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有各種波羅蜜,本文詳細解釋了不同的波羅蜜的作用

2021-01-21 如道居士

此時,獅子相無礙光焰菩薩,與無量億眾生,從座位起身,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以種種香花、寶幢、幡蓋供養佛陀後,想佛陀諮詢道:「世尊!由什麼因緣可得覺悟心?何為覺悟心?世尊!所謂覺悟,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離覺悟,覺悟心亦不可得。覺悟不可言說,心亦無色無相,無有事相,不可造作,眾生亦不可得,不可知。世尊!如何可知此甚深法義?」

佛陀回答:「善男子!是的!是的!覺悟微妙,事相、造作皆不可得。若離覺悟,覺悟心亦不可得。覺悟不可說,心亦不可說,無色相,無事業,一切眾生亦不可得。為何呢?覺悟及心與真如同,能證、所證境界皆是平等,沒有一法不可了知。善男子!大菩薩能如此了知,可稱為通達諸法,善說覺悟及覺悟心。所謂覺悟心,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心亦是如此,眾生亦是如此,此種二相,實不可得。為何呢?由於一切諸法無生,覺悟不可得,覺悟之名亦不可得,眾生、眾生之名不可得,聲聞、聲聞之名不可得,緣覺、緣覺之名不可得,菩薩、菩薩之名不可得,佛、佛之名不可得,造作、非造作、造作、非造作之名不可得。以不可得,於一切寂靜法中而得,此皆依一切功德善根而能生起。」

「善男子!譬如寶須彌山王能饒益一切眾生,此覺悟心利樂一切眾生,名為布施波羅蜜因。譬如大地能攝持萬物,名為持戒波羅蜜因。譬如獅子有威力,由於無所恐怖,獨自亦無畏,名為安忍波羅蜜因。譬如風輪那羅延之力,由於心不退,能勇壯急速,名為精進波羅蜜因。譬如七寶樓觀有四條階梯,清涼之風由四門吹來,能受安穩樂,求靜慮法藏皆能滿足,名為第五靜慮波羅蜜因。譬如日輪光耀熾盛,此心能速破滅生死無明暗,名為第六智慧波羅蜜因。譬如商主能令一切下屬信願滿足,由此心令下屬度生死險道,而獲功德寶,名為第七方便智波羅蜜因。譬如淨月,此心能於一切境界清淨具足,名為第八願力波羅蜜因。譬如轉輪聖王指揮士兵、大臣隨意自在,此心也能善於莊嚴佛國土,以無量功德利益眾生,名為第九波羅蜜因。譬如虛空及轉輪聖王,此心能於一切境界無有障礙,於一切處皆得自在至灌頂位,名為第十智波羅蜜因。善男子!此名為大菩薩十種覺悟心因,如此十因,你們應當修學。」

「善男子!依五種法,大菩薩能成就布施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信根;二是慈悲;三是無欲求心;四是攝受一切眾生;五是願求一切智智。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布施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成就持戒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身口意三業清淨;二是不成為眾生的煩惱因緣;三是閉三惡道,開三善道;四是超越聲聞、緣覺境界;五是一切功德皆能滿足。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持戒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成就安忍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降伏貪、嗔煩惱;二是不惜身命,不為求安樂止息的想法;三是思惟過往業力,遇苦能忍;四是發慈悲心成就一切眾生善根;五是為得甚深無生法忍。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忍辱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成就精進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不願與一切煩惱共住;二是福德未具足,就不受安樂;三是對於一切難行苦行之事不生厭離心;四是以大慈悲攝受利益,方便成熟一切眾生;五是願求不退轉境界。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精進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就成靜慮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令一切善法不散;二是常願解脫,不著有、無二邊;三是願得神通成就眾生一切善根;四是修行為清淨法界,清淨心垢;五是為斷眾生煩惱根本。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靜慮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成就智慧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對於一切諸佛菩薩及智者,皆會親近供養,不生厭離;二對於諸佛所說甚深法,心常樂聞,不會厭足;三是善於分別真智、俗智;四是速能斷除見、修煩惱;五是世間技藝、五明之法,皆能通達。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智慧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成就方便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對於一切眾生意樂、煩惱、心行的差別皆能通達;二是對於無量法的對治法門,心皆知曉;三是對於大慈悲定能出入自在;四是對於一切波羅蜜,皆願修行,成就滿足;五是一切佛法皆願了達,攝受無遺。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方便勝智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成就願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對於一切法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心得安住;二是觀一切法妙理趣,離垢清淨,心得安住;三是對於超越一切想的真如,能夠以無作無行、不異不動心安住;四是為利益眾生,於俗諦中,心得安住;五是於奢摩他、毗缽舍那能同時運行,心得安住。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願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依五種法,大菩薩成就五種力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以正智力,能了達一切眾生心行善惡;二是能令一切眾生入甚深微妙之法;三是一切眾生輪迴生死,隨其業緣,如實了知;四是對於一切眾生的三種根性,以正智力,能分別了知;五是對於眾生能如理為其解說,令其善根成熟而得解脫,皆是由於正智力。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力波羅蜜。」

