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二因緣法」

2021-01-12 然好

話說悉達多在菩提樹下,在甚深禪定中度過了七七四十九天。

就在第四十九天夜裡,忽然覺得苦苦思索的許多問題終於理出了頭緒,困惑多年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迎刃而解;其時他心中感到清明朗然,物我達到了高度的融匯與統一,他甚至不知道有「我」,感覺肉體的屬性已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

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

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這十二因緣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共十二個環節組成,一環扣一環,構成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可以用來解釋一切人生事象。

用「十二因緣法」來解釋人生事象,就很容易知道眾生流轉六道輪迴之苦皆由「無明」而起;也就是眾生糊塗、愚昧、不通曉真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等等,一點也不是正知正見,卻有無數顛倒夢想,種種顛倒夢想就像夢、幻、泡、影、露、電一樣,不真實,易破滅,易粉碎,易變易,快且短暫,不可能恆常不變。

佛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感到不可思議,他自言自語地說:「我所證得的是甚深妙法,唯有諸佛能夠理解,一般人不好理解和信受,恐怕會反過來誹謗正法,造成諸業會導致下地獄受苦,我寧可默默地進入涅槃。」

正在此時,忽聞天鼓發出妙音,香風徐起,祥雲五色,灑淋甘露,空中飄下各種奇異的花朵,天龍八部充滿在虛空之中,大梵天王遙向釋迦牟尼佛致禮,親率諸天護法等,旋即來到菩提樹下,紛紛勸請廣為說法。

後來,世尊終於答應了諸天的勸請,決定為已證得聖果的大菩薩們演說自己證得的華嚴大法,講述菩薩修行的過程以及次弟,教導他們如何從一位菩薩修行成佛。這次弘法一共講了「九會」之多,一切修行成佛的次弟法理盡在其中。

華嚴大會後,世尊深感眾生仍在苦難之中,於是決心作一件人間大事---度化凡夫。

有一天,在鹿野苑,世尊遇到了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一番言語之後,決定度化他們。於是演說起「十二因緣法」:「老死緣生,生緣有,有緣取,取緣愛,愛緣受,受緣觸,觸緣六入,六入緣名色,名色緣識,識緣行,行緣無明,這就是十二因緣法。六道眾生,都是由於貪、嗔、痴而總是處於十二因緣的惡性循環中,『無明』其實就是諸惡業的根源,只要斷掉『無明』這一環,就能從六道中解脫出來了。」

阿若憍陳如聽了世親的教導後,當即於諸法中遠離塵垢,摒棄「有我」的念頭,斷掉一切「無明」,斷絕一切諸苦因,以直覺入聖乘,通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空相境地,充分理解了「十二因緣法」,證得法眼淨。其餘四人也紛紛效仿,最終都皈依了佛陀,成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一批弟子,後來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相關焦點

