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佛家的「十二因緣法」,學佛人都應該牢記的內容,你做到了嗎

2021-01-08 每日一首佛歌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一講

佛陀的因緣觀,緣起的基本原理。包括我執、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時間觀、空間觀,佛陀說法的基本原理和人間佛教的一些基本內容。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講十二因緣,因緣法是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的最主要的緣由。佛陀一輩子說法的內容,不出因緣二字。因緣的屬性是無常,表現在眾生身上是無我,在聖者身上感知,聖者為因緣的證果觀察,叫涅槃寂靜。

因緣法的切入是禪定,其功能和功效是智慧等等。十二因緣的基本概念,就是以胎生學為軸線的解釋。傳統意義上講十二因緣,是把十二因緣的每一支放置在從投胎到死亡,生命的發生、成長路徑上來給予詮釋。十二因緣的內容: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乃至有緣苦惱純大苦聚集。

放生儀軌上就有十二因緣的回向。這十二個生命現象,頭尾相連形成一個鏈條,導致生命在輪迴中輪轉不息。佛陀在十二因緣中,把無明認為是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佛法的修行核心,就是要認知到無明的存在。大乘佛法裡講: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只有到了無明的破除階段,才觸摸到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否則的話,所有的修行,都如隔靴搔癢。

某經典的動畫中有個片段,佛問阿難:「阿難,你看癩皮狗,他在樹上撓痒痒時,它爽不爽?」阿難說:「那個狗在樹上撓痒痒的時候,它爽死了!」 佛陀跟阿難說:「阿難,你是愚痴人也。對狗來講撓痒痒是不得已的事情,因為它有癩皮瘡,叫癩皮狗。對它來說最自在、最爽的事情應該是治好它的皮膚病,撓痒痒並不能治病,所以叫越撓越癢。」

疥瘡是一種真菌感染,渾身會癢。那年普陀山佛學院放假,坐的船上沾染了疥瘡,得病之後每天癢的不得了。到醫院去看病,要求把所有的衣服、被子全換掉,每天身上擦硫磺,才能好。可是每當癢起來時候,撓一撓很舒服,再使勁撓,能撓出血來。什麼叫痛不欲生、癢不欲生。而放眼望去,現在很多人修行,都是在撓痒痒階段。

學佛的修行人身上沒有充分的表達出佛法的自利性,導致後來的修行人在向現在的人學佛,越學越糾結。這就是無明的意思。有些人在解釋無明的時候說無明是等於黑暗,沒有光明。這從字面上來講是對的。但實際上,對沒有光明的人,他可以去尋找光明。而無明人們卻常常意識不到。《心經》裡說「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就是無明的屬性。把對的當錯的,錯的當對的。

