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話》丨雁門關:一個民族蒼涼的文化符號

2021-01-09 澎湃新聞
《山西話》丨雁門關:一個民族蒼涼的文化符號

2020-12-02 2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雁門關:一個民族蒼涼的文化符號

○李琳

一個讓中國文人日思夜想、魂縈夢繞的歷代邊關戍所,一個讓中國人血脈僨張、盪氣迴腸的心靈朝拜聖地。

雁門關之於中國人而言,寓涵著太多的文化意味。它是大漢民族最後一道自我防禦的象徵,也是歷代「大一統」皇權所及的「榮辱」標誌;它是中華民族內部相互殘殺、屠戮的古戰場,也是這個多災多難民族和諧共處、進而融合為一體的孵化場;它是帝王將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個人意志肆意妄發的大戲臺,也是騷人墨客吟詩作賦、憑古吊今的個性情懷得以張揚的大劇場。

一種交織著文明與野蠻、正義與邪惡、君子與小人的民族情結,一種集結著光明與黑暗、美好與醜陋、血濺沙場與紙醉金迷的悠悠千載文明,在這個朔風凜冽、狼煙繚繞的邊鄙僻野之地淋漓盡致地暴露在漫漫天地曠野之間,常讓接踵而至的後人在一種無法排解的糾結中喟然長嘆。

可以說,雁門關就是中國漫長歷史的一個散發著黯淡光芒的坐標,她以她截然不同於江南水鄉溫婉旖旎的旌旗戈矛、胡笳角聲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前來對天當歌、一抒胸懷,更以其悲歌擊築、狐死首丘的盎盂相擊讓一個又一個的文章巨公淚眼婆娑、長歌當哭。雁門關幾乎成了中國歷代詩人們心中一道永遠揮之不去的夢裡情結。

我們在這裡可以隱約聽到東漢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在長安眺望遙遠北方時的輕聲嘆息:「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霑巾……」

我們在這裡可以恍惚看到北周詩人庾信對著天空發呆:「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門關」;

我們在這裡還可以真切感受到唐朝詩人王昌齡在遐想中的喃喃自語:「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

驀然回首,我們發現生活在1300多年前的盧綸已經衣袂飄飄站在了雁門關的城樓上,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黯淡的夜空裡忽然幻化出了前朝將士雪夜飛騎追殺胡人的壯觀場景。

再回首,盧綸倏然消失,年輕的李賀一襲白衣正迎風挺立在逶迤綿延的雁門山巔。他看不見眼前落葉飄零的肅殺秋色,卻分明看到了漫山遍野閃爍著民族氣節的豪邁雄壯。

雁門關就像一個變幻莫測的魔方一樣,不斷撩撥著詩人們那一根根敏感的神經。

雁門關凝結成了民族的一個符號,那些騷人墨客們沒來的想來,來了的又百看不厭,依依不捨地一步三回頭走了,卻又在他鄉的夢裡繞了回來。

一支筆不僅攪起了詩人心中的漫天劍雪,也攪得中國文學史跟著詩人漫天飛舞起來。

毫無疑問,雁門關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凝縮載體,它承載了中華民族太多的苦難、悲傷,也散發著中國人特有的自信和歡樂,透射著炎黃子孫保家衛國悲壯豪情下瀰漫在曠遠天地間的浩然正氣。

在詩人們如椽大筆的精心描繪下,雁門關形象雖然千變萬化、形態各異,但不變的是那永遠的主題——馬革裹屍、刀光劍影攜裹而來的蒼涼、悲壯和豪邁之氣。

• 本期文章素材來源於《一個民族蒼涼的文化符號》李琳(節選)

• 本期背景音樂素材來源於《遠方的家》《長城內外》第55集九塞之首雄關雁門 《石樂與弦樂 皇帝主題1》 《華夏的大氣 皇帝主題變奏》 於劍飛 《車萬乘》、《明勢》 魏小涵 《秦時明月易水兩岸》 關大洲 《象王行》 黃智騫 《定計》

• 本期朗讀原聲:閆珺

• 本期音頻製作:閆珺

一個徵集

您喜歡錄音嗎?您想和我們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嗎?

錄製您自己的聲音,也許下一期節目裡就能聽得到!

