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以人文主義為主流,人文主義者要求個性解放,重視人的價值,提倡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應該去追求知識,探索自然,反對蒙昧主義、神秘主義。而文學的古典主義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反撥,藝術形式上,和文藝復興一脈相承,而反撥則是人文主義對個性解放的過分強調,導致語言不規範、藝術形式雜亂。莫裡哀的小說《偽君子》就是對文藝復興文學的繼承,即以人物為中心,反對宗教思想。
莫裡哀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喜劇大師,代表作《偽君子》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展現了莫裡哀「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境界,表現了反封建反宗教的主導思想。文中的主要人物答爾丟夫是當時的封建教會勢力的代表,以他荒誕不羈的行為反映宗教的虛偽和假仁義,揭露教會中的卑鄙無恥行徑,既體現出戲劇的中心,也表達了對文藝復興時期反封建反宗教思想的繼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評價《偽君子》時認為:「莫裡哀所寫的答爾丟夫不只是一個答爾丟夫先生,而是全人類的答爾丟夫的總和。」他虛偽狡詐、貪財愛色、卑鄙無恥,答爾丟夫已成為「偽君子」的代名詞,是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其最大的藝術特徵便是偽善,這恰恰符合人文主義的核心「反宗教」。答爾丟夫表面上是一個神聖的苦修士,實際上他表裡不一、貪圖享受、奸險惡毒。他假裝不愛錢財,卻誘騙奧爾恭,將其全部家財收入囊中。戲劇通過對答爾丟夫教會主義的抨擊,達到了揭露封建教會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思想和宗教對當時社會的危害。
《偽君子》突破了古典主義以悲為主的戲劇原則,採用了悲喜劇交織的模式,展示人類的情感現狀,布瓦洛曾稱莫裡哀為「靜觀人」,體現了莫裡哀對人情世態的細緻觀察,他認為:「喜劇的責任是在娛樂中改正人們的弊病……」魯迅也曾說:「喜劇就是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引起世人的警惕。」莫裡哀運用巧妙的情節,將宗教徒的虛偽假義、卑鄙無恥揭露給世人看。
1. 狡猾善變
狡猾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體現,答爾丟夫的狡猾是一種陰險的性格,它為所欲為,善用心計又喜歡阿諛逢迎,凡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以自我為中心。在劇中當奧爾恭的兒子達米斯揭穿他的真面目時,他毫不驚慌失措,以一通激烈的自我咒罵,表明自己是被冤枉的好人,輕而易舉的贏得了奧爾恭的信任,不僅把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而且使用狡詐手段將達米斯趕出家門,巧妙的佔據奧爾恭的家產,聲稱「這是上帝的旨意,應該遵從」。當奧爾恭發現答尓丟夫的騙局時,他翻臉不認人,立馬現出醜惡的面目,加害奧爾恭,欲置其於死地,並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的狡猾美化。在劇中,莫裡哀為答尓丟夫安排了兩處危險境遇,他竟然都能化險為夷,並且成功的嫁禍他人,可見,這個「故作虔誠的奸徒」的狡猾和虛偽非同尋常,也強調了這類人物的危險性和可怕性。十七世紀初期的法國,天主教會統治一切,不僅以公開的形式支配著市民的日常生活,還以慈善行動為幌子,隱蔽的進行罪惡行動,《偽君子》中的答尓丟夫便是典型的代表。
2. 虛偽醜惡
虛偽者的可惡就在於他的欺騙性和隱蔽性,答尓丟夫就是一個帶著面具的偽善者。表面上,他善良、救困濟難,但實際包藏禍心、加害他人、自私自利,他這種偽善的形象貫穿戲劇始終。《偽君子》暴露了偽善行為的一切醜惡,它的鋒芒所向,是瀰漫在貴族上流社會中的虛偽,特別指向反動的教會勢力。答尓丟夫在劇中的社會身份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因此他的社會生活必須符合他的身份,莫裡哀讓他隨身帶有鬃毛緊身和苦鞭,一出場,他就吩咐僕人:「勞朗,把我的鬃毛緊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來」,處處顯示自己超凡脫俗的高士身份,此外,他還在公共場合故意裝樣子,一會兒長籲短嘆,一會兒又閉目沉思,好像是在真誠的祈禱。那麼,在背地裡,答尓丟夫又是什麼樣子呢?他一頓晚飯,「很虔誠地吃了兩隻竹雞,外帶半隻切成細末的羊腿」。答尓丟夫形之於外的精神生活和發之於內的情慾要求形成尖銳矛盾,而偽善是遮蓋這種矛盾的紗幕。莫裡哀在《唐·璜》中曾說道:「偽善是一種時髦的惡習」,這種惡習瀰漫在17世紀法國的上層社會,莫裡哀的《偽君子》無疑深刻揭露了這種醜惡現象。
