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
1 我們學佛修什麼?無非是去「貪嗔痴」而已。《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金剛經》上六波羅蜜,它是教誡初學先修兩樣,一個布施、一個忍辱。
2 布施是放下,絕對不是說我有錢趕快拿去布施做好事情,那你可把佛的意思全搞錯了,這個不是布施的真正意義。 「布施是度貪心,忍辱是度嗔恚」,一定要學忍辱,何況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要想成就,怎麼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
3 真正的意義是要把你的見解放下、把你的煩惱放下,把這個布施掉——把你的貪嗔痴布施掉,把你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布施掉,是這個意思。
4 單單把你的錢財布施掉,你來生得福報。現在我們世間有錢的人、有勢力的人很多,過去生中就是修這個因得來的。你看他現在有了錢,道心沒有了,不再修行了、不再念佛了,這個問題嚴重!
5 中國佛教古大德的教學,你看看《禪林寶訓》裡面,有很多是專門教學生修忍辱,其他的他什麼都不教,你就明了了。「一切法得成於忍」,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要常常拿這個反省檢點。
2:開頭學是要忍,慢慢的,忍都沒有
1 學佛,首先要學忍辱。忍辱是菩薩的大寶,在菩提道上許許多多障礙,忍辱能化解。 你看《金剛經》裡,忍辱仙人修六波羅蜜,那時他是菩薩,遇到歌利王,歌利王把他凌遲處死。 忍辱仙人他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如如不動,歡喜接受,沒有一點嗔恚心、沒有一點報復心。
2 沒有嗔恚心,忍辱波羅蜜圓滿;沒有報復心,持戒波羅蜜圓滿。 忍辱、持戒這兩個波羅蜜圓滿,連布施、精進、禪定、般若統統圓滿,所以忍辱仙人提前成佛。 歌利王成就了忍辱仙人,忍辱仙人知恩報恩,對他發了個大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
3 菩薩說話算話,所以在鹿野苑第一個得度,第一個在世尊會下證阿羅漢果的是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尊者的前身就是歌利王,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就是忍辱仙人。
4 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的詳細介紹是在《大涅盤經》裡面,《金剛經》只是引證舉例,沒有細說。世尊給我們做這樣的示範、這樣的表演,慈悲到極處,我們應當要學。
5 我們遇到冤親債主,總是過去今生有不愉快的事情,今天遇到了,他才來傷害,決定不能怪他。 我們要學忍辱,忍人之不能忍。別人沒學佛,看不到三世,我們現在看到三世,他迷惑,我不迷惑,我要跟他一樣,就大錯特錯了。
6 我們的煩惱習氣非常重,如果不下定決心克服,這一生雖然有機緣聞到佛法,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所以一定要學忍辱。 有人來欺負你、侮辱你,甚至於陷害你,這是好事,你要能忍,什麼原因?替你消業障。如果你不知道報恩,還要報復,那你學什麼佛?你根本就是在學三途。
7 我們要學佛,一定要能忍。開頭時勉強,真正能忍,慢慢的就變成自然。開頭學是要忍,慢慢地,忍都沒有。 能忍,然後才能得定,才能得清淨心;不能忍辱,這個人在佛法裡面修學,充其量將來當個佛學家而已。
3:處事待人接物要學這個
1 我們學佛,對於物質的欲望要降溫,你能徹底放下,你才有智慧,為什麼?放下物慾,放下貪嗔痴慢,你的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
2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學這個,你能夠常常用這些提醒自己,我們世間人叫提醒,在佛門叫觀照,那你的生活就是菩薩的生活,你從凡夫一變就變成菩薩。
3 生活的確沒有兩樣,在意識形態上不相同,你在生活當中有真樂,為什麼?你不迷了,你覺悟了。迷破了,苦就沒有了;一覺悟了,樂就來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真樂。
4 你能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你的心清淨,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見到、聽到、接觸到,沒有一樣不明了,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叫開悟,這叫真樂——這真樂,就像極樂世界那個極樂,真樂!
4:不能忍辱,這是大病!
1 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幾世修行,菩提道上的障礙叫魔障,你要受很多折磨,所以佛教我們忍辱。
2 不能忍辱,這是大病!不曉得「不能忍辱」這個煩惱的嚴重,可以說是非常猛烈的傷害。佛在經上常講,「火燒功德林」,你一發脾氣,你的功德就燒掉了!
3 所以我們一般學佛的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難,幾個人有功德?如果要說功德的話,你想一想,什麼時候曾經發過脾氣,到現在還沒發,你的功德就這麼多。
4 如果昨天晚上發了一頓脾氣,從今天早晨起到現在,你的功德就這麼多,發脾氣以前的功德都沒有了,這個事情要緊,特別要注意!
5 功德是定慧,積功累德好不容易,一發脾氣,嗔恚之火把你的功德燒掉了,你的功德就沒有了。你要是修行一輩子,到臨命終時發一下脾氣,那什麼都完了,太可怕了!
6 所以,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發一頓脾氣,所有一切障礙統統都來了,業障都現前了。可是幾個人能不發脾氣?
7 所以說,對別人發脾氣,什麼人受傷害?自己受傷害。你罵別人的時候,別人受的傷害小,自己受的傷害太大了!
8 不能忍辱,喜歡罵人,別人受的傷害小,自己受的果報大,為什麼?那是地獄的業因。你在造地獄的業因,這個麻煩大了!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怎麼會幹這種事情?
5:脾氣一發,定慧沒有了
1 俗語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真有學問的人,愈有道德,他永遠保持心平氣和,決定沒有煩躁。煩躁在修行上是絕大的忌諱,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佛門裡面常說的火燒功德林,嗔恚之火,一個脾氣發了之後,你所有功德都沒有了。
2 所以,功德不好修,福德容易,你發脾氣,福德不會燒掉,功德沒有了。功德是什麼?功德是定慧,脾氣一發,定慧沒有了。所以外面的境緣,有些真的叫魔境。
3 如果沒有三寶的加持,我們要想真正做一樁善事很難,為什麼?魔來擾亂。魔是什麼?也許是你最相信的人,也許是你最親近的人,他來引導你,在你的耳邊說幾句難聽的話,叫你發脾氣,你真的就隨著他發脾氣,這就錯了,他把你修的那點功德給毀掉了。
4 在日常生活當中,凡是來障礙我們戒定慧的,增長我們貪嗔痴的,這都是魔,所以時時刻刻要警惕,不要上當。