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載
保險也走過四十年
四十個春秋
四十年故事
小編梳理了
四十年保險大事記
仔細閱讀
故事中找到你了嗎
1979-1991 復業、破冰
【保險復業,中國人保復業】
1979年4月,國務院批轉《中國人民銀行分行行長會議紀要》,摘掉了壓在保險頭頂的政治帽子,國內保險業務於次年開始逐步恢復。
到了1980年底,當時直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今天的中國人保集團,中國人壽集團,中再集團的爸爸)已在全國範圍內30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各級機構810多個,專職保險幹部發展到3423人,當年共收保險費2.8億元。
當年的3423名老保險,你在哪裡?(請末尾留言)
【從一家獨大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1986年,新疆兵團保險公司成立,這就是現在總部北京的中華保險;
1988年,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在深圳發起成立了日後國內第二大的平安保險(如今成了平安保險集團);
1991年,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在上海發起成立了日後國內第三大的太平洋保險(601601,股吧)(如今成了太平洋保險集團)。
生的早很重要!
1992-2000 初步成型,蹣跚學步
【第一家外資保險——友邦】
「AIG returns to its roots.」 1992年,AIG的年報以黃色的標題,驕傲地書寫道。(PS:當時AIG的CEO是格林伯格,世界保險教父級人物,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時獲贈的「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1992年9月,AIG的全資子公司友邦保險如願以償回到上海,成為第一家在國內經營保險業務的「純外資」保險公司。
為表示感謝,格林伯格指示AIG從巴黎一位收藏家手中購買了八國聯軍從北京頤和園搶走的珍貴文物,並將其作為禮物贈與中國政府。
【代理人制度】
當時的友邦就是一頭狼,而且是突然闖入羊群的野狼,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
1992年11月,友邦保險培訓的36位壽險代理人上街展業,成為上海最早的「跑街先生」或者「跑街小姐」,此後,代理人制度仿佛一顆原子彈,引爆了中國的壽險市場,中資公司紛紛效仿。
中國保險市場能有如今的規模,800萬個人營銷員功不可沒,中資公司學習能力也堪稱恐怖!
【《保險法》頒布】
199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以秦道夫、李嘉華、王恩韶為組長的「保險法起草小組」,負責起草中國保險法草案。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並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保險行業發展跨入了嶄新歷史階段。
【中資保險公司相續成立】
1995年初,大眾保險(現在的史帶財險)和天安保險在上海灘先後成立;
1996年,保險市場發生巨變:3家全國性股份制保險公司(華泰財險、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在北京成立;2家區域性財產保險公司(永安財險、華安財險)在西安和深圳成立。
【狼來了?外資大規模闖入】
友邦之後,一批中外合資保險公司成立,中外股東之間的博弈開場。(但凡中外雙方股東均是保險公司,極難長久!)
1996年11月,加拿大宏利和中化財務成立中宏人壽(股權穩定20餘年,實在難得);
1998年10月,太保和美國安泰組建太平洋安泰(2011年,建行入股,變更為建信人壽);
1998年12月,安聯集團和大眾保險合資成立安聯大眾(如今的中德安聯人壽);
2000年6月,中國人壽和澳大利亞康聯保險集團組建中保康聯(2011年,交行入股,變更為交銀康聯人壽);
2000年10月,中信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共同發起創建信誠人壽(現更名中信保誠人壽);
2001年2月,恆康人壽和天安保險合資成立了恆康天安(外方股東退出後更名為天安人壽)。
【保監會成立,第一任主席馬永偉】
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監會成立,肩負起對中國保險業的監管職責,馬永偉擔任首任主席。
保監會是從人民銀行保險司分出來的,所以保監會算是人民銀行「生」的。
【人保分家】
1996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建成集團公司,下轄三個獨立法人的子公司(中保財險、中保人壽、中保再保險);
1999年1月,人保集團公司撤銷。中保財險繼承人保品牌,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保人壽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保再保險更名為中國再保險公司。
【蹣跚學步時的巨虧——利差損】
1996年5月開始數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10.98%降至1.98%。
「利差損」打得國內稚嫩的保險行業暈頭轉向,巨額虧損。
以平安為例,利差損保單所隱含的虧損超過200億元,而峰值時(2050年前後)的虧損將在400億元左右。
【第一家保險經紀】
2000年6月,國內首家保險經紀人——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綜合保險經紀公司。
至年底,有30多家保險代理公司、5家保險經紀公司獲準籌建。
【中國首批43名精算師誕生】
1999年,中國產生43名自己的精算師,精算師成保險皇冠上的明珠:
包虹劍(大都會首席市場官)、蔡廉和、陳兵、陳海峰、陳尉華、崔丹、丁昶、傅安平(人保壽險總裁)、龔興峰、洪令德、胡敏、黃慎平、黃文軍、黃振國、李俊、李秀芳(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志遠、利明光(中國人壽副總裁)、林紅、劉君怡、劉開俊、婁道永、陸萬春(招商仁和副總經理)、麥建源、牛增亮、齊美祝、任廣通、沈成方(前海人壽總經理)、譚寧、王龍根、王臻瑩、楊智呈(富德保險控股總經理)、姚眾志、弋雪峰、殷曉松(德華安顧總經理)、尹奇敏、餘躍年、詹肇嵐、張晟、趙建新、趙曉強、鄭韞瑜、周希賢。
這一批精算師多數成為了保險行業高管。大咖們,你們在哪裡?