3. 貪財好色
作為一個偽善的教徒,答尓丟夫自然不能顯示出自己貪財好色的本性,在人前還要處處顯示出清心寡欲的模樣。在看到女僕露出胸衣時,他掏出手帕,用嚴厲的口吻教訓女僕說:「把你的雙乳遮起來,我就不能看見這種東西,看了會受傷,引起不潔的念頭」,儼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但其實他是一個十足的好色之徒,在奧爾恭許諾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後,他還對其妻子表露愛意,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壞蛋。別人施捨得少時,他說:「太多了,一半已經太多了」,並且當眾散發給窮人。但當奧爾恭把全部家產贈予他時,他不僅不滿足,還妄圖霸佔他的妻子和女兒,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即可利用上帝,又可仰仗皇權。當然,答爾丟夫的禁慾表演不會得到追隨,也沒有神聖之感,他僅僅在表面上依附教會,但實際上還是追求世俗的享樂生活。莫裡哀通過這個形象,揭露了極其深刻和尖銳的社會矛盾,給那些披著羊皮的「答尓丟夫們」以有力打擊。
《偽君子》是莫裡哀在創作高峰時期的重要作品,全劇的人物可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偽君子答尓丟夫、奧爾恭和他的母親柏奈爾夫人,另一邊是女僕桃麗娜、奧爾恭的妻子歐米爾、女兒瑪麗亞娜、兒子達米斯、妻舅克雷央特等。前一個陣營裡的人,封建保守,敵視任何的開明思想,崇尚禁欲主義,反對一切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而後一個陣營的人則是人文主義的代表,提倡以人為本,追求自由戀愛和幸福,他們都認為答尓丟夫是一個裝腔作勢的偽道德君子。這不僅是兩個陣營的較量,更是封建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對抗。
劇中運用的對照手法給人以深刻印象,答尓丟夫的偽善和另一陣營人的善良,奧爾恭對答尓丟夫的崇拜迷信和歐米爾、達米斯、桃麗娜等對他的不屑,兩相對照,產生強烈的舞臺效果。答尓丟夫接受小恩小惠時的矜持和後面欣然接受奧爾恭的全部家產形成決然反差。奧爾恭妻子生病了,但他卻一個勁兒的問:「答尓丟夫呢?」但當答尓丟夫的醜惡面目暴露之後,奧爾恭則認為他:「表面上假冒虔誠,萬分動人,內裡卻包藏著一顆萬分險詐的心、一個萬分惡毒的靈魂」。這種前恭後倨的態度十分滑稽,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莫裡哀認為:「一本正經的教訓,即使面面俱到,也往往不及諷刺有力;規勸大多數人,沒有比描畫他們的過失更見效的了。把惡習變成人人的笑柄,對惡習是重大的打擊。」除了答尓丟夫之外,奧爾恭的形象也是值得注意的,他是一個具有濃厚封建主義思想的富商,對於宗教狂熱的崇拜,使他變成一個被「牽著鼻子拉來拉去的人,」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被答尓丟夫捉弄的暈頭轉向,變成一個冥頑不靈的傻瓜。他極端反對自由思想,身上保留著封建家長那種獨斷專行的作風,家裡所有的人都得無條件的服從他的意志。奧爾恭的形象是有典型性的,他的愚昧無知、形式主義的宗教狂熱、保守封建的家長作風,都是那時法國資產階級的典型特徵。十七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雖然在經濟上有了雄厚的力量,但在政治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階級,所以他們依然遵從專制君主,並把這種倫理道德作為評價他人的準則。
總之,《偽君子》中體現出的鮮明的人文思想,正是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展,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一切以人為本。在文學史上,莫裡哀是文藝復興時期優良傳統的繼承者,《偽君子》的故事發生在普通的資產階級家庭中,作家通過家庭人物之間的關係,展開廣闊的社會畫面,真實再現了十七世紀法國的資產階級家庭現狀,揭示了封建主義與人文主義抗爭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