「善男子!另外,大菩薩成就五種智波羅蜜。何為五種?一是能於諸法,分別善惡;二是對於惡法能遠離,對於善法能攝受;三是不厭生死,不喜涅槃;四是具足福智,至究竟處;五是受殊勝灌頂,能得諸佛不共法,及一切智智。善男子!以此五種法,大菩薩成就智波羅蜜。」

「善男子!何為波羅蜜?即修習得殊勝利益,是波羅蜜義;滿足無量甚深智,是波羅蜜義;對於法行、非法行,心不執著,是波羅蜜義;對於生死過失,涅槃功德,能正覺正觀,是波羅蜜義;對於愚痴、智慧之人皆能攝受,是波羅蜜義;能現出種種珍妙法寶,是波羅蜜義;無礙解脫,智慧滿足,是波羅蜜義;法界、眾生界能正分別知,是波羅蜜義;布施等波羅蜜及智波羅蜜,能令其至不退轉位,是波羅蜜義;能令滿足無生法,是波羅蜜義;能成熟一切眾生功德善根,是波羅蜜義;能於覺悟成就佛十力、四無畏、不共法等,是波羅蜜義;生死涅槃實無二相,是波羅蜜義;救度一切眾生是波羅蜜義;一切外道前來問難,能善解釋,令其降服,是波羅蜜義;能轉十二妙行,是波羅蜜義;無所著、無所見、無所患,是波羅蜜多義。」

「善男子!初地菩薩先現此相,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種種寶藏,充滿世界,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二地菩薩先現此相,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無量無邊種種妙色,清淨珍寶莊嚴用具,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三地菩薩先現此相,自身勇健,甲冑依仗莊嚴,一切怨賊皆能催伏,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四地菩薩先現此相,四方風輪種種妙化,皆悉散灑,布滿地上,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五地菩薩先現此相,有妙寶女,各種珍寶瓔珞莊嚴其身,頭頂名花作為裝飾,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

六地菩薩先現此相,七寶花池有四條階梯,金沙鋪滿,清淨無穢,八功德水皆能充滿,青蓮花、黃蓮花、白蓮花隨處莊嚴,於花池中快樂遊戲,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七地菩薩先現此相,於菩薩前,有眾生應墮無間,以菩薩力使其不墮,無有損傷,亦無恐怖,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八地菩薩先現此相,於身兩邊有獅子王為其護衛,一切眾獸皆悉怖畏,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九地菩薩先現此相,轉輪聖王身邊有無量億眾生圍繞供養,頂上白蓋有無量眾寶莊嚴,菩薩悉見此相。善男子!十地菩薩先現此相,佛身金色晃耀,無量淨光充滿世界,有無量梵王圍繞,恭敬供養,菩薩能悉見此相。」

「善男子!為何初地名為歡喜?即初證得出世之心,往昔未曾有而現今始得,對於佛法大事如其所願,皆悉成就,生喜樂,因此初地名為歡喜。一切微細塵垢,犯戒過失,皆得清淨,因此二地名為無垢。無量智慧三昧光明不可傾動,無有催伏,聞持陀羅尼為其根本,因此三地名為明地。以智慧火少一切煩惱,增長光明,修行覺品,因此四地名為焰地。修行方便,勝智自在難得到,見、修煩惱,難伏能伏,因此五地名為難勝。行法相續,了了顯現,無相思惟皆能現前,因此六地名為現前。無漏、無間、無相思惟,解脫三昧,遠離修行,此地清淨,無有障礙,因此七地名為遠行。無相思惟,修得自在,一切煩惱皆不能令其動,因此八地名為不動。說一切法的種種差別,皆得自在,無有患累,增長智慧,自在無礙,因此九地名為善慧。法身如虛空,智慧如大雲,皆能遍滿一切世界,因此十地名為法雲。」