錄製要求:

1、本期徵集和下期節目主題相關的錄音文件,即和山西有關的素材內容。

2、音頻格式為mp3,音頻可為無特殊音效的幹聲,也可自己加墊樂。

3、音頻時長不超過5分鐘。

您可以將自己錄製好的音頻發送至郵箱

sxrbxmtb@163.com

我們將擇優發布。期待您的分享!

原標題:《《山西話》丨雁門關:一個民族蒼涼的文化符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關於千古雁門關,有一些霸氣磅礴的詩句,山西老鄉快來看看
    ,位於山西北部的代縣城北約20公裡的雁門山上。「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古今中外,描寫雁門關的詞句有很多,其中,開國元勳元帥陳毅元帥就寫過一首描寫雁門關的詩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陳毅元帥(1901-1972),不但是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而且是著名的詩人,著有《陳毅詩詞選集》等。建國前夕,陳毅曾兩次親臨雁門關。
  • 從宋金詞裡觸摸山西溫度
    歷史上的大同,面臨諸多強悍的遊牧民族的侵擾,因而修築長城,抵禦外敵,便成為軍事上的需要。今天大同周邊仍有不少長城遺蹟殘留,有些還很完整,已成為大同的一個符號。如白登山、德勝堡、平型關等地,在這些地方發生過多次重大軍事行動,大多已載入史冊。
  • 山西廣武城、寶寧寺、雲林寺
    廣武城在山西山陰縣境內的雁門關下,有新舊二城。舊城始建於遼金時期,東西長約300米,南北長約500米。只在東、南、西三面築有城門,是防範北方擾敵的軍事據點,現存城牆完好。新城始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雁門關北口。
  • 北鬥七星與山西七古城
    北鬥七星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鬥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山西是一個具有悠久中華傳統歷史文化聚集的地區,這裡每一座古城,都是一段中國光輝的故事。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 藝評丨誰是春節文化符號的代表?
    大凡有影響力的節慶,都會有一個代表人物作為其文化符號譜系的代表。如,端午節之屈原、伍子胥,寒食清明節之介子推,沒有這個代表幾乎就沒有這個節慶,代表人物推助了節俗的發展,促進了節日文化的傳播。中國春節這樣一個大的節慶,其文化代表是誰呢?
  • 山西:一座鞋文化博物館 四代鞋履匠人的文化傳承
    這便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座鞋文化博物館,也是一個祖孫四代傳承鞋履文化的見證。  傳承製作工藝祖孫三代不忘匠心  「禮之堯,人之舜,自古王德積古陶;武王始,宣王業,於今,周道遺平遙。」縱觀鞋履發展史,山西作為鞋履的發源地,晉履文化始終貫穿於民間百姓的手工技藝中,融匯在芸芸眾生的民俗生活中,蘊藏在華夏民族的文化遺產中,是歷代人民創造、傳承、享用的文化財富和智慧結晶。  談到鞋履文化,其博物館創始人王國中告訴記者,晉福祥鞋文化的歷史可追溯到民國2年(1913)。
  • 9月22日-23日,山西運城第31屆關公文化旅遊節邀你來觀看
    9月22日,山西運城第31屆關公文化旅遊節即將開幕,本屆關公文化旅遊節以「弘揚關公忠義精神 促進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和運城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2020年8月13日,我們舉行了紀念關公誕辰1860周年暨關公文旅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這次活動標誌著運城弘揚傳承關公文化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作為關公故裡,弘揚傳承關公文化,是我們歷屆市委、市政府義不容辭的文化責任與使命擔當。從1990年起,我們堅持30年舉辦關公文化旅遊節,深入挖掘關公文化時代價值,廣泛傳播關公精神,不斷提升關公文化的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
  • 《灰猴》多視角詮釋眾生百態 主創幽默學習山西話
    《灰猴》多視角詮釋眾生百態 主創幽默學習山西話 導演張璞在闡述影片創作時直言「紮根故土給我非常踏實的感覺」,主創們在敘述角色亮點時更是幽默地和觀眾討論起山西話的語調。
  • 哪個省份歷史文化更厚重?估計爭議頗多,然而談建築山西當仁不讓
