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曾被食指批評:農村來的詩人卻不提農民生活之苦

2021-01-08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兩年前,朦朧派詩人代表食指在一場新書發布會上,面對近些年紅得發紫的女詩人餘秀華,說了一句義正言辭的話:一個農村出來的詩人卻提都不提農民生活的痛苦。

食指此話一出,如同平地起驚雷,瞬間調動起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情緒,讓兩方激烈論戰,好不熱鬧。

時過兩年,當所有人冷靜下來,再回頭審視這件事時,就多了一份理智和包容。

作為同行,同吃詩歌這碗飯,食指為什麼要這樣數落餘秀華,依我之見:在食指眼裡,餘秀華是橫空出世的民間詩人,迅速搶佔了正統詩人的資源,他批評餘秀華,在本質上體現了兩個詩人陣營,兩種詩歌立場,兩種詩歌生態環境的對立。

食指成名很早,毫無疑問是詩歌界的老前輩,「朦朧派」在上世紀80年代異軍突起,食指藉助這個東風,跟朦朧詩派其他詩人,如北島、顧城、楊煉、舒婷等人,在國內詩壇迅速走紅,名利雙收。若排資論輩,他們這些詩人完全有資本以正統詩人自居。

80年代的文學生態環境很好,民間有一種誇張的說法:從樓上扔下去一個蘋果就能砸中半個詩人或作家。作家和讀者都很多,做文學夢的人也很多,文學作品是大部分人的精神食糧,茶餘飯後探討文學,談論詩歌,是一大景觀。因此,那時的詩人和作家,要多麼風光就有多麼風光,被普通大眾當作偶像看待,社會地位很高,所受的禮遇跟今天的歌星、影星沒有多大區別。

然而,隨著近30年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文學不再是唯一的文娛產品,不可避免地走向邊緣化,詩人的生存環境受到擠壓,身上的光環逐漸褪去,失去了昔日那種萬人矚目的榮光,只能躲在小圈子裡自娛自樂。大起大落後,詩人們的失落感可想而知。

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後,不但推出了許多網紅,還造就了不少詩人。擁有寫詩技能的人,如果能抓住機遇,依託網際網路傳播自己作品,大概率可以成為名人。餘秀華恰恰是網際網路造就出來的著名詩人。

餘秀華成名後,發表詩歌、出書、演講、講課的機會越來越多,很快也名利雙收。

老詩人食指看到一名新生詩人可以如此紅火,可以享受到他們幾十年前享受到的所有榮耀,似乎有點坐不住了,醋意大發,就以「衛道士」的姿態,向餘秀華開起了火。

食指出生於1948年,從他出生到現在,尤其在他前半輩子,他經歷了許多苦難,對那個時代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時代因素對個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命運等方方面面的影響非常大。那個時代的藝術家,不論是詩人、作家,還是畫家、音樂家,大多喜歡表現宏觀元素,對苦難題材情有獨鍾。在具體創作上,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較深,有意識地把宏觀元素放在了表達首位,個性化的私人表達則退隱在背後。因此,那個年代許多詩歌未必是詩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是個人命運向時代命運妥協的產物。

在當代,詩歌立場和詩歌生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詩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關注個體命運和個人內心世界。關心自身當下生活,漠視時代變化,表達個人訴求,成為文藝工作者樂此不疲的做法。這種做法的最大弊端就是,使詩歌喪失了幾千年來的「詩言志」的優良傳統,而且大部分詩歌非常口語化,丟失了傳統詩歌的含蓄、凝練和內涵豐富的審美價值,弱化了詩歌的藝術功能和教化功能。

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的詩歌。如果站在上一輩詩人的觀念和立場來看,食指如此批評餘秀華,也有些道理。

餘秀華以及當代許多詩人的詩歌,基本上都是延續當代個體化、私人化的寫作模式。

詩歌究竟要寫什麼?如何表達?表達什麼?幾千年來,似乎是莫衷一是,婆說婆有理。

從歷史看,唐代是古代詩歌的巔峰時期,寫作方式不拘一格,以杜甫、白居易為首的詩人,關心國家命運和百姓疾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詩歌。同樣,以李白、李賀、李商隱為首的詩人,喜歡表達自我感受,同樣留下許多不朽詩歌。

宋朝的辛棄疾、陸遊等人,擅長寫愛國詩,柳永、蘇軾、李清照等人擅長用詩詞挖掘個體生命體驗,兩種風格同樣能分庭抗禮,創造了高峰,不能說誰的好誰的不好。

由此可見,百花齊放是促進詩歌蓬勃發展的良方。況且,每個詩人都有寫作自由和表達自由,他人無權幹涉,詩人寫作時,只要能抓住詩歌本質,能在詩歌中凝注真情實感,這樣寫出來的詩就是好詩。