「善男子!執著有相我法無明、害怕生死惡趣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初地。微細學出誤犯無明、發起種種業行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二地。未得今得愛著無明、能障殊勝總持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三地。貪著等至喜悅無明、微妙淨法愛樂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四地。欲背離生死無明、希趣涅槃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五地。觀行流轉無明、粗相現前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六地。微細諸相現行無明、作意欣樂無相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七地。於無相觀功用無明、執相自在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八地。對於所說義及名句文二者無礙,未得善巧無明、對於言辭辯才不能隨意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九地。對於大神通未得自在變現無明、秘密未能悟解事業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十地。對於一切境界微細所知障無明,煩惱粗重無明,此兩種無明障於佛地。」

「善男子!大菩薩於初地行布施波羅蜜,於二地行持戒波羅蜜,於三地行忍辱波羅蜜,於四地行精進波羅蜜,於五地行禪定波羅蜜,於六地行慧波羅蜜,於七地行方便勝智波羅蜜,於八地行願波羅蜜,於九地行力波羅蜜,於十地行智波羅蜜。」

「善男子!大菩薩初發心攝受,能生妙寶三摩地;後發心攝受,能生可愛樂三摩地;第三發心攝受,能生難動三摩地;第四發心攝受,能生不退轉三摩地;第五發心攝受,能生寶花三摩地;第六發心攝受,能生日圓光焰三摩地;第七發心攝受,能生一切願如意成就三摩地;第八發心攝受,能生現前證住三摩地;第九發心攝受,能生智藏三摩地;第十發心攝受,能生勇進三摩地。善男子!此名為大菩薩十種發心。」

「善男子!大菩薩於初地得陀羅尼,名依功德力。」

這時,獅子相無礙光焰菩薩,聽聞佛陀說此不可思議陀羅尼後,立即從座位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讚嘆佛陀道:「敬禮諸佛的甚深無相法,眾生沒有智慧,唯有佛能救度。佛陀的智慧眼,不見一法相,又以法眼,普照世間。此陀羅尼不生於一法,也不滅一法,由此平等見,得無上處。此陀羅尼不壞於生死,也不住涅槃,不著二邊,因此證圓寂。對於淨、不淨,世尊能真實對待,由此不分別,獲無上清淨。世尊無邊身,不說一字,便令諸佛子得法雨。佛陀觀察眾生相,一切種皆無,對於苦惱之人,常能救護。凡夫執著苦、樂、常、無常、有我無我等,不一不異,不生不滅。如此眾多法義,佛陀能隨其根機差別而說,譬如空谷響聲,唯佛能了知。法界無分別,因此沒有大小乘的差別,只是為度眾生,分別說有三乘。」

這時,大自在梵王也從座位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對佛陀說道:「世尊!此《金光明經》,稀有而難以度量,對於初、中、後善根的修行者,文義已然究竟,皆能成就一切佛法;若人能受持此經,此人則是報諸佛恩。」

佛陀說道:「善男子!是的!是的!如你所說。善男子!若有聽聞此經者,皆能不退無上正等正覺。為何呢?善男子!此經能成熟不退地菩薩殊勝善根,此經是法印,應聽聞受持讀誦。為何呢?善男子!若一切眾生未種善根,未成熟善根,未親近諸佛,則不能聽聞此微妙法。若善男子、善女人能聽受之人,常聽聞妙法,住不退地,獲得如下無盡無減的勝陀羅尼:即無盡無減海印出妙功德陀羅尼,無盡無減通達眾生意行言語陀羅尼,無盡無減日圓無垢相光陀羅尼,無盡無減滿月相光陀羅尼,無盡無減能伏諸惑演功德流陀羅尼,無盡無減破金剛山陀羅尼,無盡無減說不可說義因緣藏陀羅尼,無盡無減通達實語法則音聲陀羅尼,無盡無減虛空無垢心行印陀羅尼,無盡無減無邊佛身皆能顯現陀羅尼。」

「善男子!由於這些無盡無減的陀羅尼得成就,大菩薩能於一切佛土化作佛身,演說無上種種法,於真如法不動不住、不來不去,善能成熟一切眾生善根,亦不見一位眾生可成熟。雖說種種法,於言辭中不動不住、不去不來,能於生滅證無生滅。以何因緣說諸法無有來去?由於一切法體性無異。」

