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忍辱,這個太重要了!

2021-01-17 小草蔥蔥

1:怎麼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

1 我們學佛修什麼?無非是去「貪嗔痴」而已。《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金剛經》上六波羅蜜,它是教誡初學先修兩樣,一個布施、一個忍辱。

2 布施是放下,絕對不是說我有錢趕快拿去布施做好事情,那你可把佛的意思全搞錯了,這個不是布施的真正意義。 「布施是度貪心,忍辱是度嗔恚」,一定要學忍辱,何況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要想成就,怎麼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

3 真正的意義是要把你的見解放下、把你的煩惱放下,把這個布施掉——把你的貪嗔痴布施掉,把你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布施掉,是這個意思。

4 單單把你的錢財布施掉,你來生得福報。現在我們世間有錢的人、有勢力的人很多,過去生中就是修這個因得來的。你看他現在有了錢,道心沒有了,不再修行了、不再念佛了,這個問題嚴重!

5 中國佛教古大德的教學,你看看《禪林寶訓》裡面,有很多是專門教學生修忍辱,其他的他什麼都不教,你就明了了。「一切法得成於忍」,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要常常拿這個反省檢點。

2:開頭學是要忍,慢慢的,忍都沒有

1 學佛,首先要學忍辱。忍辱是菩薩的大寶,在菩提道上許許多多障礙,忍辱能化解。 你看《金剛經》裡,忍辱仙人修六波羅蜜,那時他是菩薩,遇到歌利王,歌利王把他凌遲處死。 忍辱仙人他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如如不動,歡喜接受,沒有一點嗔恚心、沒有一點報復心。

2 沒有嗔恚心,忍辱波羅蜜圓滿;沒有報復心,持戒波羅蜜圓滿。 忍辱、持戒這兩個波羅蜜圓滿,連布施、精進、禪定、般若統統圓滿,所以忍辱仙人提前成佛。 歌利王成就了忍辱仙人,忍辱仙人知恩報恩,對他發了個大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

3 菩薩說話算話,所以在鹿野苑第一個得度,第一個在世尊會下證阿羅漢果的是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尊者的前身就是歌利王,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就是忍辱仙人。

4 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的詳細介紹是在《大涅盤經》裡面,《金剛經》只是引證舉例,沒有細說。世尊給我們做這樣的示範、這樣的表演,慈悲到極處,我們應當要學。

5 我們遇到冤親債主,總是過去今生有不愉快的事情,今天遇到了,他才來傷害,決定不能怪他。 我們要學忍辱,忍人之不能忍。別人沒學佛,看不到三世,我們現在看到三世,他迷惑,我不迷惑,我要跟他一樣,就大錯特錯了。

6 我們的煩惱習氣非常重,如果不下定決心克服,這一生雖然有機緣聞到佛法,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所以一定要學忍辱。 有人來欺負你、侮辱你,甚至於陷害你,這是好事,你要能忍,什麼原因?替你消業障。如果你不知道報恩,還要報復,那你學什麼佛?你根本就是在學三途。

7 我們要學佛,一定要能忍。開頭時勉強,真正能忍,慢慢的就變成自然。開頭學是要忍,慢慢地,忍都沒有。 能忍,然後才能得定,才能得清淨心;不能忍辱,這個人在佛法裡面修學,充其量將來當個佛學家而已。

3:處事待人接物要學這個

1 我們學佛,對於物質的欲望要降溫,你能徹底放下,你才有智慧,為什麼?放下物慾,放下貪嗔痴慢,你的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

2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學這個,你能夠常常用這些提醒自己,我們世間人叫提醒,在佛門叫觀照,那你的生活就是菩薩的生活,你從凡夫一變就變成菩薩。

3 生活的確沒有兩樣,在意識形態上不相同,你在生活當中有真樂,為什麼?你不迷了,你覺悟了。迷破了,苦就沒有了;一覺悟了,樂就來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真樂。

4 你能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你的心清淨,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見到、聽到、接觸到,沒有一樣不明了,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叫開悟,這叫真樂——這真樂,就像極樂世界那個極樂,真樂!

4:不能忍辱,這是大病!