相關焦點

  • 佛家的「空」是什麼意思?
    幻生所謂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就是佛家的偶像----諸天佛祖,也都是暫時的,不會永久的存在,為什麼呢?網圖不可不說的一部經即是《金剛經》,在中國禪宗史上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的一部經書,屬於《大藏經》般若部的主要經典之一,主要講述的是大乘佛教的空性與慈悲精神,為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經典,凡學佛之人必須頌持、參悟之書,全經分為二部分
  • 佛法:當「心」成為障道因緣時,有十二個特徵,你中了幾個?
    佛法修行,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修心,因為「一切唯心造」,世間一切的三毒、五欲、六塵、人事、情感、無明、煩惱等都無不皆是由心而起,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心,自然也就達到了佛法修行的目的。網圖佛祖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我們所認知的一切人、事、物,其實都根源於我們自己的心,如果能夠將我們自己的心歸於佛祖所說的清淨之中,那麼一切都正,一切都淨,也就能夠達到覺悟的境界了。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學佛也需要「選專業」,你拜的哪位佛菩薩為師?
    很多人學佛日子不短了,但是仍然懵懂。別人吃素,他也跟著吃素;別人誦經,他也跟著誦經,學佛已久,但是似乎只落得個表面功夫。不過,如果能夠做到吃素誦經,與人為善,學佛的功夫也算是沒有白費。但是相信很多人並不滿足於此,那麼如何「正確且快速」的學佛呢?在此,我談一點自己的愚見和做法。
  • 為什麼很多學佛人修法求財不得,以及地藏法的殊勝
    從整個大因緣來說,這類人本身也是修學佛法的福德資糧、善根不足,所以才會被各種障礙和挫折擊敗退轉。今生,你若沒有被任何違緣打倒,在佛法的道路上一往直前,也是你的福報和因緣。有些人不是,他的業力現前,經歷大風大浪,沒有人與他相濡以沫,沒有人與人風雨同舟,於是放棄了佛法,轉入世間法或者外道中去了。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說:生氣的時候,牢記十句話,火氣立刻消除
    佛說,因緣而來,因緣而往,締結善緣,終有善果!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佛說,學佛之人,必斷惡,行善,方得善果。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佛說,少生氣才能健康長壽,少生氣才能家庭和睦,少生氣才能一生平安。佛說,生氣是惹禍的根苗,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因為生氣才造下了諸多惡業,從而招來了種種災禍。
  • 修行與生活中,應該以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來落實,那是哪八字呢?
    人類的情感始終是永久探討的話題,面對生活中的親情、有情、愛情,種種境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來表達。不同的環境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就如學佛修行的人,遇到情感上的不在少數。那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如何處理好這些情緣呢?本文大茶經以佛家思想來探討修行與生活中,遇到情感等問題,應該以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來落實,那是哪八字呢?
  • 南懷瑾:有的人想知道前生後世,佛告訴你這個道理,你就明白了
    佛家所謂現有的命與過去、未來的因果關係,都是唯心自造,既非因緣也非自然,其中奧妙,一般人實在很難理解。所以佛家有幾句名言: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今生我們所受到的一切,都是前生的業力習性帶來,很難改變;若問來生如何,就看今生做了些什麼。
  • 學佛三書(套裝三冊)
    聖嚴法師以真修實證的智慧,紮實嚴謹的學術素養,透過平實流暢的語言,領你進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奧秘。《學佛群疑》:佛教相信神通和異能嗎?相信風水算命嗎?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密宗是什麼?念佛能消災延壽嗎?持咒有用嗎?魔考是真的嗎?如何修行?如何禪修?個人自修和群體共修有什麼不同?佛教徒能賺錢嗎?能有感情生活嗎?佛教的生命觀合乎科學嗎?佛教的世界觀合乎現代科學嗎?佛教相信世界末日嗎?
  • 佛說:十二因緣法,能度無邊生死大海
    苦:人一出生就是苦,整個世界都是苦。集:人為什麼會苦?滅:怎樣消除苦?道:最終涅槃成佛的狀態。「四聖諦」理論是佛教教義的基礎理論,今天筆者與諸位讀者分享「集」這個道理——十二因緣法。四聖諦傳說釋迦牟尼佛在出家之前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一天,王子出王都東、南、西、北四門,分別見到了出生的人、老人、病人、死去的人,感受到了世界上生老病死四種苦,於是下定決心要出家尋求解脫生死的大道,終於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
  • 南懷瑾老師:因緣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礎
    點擊右上角,關注「惜緣見聞」,為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因果,佛菩薩希望世人自立立人、自度度他,行善積德,救助眾生。——慈悲柳枝水「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佛說一切法,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三藏十二分教,一切不著於有,也不著於空。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緣指生,行指所造的業、前世因為愚痴昏暗,所以造業。行緣識:識是初起妄念,想要託母胎。識緣名色:名色指初託胎後,六根成形即神識與物質的混合體。
  • 這幾點學佛的人千萬牢記
    楞嚴經,作為佛教經書中的重要典籍,其影響力可謂不言而喻,同時楞嚴經被佛教的人譽為」經中之王「,是因為此經關係到佛教的興衰,相傳楞嚴經是支持著天地沒有毀滅的靈書,所以深受佛教及學佛者的追捧與親睞,但提及楞嚴經有何功效,所有學佛者的答案都各有不同,為了讓學佛者能明白楞嚴經的功效,我特意查閱了功德人生
  • 都知道學佛,可你知道《心經》是怎麼念的嗎?
    即使不學佛,很多人也都知道佛教幾部經典《金剛經》、《地藏經》、《心經》等,也都知道佛教幾位慈悲度世的佛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如來佛祖、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還有事件以肉身廣益佛法度化眾生的著名禪師如:達摩祖師、法海禪師、玄奘法師等。進入佛門後,到底哪部經書在佛弟子心中位置最高?
  • 佛說:十二因緣是什麼意思?佛教十二因緣解讀
    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淨,堪為法器。」亦作「 十二緣起 」。佛教「三世輪迴」的基本理論,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緣起,構成三世兩重的因果關係。
  • 佛教:這四個特徵的人,與佛有緣,看看你有嗎?
    佛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諸佛如來是出世間的大醫王,能除一切煩惱障礙,卻不能救拔慧命將盡之人。很多才接觸佛法的善信,經常提問的就是,某位「大師」說我有佛緣,你覺得是這樣嗎?「緣」是佛家認識世界的基本觀念,萬物有緣,才能發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乃至產生結果。佛緣亦是如此,它是指某人和佛有感性上的關聯,甚至有似曾相識之感。
  • 佛教:佛渡有緣人,有這三個特徵說明你與佛有緣!
    佛教:佛渡有緣人,有這三個特徵說明你與佛有緣!佛經有句經典語:「佛渡有緣人,不渡可憐人。」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是聞佛法、修佛法、思佛法,或機緣已經成熟的人。佛法中的有緣人,並不一定只是佛家弟子。芸芸眾生,只要你願意學佛、經常聽佛法、修習佛法,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我們都是佛法中的「有緣人」。那麼,什麼又是「緣」呢?按照佛家意思理解,比如你今天到了一家寺廟,聽到了一位大師說法,那麼這就是「有緣」。緣份又對應到佛家非常重要的因果業力。佛法中人非常注重因緣果報,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先是有緣,最後才因緣和合成果。果也可以理解為報應。佛經有云:「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
  • 人無欲則剛,人無欲則明,學佛修行必讀的八句智慧經
    人無欲則剛,人無欲則明,學佛修行必讀的八句智慧經,你知道是哪一部經嗎古時一首白話詩:「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
  • 佛教:這4種人,不拜佛,也佛緣很深,看看有你嗎?
    佛門有句偈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中有佛的人,不用到寺院,不同天天守著佛像,也是佛緣很深的人。  佛教不是宣揚崇拜神明,真正信佛就是要我們做一個智者,用智慧解除人生的困惑,遠離煩惱痛苦。學佛就是要我們變成一個善解人意、樂觀慈悲的人,更歡喜地去面對人生的苦樂,而不是逃避人生的風雨。學佛也並非讓我們出家,紅塵即是道場,生活即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