說此法時,三萬億大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菩薩不退心,無量無邊比丘、比丘尼得法眼淨,無量有情發菩薩心。

世尊說道:「佛法能逆生死,甚深微妙難得見,眾生被無明、貪慾遮蔽,由不見真實法而受各種苦。」

此時,大眾一同從座位起身,頂禮佛足對佛陀說道:「世尊!若某處宣講、讀誦此《金光明經》,我等大眾皆悉前往作聽眾,令此說法師得利益,安樂無障,身意泰然。我等皆當盡心供養,亦令聽眾安穩快樂,所住國土,無一切怨賊、恐怖、厄難、饑饉等苦。此說法之處、道場之地,一切天人、人、非人等眾生,不應踐踏及汙穢。為何呢?說法之處即使佛塔,當以香花、絲綢、幡蓋作為供養,我等常為其守護,令其遠離衰損。」

佛陀告訴大眾:「善男子!你們應當精勤修習此妙經典,則佛法將久住於世。」

#佛經#

相關焦點

  • 宏圓法師:般若波羅蜜是第一波羅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無著菩薩解釋說:「第一波羅蜜者,謂般若於餘五中最勝故」什麼意思?就是說般若勝於其餘的五波羅蜜,我們說六波羅蜜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勝於其餘五波羅蜜。《大般若經》中說:「若離般若波羅蜜多,布施等五度不得名為波羅蜜。」意思是說,若是離開般若波羅蜜了,那麼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不得名為波羅蜜了。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農曆五月二十四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出紀念日
    《心經》(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2013年7月1日,農曆五月二十四日,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一卷,為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精髓,唐玄奘法師譯。心,指心臟,含有精要、心髓等意。心經將內容龐大的般若經濃縮,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濃縮。藕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說《心經》:「舉世流通,文約義富。」在所有佛經中,這八個字唯有《心經》當之無愧。太宗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玄奘法師於終南山翠微宮中譯出此經,沙門知仁筆受。
  • 何謂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眾生忍與忍度?
    就如同前面橫梗著一條河流,有很多的阻礙與考驗,我們如何跨出這一步?如何橫渡?這就是學習的內容。 「波羅蜜多」的另一個意思「到彼岸」,即是學習波羅蜜多的成果。「彼岸」相對「此岸」,是學習的起始點。「彼岸」是一個目標,是值得追尋的理想;「此岸」指的是現況,包括滿意、不滿意的,全部都是。我們所追尋的「彼岸」,佛經中最好的叫淨土—清淨國土,是一個理想的世界,而個人透過修行可從此岸達到彼岸,超越、跨過橫流。
  • 佛教的忍辱波羅蜜
    《金剛經·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中說:「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明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在佛教的六度萬行波羅蜜中,忍辱波羅蜜是得成於法的波羅蜜。這是行菩薩道的一個過程,行菩薩道就是為了證得般若。
  • 何為第一般若波羅蜜?金剛經第十四品之二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這一段無須再做翻譯,大家都看得明白。是圍繞解釋「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來解說的。佛接著就給出了答案。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禪宗有六位祖師分別是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禪素以輕慢甚至蔑視語言著稱。禪師們常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錯」。然而禪宗的文獻卻遠遠多於其他任何佛教宗派。禪的要義在於將修行與生活融會貫通。現當代有一種「生活禪」,是一種不論在小區公寓還是寺院裡都能實踐的修行。
  • 勤修忍辱波羅蜜,是成就八正道的善因
    宗喀巴大師,曾勤修忍辱波羅蜜修學佛法,需要有慈悲濟世的寬容,思惟空性的智慧,精進有為的進取,也要有安忍的修為。說起安忍,在漢文佛經中還有另一種說法,叫做「忍辱」,許多人在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一聽說學佛要忍辱,就會特別的排斥,因為生活之中本來就有許多難過的事情,為了尋求內心的清淨才來到佛門,怎料想進了佛門就要去忍辱?其實佛門的忍辱,是有智慧的修持,而不是一昧地煎熬忍受。
  • 法華經心得|修忍辱波羅蜜
    【法華經心得】13<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續「求法」與契入「禪修」的偈言後,接下來是關於「六度波羅蜜」的實踐行。「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中,除了「布施」是外修,其餘的全是內修。
  • 淨空法師:「穿衣吃飯,工作應酬,樣樣是六波羅蜜」
    我們天天穿衣,諸位想想,是不是具足六波羅蜜?穿衣是布施,施給誰?施給自己這個眾生,保暖。同時又布施給一切大眾,與大眾有什麼關係?讓大眾看到你穿衣的樣子,他覺悟了。衣著乾淨、整齊,是持戒波羅蜜。常常換洗,乾乾淨淨,有些衣服穿得很骯髒,氣味很難聞,那就不是六度。衣也叫忍辱衣,遮體、遮羞,意思就是忍辱。穿衣,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對懶惰,衣服勤換洗,整理乾淨。
