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炁言道:道教神化的宇宙觀

2021-01-19 鄧方朔

道教主要是通過神話老子甚至直接宣稱他是宇宙的起源來改造道家的宇宙起源論。漢明帝時益州太守王阜撰《老子聖母碑》稱:「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這是將老子神化為「道」的化身,稱之為宇宙萬物的起源。《老子想爾注》繼承了這種神話老子的餘緒,《老子想爾注》:「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長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道」散而為「氣」,聚而為「太上老君」,「道」就是「氣」,就是「太上老君」的不同的存在狀態,也是世界的本源。一言以蔽之,「氣」是「道」的顯化,「神」是「氣」的神格化。至此,道教關於宇宙起源的神學化思想得以確立。

曾洪流臨摹的《雲氣圖》(資料圖)

老子開天說,成為道教初期最盛行的宇宙生成的解說模式。時至今日,我們從《道藏》中,仍不難翻閱到以主張老子開天思想的經典。較著名的除了《太上老君開天經》外,還有《太上洞玄靈寶天關經》、《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三天內解經》、《太上老君說消災經》、唐代杜光庭的《道德真經廣聖義》、北宋賈善翔的《猶龍傳》、南宋謝守灝的《混元聖紀》等。後來老子開天說逐漸被元始天王開天說所取代,老於作為天地的開闢者和至尊神的位置也為後起的神仙所逐漸代替。葛洪的《枕中書》中將盤古和元始天王融合為一,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元始天王和太元聖母通氣結精而生成的。元始天王與之通氣結精,而生扶桑大帝東王公與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農等五帝是其後裔。

「玄景始分,九氣存焉。」(資料圖)

道教上清派也啟用了不同的神來代替此前老子的至尊位置。出於六朝前期的古上清經《太上三天正法經》就談到這一點,《太上三天正法經》:「九天真王與元始天王俱生始氣之先。天光未朗,鬱積未澄,溟涬無涯,混沌太虛。浩瀚流冥七千餘劫,玄景始分,九氣存焉。一氣相去九萬九千九百九十歲。清氣高澄,濁混下布。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稟自然之胤,置於九天之號。九氣玄凝,成於九天圖也。日月星辰於是而明,便有九真之帝。上之三真,生於極上清微之天;次中三真,生於禹餘之天;下有三真,生於大赤之天」。《太上三天正法經》認為:天本「溟滓無涯,混沌太虛」,後分為九炁,九天真王與元始天王生於九炁之中。後來「九炁玄凝,成於九天」,日月星辰始明,然後才有九真天帝:上三真在清微天,中三天在禹餘天,下三真在大赤天。天炁又生太素三元君、太上大道君、二十四帝玉皇君等。並造「上皇之章」以為寶經,秘於玉清之宮。至黃帝時結土為生民,始興六天之治。

曾洪流臨摹的《玉皇大帝》(資料圖)

成書於南北朝的上清經《上清太上開天龍蹺經》認為「元始天尊」即是「至道玉帝」,「生天元始,是稱天尊;無上法王,號為玉帝」,也認為「元始天尊」是宇宙萬物的根源。該經認為「玉帝」化生為玄、元、始氣,分別在龍漢劫、赤明劫和開皇劫時化生為玉清天寶神君、上清靈寶神君和太清神寶神君,生三清三十六天。

