    下面這張照片就拍攝自靖國神社,他們把「南京大屠殺」稱之為「南京事件」。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在這座古城進行了長達四十多天的燒殺擄掠,超過30萬同胞慘遭屠戮。(日本侵略者有組織地活埋南京老百姓)記得我第一次踏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被牆上的那一張張照片驚呆了。
  • 日本質疑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 事實是數字少算了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石壁牆上,用中英日等多國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它向世人昭示日本侵略者的罪惡,也讓國人銘記曾經遭受的屈辱與傷痛。然而,這場浩劫發生之後的八十年裡,不斷有人以種種「理由」質疑死難者是否達到30萬之多。
  •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的意義:銘記伸張正義之艱難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人的指揮下,日軍在南京對中國戰俘和居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餘萬無辜的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這樣滔天罪行和暴行當然每個直接犯罪者都負有法律和道德的責任。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認定南京大屠殺的罪惡事實和懲治有關罪犯方面卻歷經曲折,至今餘波不斷。
  • 83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比賽殺人的兩個日軍,最後的下場怎麼樣?
    導語: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民族仇恨,是我們需要謹記的,雖然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對於當年的歷史了解得越來越少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可以遺忘這段歷史。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83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比賽殺人的兩個日軍,最後的下場怎麼樣?1937年,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節節敗退,繼而南京遭遇淪陷,日本軍官松井石根和谷壽夫指揮士兵們攻進了南京城。日本士兵端起槍,拿著刺刀對準了城中無辜的百姓們。
  • 1957年教材已現「南京大屠殺」 現在中小學都學
    昨天,他透露,在他的印象中,1979年前大陸歷史課本中,沒有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任何記載,「比如1958年版《中學歷史教師手冊》『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中,1937年內容只有『日軍侵佔上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簡單記述,全然不提『南京大屠殺』……直至1979年版中學歷史書中,『南京大屠殺』一詞才首次列出。」
  • 但請記住,今天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今天,是我國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開始的日子。每年這天,上午10點,南京全市都會長鳴防空警報,紀念在1937年那場慘案中逝去的30萬名遇難同胞,而每一位南京市民,都要放下手中所有事低頭默哀。到今年,已經82個年頭了。
  • 七七事變爆發76周年 南京新認定10位大屠殺倖存者
    昨天,共有10位老人獲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書,最大的93歲,最小的76歲,「他們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都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都將永久性地成為館藏展覽。」據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歷史的「活人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年來不少老人相繼去世,目前在世的不到200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大多數年邁多病。
  • 日軍攻下了大半個中國,為何唯獨沒有佔領福建省,他在害怕什麼?
    ,為何唯獨沒有佔領福建省,他在害怕什麼?    說到當年日本的惡行,當然是罄竹難書,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另外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年日軍攻下了大半個中國,為何唯獨沒有佔領福建省,他在害怕什麼?
  • 82年前那場決定國運的武漢大會戰
    面對即將到來的武漢保衛戰,中國方面吸取了淞滬、南京、太原等會戰失敗的教訓,決定「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並吸取毛主席《論持久戰》的精髓,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將日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沼。
  •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12月13日,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毫無人性的日軍在這裡留下了暴虐罪行,在戰後的統計中,南京在日軍的殺戮下死亡人數為30萬。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夜,日軍以士兵的失蹤為由試圖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第29軍在言辭拒絕後,遭到來自日軍的射擊,就此七七事變爆發。這是日軍在計劃中發起的戰爭 ,同時,這次戰爭成為日本全面侵華的開端。
  • 南京,曾經的民國夢,中國四大古都之一。82年前遭受大屠殺的噩夢
    雞鳴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晉朝,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入寺送香三柱,佛教氣息濃厚,據說求姻緣也很是靈驗。順著櫻花大道一路走去,可至雞鳴寺附近保存最完整的明城牆。城牆之後,正是聞名於世的玄武湖。老門東是南京古色古香的一片建築群,燒餅、糖人、風箏……感受著南京傳統的居民生活的同時,能在這吃到幾乎所有的南京特色小吃。
  • 2019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由來
    》》》推薦閱讀:2019是南京大屠殺多少周年?南京2019國家公祭日直播時間入口12.13國家公祭日的全稱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主要是為了祭奠誰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所有死難同胞(包含慰安婦)。
  • 南京大屠殺發生後,他從南京帶走10壇血土,多年後才知歹毒用意
    最直接的震撼是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記者的報導,「隨著日本佔領下關,發生了國防軍的大規模屠殺,屍體被混入沙袋,堆積起來,形成一座6英尺高的小山。」南京大屠殺發生後,國際上一片罵聲,日本政府則悄悄召回松井石根擔任內閣成員。松井石根離開南京時,從南京大興鎮帶走了十壇血(混合了中國人的血)。他想要什麼?在東京以南的靜岡縣伊豆山,有一座觀音廟,名為「興亞觀音院」,裡面有一尊觀音。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拉貝和羅森後人「再回首」
    原標題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拉貝和羅森後人「再回首」  約翰·拉貝,《拉貝日記》的作者;喬治·羅森,「羅森報告」或「羅森檔案」的撰寫人。  兩位德國人,見證南京大屠殺,一些場合被稱作「南京好人」。
  • 為什麼當時日軍侵華的時候不挖秦始皇陵?這些原因讓他們望而卻步
    遙感和物探同時都確認,秦始皇陵,既從未被盜過、也未進過水、也無坍塌跡象。這可太厲害了,拜秦朝的能工巧匠,非凡的尋址能力和偽裝技術之所賜,這是2千多年來,質量和運氣都最好的帝王墓了。當然,這令所有潛在的盜墓賊,也包括未佔領陝西的日軍,充滿了挫敗感。以日軍侵略中國燒殺搶掠之所作所為,設定日本一旦佔領陝西,就會千方百計實施偷掘。這應該不算以小人之心去揣度日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