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國大舉進攻法國的時候,法國人只堅持了6個星期就投降了。而日本自1931年9月18日進攻中國,而中國直到1944年,依然還在奮力反抗,此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已過去13個年頭了。1941年以前,中方在沒有任何外援下,靠自己貧瘠的家底血戰侵略者。
但是這一點,當時的美國人並不了解,他們也不想了解。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忽然間,美國人才開始真正注意到了千裡之外中國戰場的局勢。可是,此時的中國早已經筋疲力盡、滿目瘡痍,根本無法像頭幾年那樣,頑強勇敢地去殺敵或作戰。
這時,美方派遣魏德邁取代了史迪威,試圖改善與我國的外交關係。在事後公開的「魏德邁報告」裡有講一些其當年在重慶的所見所聞,報告稱:我發覺中國當局拿堅忍和頑強的抗戰情緒令人吃驚,這跟史迪威將軍和一些記者朋友,所報導的中國不願抵抗的內容,截然相反。
另外,魏德邁更深一層觀察到,蔣總裁一直都在四個戰場上作戰,具體包括:
一、與正面的敵人,日本作戰;
二、與潛在的對手,蘇共集團作戰;
三、與以往的舊軍閥和一些由各省地方武裝為核心的分裂勢力作戰;
四、與一些西方列強,特別是英國作戰;
魏德邁認為,中國的唯一「朋友」美國,大多數人並不重視蔣總裁所面臨的一些難題,他們只是想著要中國在這次戰爭裡面,擔負起更加積極的責任,而不顧這個國家的命運將會如何?
1944年初春,當日軍在中原地帶發動「一號作戰」的時候,就連中國的老朋友陳納德先生,都憂心忡忡地感受到一種沉重的壓力,他認為這一次「中國恐怕是很撐下去了」。
1944年10月,桂林、柳州兩地先後淪陷,日軍鐵騎一路竄入了貴州。當時,魏德邁建議國府應該有一個再度遷都的打算,但老蔣的回答卻是,「我,絕對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11月底,湯恩伯率精銳千裡急行軍,星夜馳援貴州。另外,當年在淞滬之役當中,曾堅守閘北寸土未失的我第29軍的軍長孫元良,一馬當先殺進八寨奪回獨山,成功阻擋了在抗戰8年以來,敵人最為深入的一次攻擊,為我大後方爭取到難得寶貴的時間。
1944年底,魏德邁在英國極力反對之下,從緬甸強行調回兩個精裝師,以拱衛西南戰區。其中:一、為第14師,於12月5日從駝峰空運返國;二、為第22師,也於年底回到昆明;
這兩個師的回防,固然對空虛的西南防務有所巨大助益,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進一步穩定了民心,大大增強了國人的信心。這對當時危在旦夕的西南局勢,提供了相當大的鼓舞作用。不過,在緬北的遠徵軍,並沒有因為抽調兵力回援,而受到影響。
12月15日,孫立人將軍帶領新38師攻下了八莫,隨後揮師向南挺進。
1945年元月15日,南崁徹底光復。
元月27日,我新一軍完全佔領芒市,並與國內趕來的遠徵軍第9師、36師、88師三支隊伍集結。
3月下旬,我遠徵軍攻下臘戍。至此,曾經一度被日軍佔領的滇緬路北段,完全被打通回到我軍手裡。
從1943年10月,我遠徵軍發動攻勢以來,在完全不熟悉的惡劣環境裡轉戰了17個月,共收復緬北失土24000餘平方公裡,擊潰日軍最強悍的森林戰鬥勁旅第18師團和第56師團。
由此足可證明,我們中國軍隊不是不能打,只是沒得打。中國軍隊倘能配備最起碼的重火器,就可以和任何強敵相抗衡。遺憾的是,抗戰7年多以來,我們一直無緣和這些堅船利炮結合,以致於喪失了無數可貴的生命。
在遠徵緬北的中國軍隊紛紛內調的同時,魏德邁一方面也派出了第14航空大隊,從西北空運部隊增援滇、黔、川各省的防務任務。一時之間,大西南的局面徹底被穩定下來,中國軍隊在喘過一口氣的間隙當中,抓緊時間加強編整訓練,準備全面反擊。
1945年,中印公路通車,美援物資總算能夠以比較大的運輸量,運到昆明了。
蒼白貧瘠、長久失血的中國,至此總算取得了起碼的給養。雖然戰爭已進入末期,但遲來的援助仍然帶給中國絕處逢生的契機。當時,來華協助作戰的美軍達63000餘人,大多為空軍和地勤。