相關焦點

  • 道教信仰中的正能量——炁
    從這個角度看,道教便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宗教。除了義理層面外,道教正能量的代表之一便是炁。何為炁?黃元吉真人這樣解釋:夫人自父母媾精之始,一點靈光藏於胞胎之內,先天元性化為離之陰汞,先天元命化為坎之陽鉛,是謂元炁。即炁為先天元氣,與後天之氣分開而論,先天元炁,為生命之源,可謂十月懷胎,母腹中帶出。
  • 《一人之下》的先天一炁,《俠嵐》中的元炁,兩種「炁」一樣嗎
    在二次元中,有許多種能力系統,其中就包括「炁」的使用,在《一人之下》和《俠嵐》兩部動漫中,都提到了「炁」的存在,那麼它們是同一種「炁」嗎?炁炁,指的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是道教的哲學概念,這更像是一種有靈性的「氣」,而「元炁」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元炁學說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這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對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在動漫中,這種學說被延伸發展,成為了一種奇特的力量。
  • 【學道入門】帶你認識道教神仙——諸天星君之五鬥星君
    五鬥星君就是東、南、西、北、中五方鬥宿之總名,是星宿崇拜的人神化,即北鬥星君、南鬥星君、東鬥星君、西鬥星君和中鬥星君的合稱。 五鬥星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宗教信仰,我國遠古星晨崇拜中,即有群星朝北鬥之說,道教承襲了這一說法,並加以增飾,創造了五鬥星君的說法,五鬥皆與護命延壽有關。道書《度人經》稱,北鬥星君落死,南鬥星君上生,東鬥星君主冥,西鬥星君記名,中鬥星君大魁。五鬥星君總監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世人若是禮儀朝拜五鬥星君,便可消災解難,延年益壽,福壽延綿。
  • 炁和體內諸神在道法中的作用
(一)
    道教中說的炁,內涵相當豐富。若談宇宙的根源,氣與道可以等同使用。所以宇宙演化論中稱"梵黑彌羅,萬範開張",源是一切事物原型出現的根苗、動力。而在神性論中,又稱道散為炁,聚為太上老君。    在道教理論中,道為法之體,法為道之用。這裡又說神炁為法之本。兩者是否矛盾呢?   其實並不矛盾。而且恰恰因為提出神炁為法之本,才將道體法用的觀點具體化了。
  • 「炁體源流」的繼承人即將成為新任天師,所以炁到底是個啥?
    「不要碧蓮」的張楚嵐終於在打敗了張靈玉之後,獲得了龍虎山天師府的天師繼承人的身份,而他所擁有的「炁體源流」一直備受矚目。炁,到底是什麼?這是看了動漫中說起來這個字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單單打出來的時候,鮮少有人能認出來的這個字,是什麼?
  • 道教經典《北鬥經》是本什麼樣的經典?
    且儒書從古迄今,注釋修撰不已,而未及盡,何況道教的經典呢?《北鬥經》,作為道教日誦四品經,祈福禳災,無不應驗。《北鬥經序》指出:其諸謗毀,經有明言,命沉六趣,水失人身,深可悲哀,自致斯苦。本專輯主要引諸經教,及先師之語詳而釋之,又特以粗言而為證者,僅供初入道門者參考,上士高明不足觀。
  • 一人之下:炁體源流風后奇門都是道家絕學,沒點文化都看不懂
    要說《一人之下》採用了宗教文化內容——道教的各種元素,還真的是將很多大家不知道的道教名詞都搬上了二次元的大屏幕。「炁體源流」這個名詞在《一人之下》中的出現基本都伴隨著男主張楚嵐的名字,有主角光環加持的「炁體源流」在異人世界中可是搶眼的存在,其中的「炁」更是異人特異技能的來源,原本以為動漫中說的那些帶有幻想成分的技能與力量太不真實了,畢竟是動漫,神阿鬼啊的,違背各種物理常識,作者頭腦一熱想出來的設定,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誰知一查,「炁體源流」還真就是道教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名詞。
  • 道教中的「五方五老君」指的是哪五位神仙?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與華夏民族共同發展,孕育出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在道教中有著龐大且複雜的神仙體系,例如三清、四御、玉皇大帝等等。這些神仙有的是在天地初開之時出現的,是為神;有的是由人修煉而成的,是為仙。
  • 八識是感知傳遞存儲意識的心王,積精累炁成真自然吐出六根毒害
    本文摘自 大道文明公眾號,作者為天台桐柏山 張鍊師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悟真篇》曰:修真之士,若執己而修之,無過煉精炁神三物而已。奈何三物一致,俱是後天地生。純陰而無陽,安能化形於純陽,而出乎天地之外耶?大眾,未得先天地之陽神與身中精炁神相配,終不為仙。大修行人,先明此神,而敬憚之。若能明了,即神仙矣。此神之功,能驅用四心神、四智神、八識神。非特能用,能使之變化。《陰符經》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而所以神也。
  • 從太歲「平安瓶」來說說道教符籙的密碼
    說到這道教「符籙」,對很多信眾來說,都很神秘,除了知道符籙為道教特有又頗具神通外,對其他方面常常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來說說,符籙的奧秘。各類符籙符籙是道教傳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用硃筆或墨筆所畫的一種點線合用、字圖相兼、且以屈曲筆畫為主的神秘形象。符籙源於秦漢期間懸掛「桃符」的習俗,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
