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明暗——從《偽君子》看莫裡哀對文藝復興文學的繼承性

2021-01-10 慧心拾文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以人文主義為主流,人文主義者要求個性解放,重視人的價值,提倡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應該去追求知識,探索自然,反對蒙昧主義、神秘主義。而文學的古典主義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反撥,藝術形式上,和文藝復興一脈相承,而反撥則是人文主義對個性解放的過分強調,導致語言不規範、藝術形式雜亂。莫裡哀的小說《偽君子》就是對文藝復興文學的繼承,即以人物為中心,反對宗教思想。

莫裡哀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喜劇大師,代表作《偽君子》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展現了莫裡哀「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境界,表現了反封建反宗教的主導思想。文中的主要人物答爾丟夫是當時的封建教會勢力的代表,以他荒誕不羈的行為反映宗教的虛偽和假仁義,揭露教會中的卑鄙無恥行徑,既體現出戲劇的中心,也表達了對文藝復興時期反封建反宗教思想的繼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評價《偽君子》時認為:「莫裡哀所寫的答爾丟夫不只是一個答爾丟夫先生,而是全人類的答爾丟夫的總和。」他虛偽狡詐、貪財愛色、卑鄙無恥,答爾丟夫已成為「偽君子」的代名詞,是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其最大的藝術特徵便是偽善,這恰恰符合人文主義的核心「反宗教」。答爾丟夫表面上是一個神聖的苦修士,實際上他表裡不一、貪圖享受、奸險惡毒。他假裝不愛錢財,卻誘騙奧爾恭,將其全部家財收入囊中。戲劇通過對答爾丟夫教會主義的抨擊,達到了揭露封建教會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思想和宗教對當時社會的危害。

《偽君子》突破了古典主義以悲為主的戲劇原則,採用了悲喜劇交織的模式,展示人類的情感現狀,布瓦洛曾稱莫裡哀為「靜觀人」,體現了莫裡哀對人情世態的細緻觀察,他認為:「喜劇的責任是在娛樂中改正人們的弊病……」魯迅也曾說:「喜劇就是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引起世人的警惕。」莫裡哀運用巧妙的情節,將宗教徒的虛偽假義、卑鄙無恥揭露給世人看。

1. 狡猾善變

狡猾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體現,答爾丟夫的狡猾是一種陰險的性格,它為所欲為,善用心計又喜歡阿諛逢迎,凡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以自我為中心。在劇中當奧爾恭的兒子達米斯揭穿他的真面目時,他毫不驚慌失措,以一通激烈的自我咒罵,表明自己是被冤枉的好人,輕而易舉的贏得了奧爾恭的信任,不僅把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而且使用狡詐手段將達米斯趕出家門,巧妙的佔據奧爾恭的家產,聲稱「這是上帝的旨意,應該遵從」。當奧爾恭發現答尓丟夫的騙局時,他翻臉不認人,立馬現出醜惡的面目,加害奧爾恭,欲置其於死地,並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的狡猾美化。在劇中,莫裡哀為答尓丟夫安排了兩處危險境遇,他竟然都能化險為夷,並且成功的嫁禍他人,可見,這個「故作虔誠的奸徒」的狡猾和虛偽非同尋常,也強調了這類人物的危險性和可怕性。十七世紀初期的法國,天主教會統治一切,不僅以公開的形式支配著市民的日常生活,還以慈善行動為幌子,隱蔽的進行罪惡行動,《偽君子》中的答尓丟夫便是典型的代表。

2. 虛偽醜惡

虛偽者的可惡就在於他的欺騙性和隱蔽性,答尓丟夫就是一個帶著面具的偽善者。表面上,他善良、救困濟難,但實際包藏禍心、加害他人、自私自利,他這種偽善的形象貫穿戲劇始終。《偽君子》暴露了偽善行為的一切醜惡,它的鋒芒所向,是瀰漫在貴族上流社會中的虛偽,特別指向反動的教會勢力。答尓丟夫在劇中的社會身份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因此他的社會生活必須符合他的身份,莫裡哀讓他隨身帶有鬃毛緊身和苦鞭,一出場,他就吩咐僕人:「勞朗,把我的鬃毛緊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來」,處處顯示自己超凡脫俗的高士身份,此外,他還在公共場合故意裝樣子,一會兒長籲短嘆,一會兒又閉目沉思,好像是在真誠的祈禱。那麼,在背地裡,答尓丟夫又是什麼樣子呢?他一頓晚飯,「很虔誠地吃了兩隻竹雞,外帶半隻切成細末的羊腿」。答尓丟夫形之於外的精神生活和發之於內的情慾要求形成尖銳矛盾,而偽善是遮蓋這種矛盾的紗幕。莫裡哀在《唐·璜》中曾說道:「偽善是一種時髦的惡習」,這種惡習瀰漫在17世紀法國的上層社會,莫裡哀的《偽君子》無疑深刻揭露了這種醜惡現象。