在此期間,我國投入了50餘萬民工,在各地興建機場,使美空軍有了用武之地。雖然,大量美軍進駐以及日夜趕修機場的支出,帶給我們經濟上諸多困擾,但盟軍終於在1944年,奪回了淪失已久的制空權。這對日軍而言,是極為不利的一項逆轉。
根據史料記載,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盟軍利用在我國內陸的各地機場,以遠程大型轟炸機,共擊落日本本土的飛機,高達17500餘架次,投射各種炸彈達7萬噸之數。
據日本方面曾經做過的統計,當時單就東京一地而言,挨炸的彈藥噸數,就大約為當年日軍轟炸重慶的23倍。這個時候,小日本也終於品嘗到了空襲的殘害與驚慌痛苦了。
不過,為了摧毀美軍的一些空軍基地,日軍只好發動了「豫西、鄂北」和「湘西」的兩次會戰。
豫西、鄂北之戰,始於1945年3月,日軍主要目的是要摧毀我境內空軍老河口機場。雖然,老河口曾經一度陷敵之手,但我第5戰區守軍的將士們,用命於4月5日大舉反攻,逼得日軍一共5個師團是且戰且退,毫無當初的囂張和自傲,攻勢完全瓦解。
1945年4月,岡村寧次取代田駿六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一職。隨後,新官上任的岡村,就開始著手實現他的四川攻略計劃。當時,岡村選擇的入川路線是從湖南的衡陽出發,一路越過芷江,直達重慶老巢。
然而,走這一條路首先要攻佔我軍的芷江空軍基地,於是岡村以6個師團的兵力,於4月9日發動攻擊,但這一切並不如他所願,在前後2個月的戰鬥裡,日軍不但毫無所獲,還傷痕累累、鎩羽而歸。這一戰過後,事實上為日軍在華作戰畫下了一個句號。
這8年間,應該講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一場大劫難,也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一次最悲壯的一種抗爭。從世界的格局來看,中國這8年的抵抗,在整個二戰格局當中起到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首先,中國抗戰的意義,一開始就已經超出了國界,中國是二戰最早發起戰爭的地方,同時也是最晚結束戰鬥的地方。
其次,小編引用當時蘇、美兩國元首的話來說,史達林曾經說過,如果不是中國的軍隊拖住了日軍進攻的步伐,那麼,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我們就不可能從遠東地區,撤回20個機械化師和3個騎兵師。為此,我們感謝中國人民付出的努力。
羅斯福總統同樣也講過,從全球的觀點來看,如果中國被打敗了,那麼日本軍隊會拿下澳洲,接著會徵服印度,然後,直接殺向中東,並在埃及跟德國的部隊會師。這樣的話,整個世界的面貌、世界的版圖,就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國的抗日戰爭,小編覺得這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難書寫的一段歲月,同樣也是最特殊的一個段落,中國人與強敵在這8年裡,一共經歷22次會戰,1117次中型戰役,以及像「盧溝橋」那種規模的戰鬥,高達38931次。這不只是幾組數字,而是真刀真槍要命的廝殺。
我們應當不會忘了這樣一些數字,在8年抗戰期間,中國人死傷達3000餘萬人,位居二戰當中的世界之首。而中國的將士,整連、整營、整團、整旅、整師,成建制的慷慨赴死,喋血沙場就高達340萬人。
這其中就包括,像張自忠、童林閣、戴安瀾、左權這樣的將軍200餘名,他們的英勇殉國,可謂是古今中外戰爭史上都未成有過,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抗戰,中國人殊死決戰,是萬萬千千中國同胞倒下去的故事,更是我們中華民族面對一場劫難,涅槃重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