  • 中國道教神仙譜(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從天地水處取三炁,合在三焦結成聖胎。結成聖胎後,於三元節而吐出三尊。春一月月望即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紫微聖誕;秋一月月望即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清虛聖誕;冬一月月望即十月十五下元節水官洞陰聖誕。後三神下凡,即為堯、舜、禹三帝。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攝。十一月冬至一陽生,正月三陽生,三陽而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十五,天炁圓滿。
  • 道教諸仙神列表下
    五炁真君: 又名五星君,五曜星君,五德星君,是道教的五位星神。三省主理神霄府之政務,九司的主神,(天雷上相)(玉府左右僕射)(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判府真君)(玉樞使相)(鬥樞上相)(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三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雷霆泰省)雷部諸神雷祖座下侍者:(雷聲普化天尊右侍者石雷將軍)(雷聲普化天尊左侍者青雷將軍)(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雷霆總司神威蕩魔霹靂真君)五方雷王:(南方神化雷王卓濱
  • 道教為什麼說不能用手指月?其中暗藏趨吉避兇的法門!
    圖文:#嗣漢天師府#,龍虎山道教在很多人的童年時代,會被父母告誡說,不能用手指月亮,否則是要爛耳朵的!等長大以後,覺得那只是父母唬人的玩笑,但事實卻是道教中的禁忌。道教裡關於日月的禁忌還是很多的,且比較普遍。如「不得輒指三光,久視日月。不得裸露於三光,不得呵罵於日月」等等。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對待日月三光呢?
  • 道教神仙稱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的區別
    道教神仙稱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的區別。 天尊 是道教神仙體系裡對地位最高的神明的一種尊稱,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道教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源。
  • 自然生人第三講:生神降炁調理五臟混合百神,聚其陽精消陰累鍊度受化更生成自然人
    《救苦經》指出: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別體。前面說到,還將上天炁以制九幽魂,自然天上混無分。救苦諸妙神善見救苦時,自然天炁歸一身。《救苦經》指出: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元始初生以混洞太無元天寶玉皇之一炁以生三炁,三生九炁以至萬炁,成天立地,開物成務,使天地鬼神各有攸司,井井不紊。人和罪魂,也是如此。
  • 能呼風喚雨,運化乾坤:道教神仙手上最厲害的三把扇子
    同樣是承載傳統文化的道教,也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它與扇子有著不解之緣,道教將扇子作為一種法器並稱之為「法扇」。道教在修煉外丹時期需要在丹爐裡煉製金丹,扇子一開始是用來扇風催火的工具,後來逐步被賦予鎮煞驅邪的寓意。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多位神明手中所持的寶物就有扇子,如道教道祖太上老君用的陰陽扇,八仙之鐘離權用的芭蕉扇,薩天師用的五明降魔扇等等。
  • 道教的神仙都長什麼樣?為什麼有的仙風道骨,有的樣貌醜陋?
    東漢中葉,漢留侯張良的九世孫張道陵於蜀地鶴鳴山修煉,聲稱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並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創立了五鬥米道,即道教的前身,至此道教作為一個宗教團體被正式創立。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基礎,結合了原始的鬼神崇拜發展而來,因此道教也成為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吸納了許多神仙信仰,包括民間俗神、先天之神、自然神等等。
  • 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吉誕!
    、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總稱。可見,三官大帝信仰不僅由來已久,而且在道教信眾影響深遠。在道教祈福科儀、《四品經》等都將三官大帝和《三官經》特別尊崇。三官大帝本是元始天尊的靈胎聖體據《歷世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炁;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炁;於洞陽風澤取晨浩五炁,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
  • 存神——道教上清派精妙法訣
    道教中人非常重視對大腦的保護和修養,認為這是延年益壽的第一關鍵。無論是存神內視,還是房中行氣,最根本的目的在於維持大腦功能的最佳狀態,這在丹經中叫作「還精補腦」。「存神」釋義「存神」、「存思」、「存想」等方法,是道教靜功中精妙深邃的功夫。它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於唐宋之際達到極盛。所謂「存神」,即在入靜的狀態中存想各種神靈。
  • 帶你了解神奇的道教八神咒!
    對於我國的宗教體系,除了外來宗教之外,土生土長的道教是大家最感興趣的文化系統了。曾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穩固皇權之用,神秘之處令人神往,尤其港臺電影中道教降服殭屍、惡鬼所用符咒、咒法,更是勾起了我們的好奇心。那現在被我們知道的道教神咒都有哪些呢?又是念來做什麼用處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詳細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