復旦和南開佔據半壁江山
2001-2010 民營、地方、專業保險公司擴容
【太平境內復業】
2001年,中國太平乘著中國成功加入WTO、國內保險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等東風,太平財險和太平人壽復業。
【首批民營十八羅漢】
2004年,監管一口氣批了18張保險牌照(8家壽險、3家健康險、7家財產險),號稱「十八羅漢」。
8家壽險:國民人壽(後改名農銀人壽)、華夏人壽、昭德人壽(後改名君康人壽)、國信人壽(開業2月後歇業)、國華人壽、聯合人壽(後改名合眾人壽)、頤和人壽(後改名長城人壽)、平泰人壽(後改名信泰人壽)
3家健康險:陽光健康(後改名和諧健康)、崑崙健康、正華健康(後改名中融人壽)
7家財產險:永誠財險、渤海財險、安華農業、萬全汽車(歇業)、華農財險、安邦財險、東安財險(歇業)
【從北京和上海走向全國】
2000年之前,中國保險市場雖初步成型,但20家保險公司的註冊地幾乎全部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至2010年,保險公司註冊地遍布了半個中國。
【首批專業保險公司的誕生】
2004年9月,首家專業農險公司——上海安信農險成立;
2004年11月,首家專業健康險公司——人保健康成立;
2004年12月,首家專業車險保險公司——天平保險成立;
2004年12月,首家專業養老險公司——平安養老成立;
2005年1月,首家相互制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開業;
2007年9月,首家專業責任險公司——長安責任開業。
【上市潮】
2003年,人保財險成為內地金融業海外上市「第一股」,中國人壽在紐約和香港同步上市;
2004年,中國平安(601318,股吧)在香港上市;
2007年,泛華保險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國太保登陸A股市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回到A股市場;
2009年,中國太保與人保、平安、國壽會師香港。
【中保協成立】
2000年11月1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京宣告成立,成立大會上通過了《中國保險行業公約》,時任人保總經理的唐運祥當選為首屆協會會長。
【交強險】
2006年3月,《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頒布,第一個強制性險種——交強險出臺,所有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輛都應在3個月內投保交強險。2017年,承保交強險的機動車高達2.34億輛。
【國十條】
2006年6月,《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授予了保險行業一柄新的尚方寶劍。藉助「國十條」,保險行業得以擴大資產配置到股票等資產類別,2007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超過前五年總和。
保險業迎來了黃金年代,也為「野蠻人」的投資亂象埋下了伏筆。
【電話車險】
2007年底至2008年初,平安保險、大地保險、天平車險等相繼獲批電話車險,平安財險利用電話車險,2009年成功超越太保財險。
【償一代】
2008年9月,《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定》正式施行,首次引入資本充足率指標,出現「分類後的統一監管」。
【五大行圈地保險公司】
2009年11月5日,銀監會頒布《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管理辦法》後,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正式拉開序幕。此後,五大國有銀行通過跨界收購,完成了控股保險公司的布局。(工銀安盛、農銀人壽、中銀保險、建信人壽、交銀康聯)
2011-2018 向專業保險發展
【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相互保險公司、科技保險公司……】
2013年,「三馬」成立了第1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後再擴充至4家(安心財險、易安財險、泰康在線);
2016年,3家相互保險公司相繼獲批(信美相互、眾惠相互、匯友建工);
2018年,首家科技保險公司太平科技保險開業。
【眾巨頭逐獵網際網路保險平臺】
一批移動網際網路保險平臺誕生:
微保成立1年,月活2000萬;
支付寶·相互寶上線41天,用戶超2000萬;
京東互保躍躍欲試……
【新國十條】
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頂層設計」形式明確保險業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提出到2020年,保險深度要達到5%,保險密度要達到3500元/人。
【償二代】
2012年初,保監會就提出提出要用3至5年時間來設計「償二代」。
2016年1月1日起,保監會正式實施風險導向的「償二代」體系。
【保險姓保,從嚴監管】
2016年末,證監會主席劉士餘痛批「妖精、害人精」後,保監會提出「保險姓保」,現已變保險行業的代名詞了,哪家公司宣傳不寫個「保險姓保」?
「1+4」系列文件出臺,「嚴監管、防風險、補短板、治亂象、服務實體經濟」。
【外資再度放開】
2018年4月,銀保監會發文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佔比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
2018年11月,銀保監會公布了批准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我國首家外資保險集團,即將成立!此外,安盛集團全額收購安盛天平。
【保監會成為歷史,銀保監會成立】
2018年3月,銀監、保監合併,銀保監會成立,郭樹清擔任銀保監會首任主席,兼央行黨委書記,宣告了20歲的保監會和15歲的銀監會成為歷史。
2018年10月,銀保監局籌備組成立,36個籌備組長確定。12月17日,36個銀保監局「統一揭牌」!
本文部分摘抄於《迷失的盛宴—中國保險史1978~2014》,非常!建議大家購買,電子書2.99元一本,在微信閱讀。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保險一哥。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