  • 佛說:十二因緣法,能度無邊生死大海
    「四聖諦」理論是佛教教義的基礎理論,今天筆者與諸位讀者分享「集」這個道理——十二因緣法。據說王子在菩提樹下整整待了七天七夜,所參悟的就是十二因緣法。菩提樹下成道(影視作品)據《長阿含經》《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大智度論》等佛教經典記載,十二因緣分別為: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取、有、生、老、死。
  • 佛說:十二因緣是什麼意思?佛教十二因緣解讀
    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淨,堪為法器。」亦作「 十二緣起 」。佛教「三世輪迴」的基本理論,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緣起,構成三世兩重的因果關係。
  • 佛說:緣分需要因緣
    所有的遺憾歸根到底還是彼此的因緣不夠,人生的愛情和做事沒有失敗,只有放棄。世界萬物皆是無常也都有定數,得不到的總是會那麼幾個,得到的卻要看眼緣。佛說:四大皆空不過過眼雲煙,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換回今生一次擦肩。人生你會遇見誰又會有怎麼樣子的因緣都是有定數的,緣分未到的時候你要耐心的去等待,強求不得,有時候你能得到的也不過是你人生的 一個過客罷了。
  • 細說佛家的「十二因緣法」,學佛人都應該牢記的內容,你做到了嗎
    昌樂法師講解《十二因緣》第一講佛陀的因緣觀,緣起的基本原理。包括我執、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時間觀、空間觀,佛陀說法的基本原理和人間佛教的一些基本內容。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講十二因緣,因緣法是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的最主要的緣由。佛陀一輩子說法的內容,不出因緣二字。
  • 佛說:婚姻是了斷一場因緣
    佛說:大千世界皆是因緣而生,一個緣字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今生能有緣相聚相守餘生就是莫大的緣分,婚姻是前世的延續,今生的了結!夫妻是緣無緣不聚,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前世相欠今生才會相聚,前世不欠今生難以相遇!
  • 佛說:一切萬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緣所生,什麼叫作因緣呢?
    釋迦牟尼佛了解了宇宙生命中這個道理,畢竟無主宰,非自然,「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空是它的本體,因緣所起是它的作用,稱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例如老師講話,必須有緣起,要有生命、思想、身體、呼吸系統、聲帶、嘴、舌、牙齒等等許多因素湊合才能發出聲音,這叫「因緣所生法」。說完就沒有了,故言「我說即是空」。人即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何謂佛教十二因緣,一看就明白!
    本文是寫給那些還不知道十二因緣為何物的讀者看的。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因為現觀緣起而成佛。十二因緣,把世間各種事因事果,都合理的解釋出來,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應受到各位敬畏。何謂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
  •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其實各種病毒或瘟疫或火災等等災難都與殺生有關。  《佛說灌頂經》中佛陀借維耶離國發生的瘟疫解說了殺生的惡報及種種病苦和災難的因緣。
  • 緣起: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因果定律
    世間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為法),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這種說明「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因果定律,稱為「緣起」。在《雜阿含經》卷十二中,佛陀說:「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緣起法表現在有情生命的流轉上,稱為「十二緣起」;表現在世間事事物物的生成上,則稱為「因緣所生法」。
  • 南懷瑾老師:因緣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礎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因果,佛菩薩希望世人自立立人、自度度他,行善積德,救助眾生。——慈悲柳枝水「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佛說一切法,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三藏十二分教,一切不著於有,也不著於空。不有就是空,不無就是有,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用不有和不無呢?不有,不是有,沒有告訴你絕對是空;不無,不是沒有,沒有告訴你絕對是有。
  •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為什麼說女人出家,正法會減少500年
    10-10 14:18:56 來源: 七點閱藏 舉報   《善見律》載:「佛初不度女人出家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01開篇語在佛教的文化之中,人們往往只關注諸佛菩薩的神通,因此常常燒香拜佛以祈求得到護佑,卻不知佛家更有著許多經典的傳承,以讓眾生更清晰的認識世界,認識自己。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緣指生,行指所造的業、前世因為愚痴昏暗,所以造業。行緣識:識是初起妄念,想要託母胎。識緣名色:名色指初託胎後,六根成形即神識與物質的混合體。
  • 佛說人生二十難(精闢)
    佛說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第一難;隨業受生輪迴轉,困頓橫逆迢迢難;布施助人多方法,慳吝未除最貧乏;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佛說人有二十難,富貴學道第二難;凡夫易被名利牽,貢高只因權勢顯;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謙和好禮心有愛,富貴學道也不難。
  • 佛法:當「心」成為障道因緣時,有十二個特徵,你中了幾個?
    網圖佛祖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我們所認知的一切人、事、物,其實都根源於我們自己的心,如果能夠將我們自己的心歸於佛祖所說的清淨之中,那麼一切都正,一切都淨,也就能夠達到覺悟的境界了。
  • 佛說因果之(臨終往生)
    佛陀得道後,住世說法四十九年,一切法皆從佛智出。無量法門無非令眾生了生死、得解脫、成佛道。佛以無上正覺妙智,觀一切眾生,知其根性大小不等。如來慈悲,以無垢方便智,說種種方便譬喻法。為大乘人說『般若六度萬行』。為中乘人說『十二因緣』。為小乘人說『四聖諦』。為一闡提說『五戒十善』。
  • 佛說:生氣的時候,牢記十句話,火氣立刻消除
    佛說,因緣而來,因緣而往,締結善緣,終有善果!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佛說,學佛之人,必斷惡,行善,方得善果。佛說,「不要因為是佛說的就相信,要以理智仔細觀察無誤再相信。」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佛說,少生氣才能健康長壽,少生氣才能家庭和睦,少生氣才能一生平安。
  • 佛說:眾生入門之三種清淨觀法,隨便修習一種,不放棄,能得佛果
    修證圓覺境界的三種清淨觀法,應該以哪個法門為首?只希望大慈大悲的世尊,為參加法會的大眾以及末世眾生布施豐饒的利益。」圓覺菩薩說完後,再次五體投地向佛祖致禮,循環往復,這樣連續請求三次。那時,世尊對圓覺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向如來詢問這些方便法門,以便將豐饒的利益布施給眾生。現在你就仔細地聽,我為你解說。」
  • 泰聖閣 佛牌法相等級分類你知道嗎?
    藥師佛佛教分南傳、北傳,包括接解脫道和菩薩道。南傳佛教注重佛陀和證得阿羅漢果位,並無北傳佛教中的菩薩一說。如果你自覺的話,你就是阿羅漢和闢支佛。阿羅漢是修四諦法而悟道的,闢支佛是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自覺就異於凡夫,覺他就是發菩薩心,要有菩薩心腸,菩薩是覺他,又可以說是「利他」。如果覺行圓滿,那就成佛。一個人,如果自覺就是阿羅漢或闢支佛,如果覺他就是菩薩,如果覺行圓滿就成佛了。同樣,泰國佛壇也是以修行成果為標準來擺放佛、菩薩、阿羅漢以及天神的。
  • 常不輕菩薩競是釋迦牟尼的前身,因與「法華」結緣而得佛果
    此品中常不輕菩薩以其一切眾生常無輕視,並常尊重而得名,佛陀宣說往昔為常不輕菩薩時,與《法華經》的因緣。接經文,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得大勢至菩薩說:你現在應當知道,如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若有誰對他們惡言相加,辱罵誹謗將會獲得極大的罪報,如同前面所說的;而受持《法華經》者所得到的功德,如前已說能獲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清淨。
  • 佛說:情人、夫妻、兒女的因緣,都逃不過這四種關係
    難怪佛說:愛情、夫妻、兒女的緣分的真相,都逃不過這四種關係:報恩、報恩、討債、還債。其實,不光親密關係如此,所有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皆如此。01報恩佛家講前世,今生,來世,每一段都不是割裂的,凡事必有前因,才有後果,這就是因果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