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過後,留下來一組組殘酷數字,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戰爭

2021-01-10 地平線薦賞

二戰期間,德國大舉進攻法國的時候,法國人只堅持了6個星期就投降了。而日本自1931年9月18日進攻中國,而中國直到1944年,依然還在奮力反抗,此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已過去13個年頭了。1941年以前,中方在沒有任何外援下,靠自己貧瘠的家底血戰侵略者。

但是這一點,當時的美國人並不了解,他們也不想了解。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忽然間,美國人才開始真正注意到了千裡之外中國戰場的局勢。可是,此時的中國早已經筋疲力盡、滿目瘡痍,根本無法像頭幾年那樣,頑強勇敢地去殺敵或作戰。

這時,美方派遣魏德邁取代了史迪威,試圖改善與我國的外交關係。在事後公開的「魏德邁報告」裡有講一些其當年在重慶的所見所聞,報告稱:我發覺中國當局拿堅忍和頑強的抗戰情緒令人吃驚,這跟史迪威將軍和一些記者朋友,所報導的中國不願抵抗的內容,截然相反。

另外,魏德邁更深一層觀察到,蔣總裁一直都在四個戰場上作戰,具體包括:

一、與正面的敵人,日本作戰;

二、與潛在的對手,蘇共集團作戰;

三、與以往的舊軍閥和一些由各省地方武裝為核心的分裂勢力作戰;

四、與一些西方列強,特別是英國作戰;

魏德邁認為,中國的唯一「朋友」美國,大多數人並不重視蔣總裁所面臨的一些難題,他們只是想著要中國在這次戰爭裡面,擔負起更加積極的責任,而不顧這個國家的命運將會如何?

1944年初春,當日軍在中原地帶發動「一號作戰」的時候,就連中國的老朋友陳納德先生,都憂心忡忡地感受到一種沉重的壓力,他認為這一次「中國恐怕是很撐下去了」。

1944年10月,桂林、柳州兩地先後淪陷,日軍鐵騎一路竄入了貴州。當時,魏德邁建議國府應該有一個再度遷都的打算,但老蔣的回答卻是,「我,絕對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11月底,湯恩伯率精銳千裡急行軍,星夜馳援貴州。另外,當年在淞滬之役當中,曾堅守閘北寸土未失的我第29軍的軍長孫元良,一馬當先殺進八寨奪回獨山,成功阻擋了在抗戰8年以來,敵人最為深入的一次攻擊,為我大後方爭取到難得寶貴的時間。

1944年底,魏德邁在英國極力反對之下,從緬甸強行調回兩個精裝師,以拱衛西南戰區。其中:一、為第14師,於12月5日從駝峰空運返國;二、為第22師,也於年底回到昆明;

這兩個師的回防,固然對空虛的西南防務有所巨大助益,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進一步穩定了民心,大大增強了國人的信心。這對當時危在旦夕的西南局勢,提供了相當大的鼓舞作用。不過,在緬北的遠徵軍,並沒有因為抽調兵力回援,而受到影響。

12月15日,孫立人將軍帶領新38師攻下了八莫,隨後揮師向南挺進。

1945年元月15日,南崁徹底光復。

元月27日,我新一軍完全佔領芒市,並與國內趕來的遠徵軍第9師、36師、88師三支隊伍集結。

3月下旬,我遠徵軍攻下臘戍。至此,曾經一度被日軍佔領的滇緬路北段,完全被打通回到我軍手裡。

從1943年10月,我遠徵軍發動攻勢以來,在完全不熟悉的惡劣環境裡轉戰了17個月,共收復緬北失土24000餘平方公裡,擊潰日軍最強悍的森林戰鬥勁旅第18師團和第56師團。

由此足可證明,我們中國軍隊不是不能打,只是沒得打。中國軍隊倘能配備最起碼的重火器,就可以和任何強敵相抗衡。遺憾的是,抗戰7年多以來,我們一直無緣和這些堅船利炮結合,以致於喪失了無數可貴的生命。

在遠徵緬北的中國軍隊紛紛內調的同時,魏德邁一方面也派出了第14航空大隊,從西北空運部隊增援滇、黔、川各省的防務任務。一時之間,大西南的局面徹底被穩定下來,中國軍隊在喘過一口氣的間隙當中,抓緊時間加強編整訓練,準備全面反擊。