  • 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除了要靜心,這幾點也是需要注意的!
    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除了要靜心,這幾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非常好的,有法師曾經說過:抄寫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相當於讀誦十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然除了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好處很多以外,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注意事項也是很多的,相信很多人初學者並不是很清楚,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除了要靜心,這幾點也是需要注意的!一、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前先要淨口,淨口就是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前不要吃肉,也不要吃大蒜、大蔥、韭菜等味道比較大的食物,吃了就要去刷牙。
  • 檀那波羅蜜,度貪吝之心,四法施功德不可思議
    六度波羅蜜,是圓滿自性的資糧。檀那(tán nà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禪定波羅蜜是福德資糧;智慧波羅蜜是智慧資糧。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圓滿了,我們的自性、佛性自然就會顯現。六度波羅蜜布施第一,這個布施是施捨給他人財物、體力和智慧,以求積累功德直至解脫的修行方法。以財物與人稱為「財布施」,說法度人是「法布施」,襄助逆境者、救眾生厄難是「無畏布施」。
  • 南無阿彌陀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108稱禮)
    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3稱禮)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灌頂7遍) 二:南無阿彌陀佛(48稱禮)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24稱) 三:南無觀世音菩薩(3稱禮)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裟婆訶。 (——《大悲咒》) 四:南無大勢至菩薩(3稱禮) 南無三滿哆。
  • 最精闢的佛經,全文只有260個字,但卻勝過千言萬語
    最精闢的佛經,全文只有260個字,但卻勝過千言萬語大乘佛教有一本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的佛教經典,也是最精闢的佛經,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心經》全文只有260個字,雖然篇幅短小,但卻勝過千言萬語,教會我們許多道理。
  • 正確認識修忍辱波羅蜜
    波羅蜜,是梵語音譯詞,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到彼岸。就是乘坐大行的船,從生死苦惱的此岸,度到涅槃安樂的彼岸。從此岸度到彼岸的方法很多,佛為菩薩說了六種行持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叫作六波羅蜜,中文意思叫六度。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眾生。忍辱就是其中一種。
  • 修忍辱波羅蜜,沒了嗔恚心,得大自在
    文/一隻孤獨的老鷹生活百味雜陳,世界其實很美好真正的修行不是你一天念了多少遍經,持誦了多少遍咒,合掌念了多少遍阿彌陀佛,然後便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這樣就可以了,事後卻又回到了原來自己的狀態中,遇煩心事生氣,遇喜事快樂,喜怒哀樂真是樣樣都有,這樣還是不行的。
  • 《次第花開》讓我們了解苦、恐懼、慈悲、六度波羅蜜、菩提心
    這本書會稍微高一個階位,是寫給稍微對佛教有一點了解的人,讀起來會更加的有收穫。即使沒有了解也沒關係,因為裡面的文字非常優美,講的道理特別容易被人們接受和理解,用現代人生活的語言來解釋佛法對人類的影響。佛陀開始講法的時候也是從苦開始講起的,每個普通人都會關注苦,每天被這些苦折磨,也都希望知道苦到底從何而來,能不能避免?
  • 六波羅蜜 修心秘訣
    跟人家有修行的人比比看,你們差得太遠了。這位法 師能夠忍耐天天敲門討奶 水,被人家罵、被人家吐唾沫,他把臉擦一擦,還說對不起,他救了一條命。這就是師父告訴你們的,做人要修忍辱波羅蜜。所以,一個菩薩一定會被人家汙 蔑、侮辱,不被人家理解,會很痛苦地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些你們都要學啊。師父跟你們說學菩薩不容易,所以說忍辱才能度 化你的瞋恨和罣礙心啊。
  •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1《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喬力辨析:顯然,當我們要了解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最起碼是要明白書名的意思,就像你交了一個新朋友,新朋友的名字叫張三,張三告訴你,因為他爸姓張,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父母給起了這個名字,這就是一個人的名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