1 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幾世修行,菩提道上的障礙叫魔障,你要受很多折磨,所以佛教我們忍辱。

2 不能忍辱,這是大病!不曉得「不能忍辱」這個煩惱的嚴重,可以說是非常猛烈的傷害。佛在經上常講,「火燒功德林」,你一發脾氣,你的功德就燒掉了!

3 所以我們一般學佛的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難,幾個人有功德?如果要說功德的話,你想一想,什麼時候曾經發過脾氣,到現在還沒發,你的功德就這麼多。

4 如果昨天晚上發了一頓脾氣,從今天早晨起到現在,你的功德就這麼多,發脾氣以前的功德都沒有了,這個事情要緊,特別要注意!

5 功德是定慧,積功累德好不容易,一發脾氣,嗔恚之火把你的功德燒掉了,你的功德就沒有了。你要是修行一輩子,到臨命終時發一下脾氣,那什麼都完了,太可怕了!

6 所以,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發一頓脾氣,所有一切障礙統統都來了,業障都現前了。可是幾個人能不發脾氣?

7 所以說,對別人發脾氣,什麼人受傷害?自己受傷害。你罵別人的時候,別人受的傷害小,自己受的傷害太大了!

8 不能忍辱,喜歡罵人,別人受的傷害小,自己受的果報大,為什麼?那是地獄的業因。你在造地獄的業因,這個麻煩大了!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怎麼會幹這種事情?

5:脾氣一發,定慧沒有了

1 俗語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真有學問的人,愈有道德,他永遠保持心平氣和,決定沒有煩躁。煩躁在修行上是絕大的忌諱,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佛門裡面常說的火燒功德林,嗔恚之火,一個脾氣發了之後,你所有功德都沒有了。

2 所以,功德不好修,福德容易,你發脾氣,福德不會燒掉,功德沒有了。功德是什麼?功德是定慧,脾氣一發,定慧沒有了。所以外面的境緣,有些真的叫魔境。

3 如果沒有三寶的加持,我們要想真正做一樁善事很難,為什麼?魔來擾亂。魔是什麼?也許是你最相信的人,也許是你最親近的人,他來引導你,在你的耳邊說幾句難聽的話,叫你發脾氣,你真的就隨著他發脾氣,這就錯了,他把你修的那點功德給毀掉了。

