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所說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的標準是什麼?

2021-01-09 念念隨筆

佛經中所說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的標準是什麼?

皆仁法師

今天有居士留言問:「師父,到底什麼是佛經中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的標準是什麼呢?」

從字面上看,善男子是指良家的男子,而善女人是指良家的女子。在佛經中,一般是用於代指在家的信男信女。而這個「善」字的含義,則是對信佛、聞法和行持善業者的美稱。

不過,在窺基大師的《阿彌陀經通贊》中則說,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語優婆塞、優婆夷的語譯,特指受持五戒的男子和女人。

而在佛經中,對善男子和善女人也有不同的定義。

如在《雜阿含經》卷三十七的〈善男子經〉中說︰「有不善男子、善男子……云何為不善男子?謂殺生者,乃至邪見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謂不殺生,乃至正見,是名善男子。」

如經中所說,不殺生而秉持佛法正見的男子,則稱為善男子。

而據《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中說:「有三種善男子、善女人,於甚深義離自毀傷,生大功德入大乘道。何等為三?一者自成就甚深法智,二者成就隨順法智,三者於諸深法不自了知。」

經中說,滿足了自成就甚深法智、成就隨順法智和於諸深法不自了知而廣為他人宣說這三個條件的,才是善男子、善女人。

這個門檻可就高很多了。

另外,在淨土宗的大德眼中,善男子、善女人又有另外的定義。

蓮池大師在《阿彌陀經經疏鈔》中說:

善男子、善女人的「善」字,有兩種含義,一是宿世所生的善因,二是今生所生善緣。而「男、女」,則泛指在家出家、根機利鈍以及六道的一切有緣眾生。凡是有緣聽聞佛法者,都是具足宿世之善的,所以稱為善男子、善女人。而能夠聽聞諸佛名號、生起淨信之心念佛者,也是善人,所以稱之為善男子、善女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乘經典中,稱呼大菩薩的時候,一般稱為善男子,而稱呼比丘眾的時候,一般是直呼其名。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在《雜阿含經》中,就稱呼跋迦梨比丘為「跋迦梨善男子」。