3. 貪財好色

作為一個偽善的教徒,答尓丟夫自然不能顯示出自己貪財好色的本性,在人前還要處處顯示出清心寡欲的模樣。在看到女僕露出胸衣時,他掏出手帕,用嚴厲的口吻教訓女僕說:「把你的雙乳遮起來,我就不能看見這種東西,看了會受傷,引起不潔的念頭」,儼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但其實他是一個十足的好色之徒,在奧爾恭許諾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後,他還對其妻子表露愛意,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壞蛋。別人施捨得少時,他說:「太多了,一半已經太多了」,並且當眾散發給窮人。但當奧爾恭把全部家產贈予他時,他不僅不滿足,還妄圖霸佔他的妻子和女兒,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即可利用上帝,又可仰仗皇權。當然,答爾丟夫的禁慾表演不會得到追隨,也沒有神聖之感,他僅僅在表面上依附教會,但實際上還是追求世俗的享樂生活。莫裡哀通過這個形象,揭露了極其深刻和尖銳的社會矛盾,給那些披著羊皮的「答尓丟夫們」以有力打擊。

《偽君子》是莫裡哀在創作高峰時期的重要作品,全劇的人物可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偽君子答尓丟夫、奧爾恭和他的母親柏奈爾夫人,另一邊是女僕桃麗娜、奧爾恭的妻子歐米爾、女兒瑪麗亞娜、兒子達米斯、妻舅克雷央特等。前一個陣營裡的人,封建保守,敵視任何的開明思想,崇尚禁欲主義,反對一切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而後一個陣營的人則是人文主義的代表,提倡以人為本,追求自由戀愛和幸福,他們都認為答尓丟夫是一個裝腔作勢的偽道德君子。這不僅是兩個陣營的較量,更是封建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對抗。

劇中運用的對照手法給人以深刻印象,答尓丟夫的偽善和另一陣營人的善良,奧爾恭對答尓丟夫的崇拜迷信和歐米爾、達米斯、桃麗娜等對他的不屑,兩相對照,產生強烈的舞臺效果。答尓丟夫接受小恩小惠時的矜持和後面欣然接受奧爾恭的全部家產形成決然反差。奧爾恭妻子生病了,但他卻一個勁兒的問:「答尓丟夫呢?」但當答尓丟夫的醜惡面目暴露之後,奧爾恭則認為他:「表面上假冒虔誠,萬分動人,內裡卻包藏著一顆萬分險詐的心、一個萬分惡毒的靈魂」。這種前恭後倨的態度十分滑稽,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莫裡哀認為:「一本正經的教訓,即使面面俱到,也往往不及諷刺有力;規勸大多數人,沒有比描畫他們的過失更見效的了。把惡習變成人人的笑柄,對惡習是重大的打擊。」除了答尓丟夫之外,奧爾恭的形象也是值得注意的,他是一個具有濃厚封建主義思想的富商,對於宗教狂熱的崇拜,使他變成一個被「牽著鼻子拉來拉去的人,」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被答尓丟夫捉弄的暈頭轉向,變成一個冥頑不靈的傻瓜。他極端反對自由思想,身上保留著封建家長那種獨斷專行的作風,家裡所有的人都得無條件的服從他的意志。奧爾恭的形象是有典型性的,他的愚昧無知、形式主義的宗教狂熱、保守封建的家長作風,都是那時法國資產階級的典型特徵。十七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雖然在經濟上有了雄厚的力量,但在政治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階級,所以他們依然遵從專制君主,並把這種倫理道德作為評價他人的準則。

總之,《偽君子》中體現出的鮮明的人文思想,正是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展,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一切以人為本。在文學史上,莫裡哀是文藝復興時期優良傳統的繼承者,《偽君子》的故事發生在普通的資產階級家庭中,作家通過家庭人物之間的關係,展開廣闊的社會畫面,真實再現了十七世紀法國的資產階級家庭現狀,揭示了封建主義與人文主義抗爭的歷程。