4 在日常生活當中,凡是來障礙我們戒定慧的,增長我們貪嗔痴的,這都是魔,所以時時刻刻要警惕,不要上當。

相關焦點

  • 阿旺上師: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
    消除逆緣比較痛苦,在這個過程當中經常懺悔,自己的心量要打開一些,要包容父母,這個很重要。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家裡老公打你要修忍辱,當作冤親債主來的,前世你欠了老公,今世還給你了。你要忍辱,不要生氣,你開心地忍下去,業障消掉了他會好起來。什麼時候業障消了就好起來了。要想讓自己遠離嗔恨,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學會忍辱。
  • 忍字心頭一把刀,修行人為什麼要修忍辱?
    可是,「忍辱」就真讓人有點為難。俗話說,忍字心頭一把刀,如果面對別人毫無道理的羞辱,為什麼要忍? 怎麼忍?會不會忍出內傷?在尚未成佛前,他有一世身處「歌利王」(暴虐之意)的時代,作為一位修行人身份偶遇歌利王,身邊妃嬪宮女都被修行人精彩的講法吸引而去,歌利王心生不快。當得知修行人正在修忍辱,歌利王便挑釁地以寶劍割下他的耳、鼻......甚至將他節節支解。但是,修行人依然不動瞋心,反而發自內心地憐憫歌利王不懂因緣果報的道理,才會出此噁心。
  • 廣欽老和尚:忍辱是修行之本 16個方法教你如何修
    3、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4、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
  •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忍辱,這是一種高貴人的大氣,尊貴相。忍辱的人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大義凜然不計較,要知道,這樣的境界不長久,很快就會過去,如果我們還和他計較,就會一直糾纏下去,只有放鬆才能解脫。
  • 忍辱的內核是慈悲,而不是忍氣吞聲
    網圖作為佛教最主要的修行手段,六度萬行的內容如果是如此的簡單,那也真的是未免太小看這流傳了2000多年的東西了,一個宣稱可以出離苦海、直達彼岸的法門,其內容真的是人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和不堪嗎?既是也不是,是的地方在於它們也是忍辱的內容,但是,它們是最基礎的修行內容,是入門階段,說不是,在這一個階段,世俗中的許多人不經過修煉也能夠達到,佛門的忍辱與世俗不同的還在於後面的內容,咱們接著往下看。緣忍,當自己毫無緣由的受到辱境時,不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不生嗔恨之心,而是以智慧之光反觀內省,回想自己所受到的一切到底是什麼原因,是惡業所致還是魔障所致,想清楚了,自然也就清楚了。
  • 勇於對治打坐中自己身體的疼痛 正是禪修者勤於修行忍辱的機緣
    如果你正計劃進行打坐禪修,就一定要知道打坐時腿部會很疼痛。正在進行盤腿打坐的禪修者,即將開始打坐的禪修者,在自己的內心都要明確的知道,打坐之初自己的身體肯定會很疼痛。同時要知道,只有經過頑強地忍受,才能徹底去除自己腿部的疼痛,才能讓自己的身體穩穩地端坐一個小時。才不會因腿部的疼痛,輕易地放棄打坐,堅持繼續修行下去,保證自己能夠禪修成功。
  • 修忍辱有五個層次,這是在逆境中修行,見性成佛
    不但佛法講忍辱,以世間法來說,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也必須要忍耐。能夠忍心不動,我們的定力、智慧就會產生出來,就能以靜制動;六波羅蜜當中的忍辱波羅蜜,目的就是度瞋恚,所以忍辱有很深的道理。忍辱有五個層次:第一是「伏忍」,勉強調伏,把心當中的煩惱降伏下去。我們這個心就像野牛一樣,有牛脾氣;修行要調伏這個心,就像是牧牛,初開始,先要拿一根鞭子,只要這條牛不聽話,就是一鞭打下去,這就是伏忍。
  • 鐵腳僧開示:修行得念佛、修忍辱、下苦功、放下才能成就
    你想成佛,你不承認自己的錯你怎樣能成佛作祖啊?到了菩薩位上找著還命帳,換一次還轉胎,還轉到娑婆世界還修行;修到菩薩位上還找著還命帳。  這命帳、錢帳、殺人、攔路截卡,哪一世都做過。咱修行人,還沒修到圓滿正覺這個光明上。還得承認自己的錯、明白自己造的業力。外緣的沒的纏繞,都是自心的給纏繞著的,自心的雜念、妄想給蒙蔽著的。
  • 學佛人怎樣修忍辱
    學佛人怎樣修忍辱有人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老實人總是會吃虧,現實中也的確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作為一名學佛人,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怎樣妥善處理,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修行呢?「佛教講忍辱,忍辱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但忍辱不是硬忍,不是不辨是非的糊塗,也不是要做膽小怕事的老好人。而是以智慧轉化,把煩惱排解了、心結打開了,真的想通了。
  •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佚名