食指從90年代後,很少再看到他的詩歌新作,他用自己迂腐的詩歌觀念批評餘秀華,似乎有點牽強附會。而餘秀華近些年寫了大量詩歌,創作頗豐,僅從這一點,他沒有比餘秀華做得更好,他批評餘秀華的聲音不足為憑。

不過,餘秀華並非完人,她的大部分詩歌語言直白,散文化趨向比較明顯,整體意境和格調都不夠深遠,如果長期這樣寫作下去,不但自廢武功,還會誤導大眾對詩歌的認知。

作為從農村出身,依靠寫作讓自己擺脫貧困並過上好日子,餘秀華的人生經歷相當勵志,給許多青少年做了好榜樣,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相關焦點

  •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
    莊曉雅1月13日,「朦朧詩鼻祖」、老詩人食指在《在北師大課堂講詩》新書發布會活動現場上批評當紅詩人餘秀華:「看過餘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
  • 新詩人與老詩人:餘秀華與食指
    但是依憑食指對餘秀華具體的指責:「看過餘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我想,食指所謂的對歷史負責是指詩人應拋開個人狹隘小情小調的書寫,應該著眼時代、社會、人類命運、家國情懷的書寫。
  • 詩人食指說了什麼?讓餘秀華回應:這次又被食指強姦了一次!
    最近,著名詩人食指針對詩人餘秀華發表了一段措辭嚴厲的批評,引發爭議。隨後餘秀華微博回應:上次被王家新強姦了一次,這次又被食指強姦了一次。老師批評的對,我一定關心國家,關心小康,而且不進精神病院。同時餘秀華粉絲留言我青年時代就讀過:呵呵。
  •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 餘秀華發文反駁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 餘秀華發文反駁 2018-01-21 17:01 2018年01月21日 17:01 來源:羊城晚報 參與互動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
  • 兩個詩人食指和餘秀華打嘴仗之後,帶給我們的思考
    食指為什麼要義正言辭地批評餘秀華,在我看來,本質上是兩個詩人陣營,兩種詩歌立場,兩種詩歌生態環境的較量和對比。食指一周前在一場新書發布會上指責餘秀華,大意為:餘秀華只知道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
  • 詩人食指與詩人餘秀華吵架,文人之爭,你的神經興奮啥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的一段話,是出自詩人內心的使命與責任,並不是故意的刁難,可沒想到引起了一場文壇少有的吵架,正如有人說,作為文壇的「風流餘韻」,文人吵架不是壞事,圍觀這些文人吵架,總比盯著那些明星的私生活有意思多了。
  • 餘秀華和食指,到底誰在罵人?
    我想我們看待一個詩人,是全面的了解她的詩歌作品還是只看她一部分。顯然,一個詩人的詩歌作品,不能以偏概全。好的如是,壞的也如是。所以,我們可以從一件事一件最起初的事情,來判斷和分析食指說的是否有道理,餘秀華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詩人。
  • 食指與餘秀華:是大牌詩人看不慣業餘詩人,還是另有原因所在?
    這還不算上詩歌作者的環境,背景理解能力這些等。身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食指,他成名很早,大家也是聽著他的詩歌長大的,甚至還有很多人至今仍舊記得他筆下的那些經典名句。從什麼時候開始,文學詩壇之中出現了餘秀華的身影。這個腦癱詩人極具爭議,而且爭議的地方有二點,其一就是對於她的詩,很多讀者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二就是對於詩人的個性與言論,又有著不同的看法。
  • 把女詩人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的大詩人食指,自己寫的詩到底如何?
    食指和餘秀華,兩個本來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詩人,因為一場詩壇論戰被聯繫到一起。食指先生不理解,為何大家要捧餘秀華,他表示餘秀華的存在讓新詩的嚴肅性無從談起,並找了數個論點將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對此,餘秀華用了一篇《兼致食指,不是誰都有說真話的能力》來回應。
  • 詩人的鄙視鏈:喝過咖啡的「食指」看不起「吃過大蒜」的餘秀華!
    自古文人相輕,相較於娛樂圈的糜爛和醜事不斷,文人的圈子這幾年似乎寂寂無聲,沒了早些年韓寒撕逼現代詩人,也沒了李敖罵遍圈子無敵手,文學的發展都在迷茫中踽踽前行,連火花的碰撞都越來越少,著名詩人食指和餘秀華的爭論雖然並不文雅,卻對外人了解現代詩人的現狀有很大的意義。
  • 搖搖晃晃半生,富了的餘秀華比瘋了的食指活得更像個人
    老詩人食指從精神病院出來演講,主題也是這。很多年輕人好奇地問——「誰是食指?」「為什麼不叫中指?」「為什麼不叫拇指?」「為什麼不叫無名指?」對於中國的新詩,這樣的調侃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不知食指的,可能只被動地讀過海子,還不會超過2篇。
