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隻孤獨的老鷹生活百味雜陳,世界其實很美好
真正的修行不是你一天念了多少遍經,持誦了多少遍咒,合掌念了多少遍阿彌陀佛,然後便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這樣就可以了,事後卻又回到了原來自己的狀態中,遇煩心事生氣,遇喜事快樂,喜怒哀樂真是樣樣都有,這樣還是不行的。真正的修行在於觀照發心和行為表現上。如果沒有這些只是具足念經持咒的功德罷了,毫無精進可言。
修忍辱波羅蜜是第一大功夫,目的是放下「我執」,得到智慧。何為我執?舉個簡單的例子,凡人都是利己的,看重自身的名譽,地位,利益,都有自尊心,好面子,腦子裡存在的這些觀念就是對自我的執著,而對我執深的人,煩惱必然就多。殊不知我執其實就是虛妄幻想,是幻化出來的,不是真相。
那麼修忍辱波羅蜜有何意義呢?當然是有大益處,而且這個功夫一時半會還很難修成,需要長久地精進此功夫方能到達彼岸,不過沒關係,修行本就是漫長的,又何必著急呢。在生活中從小到大我們經常遇到別人罵我,毀謗我,挑弄是非,傷害我,甚至愚弄我,打我,對於這些種種事情,任何人普通人都會生氣的,甚者予以回擊,以牙還牙,這是很多人的反應。因為對於這些是非之事會讓我們產生嗔恨心,嗔恨屬於貪嗔痴慢疑五毒之一,身口意中意的造業,我們都知道只要造業就會有果報,造惡的業,感召惡的果報,造善的業,便感召善的果報,只要業緣成熟,就會發生。
修忍辱的意義就在於此,當別人傷害我們的時候,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我們都不會產生嗔恨心,繼而造種種惡業。可是這也太難了,這樣的功夫我現在是沒法完全做到,所以說還得繼續修行。不過現在至少可以做到觀照這些是非誹謗陷害了,就當消業障了,是好事不是壞事。如果功夫到了,別人罵你,打擊你,你根本沒有我的執念,這樣的負面能量回給你的時候,只是從身體穿過一樣,而不會吸收這樣的負能量,積存在體內,進而產生嗔恨心,這才是精進的功夫啊。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太多太多,同事之間,夫妻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難免會出現磕碰摩擦,產生煩惱,然而生活就是一個最好的修行道場,這些事也都是善知識,幫助我們提高智慧,認識真相,煩惱即菩提,只在一念間。佛陀的教育不是被動消極地看世間一切,而是積極主動地修戒定慧,智慧心每個人都有,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清楚,弄得明白,所以說就需要主動修行,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嘛。修行要有,生活工作也要有,各不耽誤,各不執著。
與廣大緣主結緣,隨喜讚嘆,隨喜分享,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