1945年,中印公路通車,美援物資總算能夠以比較大的運輸量,運到昆明了。

蒼白貧瘠、長久失血的中國,至此總算取得了起碼的給養。雖然戰爭已進入末期,但遲來的援助仍然帶給中國絕處逢生的契機。當時,來華協助作戰的美軍達63000餘人,大多為空軍和地勤。

在此期間,我國投入了50餘萬民工,在各地興建機場,使美空軍有了用武之地。雖然,大量美軍進駐以及日夜趕修機場的支出,帶給我們經濟上諸多困擾,但盟軍終於在1944年,奪回了淪失已久的制空權。這對日軍而言,是極為不利的一項逆轉。

根據史料記載,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盟軍利用在我國內陸的各地機場,以遠程大型轟炸機,共擊落日本本土的飛機,高達17500餘架次,投射各種炸彈達7萬噸之數。

據日本方面曾經做過的統計,當時單就東京一地而言,挨炸的彈藥噸數,就大約為當年日軍轟炸重慶的23倍。這個時候,小日本也終於品嘗到了空襲的殘害與驚慌痛苦了。

不過,為了摧毀美軍的一些空軍基地,日軍只好發動了「豫西、鄂北」和「湘西」的兩次會戰。

豫西、鄂北之戰,始於1945年3月,日軍主要目的是要摧毀我境內空軍老河口機場。雖然,老河口曾經一度陷敵之手,但我第5戰區守軍的將士們,用命於4月5日大舉反攻,逼得日軍一共5個師團是且戰且退,毫無當初的囂張和自傲,攻勢完全瓦解。

1945年4月,岡村寧次取代田駿六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一職。隨後,新官上任的岡村,就開始著手實現他的四川攻略計劃。當時,岡村選擇的入川路線是從湖南的衡陽出發,一路越過芷江,直達重慶老巢。

然而,走這一條路首先要攻佔我軍的芷江空軍基地,於是岡村以6個師團的兵力,於4月9日發動攻擊,但這一切並不如他所願,在前後2個月的戰鬥裡,日軍不但毫無所獲,還傷痕累累、鎩羽而歸。這一戰過後,事實上為日軍在華作戰畫下了一個句號。

這8年間,應該講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一場大劫難,也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一次最悲壯的一種抗爭。從世界的格局來看,中國這8年的抵抗,在整個二戰格局當中起到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首先,中國抗戰的意義,一開始就已經超出了國界,中國是二戰最早發起戰爭的地方,同時也是最晚結束戰鬥的地方。

其次,小編引用當時蘇、美兩國元首的話來說,史達林曾經說過,如果不是中國的軍隊拖住了日軍進攻的步伐,那麼,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我們就不可能從遠東地區,撤回20個機械化師和3個騎兵師。為此,我們感謝中國人民付出的努力。

羅斯福總統同樣也講過,從全球的觀點來看,如果中國被打敗了,那麼日本軍隊會拿下澳洲,接著會徵服印度,然後,直接殺向中東,並在埃及跟德國的部隊會師。這樣的話,整個世界的面貌、世界的版圖,就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國的抗日戰爭,小編覺得這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難書寫的一段歲月,同樣也是最特殊的一個段落,中國人與強敵在這8年裡,一共經歷22次會戰,1117次中型戰役,以及像「盧溝橋」那種規模的戰鬥,高達38931次。這不只是幾組數字,而是真刀真槍要命的廝殺。

我們應當不會忘了這樣一些數字,在8年抗戰期間,中國人死傷達3000餘萬人,位居二戰當中的世界之首。而中國的將士,整連、整營、整團、整旅、整師,成建制的慷慨赴死,喋血沙場就高達340萬人。