相關焦點

  • 透過莫裡哀看現代《偽君子》
    提到莫裡哀,人們總是先想到《無病呻吟》《偽君子》《慳吝人》等傑作。其實,除了作家的身份,這位戲劇天才同時也是演員、戲劇活動家,他還創建了古典主義喜劇和法國芭蕾舞喜劇。他的作品從17世紀流傳至今,無數次被搬上舞臺,被重新解讀和演繹,經久不衰。其中,《偽君子》不僅是戲劇史上的巔峰之作,同時也開啟了莫裡哀以手中之筆批判社會現實問題、反封建反宗教統治的全盛時期。
  • 三百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看莫裡哀的《偽君子》?
    7月3日至5日,天橋藝術中心迎來2019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的重頭劇目——由著名立陶宛導演奧斯卡·科索諾瓦斯執導,立陶宛國家話劇院演出的莫裡哀喜劇《偽君子》。由於導演一向擅長將經典戲劇融入當代的共鳴和當下的思考,這部作品就把莫裡哀時代的「偽君子」和今天的社交網絡聯繫到了一起,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
  • 被顛覆的莫裡哀 永不退場的偽君子
    ◎今葉    莫裡哀寫於17世紀的五幕喜劇《偽君子》,用客廳劇的方式,講了一個教會騙子答爾丟夫混入富商奧爾貢家,圖其財產,勾引其妻子,差點導致奧爾貢家破人亡的故事。結尾的翻盤得益於國王的英明決斷,堪比包公斷案,幫助百姓識破了偽善,保住了財產,答爾丟夫被捕入獄,有情人終成眷屬。
  • 莫裡哀的《偽君子》,寫的是法國統治者的虛偽,社會的不公正
    莫裡哀畫像最近看到法國的「黃馬甲」運動持續許久,凱旋門上滿是塗鴉,法國總統宣布了各種應對的舉措,但是我的腦海裡,想起的卻是法國文豪莫裡哀的那部《偽君子》。偽君子的話劇表演但是答丟夫不僅僅看中了奧爾恭和前妻的女兒,奧爾恭的家財,甚至還有奧爾恭的最近新娶的妻子艾耳密爾。而艾耳密爾則是西方文學作品中難得的賢惠的「後媽」。
  • 《偽君子》即將在北京上演,全新演繹莫裡哀的經典作品
    6月23日下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了以「透過莫裡哀看現代《偽君子》」為題的大咖講座活動。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沈林、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教授彭濤、北京大學外語學院法語系副教授羅湉及主持人安妮,在不到2小時的活動時間裡,圍繞《偽君子》文本及戲劇,進行了一次有趣又有營養的精彩對談。
  • 莫裡哀《偽君子》的藝術特色。
    莫裡哀,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偽君子》《慳吝人》(又譯《吝嗇鬼》)《無病呻吟》《唐璜》等。
  • 莫裡哀《偽君子》:娶了別人女兒,繼承了家產,又惦記起來嶽母
    《偽君子》的文學創作價值是與其作者莫裡哀無法分開的,莫裡哀是不但是當時優秀的喜劇作家、演員,同時也是芭蕾喜劇的創始人之一,是17世紀最重要的古典主義喜劇作家,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六二二年一月十三日生於巴黎一個著名的富商家庭。莫裡哀在克萊蒙中學認真地學習了拉丁文。據傳,他在一個中學同學的內府裡聽過著名哲學家伽桑狄的講學。
  • 2014年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考點:莫裡哀《慳吝人》
    莫裡哀《慳吝人》,大綱更換作品,原為《偽君子》。第一幕第四場;第四幕第六、七場;第五幕第六場。  作者簡介。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莫裡哀」是他參加劇團以後用的藝名。
  • 莫裡哀經典作品《偽君子》重排 諷刺社交網絡時代的虛偽
    > 《偽君子》新版對社交網絡時代的虛偽進行了諷刺。其中不僅包含著視覺上的驚喜,還有導演想表達的多層寓意,如答爾丟夫複雜的人性令人迷茫、劇中複雜的人際關係令人迷失,同時人們在迷宮中穿行想找到出路,也是比喻在令人不知所措的現實生活中尋找真相。 莫裡哀的作品背景是17世紀,而奧斯卡導演則將它搬到了現代。劇中人除了剛開始象徵性地戴了一下假髮,隨後都是現代裝束。
  • 莫裡哀《偽君子》:偽君子都逃不開偽善
    ——《偽君子》莫裡哀是十七世紀法國著名喜劇作家,被贊為可以和莎士比亞齊名的戲劇家。他的作品多次登上法蘭西戲劇院,其中《偽君子》的演出次數常年排在首位。「喜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莫裡哀在敘述故事的時候冷靜地像一個旁觀者,看起來不摻雜一絲半點個人情感,事實上他卻巧妙地運用細節描寫,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 莫裡哀在《偽君子》中塑造的偽善者形象是( )。