一言以蔽之,具足宿世善根,今生有緣親近佛法、對佛法生起清淨信心、好樂行持善法的眾生都可以稱呼為善男子、善女人。

相關焦點

  • 佛經說浴佛有哪些功德福報?
    復作是念:「諸眾生類得值如來,親近供養,所獲福報無量無邊,未知如來般涅槃後,所有眾生作何供養、修何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無上菩提?」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欲請問,願垂聽許。」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我當為說。」爾時,清淨慧菩薩白佛言:「諸佛如來應正等覺,以何因緣得清淨身相好具足?
  • 和善的面相容易吸引女人
    擁有和善的面相的男人容易吸引女人,尤其是初次見面的時候,和善的面相能夠給人可信賴的感覺,女人對這種男人的防範心理和抵抗心理較弱,容易與對方進一步溝通。所謂友善的眼神並不是對男人外貌特徵的描述,而是女人所體驗到的一種感覺。如果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態度友善,那麼當她支持她的時候,就會露出『友善的眼神』。
  • 佛經中的三種判斷方法,告訴你人過世後去往哪裡
    根據佛經判斷根據佛經裡面記載:「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印祖解釋說:「人將死的時候,熱氣自下至上就是超升了,自上至下的就是墮落了。『頂聖眼天生」是說人斷氣後,通身都冷透了,只有頭頂是熱的,那麼就必定是超凡入聖,了脫生死。眼天生就是說,若只有眼睛和額頭顱骨處熱,就是生到天道去了。」
  • 善不受報啥意思,為何還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呢
    南朝宋時僧人竺道生,主張「善不受報」,說這個做善事沒有功德果報。於是大家就糊塗了,佛教不是講「眾惡莫做,眾善奉行」嗎?我們來探討一下。何為善善,最早見於金文 ,其本意思是「像羊一樣說話,有吉祥美好之義」,想一想古人也真有意思,像羊一樣說話就是吉祥美好。在《說文》中:「善,吉也。從誩,從羊。」,如果利益他人的話,可引申為友好等。
  • 如何讀誦佛經?讀經有哪些注意事項?
    要有這樣一個尊敬心,那麼所得到的利益和效果,非常之大,因為佛法利益從恭敬中來,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不要認為這是印刷品,多得很,一印就好,沒有原本,拿什麼印呢?唐代義淨三藏法師,寫了首詩,形容取經的艱難和批評一些不尊重法的人。他說:「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 佛經中有各種波羅蜜,本文詳細解釋了不同的波羅蜜的作用
    由什麼因緣可得覺悟心?何為覺悟心?世尊!所謂覺悟,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離覺悟,覺悟心亦不可得。覺悟不可言說,心亦無色無相,無有事相,不可造作,眾生亦不可得,不可知。世尊!如何可知此甚深法義?」佛陀回答:「善男子!是的!是的!覺悟微妙,事相、造作皆不可得。若離覺悟,覺悟心亦不可得。覺悟不可說,心亦不可說,無色相,無事業,一切眾生亦不可得。為何呢?
  • 現代人越來越喜歡抄經佛經,其中的哲理你知道多少?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一個人靜心去抄寫佛經,一方面是通過佛學來調節自身情緒,一方面又能鍛鍊自己的定力與書寫能力。嘈雜的生活中能有一寸空間,書寫經典的確是一種學佛的很好的方式。那麼抄寫佛經其中包含的哲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聊一聊抄寫佛經的哲理。《金剛經》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從書寫佛經來達到修身抄經,古代曰寫經。
  • 淨空法師:讀地藏經要注意這些關鍵字眼,否則你會誤解佛經
    一、善男子、善女人、聞、讚嘆、供養:【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嘆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這一段經文,一般人看起來都非常難相信,很不容易接受,為什麼?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這麼便宜的事情。
  • 老子:為什麼說,善反而不美
    老子說:「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用老子的話說,善反而是不美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從修道的角度來說,凡是人為所謂的美與善的道,一落痕跡,即有目的,有目的的美善,自然就成為不美不善的對了。無論世上的哪一個宗教或教育、哲學,都會樹立一個美和善的標準,但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有天堂,既有地獄。有個真善美的天堂,就有醜陋、虛偽、罪惡的地獄與它相對。有個成語叫「東施效顰」,西施的美,於東施來言就是滑稽了。「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兩個歷史小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一是商紂王的故事,商紂王酒池肉林般的腐敗生活,弄得民不聊生,烽煙四起,最終走向了滅亡之路。
  • 弘揚和善文化 促進科學發展
    正由於和善文化的滋養和浸潤,成就了中國禮儀之邦、德治善政的大國形象,為世人所效法和景仰。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湖湘文化的「和」與「善」,鑄就當代湖南人的理念和精神,必將為推動湖南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精神力量。
  • 標準女人面相痣圖解
    (八)出外運:       額及巴-邊地、高廣、遷移、驛馬、海外宮著名相術書籍《相理衡真》中所載:臉面如大地,美好肥沃的土地,可以生長秀麗的樹木,不好的穢土,只配長惡草,善痣好比善木,惡痣就是惡草,善痣代表吉福,惡痣象徵兇厄,可能痣是命運的氣象臺,亦不為過,同時,亦可稱痣是命運的符號標記,它的形狀,色澤、部位、大小都能表示出人在命運上的吉兇、貴賤和禍福。
  • 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八大菩薩有哪些,有一位菩薩和我們一生福報有關
    或謂其為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謂,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此外,亦有說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據《法華經·序品》中說:無量劫前,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出現於世:其中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在出家之前,膝下有七個王子,後來聽聞父王出家修佛,全部都捨棄王位,出家修行。
  • 男女淫亂的十種後果 佛經中的預言在今天全部應驗
    淫亂的十種後果,佛經中的預言在今天全部應驗不善法增。危敗軀身。不檢其妻。不守財賄。常為人疑。宗親不信。種業如是。門不貞潔。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女非獨一主。設得為男馳騁邪淫。自失其妻。是十惡事。邪淫有十種惡果:1、經常會被對方的丈夫伺機捉姦,遭受毒打。2、家庭不和睦。3、幸福逐漸消失,不幸與日俱增。4、損害身體健康。
  • 有聲佛經——李罕誦《妙法蓮華經》卷六 上
    、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溼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
  • 西遊記中如來的「三藏真經」並非佛經,觀音菩薩不小心說出了真相
    按照通行的一百回本,除了前七回是悟空的個人秀以外,從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開始一直到全書結尾,一共九十三回的故事,統統是在描寫唐僧團隊取經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由此我們可以說,如來所傳的這個「真經」是整個《西遊記》的故事主線,它的地位甚至遠遠超過了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這就造成了我們不得不花大力氣去仔細研讀原文中有關「真經」的一切細節,它到底是什麼?
  • 《道德經》:老子所說的五善,是衡量行為的標準,也是一種智慧
    《道德經》:老子所說的五善,是衡量行為的標準,也是一種智慧。在這個世界上會做事的不如會為人的,會為人的,不如會說話的。其實,無論什麼樣的狀態,處在什麼樣的角色之間。會為人處事,會說話,都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個優點。
  • 佛經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麼?
    所謂「五種不翻」,指的是佛經由梵文翻譯成漢文時,在五種情況下,應該採用「不翻」原則,即「音譯」原則。這五項原則依次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無故不翻、順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種不翻」是玄奘譯經理論的重心,也是他為「翻語」設立的法則。■ 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說,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採用音譯。佛經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語」等。
  • 女人節特供!佛說好女人這樣講話最清淨美妙
    善修於外(15)。而受言教(16)。分別言辭(17)。無[革*亢]?說(18)。口演柔軟(19)。言語殊特(20)。口暢香潔(21)。而隨教命(22)。無有欺詐(23)。無所熱惱(24)。造業可愛(25)。內無有失(26)。外亦無誤(27)。不為罪業(28)。造眾佑地(29)。樂於佛道(30)。傳語至誠(31)。言輒獲利(32)。是為三十二事也。」
  • 和善僅是淺像,惹毛了會很蠻橫的星座
    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貌相,可是有些人卻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是善是惡,只有在實際相處過程中才知曉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有些人平時看上去相當友善,可是一旦被人招惹了,那麼他們便蠻橫無理起來,讓人驚訝不已,就如十二星座裡的這四個星座一樣,他們的和善僅是淺像,惹毛了會很蠻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含義
    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如象中之王。龜,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遊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遊水與陸地。《寶雨經》則列出菩薩的10種善法,一一比喻獅子王。 牛在佛教中也象徵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在如來身相的八十種好之中,就有一項是「行步安平,猶如牛王」 佛陀的德號中也有以」人中牛於」來稱讚佛陀的德行廣大無邊。在《法華經》中則以牛車來比喻菩薩乘,以大白牛車來比喻佛乘——大乘妙法。禪宗則以牛來比喻眾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圖,即以牧牛為主題來代表修行的十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