這其中就包括,像張自忠、童林閣、戴安瀾、左權這樣的將軍200餘名,他們的英勇殉國,可謂是古今中外戰爭史上都未成有過,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抗戰,中國人殊死決戰,是萬萬千千中國同胞倒下去的故事,更是我們中華民族面對一場劫難,涅槃重生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抗戰打了14年,中國傷亡3500萬人,那麼我們幹掉了多少日本鬼子?
    於是,侵略中國成為了小日本心中瘋狂的想法。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他們依然還很弱小,如果再將時間往前推,日本也就只能算是咱們中國的一個附庸島國罷了。雖然在古代也經常有倭寇侵犯我國沿海,但無一例外,他們都被打的很慘。
  • 一組組數字,為你解碼新兵連生活
    新兵連一段難忘的回憶一個淬火加鋼換羽奮飛的時段新兵連無數的汗水都被一組組數字記錄每一組數字後面都有故事今天小編為你們解讀新兵連那一串串數字帶你們了解新兵連的生活1.5釐米男軍人,鬢角髮際不得超過耳廓內線的二分之一,帽牆下髮長不得超過1.5釐米。
  • 姓名不能再幫我們識別身份,所有名字後臺就是一組組數字
    現在,我們到任何地方僅僅報名字是沒用的,我們要說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手機號碼,名字已經不能代表自己。我們名字的後臺,就是一組組數字。」從無名一路走來中國人的姓名是怎麼來的?李浩的敘述從姓名的誕生開始。催生姓名的力量,是社會分化。從一片蒙昧中產生了家族,有了職業和地域上的分隔,有了個人觀念的產生,這便有了姓氏和個人私名。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館區沒有高樓大廈,全是一層的瓦房,只是在中心萬人坑周圍豎起了仿古滄桑的高大木頭架,上書「牢記歷史,珍惜和平」8個大字。展室分為6個部分,分別是前言,礦山淪陷、人間地獄,殘酷掠奪、以人換煤,泥塑造型,滔滔罪行、罄竹難書,大通萬人坑簡介。各個展室裡保留著當年礦工的衣服、挖煤工具、乞討用品,還有珍貴的歷史照片。其中第一個展廳裡,牆上寫著巨大的數字——13000。
  • 抗戰勝利後,有人出了一個對聯:「中國捷克日本」,下聯絕了
    中國的文字是老祖宗留下來最為輝煌的財富,這些一個個方塊字,可以組合成各種各樣絕妙的詞語,這些詞語仿佛可以將這世間的一切,活靈活現地表現在紙上,走進人們地心中。  1945年抗戰勝利,中華民族歷經了14年的艱苦抗戰,終於迎來了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勝利。一時間,勝利地喜悅傳遍了中華大地,人們敲著鑼打著鼓,歡慶著勝利的喜悅。
  • 胡錦濤肯定國共共同抗戰 批評日本某些勢力(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 抗戰時打死一名日軍,能繳獲多少子彈?這一數字你恐怕都不敢信
    導語:在中國近代史當中,人們曾經歷了太多的苦難與戰爭,而現在的我們可以過著這麼幸福安定的生活,那都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而在近代的眾多戰爭當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14年的抗日戰爭了。當年日本在通過明治維新後,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巨大提升,從而令其野心也急劇膨脹。
  • 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危害有多大?輸的不是戰爭而是近百年的國運
    銘記歷史,我們才能仰望未來,近代我國中日甲午海戰的這段歷史,始終是揮之不去的一段歷史印記,在這場影響深遠、不該輸的戰爭中,我國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而此戰的失敗,對於我國來說不僅僅是輸掉了一場簡單的海戰,而是輸掉了一場近百年的國運,此戰過後日本則跨入現代列強之列,我國則淪為列強的殖民掠奪得
  • 中國第一座抗戰紀念碑矗立西湖邊 八十八師抗戰史9月出版
    前言:有些事,是不容忘記的,儘管並非我們親歷,比如發生在70多年前的中國抗日戰爭。  八年的漫漫長夜、遙遙徵程,作為中國淪陷時間最早、淪陷範圍最廣、戰爭創傷最深的省份之一,古老的浙江大地顫慄於隆隆的槍炮聲中、燃燒於日本侵略軍的「太陽」旗下。
  •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日本對華持續侵略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日本反動統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國,1894年挑起甲午戰爭,1895年侵佔臺灣和澎湖列島,1900年夥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侵入北京,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侵犯中國東北領土和主權,1914年侵佔青島,1915年提出「二十一條」,1931年策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1935年製造華北事變,1937年7月7日以炮轟宛平縣城和進攻盧溝橋為標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 疫情過後,讓我們知道誰是國家的脊梁