  • 餘秀華不是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最打動我的詩人
    作為詩歌的普通讀者,我想我和大多數轉發、購買她詩集的人一樣,並不將她視為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她卻是這些天來最打動我的詩人。作為她的同時代人,我們只需回答,作為此時代的詩人,她的詩是否打動了你,她是否寫出了我們這個時代作為最普泛的人的共同感受?
  • 腦癱女詩人餘秀華談自己走紅:反正就是一陣風(圖)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隨著一首名為《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在網絡「病毒般蔓延」後,餘秀華火了。這個湖北鍾祥市石排鎮橫店村的農婦,被學者沈睿譽為「中國的艾米麗·迪金森(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我不認識艾米麗·迪金森」,餘秀華對此呵呵一笑。她在博客中回應突然的走紅稱,自己的身份順序應是女人,農民,詩人。
  • 詩人餘秀華,色解名詩《登鸛雀樓》
    然而,曾當選湖北省鍾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的餘秀華,卻曾以表面字義色解王之渙的名詩《登鸛雀樓》,簡直斯文掃地,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說此事之前,先大概介紹一下這個前幾年極其出名的餘秀華。  餘秀華,本是一個被人們廣泛同情的苦命女人。  她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
  • 餘秀華盛讚的3句名言:有才華的詩人,連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子的一種感受,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看餘秀華的詩集。因為俗氣和接地氣,因為詩句的不做作開始喜歡上了她的詩。很多人對餘秀華的詩還是抱著一種疑問,那就是餘秀華的詩歌為什麼毫無美感卻能吸引住大批的年輕詩歌愛好者,它詩句背後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 農民詩人王老九:受毛主席接見 不會寫的字畫圈(圖)
    隨著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在網絡「病毒般蔓延」,39歲的湖北農婦餘秀華火了。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伴隨著一場「新民歌運動」的開啟,臨潼詩人王老九等一批農民詩人湧現、備受追捧,並成為那個時代的符號。重新審視早已受冷落的「農民詩人」、「農民詩歌」,如果剝離那個年代特有的一些符號,那些來自田野鄉土的詩作,有著一種久違了的樸素清新的氣質。
  • 餘秀華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得到愛情的人寫不出情詩
    □印象   標籤散去 言語依舊犀利   2014年年底,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讓餘秀華一夜爆紅,之後貼在她身上的標籤還有「腦癱詩人」「農民詩人」,卻很少人會去注意她還寫了什麼。5月15日,當餘秀華來到北京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舉行讀者見面會時,這些標籤已經很少提及了。這兩年,經媒體大量曝光後,大家已經不太好奇她長什麼樣了,更想知道這個人想些什麼。
  • 解讀餘秀華——愛情跌跌撞撞,詩歌才是你靈魂和肉體的拐杖
    題記——命運對她的責難,從她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也是從那一刻起,她開始了頑強對抗生活的自我練習。像野草一樣蓬勃地活著出生時逆位缺氧,導致腦癱這個終身殘疾;高中時因殘疾書寫緩慢,語文被判0分,導致中途輟學;19歲嫁大自己13歲的男人,在孤獨的婚姻中成長為詩人。
  • 餘秀華情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發布:150首情詩,150個很痛的餘秀華
    餘秀華與小馬哥「我的那些愛情詩,都是在我很痛的時候寫出來的。我想,真正能夠得到愛情的人,是寫不出詩歌來的。我因為愛而不得,所以寫了這麼多。」四十依然「惑」在上一本詩集出版後,餘秀華曾兩次陷入輿論,皆因為感情方面的傳聞:和丈夫離婚,被傳有「緋聞男友」。發布會上,餘秀華用其特有機變四兩撥千斤的回應了這兩個問題。戲謔背後,是餘秀華的人生智慧:「婚姻是我自己的,我不能因為這個名聲好或者壞,用別人的看法左右我自己。這個事情做了以後,我能夠得的到自由和快樂是任何人言論所無法給予的。」
  • 餘秀華究竟有沒有被高估?馬未都的解釋,不及老梁客觀
    餘秀華究竟有沒有被高估?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客觀餘秀華是一位爭議性極大的詩人,她身上有許多矛盾點:腦癱患者、農婦、詩人、家庭暴力受害者。如此多的矛盾點,造就了一個極具話題性的人物標籤「腦癱詩人」,火的也很不正常,是網絡時代畸形的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