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我國舊時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東南沿海及臺灣、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護神。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林默8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經常引導人們避兇趨吉。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又說她能預測天氣變化,稱她為「神女」、「龍女」。
因林默生前與民為善,升化後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後屢顯靈應於海上,渡海者皆禱之,被尊為「通靈神女」,廟宇遍海甸。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至「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
其最長封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後來清朝同治十一年,要再加封時,「經禮部核議,以為封號字號過多,轉不足以昭鄭重,只加上『嘉佑』兩字。」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不曾有過的。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民間多以碧霞元君為保護婦女生產之神,其塑像側常塑一抱嬰兒之侍者,故稱之為泰山娘娘或送子娘娘。
中國民間素來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媽祖娘娘之間,雖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別,但同樣都普度眾生、捨己為人,成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聞名於世的保護女神。她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她是泰山神的女兒,一種是說她是漢代民女石玉葉,入泰山修煉,後得到成仙。
臨水夫人
臨水夫人又稱順懿夫人。福建和臺灣閩南籍民崇奉的女神。據傳,其姓陳名靖姑,或名進姑。福建人。生平事跡記載紛歧。吳任臣《十國春秋》稱其為五代十國閩王鏻時人。傳說她與林九娘、李三娘義結金蘭,並一起赴閭山學法,師承許旌陽真人。三姊妹得道之後,合稱三奶夫人。閭山派中,有一批道士,奉臨水夫人等三位結義女神為宗師,以紅頭巾作為標記,稱作「三奶派」、「夫人派」,又稱「紅頭法師」。
臨水夫人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24歲時,因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犧牲。她的娘家在福建福州倉山的下渡,但她的婆家在古田;她為民除害、慷慨捐軀之地也在古田臨水洞,後來人們在她殉難之處建立的臨水宮,則是海內外公認的紀念這位婦女兒童保護神的「祖殿」、「母宮」。傳說臨水夫人在保護婦幼上頗有奇效,因而被人民稱為「救產護胎佑民女神」。這是道教中救助婦女難產之神,又被稱為順天聖母,一直受到許多人的信仰,尤其是婦女。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一稱大道公,原名吳夲,吳真君,福建泉州和臺灣閩南籍民所奉的地方守護神。話說他曾任宋代首席御醫,後懸壺濟世,醫德高尚,深受人們敬仰。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民間稱其為吳真人,尊為「神醫」。福建的鄉民建廟奉祀尊為醫神。著有《吳夲本草》一書。
其飛升後,神跡屢現,降魔解厄,逐寇安邦,醫疾療傷,受庇佑沐恩者難以計數。宋高宗時,封大道真人號,寧宗時封忠顯侯。明太祖時,敕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舊時福建泉州多建廟奉祀。傳入臺灣後,建廟也多,為當地醫師及泉州籍民所信奉。
開漳聖王
開漳聖王,唐代人,一稱陳聖王,聖王公。原名陳元光,光州固始人,繼襲父職,任玉鈐衛翊府左郎將,永隆二年(681年),授玉鈐衛中郎將(官秩正四品下),並任嶺南行軍總管。後進階正議大夫,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出生於潁川望族、開唐功臣門弟、將軍世家。幼年時博覽經書,貫通子史。
陳元光將軍自未弱冠之年即隨父率眾南下,直至殉職,始終堅守在福建閩戍地,長達四十二年;治閩有方,開科選才,任用賢士,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勸民讀書。是福建漳州及臺灣閩南籍民信奉的地方守護神。據載,開漳聖王因開拓漳州有功,死後被漳州人奉為神明,立廟祭祀。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是廣東潮州及臺灣潮州籍民所奉的地方守護神。指潮州獨山、巾山、明山3位山神。國王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助政明肅寧國王、惠威宏應豐國王。據傳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封三山國王。據臺灣鄉村禮俗記載,臺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廿五。而粵東地區三山國王出遊則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