    莫裡哀在《偽君子》中塑造的偽善者形象是( )。A.答丟夫 B.阿巴貢 C.史嘉本 D.奧爾貢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莫裡哀在《偽君子》中塑造的偽善者形象是答丟夫。參見教材P78。
  • 莫裡哀經典喜劇《偽君子》北大首演
    5月13日下午2點,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的英語戲劇《偽君子》,向人們講述了一段真與偽、善與惡的動人故事。該劇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攜手北京大學外國戲劇與電影研究所共同推出,首演即贏得滿堂彩。《偽君子》(Tartuffe)是法國最負盛名的劇作家莫裡哀創作的經典喜劇,涉及宗教偽善、欺騙、謊言和愛情,並通過巧妙的對話和「戲劇史上最讓人瞠目結舌的行動」展現出來。莫裡哀的作品已在世界各國上演過無數次,而英文版《偽君子》將是其在中國的首次演出。此版劇本由美國普立茲獎獲得者,詩人理察·威爾伯翻譯,由美國知名導演克利夫·凡寧·貝克執導。
  • 《偽君子》:不要被虛偽所欺騙
    《偽君子》是法國著名古典主義喜劇作家莫裡哀的一部荒誕喜劇,莫裡哀的作品大多取材於現實,揭露並且諷刺當時社會上流人物的醜惡虛偽的一面,將現實的醜惡融於觀眾的歡笑中。《偽君子》主要講的是偽君子答爾丟夫假裝成虔誠宗教教徒形象欺騙了奧爾恭,奧爾恭很是喜歡和信任答爾丟夫,不僅讓他住進了自己的家中,好吃好喝地招待著,還將自己的秘密文件交給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把所有的財產交給他。因為家人的反對,奧爾恭還和自己的兒子反目為仇,直到後來他的妻子利用答爾丟夫對她不軌的心思,暴露出了答爾丟夫的醜惡虛偽的一面,奧爾恭才得以醒悟。
  • 偽君子,你一本正經的樣子真的很好笑
    所幸最後真相敗露,「偽君子」鋃鏜入獄。而輕信他人的奧爾恭獲救,家庭和財產毫髮未傷,女兒也嫁得心上人。莫裡哀描寫了貪婪、狡猾而又兇狠的騙子「答爾丟夫」和剛愎自用導致深受其害的專制家長「奧爾恭」兩個主人公形象。
  • 《偽君子》:偽善的人,總有一天面具會被扯下
    莫裡哀用極具諷刺性的語言描繪出了當時社會中的種種亂象,例如本劇《偽君子》,莫裡哀用其精煉的文筆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虛偽、內心邪惡、欲望膨脹的偽君子形象,揭開了當時社會上許許多多的偽君子的面紗。
  • 2021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常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_北京...
    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因為但丁在文學上的成就,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被譽為三大文學巨匠。
  • 餘秋雨:他是文學才子,卻是感情的「偽君子」
    公眾人物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等同於完美的存在,是脫離人性的,他們被賦予了過人的天賦,於是便成了「神」。這世界上又有幾個人是真正禁得起「放大鏡」去觀察的呢,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述的這位主人公,就是被「放大」後身敗名裂的典型範例。原本平平無奇的他因為一本《文化苦旅》而名聲大噪,最後也因為一本《我的流氓前夫餘秋雨》而跌落神壇。成也寫作,敗也寫作,他就是——餘秋雨。
  • 教你如何看穿偽君子和對付偽君子
    這一期我們來說說偽君子這個話題。偽君子偽君子,顧名思義表面是正人君子的面目,背地裡卻是陰險的小人。就如小說中五嶽劍派中的嶽不群,是個比較廣為人知的偽君子。偽君子是最需要提防的,但怎麼樣才看得出誰是偽君子呢?看出後又要如何應付這種披著正人君子的陰險小人呢?我們在生活中,與人交流最怕遇到偽君子,那麼要怎樣才能分辨得出誰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呢?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大約300年間,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動了一場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口號的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神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