    從起,鍾南山院士說:疫情蔓延以來,武漢封城成立,霍山和雷神山醫院成立,全國醫務人員趕赴支援武漢,解放軍接管了醫院,警察執守檢查站,全國各省市紛紛響應,整個國防防疫抗戰拉開序幕。由醫學專家鍾南山、李蘭娟和醫務人員「白衣衛士」領導,在戰鬥的第一線收費,人民軍隊和公安警察起到了穩定軍民士氣的作用,他們是最美麗的逆行者在最危險的位置,他們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為每個人放棄了自己的小家庭,冒著生命危險毅然投入到這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些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國家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築起了防疫抗爭的鋼鐵長城,這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脊梁,是人民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堪稱中國第一首賀歲歌《恭喜恭喜》,竟然是抗戰神曲
    陳歌辛每次在新年到大賣場,每個門面不是放些有中國味的喜慶音樂,就是每場過年都播,直到播膩還繼續播的《恭喜恭喜》。雖然這首歌確實是出生在新年,但如果能注意一下它的歌詞,你會發現這歌這首歌雖然都已"恭喜"來作為主題,但卻沒有提到一句新年過,歌詞說要恭喜,那到底是要恭喜什麼呢?剛剛有說到了,就是為了慶祝咱們偉大的祖國打贏的慘烈的八年抗戰。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方曾想出3000萬買走,老人斷然拒絕
    即便武器匱乏落後,但是頑強的中國人民還是靠著意志力戰勝了敵人,保衛了家園。有位抗戰老兵就曾在戰場上繳獲了一把日本軍刀,日方曾經想出3000萬買走,老人卻斷然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兒?
  • 抗戰十二圖鑑: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央視網消息:2020年9月3日,我們迎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憶往昔,那是一段不可忘卻的歷史;展未來,那將是一段永不會被塵封的記憶。它刻在漫漫歷史長卷中,它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它還有著更具象的表達,更細節的「呼吸」。銘記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
  • 沒有血腥與暴力,繪本如何講述戰爭?(組圖)
    至於表現南京大屠殺的原創繪本,除了日本畫家濱田桂子發起「祈願和平」繪本計劃,中國畫家受邀參加,並出版過以抗戰前秦淮河邊一個京戲班子的顛沛流離為內容的《迷戲》外,多年來幾乎沒有。「中國從1949年之後已經和平很多年,很多東西平時也不忍心掀開給孩子看。」兒童插畫家周翔解釋。  為了編輯《南京那一年》,張鷹一口氣買了幾百本繪本。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盧溝橋事變爆發,全民族抗戰開始,但在戰爭之初,中國軍隊從華北到淞滬各個戰場接連失利,相當多的國民黨高官,包括汪精衛的親信周佛海、梅思平、羅君強等人,也包括蔣介石的親信顧祝同、陳立夫、陳布雷等人,還有知名學者胡適、張君勱等,時常相聚南京西流灣8號一幢花園洋房的大地下室裡,討論抗戰的前途。其中不少人都對戰爭前景持「戰必大敗」的悲觀情緒。
  • 出發/ 心靈療愈 從一場「戰爭」開始
    老師說一定要把自己學到的和做的分析分享出去,這就和人吃了食物需要儘快消化一樣,只有通過一個分享渠道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才能去偽存真,留下自己有用的「營養」,轉變成生長養分,收穫成果。提起學習生命密碼,是因為和孩子的一場「戰爭」。家有一頭正值青春期的「神獸」,桀驁不馴、特立獨行,有主意有想法有個性,任性不服管。
  •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和部隊官兵表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接續奮鬥,全力以赴跑好我們這一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
    邀請外軍派代表參閱,其目的是充分體現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國際性,體現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曲睿表示,「我們已向相關國家的軍隊發出邀請。對於願意來華參閱的外軍代表,我們表示熱烈歡迎。我們將會盡最大可能為外軍派代表參閱提供各類保障。目前各項準備已經展開。」
  • 二刷《平安夜》:戰爭雖然殘酷,然而生活和人性的溫暖值得期待
    這是一部沒有硝煙,沒有槍林彈雨的戰爭片,它沒有過多描寫殘酷的戰爭場面,整個故事都圍繞著森林裡的小木屋展開。在這裡導演用一種平鋪直述的拍攝手法,緊抓人物內心,從敵對雙方的劍拔弩張到最後的溫馨道別。影片的情節緊張又不失溫情,既突出了雙方的矛盾和心理創傷,又展示了人性的真實治癒歷程。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始終感覺有一種溫暖在身邊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