    11.為親友努力是今生利益而已,為親友被傷害而瞋心的話,下世墮三惡道,所以沒有意義,誰都不會懷念的,業是各報各的,要付出,但不要愚痴付出。飯沒有讓我們會飽的意思,但吃飯會飽;意思是怨敵沒有讓你修忍辱的意思,但是你緣敵人還是可以修忍辱的,這功過要想一想。12.對方是愚痴所自在,因瞋心而作瞋行,若我還瞋這個人的話,我即是愚痴。
  • 如何通過修煉忍辱 改善緊張的夫妻關係
    敬請關注 以智見佛,每天收閱通俗佛法解讀忍辱,是漢傳佛教六度修行中的第三個階段的修行。是禪修者經布施、持戒後,要進行的禪修。忍辱,是要忍住因修忍辱給自己的壓力,不要破壞了自己的忍辱修行,不要破壞了自己修忍辱發下的決心。佛法上的忍辱,不是指忍氣吞聲,與世無爭。
  • 忍辱波羅密,什麼是忍辱?
    所以剛才我先提起大家注意,這一部經把六度波羅密都講完了,為什麼現在提出這個忍辱波羅密呢?  忍辱的榜樣  我們要想學佛,要想修行成就,「忍」是最難做到的,就像打坐修定,為什麼定不住啊?兩個腿痛,你就忍不住了,這個忍就是忍辱裡的一忍啊!當然硬忍是很難,但是你明明知道此身兩腿兩手,四大皆空,那個時候你就是空不了,忍不過去。
  • 修忍辱波羅蜜,沒了嗔恚心,得大自在
    真正的修行在於觀照發心和行為表現上。如果沒有這些只是具足念經持咒的功德罷了,毫無精進可言。修忍辱波羅蜜是第一大功夫,目的是放下「我執」,得到智慧。何為我執?舉個簡單的例子,凡人都是利己的,看重自身的名譽,地位,利益,都有自尊心,好面子,腦子裡存在的這些觀念就是對自我的執著,而對我執深的人,煩惱必然就多。殊不知我執其實就是虛妄幻想,是幻化出來的,不是真相。
  • 南懷瑾的告誡:忍辱,不是忍氣吞聲,答案截然不同
    關於「忍辱」這個問題,自古以來,世人對之就一直沒有一個完整的解讀。現實中很多人不懂忍辱,甚至不屑忍辱。他們認為自己活在這個世上沒必要去承受別人的刁難挖苦,遇到了就應該主動回應反擊。「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 佛教修忍辱就是忍氣吞聲嗎?
    佛教修忍辱就是忍氣吞聲嗎?(圖片來源:資料圖)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 洛桑陀美上師開示:怨敵是修忍辱的對境,是修福德的因
    意思是,如果沒有怨敵的損害,就無法修忍辱,也就不能產生忍辱的福德;只有在怨敵作損害的時候,才能夠修忍辱,從而產生忍辱的福德。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我們想一想:如果沒有人損害你,那麼怎麼修忍辱呢?必須得有一個修忍辱的對境才行,所以有怨敵才能夠修忍辱、修福德。我們的福報從哪裡來?是修忍辱而產生的。那麼忍辱是從哪裡來?是怨敵給的。由此可見,怨敵就是修福德的因。
  • 修行要先忍辱,超越三界才能不在五行中
    既然要解脫,就得需要知道什麼是「無生法忍」,所以就有了「忍辱波羅蜜」。娑婆穢土人民的忍為堪忍,堪忍一切苦難!總體來說,以付出為代價。因為不懂有佛法,不知道一切如夢幻泡影,所以執死情、守死理!正好蓮池大師《七筆勾》中形容,世間恩愛男女來說:猶如兩個活鬼,彼此死守,相互貪愛!
  • 法清法師: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著
    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著(圖片來源:資料圖片)請問: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可佛家卻叫人修「忍辱」,為什麼要這樣?菩薩修行有六個法門,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裡所說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勁憋著。因為憋著,就好像是築了一道堤壩,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是在蓄積能量,一旦爆發,可不得了,會出大事。佛說的忍,實際是化解之意,先無條件地接受,然後將其化於無形。那麼,怎麼化呢?化當然是需要條件的,那就是智慧。而智慧,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質。首先,別人找你麻煩、對你發脾氣、暴跳如雷,是別人自己的思維和情緒使然。
  • 正確認識修忍辱波羅蜜
    從此岸度到彼岸的方法很多,佛為菩薩說了六種行持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叫作六波羅蜜,中文意思叫六度。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眾生。忍辱就是其中一種。忍辱是對治嗔恚的。每個人都有嗔恨心,嗔恨心是產生煩惱的重要根源。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生起無盡的煩惱。所以忍辱不光是菩薩修持的行門,我們每個人都要修忍辱。可忍辱是最難修持的。
  • 懂得忍辱的人福報大!
    佛教裡有個六度的法門,是菩薩的修行之法。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又叫作六波羅蜜。修持這六種法門,可以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其中,忍辱波羅蜜,是指能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饑渴等之大行,無論業障魔障,即能斷除嗔恚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