    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掘出的規模空前的城址、世界最早的觀象臺、氣勢恢宏的宮殿等等,都和史書中的堯都非常契合,堯舜禹時代成為信史也得到大多數專家的認可(並未最後確定)。陶寺遺址古觀象臺(仿製)到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以後,政治中心越過黃河,略微西去南移,然而也在黃河流域的晉陝豫三省交織處,同時華夏民族的勢力範圍開始擴張,基本上奠定了如今的廣大中原地區。
  • 讀王繼光先生《文化復活與民族復興》有感
    王先生還對易學文化有深入的研究,自號北嶽閒人,現任北嶽恆山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易經協會副會長;近二十年閒居恆山研習《易經》與諸子百家思想,頗多心得與感悟;王先生就是將這些感悟與心得訴諸文字,方有《文化復活與民族復興》大作的問世。讀完《文化復活與民族復興》一書,深深地被王先生悲天憫人和憂國憂民的文人情懷所打動。王先生身處江湖而憂其民憂其君,赤子之心躍然紙上,讀來感人至深。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姓名是標誌社會結構中的一種血緣關係和區別個人的標誌符號。姓名是姓與名兩部分的組合。姓一般是繼承的,並為家族成員所共有,一般與名或字連用。五千多年前,中國便開始採用世襲姓氏。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用以標誌家族系統。
  • 中國文化符號正在重構品牌
    國貨、國潮、國風三浪疊加 從中國文化符號被大眾所接受 提及「中國文化符號」的時候有這樣三個詞,多多少少都會映入我們的眼帘:國貨、國潮、國風。這三個詞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力量,它們用我們的時代背景、用我們的文化去改造了時代發展。
  • 雲媒早點丨山西將打造國家級光伏產業基地
    為此,山西交控集團多措並舉:建立了三級稽核管理體系和稽核追繳長效機制,全面排查封堵服務區調頭通道、入口治超丟軸等潛在漏費點;開發應用了AI數據稽核平臺,全面篩查大車小標、貨車客標等惡意逃費車輛,覆核非法調頭車、跟(闖)關車等「特情車」軌跡,常態化開展稽核工作;全面啟動黑名單限行制度,禁止未補繳逃漏費車輛駛入高速,維護良好的收費秩序;對沒有主動補繳通行費的客戶寄送律師函開展司法追繳
  • 弘揚關公精神 提升運城形象——第26屆關公文化旅遊節明日開幕_地...
    據悉,此次活動圍繞「弘揚關公精神,提升運城形象」主題,堅持政府指導,市場運作,打造關公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拓寬文化展示平臺,力圖進一步助推關聖文化建築群申遺,不斷增強關公文化的輻射力,樹立運城對外形象,提升山西、運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活動由省委宣傳部、運城市委、運城市人民政府主辦。
  • 符號與意義指向:西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學中的秩序與規範
    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對外交流比較閉塞,書面文字使用較少,人們通過口傳文學這種口耳相傳的語言形式,書寫著本族群的歷史、風俗和人情,以此保存並傳承族群的集體記憶,促進族群成員形成對族群價值與規範的認同,從而實現社會秩序有效整合。從口傳文學這一語言符號體系著手,對其中暗含的規則意識進行解讀,不失為解開西南少數民族社會結構秩序密碼的有效途徑。
  • 深度解析:新哪吒的IP宇宙與文化符號
    真正強大的超級IP,必然背靠一個或多個「強共識文化母體」,進行「世界觀創新」,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強大故事」和「強情感內核」,並以角色、道具、場景等,組成可長期延展的「文化符號體系」。如何通過世界觀和情境設計,創造新超級文化符號?
  • 春秋戰國時期山西古秀容遺址:忻州河拱村晉國的第一座文廟
    早在春秋時期的公元前576年,河管村就建起了晉國第一座文廟,那時,山西大部分地區屬晉國,晉文公執政,直到公元前260年,發生著名的長平之戰,連年戰亂,廟宇被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家興旺,再建廟宇,重修寺院。公元730年,河管村再次修復雙文王廟。直至明朝1396年常遇春剿殺秀容縣時廟宇被火燒毀。說起常遇春剿殺秀容縣來,這裡還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常遇春小時候,家庭貧窮,吃穿困難,常玉春在秀容街頭撿吃西瓜皮時,秀容人用腳踩掉西瓜皮,不讓常玉春啃吃西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